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何晓晖论治脾胃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何晓晖,葛来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4776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脾胃病-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何晓晖论治脾胃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我的中医之路1
正篇15
壹 论医17
一、中医心19
二、道无终极 学无止境23
(一)宗尚岐黄 探本溯源23
(二)效法仲景 学以致用24
(三)问道东垣 传承发挥25
(四)博采百家 兼容并蓄27
(五)发掘乡医 古为今用27
(六)广师今贤 融会新知29
三、学《内经》哲理 做智慧中医30
(一)以《内经》哲理为引导,明理治学30
(二)以《内经》哲理为主导,明智治病34
(三)以《内经》哲理为指导,明识治身39
四、调理脾胃 医中王道41
(一)气血病从脾胃论治42
(二)五脏病从脾胃论治43
(三)儿科病从脾胃论治45
(四)妇科病从脾胃论治45
(五)外科病从脾胃论治46
(六)官窍病从脾胃论治46
(七)疑难病从脾胃论治47
(八)肿瘤病从脾胃论治47
(九)疾病康复调理脾胃48
(十)养生保健调理脾胃48
五、中西相参 优势互补49
(一)医学理念互渗50
(二)理论认识互补52
(三)辨病辨证互参53
(四)诊断手段互辅55
(五)宏观微观互照56
(六)标本缓急互助57
(七)扶正祛邪互用58
(八)整体局部互顾59
(九)内治外治互兼59
(十)补偏救弊互制60
贰 论脾胃生理61
一、脾的解剖是“胰腺”63
二、脾主运化的新认识64
(一)脾运化的八个环节65
(二)脾运化的四个阶段68
(三)脾失健运病机的再认识72
三、“脾藏营”新探74
(一)营的含义74
(二)营的生成75
(三)营的生理功能75
(四)“脾藏营”的生理机制75
四、胃质学说76
(一)胃质概念76
(二)胃质可分77
(三)胃质可辨78
(四)胃质可调79
(五)辨胃施养81
(六)辨胃施护81
五、胃主胃肠五窍82
(一)胃与咽门83
(二)胃与贲门85
(三)胃与幽门87
(四)胃与阑门90
(五)胃与魄门92
六、食管的生理特性95
(一)食道的生理特性95
(二)食道与脏腑之间的关系98
七、胆的生理特性——阳升阴降100
(一)胆生理特性的传统认识100
(二)“阳升阴降”是胆的生理特性101
八、“衡”与“通”是胃肠生理之基102
(一)胃肠生理之基石——衡102
(二)胃肠运动之基础——通105
叁 论脾胃病病因病机109
一、伤食为百病之长111
(一)伤食是现代疾病的罪魁祸首111
(二)伤食致病的新变化112
(三)“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再探讨114
(四)深化伤食研究的意义114
二、生病起于过用115
(一)饮食失宜116
(二)七情失节119
(三)劳逸失度120
三、“脾藏营”的病理变化120
(一)脾营虚证120
(二)脾营不运证122
四、脾虚生五邪124
(一)脾虚生内风125
(二)脾虚生内寒126
(三)脾虚生内湿127
(四)脾虚生内燥128
(五)脾虚生内热129
五、阴火证新识130
(一)脾虚阴火证举例131
(二)阴火的临床表现133
(三)阴火的发生机理134
(四)阴火的治疗心得136
肆 论脾胃病治则治法137
一、脾胃病四辨一体诊疗模式139
(一)辨病是论治的先导139
(二)辨证是论治的核心142
(三)辨体是论治的基调144
(四)辨时是论治的辅佐146
(五)临证四辨配合应用147
二、脾胃病治疗一字经——衡154
(一)衡法的基本概念154
(二)衡法的历史沿革155
(三)衡法的理论基础157
(四)衡法的具体运用159
(五)衡法的用药用方166
三、治胃先治神176
(一)胃肠是情绪之镜176
(二)情志伤脾胃机理178
(三)治胃以治神为先179
(四)调神治胃的方法180
四、脾胃病的外治法185
(一)口腔外治法185
(二)吞药外敷法186
(三)敷脐疗法186
(四)灌肠疗法187
(五)贴药疗法187
(六)熏肛疗法188
(七)针刺疗法188
(八)艾灸疗法188
(九)耳穴疗法189
(十)埋线疗法189
(十一)推拿疗法190
伍 论治唇口疾病191
一、从脾论治唇病193
(一)脾主唇的生理病理193
(二)察唇辅助脾胃病的辨证194
(三)从中焦脾胃论治唇病196
二、口疮的辨证论治198
(一)口疮生于火,火分阴阳虚实199
(二)口疮宜分治,重在平衡中焦200
(三)口疮防复发,节饮食慎起居203
三、口味异常的辨证论治203
(一)口苦203
(二)口甜205
(三)口辣206
(四)口酸207
(五)口咸208
(六)口臭208
(七)口淡210
(八)口腻211
(九)口涩211
陆 论治食管病213
一、食管病的治疗要点215
(一)整体论治,以平为期215
(二)宣通气机,升降相宜215
(三)刚柔相济,润养为要216
(四)病证结合,内外同治216
二、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经验217
(一)治疗用药经验217
(二)护理调养经验222
三、嗳气的辨证论治226
(一)嗳气的病因病机226
(二)嗳气的辨证227
(三)嗳气的论治228
柒 论治胃病231
一、中西医互补防止溃疡病复发233
(一)制约胃黏膜的攻击因素233
(二)加强胃黏膜的防护因素235
二、病证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36
(一)CAG病因病机认识237
(二)CAG三步分治法238
(三)CAG临证经验辑要239
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防治244
(一)现代医学的认识244
(二)中医抗化理论和方法248
(三)抗化心得体会250
四、胃癌治疗的三保三抗一弘扬257
(一)三保——保胃气、保阴精、保血髓258
(二)三抗——抗热毒、抗血瘀、抗痰浊261
(三)一弘扬——弘扬正气262
五、胃黏膜脱垂症的辨证论治267
(一)辨证论治心得267
(二)临床病案举例268
六、应对幽门螺杆菌的再思考271
(一)幽门螺杆菌也是条件致病菌271
(二)质疑“Hp杀杀杀”273
(三)中医对Hp的独特认识274
(四)对待Hp也要讲辩证法275
捌 论治肠病279
一、肠质学说及其在肠病防治中的应用281
(一)肠质的概念281
(二)肠质的形成因素282
(三)肠质的分类282
(四)肠质与体质的关系283
(五)肠质与肠病的关系283
(六)肠质的调养284
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心得285
(一)治疗心得六则285
(二)典型病案三则288
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经验290
(一)调肝四法291
(二)调脾四法292
(三)调和肝脾294
四、慢性便秘的治疗经验296
(一)治便秘心得296
(二)治便秘经验方300
(三)治便秘验案301
玖 论治肝胆病305
一、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心得307
(一)以人为本 以正为本307
(二)清热解毒 除湿化瘀308
(三)辨病辨证 中西互参309
(四)疏肝解郁 调畅气血309
(五)调理脏腑 和胃益肾310
二、脂肪肝治疗经验313
(一)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基础313
(二)健脾助运化痰是治疗核心314
(三)整体局部兼治是治疗关键314
(四)病证结合用药是治疗路径315
三、升阳降阴治疗胆病317
拾 论治脾胃相关疾病321
一、从脾胃论治气化病之探讨323
(一)气化病的概述323
(二)从脾胃治疗气化病的生理病理学基础325
(三)从脾胃论治气化病的临床探索327
二、失眠的治疗经验331
(一)对失眠发病机理的见解331
(二)对失眠临床辨证的认识332
(三)治疗失眠用方用药经验333
附篇343
壹 何晓晖治疗脾胃病用药特点345
一、识证立法 选方施药347
二、守中守正 胃气为本347
三、平调平治 平淡平和348
四、法天则地 从容人事348
五、宜通官动 升降相因349
六、熟谙药性 药尽其才350
七、相反相成 妙用药对350
八、量究轻重 质讲炮制351
九、参西辨病 善用专药352
十、药食同源 以食助药353
贰 何晓晖治疗脾胃病用方特色355
一、明析理法 精选主方357
二、博采众方 各取其长358
三、善用经方 圆通活变358
四、推陈出新 自创新方359
五、活方活用 变化灵巧360
六、明晰方理 扩展应用361
七、验方单方 出奇制胜362
八、膏丹丸散 择善而从362
叁 何晓晖创制的脾胃病新方363
一、调胃十方365
二、理脾五方375
三、治肠四方380
四、治胆三方384
五、抗肿瘤方386
肆 何晓晖医话选萃391
一、中医生命力在疗效393
二、四诊合参是上工394
三、舌为胃之镜395
四、湿证和湿热证的辨识397
五、调理脾胃重话疗398
六、经方贵在活用398
七、诸治不离行气399
八、援物类比话中药403
九、慢性萎缩性胃炎用大黄的心得404
十、三术相伍调中焦407
十一、安神佳品是半夏408
十二、莱菔子应用心得409
十三、垂盆草抗病毒有奇效411
十四、脾胃良药太子参412
十五、治胃佳品蒲公英414
十六、寻常虎杖用途多415
十七、急性痢疾用鲜草药最妙417
十八、锡类散治疗胃肠病有妙用419
十九、单方验方莫小觑420
二十、“胃喜为补”的临床应用421
二十一、中药“十八反”须重新甄别423
二十二、服药也大有学问427
二十三、药茶保健有特色429
二十四、评说中药配方颗粒剂430
伍 何晓晖著作与论文目录433
一、著作目录435
二、论文目录435
主要参考书籍440
热门推荐
- 562802.html
- 3481351.html
- 779207.html
- 3436688.html
- 3888946.html
- 3867806.html
- 2220263.html
- 2254916.html
- 1078009.html
- 959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3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80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1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7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3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52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47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