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卫星通信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卫星通信技术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训练教材编辑工作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407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卫星通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卫星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卫星通信系统简介1

1.2 卫星通信系统9

1.2.1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9

1.2.2 卫星通信地球站分类10

1.2.3 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组成11

1.2.4 卫星通信的网络结构15

1.2.5 卫星通信线路17

1.3 卫星通信的基本技术参数18

1.3.1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18

1.3.2 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19

1.3.3 噪声功率和等效噪声温度20

1.3.4 地球站的品质因数22

1.3.5 卫星转发器炮和通量密度23

1.3.6 载波噪声功率比24

1.3.7 天线增益和波束宽度26

1.3.8 互调噪声和输入输出补偿26

1.3.9 门限载噪比27

1.3.10 传输损耗28

第2章 通信卫星32

2.1 卫星的轨道32

2.1.1 卫星轨道的分类32

2.1.2 静止卫星的覆盖区34

2.1.3 地球站天线对卫星的方位角和俯仰角35

2.2 通信卫星的组成36

2.2.1 卫星天线分类系统37

2.2.2 卫星转发器与其他分系统37

2.3.1 国际通信卫星IS系列简介40

2.3 国外通信卫星40

2.3.2 国防通信卫星和战略战术中继卫星简介43

2.3.3 同步轨道移动卫星47

2.4 国内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48

2.5 亚洲卫星、亚太卫星简介50

2.6 中卫一号、鑫诺一号、中星八号54

第3章 卫星通信体制及关键技术60

3.1 卫星通信体制的基本内容60

3.2 多址联接方式62

3.2.1 概述62

3.2.2 频分多址方式(FDMA)62

3.2.3 时分多址方式(TDMA)64

3.2.4 空分多址方式(SDMA)65

3.2.5 码分多址方式(CDMA)66

3.2.6 几种多址方式的比较68

3.3 多址分配制度69

3.3.1 概述69

3.3.2 几种常用的多址分配制度70

3.4 关键技术80

3.4.1 数字基带信号语音压缩编码技术80

3.4.2 数字电路倍增技术86

3.4.3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88

3.4.4 差错控制及扰码94

第4章 地球站微波设备103

4.1 微波功率放大器103

4.1.1 速调管放大器104

4.1.2 行波管放大器109

4.1.3 固态微波功率放大器117

4.2 低噪声放大器122

4.2.2 低噪声放大器系统实例123

4.2.1 低噪声放大器123

4.3 变频器126

4.3.1 概述126

4.3.2 变频器的组成127

4.3.3 变频器的分类128

4.4 频率源130

4.4.1 概述130

4.4.2 微波频率合成器的种类131

4.5 天线134

4.5.1 天线的主要技术参数134

4.5.2 地球站天线主要种类140

4.5.3 地球站天线的技术指标142

4.6 天线跟踪伺服系统143

4.6.1 跟踪控制系统143

4.6.3 天线伺服系统146

4.6.2 跟踪接收机146

4.6.4 地球站伺服系统的指标151

4.7 VSAT站微波室外单元151

4.7.1 射频单元152

4.7.2 VSAT站天线153

4.7.3 VSAT站射频单元--CST-5000153

第5章 TES系统及地球站终端163

5.1 概述163

5.1.1 系统功能163

5.1.2 系统结构与管理方式163

5.1.3 系统组成和各部分作用164

5.1.4 卫星通信体制及主要传输技术特点172

5.1.5 系统实现业务传输的基本过程175

5.2 系统启动177

5.2.1 远端站CU启动178

5.2.2 CCU启动180

5.3 卫星信道和卫星电路的建立与拆除181

5.3.1 卫星信道181

5.3.2 卫星语音电路及电话会议电路的建立与拆除185

5.3.3 网络寻址191

5.4 信道单元192

5.4.1 设备构造193

5.4.2 工作原理195

5.4.3 主要技术指标199

5.5 语音接口单元200

5.5.1 组成与各部分功能201

5.5.2 工作原理201

6.1.2 IBS的特点205

6.1.1 IBS简介205

6.1 概述205

第6章 IBS系统205

6.1.3 IBS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07

6.2 SDM-T数字复用设备208

6.2.1 概述208

6.2.2 SDM-T硬件的组成210

6.2.3 PROPAK模块(规程卡)212

6.2.4 SDM-T复合链路212

6.2.5 SDM-T数据信道213

6.2.6 语音传真模块214

6.3 SM2900调制解调器218

6.3.1 SM2900调制解调器的组成218

6.3.2 SM2900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219

6.3.3 操作222

6.3.4 监控接口222

6.3.5 内部定帧单元(IFU)和工程勤务通道(ESC)223

6.4 MS298信道倒换开关226

6.4.1 工作原理227

6.4.2 MS298的组成229

6.5 9100通用调制解调器232

6.5.1 发送链路233

6.5.2 接收链路238

6.5.3 系统功能240

6.5.4 监视和控制240

6.5.5 环路测试和比特误码测试功能242

6.5.6 UMOD定时设置243

6.5.7 工作状态244

6.6 M4000调制解调器245

6.6.2 调制解调器功能组件246

6.6.1 调制解调器的应用246

6.6.3 M4000调制解调器的操作251

第7章 卫星通信网监控管理与站内监控255

7.1 卫星通信网的监控管理255

7.1.1 卫星通信监测管理中心简介255

7.1.2 VSAT系统的网络管理与网络协议258

7.2 卫星通信地球站站内监控系统267

7.2.1 概述267

7.2.2 站内监控系统的监控体制268

7.2.3 集中控制体制的可靠性分析269

7.2.4 操作系统270

7.2.5 站内监控系统的功能271

7.2.6 监视部分的要求272

7.2.7 控制部分的要求272

7.2.8 人机界面273

7.2.9 安全体制276

7.2.10 扩展性的研究277

7.2.11 操作维护要求277

7.3 系统举例278

7.3.1 卫星专业网管分系统举例278

7.3.2 站内监控系统举例289

第8章 海事卫星通信297

8.1 海事卫星通信背景知识297

8.1.1 概述297

8.1.2 Inmarsat组织结构298

8.2 海事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构成299

8.2.1 空间段299

8.2.2 地面站300

8.2.3 移动终端302

8.3.1 简介306

8.3 Inmarsat C系统306

8.3.2 基本原理和系统特征310

8.3.3 陆地通信317

8.3.4 电传318

8.3.5 卫星信道320

8.3.6 卫星侧呼叫建立程序325

第9章 卫星通信网络总体技术设计328

9.1 卫星通信网设计的基本原则328

9.2 地球站总体技术指标要求329

9.2.1 系统的工作频带329

9.2.2 地球站品质因数329

9.2.3 发射载波功率稳定度329

9.2.4 发射载波频率容差330

9.2.5 辐射限制330

9.2.6 误比特率特性331

9.2.7 地球站传输特性332

9.3.1 卫星通信线路计算的一般任务339

9.3.2 卫星参数339

9.3 卫星链路计算339

9.3.3 联接矩阵342

9.3.4 IBS传输参数343

9.3.5 传输损耗351

9.3.6 地球站基本参数351

9.3.7 卫星链路计算举例352

9.4 卫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358

9.4.1 可靠性的参量定义及说明358

9.4.2 可靠性设计361

9.4.3 地球站可靠性设计举例364

9.4.4 可靠性试验371

9.4.5 可靠性评审371

10.1.1 地球站工程设计总的要求374

第10章 地球站的工程设计374

10.1 概述374

10.1.2 可行性研究375

10.1.3 编制设计任务书375

10.2 地球站工程勘察376

10.2.1 工程勘察准备376

10.2.2 地球站选址的技术要求376

10.2.3 地球站选址干扰测试379

10.3 地球站接地、供电与防雷381

10.3.1 地球站接地装置381

10.3.2 防雷保护383

10.3.3 供电负荷的计算386

10.4 地球站微波辐射防护388

10.4.1 微波辐射污染388

10.4.2 微波辐射防护390

10.5.1 编制初步设计文件392

10.5 地球站工程设计392

10.5.2 施工图设计393

10.5.3 配合施工及工程总结396

第11章 地球站入网验证398

11.1 准备工作398

11.1.1 分系统测试方法398

11.1.2 系统自环测试步骤与方法398

11.2 测试项目及其方法401

11.2.1 概述401

11.2.2 测试项目及其方法402

11.2.3 测试条件402

11.3.1 入网验证测试程序411

11.3.2 卫星通信地球站入网技术规范411

11.3 入网验证测试程序及技术规范411

第12章 卫星通信发展与展望418

12.1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418

12.1.1 低轨道卫星通信418

12.1.2 Globastar系统420

12.2 中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424

12.3 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425

12.4 卫星ATM网429

12.4.1 ATM的特点430

12.4.2 卫星ATM网络431

12.4.3 存在的问题433

12.5 卫星通信全球发展战略433

12.5.1 未来的卫星通信433

12.5.2 发展我国卫星通信事业437

参考文献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