图书介绍

中国旱地土壤植物氮素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旱地土壤植物氮素
  • 李生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0997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952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973页
  • 主题词:旱地-土壤氮素-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旱地土壤植物氮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旱地土壤氮素循环3

第1章 旱地土壤中的氮素&李生秀3

1.1 旱地土壤的全氮含量6

1.2 旱地土壤中的有机氮11

1.3 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13

1.4 土壤的固定态铵22

参考文献36

第2章 旱地土壤氮素矿化&李生秀42

2.1 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因素45

2.2 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方法58

2.3 土壤培养过程中无机氮、有机氮变化71

2.4 氮素矿化模型81

参考文献119

第3章 旱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氮及其意义&周建斌 李世清135

3.1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中的作用135

3.2 土壤微生物氮的测定140

3.3 土壤微生物氮的组分特性145

3.4 土壤微生物氮的有效性147

3.5 土壤微生物固持氮的意义157

3.6 影响土壤微生物氮的因素163

3.7 小结175

参考文献176

第4章 旱地土壤中的氨挥发&田霄鸿185

4.1 引言185

4.2 旱地土壤氨挥发损失机制188

4.3 土壤性质和农业措施等对旱地土壤NH3挥发的影响194

4.4 土壤NH3挥发损失的研究方法202

4.5 减少NH3挥发损失的措施217

4.6 对土壤NH3挥发研究的展望222

参考文献222

第5章 旱地土壤氮素反硝化和氧化亚氮排放&梁东丽230

5.1 土壤的反硝化作用和氧化亚氮的产生230

5.2 影响反硝化作用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因素233

5.3 旱地土壤剖面不同层次中N2O的产生245

5.4 不同作物条件下旱地土壤氧化亚排放及反硝化损失量250

参考文献253

第6章 旱地土壤矿质氮残留与淋溶&王朝辉263

6.1 旱地农田土壤的氮素残留264

6.2 旱地土壤残留氮素的淋溶278

6.3 进一步研究应关注的问题288

参考文献289

第二篇 旱地植物氮素生理295

第7章 植物氮素挥发损失&田霄鸿295

7.1 土壤-植物体系中的气态氮素损失295

7.2 植物氮素挥发损失的早期研究及现状298

7.3 植物体生成氨的机制302

7.4 影响植物体氨挥发的内因和外因310

7.5 测定植物体气态氮素挥发的技术316

7.6 对几种作物的氨挥发损失研究318

7.7 小结333

参考文献334

第8章 作物利用氮素的基因型差异&翟丙年343

8.1 前言343

8.2 作物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研究意义与现状345

8.3 作物利用氮素的基因型差异351

8.4 作物利用氮素基因型差异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基础372

8.5 作物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及分子生物学基础397

8.6 研究展望400

参考文献400

第9章 蔬菜硝态氮累积&王朝辉407

9.1 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卫生评价408

9.2 蔬菜的硝态氮累积409

9.3 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运输及还原转化413

9.4 影响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内源因子417

9.5 影响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外源因子430

9.6 蔬菜硝态氮累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动向437

参考文献441

第10章 植物铵、硝态氮营养&李生秀449

10.1 植物有机氮素营养449

10.2 植物对铵、硝态氮偏好450

10.3 铵、硝态氮营养的阶段性478

10.4 氮素营养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493

10.5 不同作物对铵、硝态氮的反应538

参考文献558

第三篇 旱地土壤氮素管理597

第11章 氮素与环境&李生秀597

11.1 氮素对大气的污染和影响602

11.2 氮素对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系统的污染和影响608

11.3 氮素干、湿沉降623

11.4 活性氮和氮饱和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影响636

11.5 对土壤性质的影响641

11.6 对农产品品质、食品安全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643

11.7 农田氮素流失模型的构建与应用648

11.8 防止氮素对环境污染的对策653

参考文献655

第12章 水分、氮素相互作用及其耦合效应&李生秀672

12.1 养分对提高水分效率的作用678

12.2 水分对提高作物利用养分的效应690

12.3 水分与养分的相互作用及耦合效应695

12.4 水氮耦合效应在实践中的应用732

12.5 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动向及问题748

参考文献753

第13章 旱地不同栽培制度下的氮素管理&高亚军767

13.1 旱地覆盖栽培模式767

13.2 旱地不同覆盖栽培制度下的土壤氮素特性790

13.3 旱地不同覆盖栽培制度下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805

13.4 旱地不同覆盖栽培制度下的氮肥施用811

13.5 旱地覆盖栽培技术研究的问题与展望813

参考文献814

第14章 氮肥合理施用&李生秀821

14.1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821

14.2 常用氮肥及其特性842

14.3 土壤的供氮能力855

14.4 旱地土壤氮肥的施用872

14.5 提高作物利用氮素能力的途径887

14.6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工业途径907

参考文献919

索引9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