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卫生理化检验与微生物学检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卫生理化检验与微生物学检验
  • 运珞珈,朱业湘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94614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卫生检验-医学院校-教材;微生物学-医学检验-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卫生理化检验与微生物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卫生理化检验的定义、对象和任务1

第二节 卫生理化检验的工作分类2

第三节 卫生理化检验与预防医学各学科的关系3

一、流行病学3

二、卫生毒理学3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3

四、妇幼卫生学4

五、环境医学4

第四节 卫生理化检验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4

一、发展简史4

二、发展趋势4

第五节 卫生理化检验的学习方法6

一、掌握卫生理化检验的全过程6

二、掌握卫生理化检验与分析科学的关系6

三、掌握本学科的内在规律和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6

第二章 样品采集7

第一节 样品的代表性7

一、单纯随机抽样法7

二、分层抽样法7

第二节 样品的真实性8

一、采样位点8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9

第三节 采样设计9

一、采样目的9

二、不确定度9

三、采样系统的变异性10

四、采样设计10

第四节 采样器和采样方式12

第五节 采样布点实例13

一、调查目的13

二、调查范围的确定13

三、布点采样方法14

第三章 样品预处理15

第一节 样品预处理的意义15

一、卫生理化检验样品的特点15

二、样品预处理的目的15

三、样品预处理的地位15

四、样品预处理的评价依据15

第二节 经典预处理技术16

一、样品的消化技术16

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技术18

第三节 先进预处理技术22

一、微波溶样技术22

二、固相萃取法23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24

第四章 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26

第一节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26

第二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内容27

第三节 分析工作质量控制28

一、分析工作的质量控制28

二、质量控制图29

三、标准物质31

第五章 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概述34

第一节 光谱分析34

一、原子光谱分析法34

二、分子光谱分析法35

第二节 电化学分析36

一、电位分析法36

二、极谱分析37

第三节 色谱法分析42

一、色谱法概述42

二、气相色谱法42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45

第六章 空气理化检验49

第一节 概述49

一、空气污染49

二、空气理化检验工作分类50

第二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53

一、采样点的设置53

二、采样方法53

三、采样仪器54

四、空气采样的质量保证措施57

五、采样效率的评价58

第三节 大气和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59

一、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60

二、空气中甲醛的测定62

第四节 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64

一、作业环境空气采样64

二、生产性粉尘的测定66

三、空气中铅的测定69

四、空气中拟除虫菊酯的测定70

第五节 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快速测定71

一、快速测定的目的及特点71

二、快速测定的方法72

三、试纸法72

四、检气管法72

第七章 水质理化检验74

第一节 概述74

一、水资源及其污染源74

二、水污染的危害74

三、水污染源75

四、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和意义76

五、水质理化检验方法77

第二节 样品采集与保存78

一、采样前的准备79

二、采样方法80

三、水样的保存81

第三节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测定82

一、臭和味82

二、色度82

三、浑浊度83

四、电导和蒸发残渣84

第四节 水污染指标的测定86

一、溶解氧86

二、化学耗氧量88

三、生化需氧量91

四、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93

第五节 水中污染物的测定96

一、水中无机物污染物的测定96

二、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的测定104

第八章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111

第一节 概述111

一、食品检验的意义111

二、食品检验的内容111

三、食品卫生标准112

四、食品检验常用的方法113

第二节 食品采样和样品处理113

一、食品样品的采集和保存113

二、食品样品的前处理115

第三节 食品中营养成分分析118

一、食品中水分的测定118

二、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120

三、食品中脂肪的测定122

第四节 食品中添加剂和有害物质的测定123

一、概述123

二、测定方法124

第九章 生物材料卫生理化检验130

第一节 概述130

一、生物材料卫生理化检验的意义130

二、生物污染及污染物质的分布130

三、生物材料检验的方法133

第二节 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133

一、生物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133

二、采样方案的设计133

三、采样方法134

四、生物样品的保存135

第三节 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135

一、头发中砷的测定135

二、骨氟的测定136

三、生物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测定137

第十章 微生物学检验绪论139

第一节 检验的任务与内容139

一、传染性疾病疫源检验139

二、国境口岸检疫检验141

第二节 生物安全性及其防护142

一、微生物危害程度的分级143

二、实验室感染143

三、实验室感染原因及其预防144

四、生物安全保障146

第三节 实验室工作制度与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149

一、实验室的工作制度150

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151

第四节 样品的来源、种类、采集、保存与运送155

一、样品的来源和种类155

二、样品的采集156

三、样品的保存和运送159

第五节 检验原则与结果报告161

一、检验原则161

二、结果报告163

第十一章 细菌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165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165

一、显微镜165

二、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166

第二节 细菌培养法175

一、无菌技术175

二、培养基的制备177

三、培养基的种类179

四、培养基制备的一般程序180

五、细菌的接种方法182

六、细菌的培养方法184

七、细菌的生长现象187

八、菌种的保存及保管188

第三节 细菌的生化鉴定191

一、糖类代谢实验191

二、蛋白质代谢实验195

三、碳源和氮源利用实验201

四、呼吸酶类实验203

五、其他酶类实验205

第四节 药物敏感实验207

一、概述207

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敏实验208

三、厌氧菌的药敏实验221

第十二章 菌毒种的保存方法224

第一节 菌种培养物的保藏方法224

一、定期传代法224

二、液体石蜡法225

第二节 菌体细胞的保藏方法225

一、低温或超低温保藏225

二、真空冷冻干燥法226

三、其他保藏方法230

第三节 各类微生物菌种的保藏231

一、细菌菌种的保藏231

二、真菌菌种的保藏232

三、病毒毒种的保藏232

第四节 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233

第十三章 免疫血清学检验技术234

第一节 免疫沉淀反应234

一、液体内沉淀反应234

二、凝胶内沉淀反应235

第二节 凝集实验238

一、直接凝集实验239

二、间接凝集实验239

三、乳胶凝集实验242

四、血凝及血凝抑制实验243

五、协同凝集实验244

六、自身红细胞凝集实验245

第三节 补体结合实验245

一、实验原理245

二、实验材料246

三、试剂滴定247

四、实验步骤(微孔塑料板法)248

五、主要优缺点249

第四节 免疫荧光技术250

一、实验原理250

二、方法步骤251

三、注意事项255

四、应用256

第五节 免疫酶技术257

一、概述257

二、固相酶免疫测定258

三、酶放大免疫测定266

四、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267

第六节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269

一、基本原理269

二、胶体金的特性和制备269

三、免疫金的制备271

四、免疫金的测定方法272

五、免疫金银染色275

第七节 化学发光标记及发光免疫测定278

一、化学发光的原理278

二、几类主要的化学发光剂278

三、化学发光标记技术279

四、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281

第十四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285

第一节 细菌质粒指纹图谱分析285

一、概述285

二、实验方法287

三、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291

四、实际应用292

第二节 细菌mol%(G+C)测定293

一、原理293

二、试剂与设备294

三、方法295

四、注意事项296

五、细菌mol%(G+C)的意义297

第三节 核酸杂交技术297

一、杂交原理298

二、核酸杂交技术的类型299

三、核酸杂交方法299

四、核酸杂交技术的应用312

第四节 PCR技术312

一、PCR的原理和操作312

二、PCR反应条件的优化315

三、PCR技术的注意事项320

四、PCR技术的一般应用323

参考文献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