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解释的理论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艳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7854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刑法-法律解释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解释的理论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缘起1
二、从法律解释的普遍性看法律解释的重要性3
【案例1】清华大学学生刘某某伤熊案3
【案例2】张老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8
三、从法律适用、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的关系看法律解释的重要性10
四、问题的意义15
五、问题的研究现状16
六、本书的内容与创新19
七、本书的结构与重要术语的界定22
第一章 哲学诠释学与法律诠释学25
第一节 出释入造——方法论诠释学向本体论诠释学的发展25
一、诠释学与解释学25
二、注释学的两次重大发展26
三、理解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加达默尔对哲学诠释学的发展32
四、现代哲学诠释学主要观点综述35
第二节 哲学诠释学和方法论诠释学矛盾的消解36
一、两者并不冲突36
二、两者应当且可以互相促进38
第三节 释造兼顾——哲学诠释学影响下的法律解释理论40
一、传统的法律解释学的发展41
二、本体论意义上的法律解释学(诠释学)的发展44
第四节 从主客体性到主体间性——法律解释学应当进行的转变49
一、强调主体间性的法律论证理论49
二、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50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对法律解释学的重要意义54
四、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56
五、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对法律解释学的重要意义59
六、从主客体性到主体间性——法律解释学应当进行的转变60
第二章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观(目标)63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的重要意义63
一、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的最终制约作用63
二、罪刑法定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作用之比较64
【案例3】辞职员工被禁止进入公司所在大楼案65
【案例4】拐卖14周岁以上男性案65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起源考证68
一、对《大宪章》第39条的不同翻译68
二、对罪刑法定原则起源的争论72
三、罪刑法定原则在两大法系的不同表现形式74
第三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及其变化75
一、传统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75
二、现代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79
三、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81
第四节 罪刑法定原则地位的变迁86
第五节 罪刑法定原则内容的变迁88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89
【案例5】芝加哥市诉莫拉雷斯等(City of Chicago v.Morales,et al.,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527 U.S.41 1999)98
【案例6】王某在被治安拘留期间自首案102
【案例7】李某盗窃被改判一案105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110
三、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与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112
四、笔者的观点114
第六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分析116
一、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118
二、法的价值的不同含义120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双重价值124
第七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法治原则126
一、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126
二、两者冲突时的抉择——形式法治优先127
三、形式法治优先与刑法解释131
【案例8】女士穿高跟鞋踩死小猫案131
第八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目标133
一、刑法解释目标综述134
二、选择解释观(解释目标)的标准136
三、立足于客观解释观的折中解释观137
四、结论144
第三章 哲学诠释学与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145
第一节 法的客观性146
一、法的客观性的含义146
二、法的客观性与个案法律适用149
三、法的相对客观性——相对,但仍有客观性155
【案例9】福建省周宁县公安局前副局长强奸受害少女案157
【案例10】古先全36刀砍死强奸(未遂)犯案158
四、基本同质的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使得法律具有客观性162
【案例11】进口番茄应否征税案[尼克斯诉海登案Nix v.Hedden,149 U.S.304(1893)]164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与正当性167
一、何为客观、正当的法律解释167
二、如何获得正当的法律解释169
第三节 刑法解释的客观性与正当性171
第四节 哲学诠释学与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172
一、主体间性视野中的刑法解释的概念、主体172
二、刑法解释的对象178
三、刑法解释的特征180
【案例12】帕尔玛杀害被继承人案(里格斯诉帕尔玛案,Riggs v.Palmer,115,N.Y.506)183
【案例13】甲抢劫银行办公用品案187
第五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普适性刑法解释的溯及力188
一、法律解释有无生效时间189
二、法律解释的溯及力问题分类辨析191
三、将法律解释适用于其出台以前的案件的实质是法律的效力等级问题而不是溯及力问题194
四、将法律的效力等级问题误为溯及力问题的原因简析195
五、将法律解释适用于其出台以前的案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197
第四章 法律(刑法)解释方法综述199
第一节 研究法律(刑法)解释方法的意义200
第二节 法律(刑法)解释方法的四种“面相”202
第三节 法律(刑法)解释方法选择与运用的原则204
一、法律解释方法的多样性204
二、选择与运用解释方法的原则205
三、法律不是嘲笑的对象206
第四节 法律(刑法)解释方法综述208
一、九国法律解释方法综述208
二、大陆法系法律解释方法综述213
三、我国法律解释方法综述214
四、笔者的观点216
第五章 刑法解释方法各论218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方法218
第二节 文理解释方法222
一、文理解释方法与论理解释方法222
二、文理解释方法对刑法解释的重要意义223
三、文理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223
四、文理解释方法的极限225
【案例14】澳大利亚曼利市裸泳案226
【案例15】乔治非法进入皇家空军机场案227
五、司法解释实例评析230
六、文理解释的不足与论理解释的适用233
第三节 历史解释方法236
一、历史解释方法的含义236
二、历史解释方法的运用237
三、历史解释方法不限于探求立法原意238
【案例16】甲女士被诈骗案240
第四节 体系解释方法245
一、体系解释方法的含义245
二、体系解释方法的功能246
【案例17】金某(12岁)毒死父亲案247
【案例18】康某将丈夫当做妖怪误杀案247
【案例19】冷某杀人分尸案247
【案例20】刘某某暴力抗税案249
三、体系解释方法的运用252
第五节 目的解释方法255
一、目的解释方法的概念255
二、目的解释方法的运用255
三、目的解释的困难及其克服257
第六节 当然解释方法259
一、当然解释方法的概念259
二、“举重明轻”与“举轻明重”不可混用260
三、当然解释与法律的沉默262
第七节 反对解释方法263
一、反对解释方法的概念263
二、不同的有效反对解释方法264
第六章 刑法解释的特殊问题271
第一节 “对刑法的解释只能有利于被告”的辨析271
一、“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不等于“有利于被告”原则272
二、只有在对事实认定存在疑问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有利于被告”原则273
三、在法律解释上,不能适用“有利于被告”原则273
第二节 “对刑法只能进行有利于被告的限制性解释,不能进行扩张解释”的辨析276
第三节 “对刑法不能进行类推解释”的辨析277
一、认为对刑法可以进行类推解释的理由277
二、类推与“事物的本质”278
【案例21】为他人提供版号出版淫秽音像制品案279
三、“类比推理方法”是刑法解释不可缺少的方法282
【案例22】持盐酸瓶攻击他人案285
【案例23】贩卖鸦片灰案287
【案例24】各种故意毁坏财物案287
四、在刑法解释中承认类推解释的意义290
五、法外类推仍应禁止291
六、适用类推解释方法应注意的问题292
【案例25】张某某、高某低价出售公司股票案293
第四节 刑法解释中的价值补充297
一、刑法规范在内容上具有不完整性297
二、价值补充方法的使用299
第五节 刑法解释中的漏洞补充302
一、法律漏洞的概念及分类302
二、法律漏洞的补充方式303
【案例26】甲“抢劫”服装案304
【案例27】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银广夏)造假案305
第七章 获得正当的刑法解释结论的程序保证308
第一节 刑法解释与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309
一、程序对刑法解释结论具有重要影响309
二、建构理想对话情境有助于保证刑法解释结论的正当性310
第二节 程序参与原则与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314
一、程序的作用314
二、当事人、公众有效参与程序的重要意义317
第三节 审判程序中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318
一、如何实现法官心理的转变319
二、如何从程序上使法官必须和检察官、被告进行对话320
三、具体制度建构323
【案例28】全国首起经营IP电话被查封案326
第四节 普适性法律解释程序中理想对话情境的建构334
一、现行法律解释体制有其合理性334
二、如何改善普适性法律解释工作,提高法律解释的质量339
【案例29】重庆同命不同价案340
【案例30】初中生强奸幼女无罪案344
附录353
1.案例索引353
2.进口番茄应否征税案(Nix v.Hedden,149 U.S.304 1893)判决摘要355
3.芝加哥市诉莫拉雷斯等(City of Chicago v.Morales,et al.,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527 U.S.41 1999)判决摘要359
4.全国首起经营IP电话被查封案二审裁定书363
参考文献372
致谢383
热门推荐
- 334905.html
- 901777.html
- 2139893.html
- 1321623.html
- 2409020.html
- 436801.html
- 569153.html
- 3601025.html
- 873413.html
- 20590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0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4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1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5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66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3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2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2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3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