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墨海引航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兴林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83968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140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墨海引航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卷一 书论妙语解读7
第一辑 书法认识篇9
书法是心画11
书法起源于自然12
书法中须化入某种形态13
书法的笔画是划分界限14
书法是神情飞驰的体现14
书法具备世间万物的情态15
书法是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17
书法是一种豁达大度18
书法有无声之音19
书法是最简练的艺术19
书法横竖都成意象20
书法是得意而忘像21
书法是世间万物的造化22
书法中的字要像活生生的人一样23
书法洋溢时代气息23
书法与人的本性自然规律相通24
书法是表现着“自我”的高层次艺术24
书法是展现人生追求的艺术25
书法是对自然的一种创造26
书法是一种造型艺术27
书法是最能够表现个性的美术27
书法可当图案画来看待28
书法是特种艺术29
书法是最高艺术30
书法是纯美术31
书法是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32
书法是一种节奏艺术33
书法是因情而生字34
书法是要强调出那要紧的线35
书法是一门姐妹艺术36
书法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37
书法几同金石之声38
书法之美是造型运动的美39
书法是国宝家珍40
第二辑 功能发掘篇41
书法能够陶冶心灵43
书法让人喜而不厌43
书法自是人生一乐44
书法远胜打麻将45
书法可为妙文增辉46
读书人以善书法为荣47
书法有如美食良药48
书法可以玩世而流名49
书法可以自娱50
作书能养气助气51
书法是一种特健药52
书法可用以自遣自娱52
书法可表达民族美感53
作书可以写景寄情绘音54
书法可以终身向往55
书法能令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56
第三辑 正本清源篇57
秦书八体59
章草产生于汉代60
爻画是书法的雏形61
书体有十种源流62
草书楷书的不同在于笔势63
今草起于晋代64
用笔也有源流65
行书的流变66
名师高足代代相传67
学书要通大篆68
书法应追求遒媚69
学书要各体兼备70
唐代书法瘦变肥肥变瘦71
碑与帖不能混淆72
真草都用“盘纡”73
书法艺术具有时代风格74
书法分北派南派76
甲骨文中有笔法77
文字造型源于物象78
书法要从民间吸取新鲜血液79
古老的书体仍有生命力80
书法从象形发展到谐声81
第四辑 学书妙方篇83
学书须“画地画被”85
学书要学“七日兴叹”86
学书最怕心力懈怠87
学书应该自卑88
学书要终生攻之89
学书要在工夫上见高低90
学书非天成90
学书应“笔秃千管”91
学书以取神气为佳92
学书要日日动笔93
学书须得趣94
学书得力于学力95
学书要有工夫96
学书莫要沾邪气97
学书忌畏忌怠98
学书要“智、学”并进99
学书“须到愁惨处”100
学书入神品位要高101
学书要追摹不停102
学书要有英雄胆略103
学书不可伪装104
学书全靠自己研求105
学书要数过“困境”106
学写字先学执笔107
初学先写大字108
始学“不可尽其形势”109
攻书五部曲110
初学要先立筋骨111
学书八环节111
学书要会观察大自然112
学书要懂得一个“溢”字113
学书贵在得“妙处”114
学书要正草兼备115
学书须看古人真迹116
学书无非是掌握“两条”117
学书有“三戒”118
学书功夫分“三段”119
学书不能“依傍时人”120
学书当学用墨用笔之妙121
学书要知“墨道之最”122
学书要明“第一义”123
学书要备“六要”124
学书须“三明”125
学书须“分门别户”126
学书不能认定一人一帖127
学书可从篆书入手128
学书要“有笔而少墨”129
学书不必受一家一派所限130
学书要求“内劲外秀”131
学书要“遍学百家”132
学书最好能在墙壁上书写133
临摹要熟视古人书134
要分清“临摹之别”135
学书要朝夕观看字帖135
临书要努力“得精神”137
临摹要“会群妙于一心”138
学书须“背帖”139
临帖要先了解作书人性情140
临摹要“遍仿各家”141
看帖临帖两者不可偏废142
学书不可只求形似143
临摹“五点论”144
“对临不如背临”145
临摹贵在“心摹手追”146
临帖不是摹古147
临摹最好“三套功夫”并用148
第五辑 技法把握篇149
一、执笔151
执笔“须尽一身之力”151
执笔在于“便稳”152
执笔贵在“用意精至”153
涩快轻重要配合运用154
运笔“八字真言”155
执笔歌156
运笔须通身协调运动157
执笔当用“五字法”158
写小字最好也悬肘159
执笔松紧要恰到好处160
点画要有立体感161
执笔应懂“拨镫法”162
二、运笔163
用笔要会凌空取势163
用笔要笔笔“灿灿分明”164
运笔要富于变化165
运笔“三要”166
作字须用数种意趣167
作字要从容而慎重168
运笔要力求“不疾不徐”169
运笔要迟速得宜170
运笔当如“画沙印泥”171
点画之间变化多172
用笔之力不在力173
落笔时要凌空起步174
运笔可在空中练174
运笔不须笔笔中锋175
运笔不能随意176
运笔应懂“蹲锋入纸”177
运笔以方圆为主178
笔毫动作就像双脚行走179
运笔要“逆入平出”180
用笔须辨方圆轻重181
用笔要富于变化182
用笔的精粹183
用笔当刚柔相济184
三、结体185
书法形势如军阵185
作书不能“状如算子”186
结体“八不宜”187
疏密长短怎相宜188
布白三部曲189
结体技巧190
结体“四难”191
真书莫“以平正为善”192
结体“因时相传”193
上下左右巧布置194
要从“黑白”两处求法度195
“实处”之妙生于“虚处”196
“中宫”统领“八宫”196
下笔要会许多变化197
“不稳”自有高境界198
“胸有全纸,目无全字”199
无字之处也有字200
无墨处也能造妙境201
怎么避免“状如算子”202
字形要出人预料203
第六辑 创作要领篇205
一、怎样胸有全局207
作书前要“默坐静思”207
作书时要“心正气和”208
作书须知“乖合论”208
作书当求与众不同210
作书前要胸有全局211
作书不可偏废“九生法”212
作书大病是“轻佻”213
作书须知“十戒”213
作书要善用万物214
作书前要“定志”“养气”215
作书要做到“三要”216
作书要自然进入佳境217
作书要草意笔法兼收218
作书应求草率219
作书“不必十分到家”220
作书要动静相治220
作书应“心空笔脱”221
作书须“迟速互救”223
作书莫忘“法度”“气魄”223
作草书要“气足”“形完”224
作书要待有兴时225
作书先使头脑中有一无形格式226
作书不能随人意227
作书要会“触电”227
二、怎样寄寓性情228
作书要“先散怀抱”228
作书要以“神采为上”229
作书要明各体特点230
作书应“筋多肉少”231
作书要胸中有个天大字232
作书要有神气骨肉血233
作书要稳险老润234
作书应“有筋骨血肉”235
作书要中沉外丽236
作书要“瘦而腴”、“肥而秀”236
作书务求沉着痛快238
作书须“刚柔相济”238
作书应宁丑勿媚239
作书要明了各种笔画的作用240
作书应如“云水树石”241
作书要“重筋节”242
作书宁瘦勿肥243
学书“当自形质始”243
作书要有表现筋骨肉血的技法244
作书“七要”245
三、怎样出神取韵247
作书以出神为上247
作书要求“众妙攸归”248
作书“以韵为主”249
作书求风神“八须”250
作书要兼有“沉着痛快”251
作书要“悟入”251
作书要有一派“天机”252
作书不可有霸气253
作书要有“高韵深情、坚质浩气”254
作书要入“我神”255
作书要会枯中取韵256
作书有韵要去“五病”256
作书成家“三要素”257
四、怎样继承创新258
作书要突出“我”字258
作书“似”则俗259
作书要会变体260
作书要“自出新意”261
作书要“总而成之”261
作书不能泥古262
作草书要不忘合于法度263
作书要使胸中“纵横有像”264
作书要撷取诸家法意265
作书要能“入帖”“出帖”265
作书要实出己意266
作书要从平正中创出新意267
作书须“处处有我”268
作书要“积千家米煮成一锅饭”269
作书要从“无我”到“有我”270
作书不能“尽信法”271
作书要创作新字形272
作书要学碑帖中的模糊处273
作书要先“读千碑”274
作书创新不是乱涂275
作书不能过早强调个人风格276
第七辑 书作鉴赏篇277
书法“多力丰筋”为好279
欣赏书法要反复观看280
书法优劣有品格品位281
书法佳作并不美观281
书作可分五个等级282
鉴赏书法要会书法284
笔意“四贵四不贵”285
板桥为何爱学且园书法285
书法佳作离不开“深沉”287
欣赏书法看“十美”287
欣赏书法是“静变动”288
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修养289
欣赏书法有六条标准290
书法佳作是一股“生命之流”291
书法欣赏有几项原则292
欣赏书法名作要进行艺术再创造293
品评书法要寻找各种感觉294
好书法使人不觉其好295
第八辑 书品人品篇297
贤人的书作才能流传299
品评书作要看人品300
书作可辨人的邪正301
学书要“胸中有道义”303
人品关系到书品303
人品高书品才能高304
“人正则书正”305
要依靠修养去领悟书法本质306
学书要重品节307
学书首先要立品308
学书要“甘于淡泊”309
书法要体现人格310
学书不能追名311
书法何以“柔媚”312
第九辑 书家修养篇313
学书要向万事万物学习315
书法重在抒发内心情感316
学书要技道俱进317
学书要多读书318
学书要知力并进319
书法与人的学识气质直接相连320
学书要搞通书法的意趣321
学书要善于触类旁通322
学书要先做学问323
写字何以“剑拔弩张”324
学书“功夫在书外”325
第十辑 宗师形象篇327
一、王羲之329
羲之可与钟、张比329
羲之书作“允为上之上”330
王羲之古今一人331
羲之“作草如真、作真如草”332
右军书:“力屈万夫、韵高千古”334
右军手迹临摹多334
二、王献之335
献之书法多媚趣335
献之绝笔章草胜父亲336
献之草书胜羲之336
献之行草古今独绝337
献之草书“入神品”338
献之开“尚奇之门”340
三、欧阳询341
欧体险劲超过王羲之341
欧阳询“八体尽能”342
欧体体方而笔圆343
欧体清劲秀健343
欧体世上最流行345
学欧容易入门346
四、虞世南347
虞书神态气韵如献之347
虞书“得智永笔法”349
虞书“过于纯熟”349
虞书承前启后350
虞书可与二王并肩351
虞书内含筋骨352
五、褚遂良352
褚书美若婵娟352
褚书采用多种笔法353
褚书“瘦硬通神”354
褚遂良“将笔提空”356
褚书“如鹤游鸿戏”356
六、孙过庭357
孙过庭博学多才357
孙过庭得意之作不减二王358
孙过庭《书谱》是“草书至宝”360
七、李邕361
李邕是“书中仙手”361
李书不像“乍富小民”362
李邕行书如大象362
李书对后世影响很大365
李邕点画如“抛砖落地”366
八、张旭367
张旭草书狂怪而入规矩367
张旭狂字来自狂态368
张旭楷书也擅长370
张旭草书肥劲精绝371
张旭颠又不颠372
张旭不是“书工”373
九、颜真卿374
颜真卿得张旭笔法真传374
颜书“如忠臣烈士”375
颜书雄视千古377
颜书“纵横有像”378
颜书法外求法379
颜书为“恶札”之祖380
颜书不清畅381
十、怀素382
怀素草书天下独步382
怀素作书如闪电383
怀素以狂继承颠385
怀素醉时作草书386
怀素观云悟笔意387
十一、柳公权388
柳公权从学王入手388
柳书学颜又变颜389
柳书“瘦而不骨露”390
柳字横竖同重390
柳书便于初学392
十二、杨凝式393
杨凝式为颜书后第一人393
杨凝式为书中豪杰394
杨凝式号“杨风子”396
杨书把真草笔法融会一起397
杨凝式“行草第一手”398
十三、蔡襄399
蔡襄当为一代主盟399
蔡襄创立“散草”400
蔡书誉为“本朝第一”401
蔡书各体都精妙402
蔡书最为平易402
十四、苏轼404
东坡一生喜爱书法404
东坡当为宋朝第一善书405
东坡书法充满书卷气406
东坡书法寄妙理407
东坡中年晚年书风大异409
东坡字“肥而不俗”410
十五、黄庭坚411
黄庭坚以势运腕411
黄庭坚观荡桨悟用笔412
黄庭坚变体自成一家413
黄字多“战掣笔”414
黄字“清癯雅脱”415
十六、米芾416
米芾书法“风樯阵马”416
米芾集古自成家417
米芾运笔如跳丸舞器418
米芾写字如画竹419
米字并非不可学421
十七、赵孟頫422
赵字为当代第一422
赵字各体都有渊源424
赵字“各体俱有师承”425
赵书“远接右军”426
赵书领一代风骚427
十八、董其昌428
董书多率意428
董其昌为一大宗师429
董书“神气寒俭”429
董书明朝第一430
十九、王铎431
王铎临古“如灯取影”431
王铎创临相间终身不变432
王铎心中“三不服”435
王铎书法胜董书437
王铎可谓“中兴之主”438
热门推荐
- 1236757.html
- 39172.html
- 1200061.html
- 3698689.html
- 1581515.html
- 1823777.html
- 3741611.html
- 3674004.html
- 3742148.html
- 1396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9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4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1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80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1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6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6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6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6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