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化学基础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近代化学基础 下
  • 四川大学工科基础化学教学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0765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64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5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近代化学基础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4.1 氢1

14.1.1 氢的同位素1

第十四章 氢和氢的化合物1

14.1.2 氢的性质及制备方法2

14.2 氢化物4

14.2.1 氢化物的类型和性质5

14.2.2 过氧化氢9

14.2.3 氮的氢化物——氨,联氨和羟氨12

14.2.4 硼的怪化物——硼烷16

14.3.1 能源氢氧的生产19

14.3 氢能源19

14.3.2 氢能的储存及利用20

思考题21

习题22

第十五章 主族元素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23

15.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23

15.1.1 氧化物23

15.1.2 过氧化物24

15.1.3 超氧化物25

15.2.1 氢氧化物的酸碱性——RHO经验规则26

15.2 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含氧酸强度判断26

15.2.2 含氧酸的强度——鲍林规则27

15.3 硼和铝的含氧化合物28

15.3.1 硼的含氧化合物28

15.4 硅的含氧化合物28

15.3.2 铝的含氧化合物31

15.4.1 二氧化硅35

15.4.2 硅酸和硅胶35

15.4.3 硅酸盐36

15.5.1 锡、铅的含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8

15.5 锡,铅的含氧化合物38

15.5.2 锡(II)还原性和铅(IV)的氧化性40

15.6 氮族元素的含氧化物41

15.6.1 氮的含氧化合物41

15.6.2 磷的含氧化合物47

15.6.3 砷,锑,饿的含氧化合物和硫代酸盐54

15.6.4 氮族元素的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58

15.7 硫的含氧化合物60

15.7.1 亚硫酸及其盐61

15.7.2 连二亚硫酸钠62

15.7.3 硫酸及其盐63

15.7.4 硫代硫酸及其盐66

15.7.5 地硫酸及其盐67

15.8 卤素的含氧酸和含氧酸68

15.8.1 次卤酸及其盐69

15.8.2 卤酸及其盐70

15.8.3 高卤酸及其盐71

15.8.4 氯、溴、碘的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73

思考题74

习题75

16.1 过渡元素能性78

第十六章 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78

16.1.1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79

16.1.2 氧化态80

16.1.3 金属的化学活泼性81

16.1.4 配位性和磁性82

16.1.5 水合离子的颜色83

16.2 钛和钛的化合物84

16.2.1 单质的性质及制备84

16.2.2 钛的重要化合物86

16.2.3 钛合金90

16.3.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91

16.3 钒和钒的化合物91

16.3.2 钒的重要化合物92

16.4 铬和铬的化合物96

16.4.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96

16.4.2 铬的元素电势图和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97

16.4.3 铬的重要化合物97

16.5 锰和锰和化合物104

16.5.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04

16.5.2 锰的元素电势图和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104

16.5.3 锰的重要化合物106

16.6.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11

16.6 铁、钴、镍及其化合物111

16.6.2 铁、钴、镍的元素电势图和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112

16.6.3 铁、钴、镍的重要化合物113

16.7 铜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18

16.7.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18

16.7.2 重要化合物120

16.8 锌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28

16.8.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28

16.8.2 锌、镉、汞的重要化合物130

16.9 镧系元素及其化合物136

16.9.1 镧系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存在状坊137

16.9.2 镧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氧化态138

16.9.3 镧系收缩与原子和离子半径139

16.9.4 稀土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40

16.9.5 稀土元素的重要化合物146

思考题149

习题150

第十七章 过渡元素的配合物154

17.1 简单配合物154

17.1.1 钛的配合物154

17.1.2 铬的配合物155

17.1.3 铁、钴、镍的配合物157

17.1.4 铜、银、金的配合物159

17.1.5 锌、镉、汞的配合物163

17.1.6 铂的配合物164

17.2 螯合物165

17.3 多酸型配合物167

17.4 金属有机化合物169

17.4.1 金属羰基配合物169

17.4.2 烯、炔、烃配合物171

17.4.3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172

17.5.1 金属簇合物173

17.5 簇状配合物173

17.5.2 非金属簇合物175

习题176

第十八章 脂肪族烃类化合物177

18.1 饱和烃(烷烃)177

18.1.1 烷烃匠来源177

18.1.2 烷烃的构象178

18.1.3 烷烃匠物理性质182

18.1.4 烷烃的化学性质184

18.1.5 烷烃的制法190

18.2.1 不饱和烃的结构及π键的性质191

18.2 不饱和烃191

18.2.2 不饱和烃的构造异构及烯烃的顺反异构192

18.2.3 不饱和烃的命名193

18.2.4 不饱和烃的物理性质197

18.2.5 烯烃的化学性质199

18.2.6 决烃的化学性质211

18.2.7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217

18.2.8 不饱和烃的来源与制备224

18.3 脂环烃226

18.3.1 脂环烃的分类227

18.3.2 环烷烃的性质229

18.3.3 环烷烃的稳定性及构象232

思考题237

习题238

第十九章 芳午族烃类化合物242

19.1 苯系芳烃242

19.1.1 苯系芳烃的分类及命名242

19.1.2 单环芳烃的结构及共振论简介244

19.1.3 单环芳烃的性质248

19.1.4 稠环芳烃265

19.1.5 芳烃的来源与制备271

19.2 非苯芳烃及休克尔规则272

19.2.1 休克尔规则272

19.2.2 非苯芳烃芳香性的判断273

思考题274

习题275

第二十章 对映异构279

20.1 立体异构279

20.2 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279

20.2.1 手性分子和对映异构体279

20.2.2 对称平面与对称中心280

20.3.1 平面偏振光281

20.3 平面偏振光与旋光仪281

20.3.2 旋光仪282

20.4 构型的表示方法283

20.4.1 立体透视式283

20.4.2 费歇尔投影式284

20.5 构型的标记286

20.5.1 相对构型与绝对构型286

20.5.2 构型标记法——D/L及R/S标记287

20.6.1 具有两个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289

20.6 具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289

20.6.2 具有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290

20.7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290

20.7.1 含除碳化的其它手性原子的化合物290

20.7.2 不含手性原子的手性分子291

20.8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292

思考题293

习题294

21.1.2 卤代烃的命名296

21.1.1 卤代烃的分类296

21.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296

第二十一章 卤代烃296

21.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297

21.3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299

21.3.1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299

21.3.2 卤代烷的消去反应307

21.3.3 卤代烷与金属的反应310

21.4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312

21.4.1 分类312

21.4.2 结构配反应活性312

21.5 多卤代烃与人类和环境315

思考题316

习题316

第二十二章 醇,酚,醚321

22.1 醇321

22.1.1 醇的分类、命名与结构321

22.1.2 醇的物理性质323

22.1.3 醇的化学性质325

22.1.4 醇的制备333

22.2 酚335

22.2.1 酚的结构格和命名336

22.2.2 酚的物理性质337

22.2.3 酚的化学性质338

22.2.4 酚的来源和制法345

22.3 醚346

22.3.1 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346

22.3.2 醚的物理性质347

22.3.3 醚的化学性质348

22.3.4 环醚与冠醚350

22.3.5 醚的制备351

习题352

思考题352

第二十三章 醛和酮357

23.1 醛、酮的分类和结构357

23.1.1 醛、酮的分类357

23.1.2 醛、酮的结构357

23.1.3 醛、酮的命名358

23.2 醛、酮的物理性质359

23.3 醛、酮的化学性质362

23.3.1 亲核加成反应362

23.3.2 氧化和还原反应368

23.3.3 a-氢原子的反应371

23.4 醛、酮的制法374

23.4.1 醇及不饱和烃的氧化374

23.4.2 芳烃的酰化374

23.4.3 羰基合成375

思考题375

习题375

第二十四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378

24.1 羧酸378

24.1.1 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378

24.1.2 羧酸的物理性质380

24.1.3 羧酸的化学性质382

24.1.4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387

24.2 取代酸389

24.2.1 羟基酸389

24.2.2 氨基酸390

24.3 羧酸衍生物395

24.3.1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395

24.3.2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397

24.3.3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400

24.3.4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400

24.4.1 B-二羰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和酸性405

24.4 B-二羰基化合物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405

24.4.2 丙二酸二乙酯和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406

思考题410

习题410

第二十五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414

25.1 硝基化合物415

25.1.1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415

25.1.2 硝基化合物的制备415

25.1.3 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416

25.1.4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418

25.2.1 胺的分类及命名421

25.2 胺421

25.2.2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422

25.2.3 胺的结构424

25.2.4 胺的物理性质425

25.2.5 胺的化学性质427

25.2.6 胺的制备433

25.2.7 离铵盐和季铵碱435

25.3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437

25.3.1 重氮盐的制备,性质及应用437

25.3.2 偶氮化合物及偶氮染料441

习题442

思考题442

第二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447

26.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447

26.2 五元杂环化合物449

26.2.1 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450

26.2.2 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450

26.2.3 糖醛452

26.2.4 重要的吡咯衍生物与卟啉452

26.3.1 吡啶的结构453

26.3 六元杂环化合物453

26.3.2 吡啶的性质454

26.4 稠杂环化合物456

26.5 生物碱458

思考题460

习题460

第二十七章 碳水化合物463

27.1 单糖464

27.1.1 葡萄糖的结构464

27.1.2 单糖的化学性质468

27.1.3 重要的单糖472

27.2 二糖474

27.2.1 还原性二糖474

27.2.2 非还原性二糖475

27.3 多糖476

27.3.1 淀粉476

27.3.2 纤维素478

27.3.3 其它多糖及其生理功能479

习题480

思考题480

第二十八章 类脂化合物482

28.1 蜡482

28.2 油脂482

28.3 磷脂483

28.4 萜类484

28.5 甾族化合物485

思考题487

第二十九章 化学合成与分离488

29.1 化学合成与分离概述488

29.1.1 化学合成488

29.1.2 分离489

29.2 无机合成方法简介490

29.2.1 气相合成法490

29.2.2 液相合成法491

29.2.3 固相合成法492

29.3 有机合成方法简介493

29.4 常见的分离方法494

29.4.1 蒸馏分离法494

29.4.2 萃取分离法495

29.4.3 泡沫分离法496

29.4.4 沉淀分离法497

29.4.5 溶解-沉淀法498

29.4.6 色谱分离法498

29.4.7 电泳法501

29.4.8 膜分离法502

习题506

第三十章 化学与现代科学技术507

30.1 化学与材料507

30.1.1 纳米材料507

30.1.2 新型-维材料510

30.1.3 新型薄膜材料512

30.1.4 梯度功能材料513

30.1.5 超导材料514

30.1.6 功能高分子材料516

30.2 化学与信息520

30.2.1 半导体520

30.2.2 光导纤维521

30.2.3 化学传感器522

30.3 化学生物学简介523

30.3.1 生命元素与人体健康523

30.3.2 金属酶526

30.3.3 蛋白质与核酸528

30.3.4 抗癌机制与抗癌药物533

30.3.5 化学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536

30.4 绿色化学简介537

30.4.1 绿色化学的特点537

30.4.2 绿色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538

30.4.3 绿色化学与环境541

思考题543

主要参考文献545

部分习题答案547

索引5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