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
  • 赵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80195579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外交史-史料-中国;联合国-中外关系-史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理论框架的建立5

一、文化结构6

二、国家身份7

三、国家利益8

四、外交行为10

第二节 演进模型的建立11

第一章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历史分期——文本分析(1949—2006)15

第一节 确定历史坐标: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分期问题16

第二节 联合国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18

第三节 文本内容验证20

一、1949-1971年中国对联合国的“不满、批评、谴责”态度明显20

二、1972-1989年政治利益向经济利益转向,中国与联合国的经济合作日益活跃25

三、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联合国步入深层次互动阶段,各项事务全面展开33

小结38

第二章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39

第一节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背景分析——文化结构特点39

一、国际体系文化结构特点:冷战开始及美苏阵营激烈对峙40

二、中国与联合国间文化结构特点:互动起点充满敌意45

三、行为体内部文化结构特点:政治运动成为国内政局主流53

第二节 中国领导人对文化结构的认知及中国的身份定位58

一、对时代主题的认知——“战争与革命”59

二、对世界格局的认知——从“两大阵营”到“两个中间地带”63

三、“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份定位与“四面受敌”的客观结果65

第三节 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69

一、中国国家利益突显政治利益69

二、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挑战70

小结86

第三章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88

第一节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背景分析——文化结构特点88

一、国际体系文化结构特点:美苏关系开始缓和89

二、中国与联合国间文化结构特点:互动起点始于关系“正常化”90

三、行为体内部文化结构特点:政治问题逐步解决,经济问题日益突出93

第二节 中国领导人对文化结构的认知及中国的身份定位96

一、对时代主题的认知——“和平与发展”96

二、对世界格局的认知——“世界多极化”98

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定位与“重要一极”的客观结果101

第三节 中国国家利益及其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103

一、中国国家利益突显经济利益103

二、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参与、合作105

三、中国否决权实践(Ⅰ):伸张正义、主持公道113

小结128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129

第一节 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背景分析——文化结构特点129

一、国际体系文化结构特点: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130

二、中国与联合国间文化结构特点:互动起点充满“好感”132

三、行为体内部文化结构特点:安定团结、政通人和135

第二节 中国领导人对文化结构的认知及中国的身份定位138

一、坚持“和而不同”构建“和谐世界”138

二、“负责任的大国”的身份定位140

第三节 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148

一、中国国家利益突显“责任利益”,重视国家形象148

二、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特点:维护、扩展158

三、中国否决权实践(Ⅱ):以负责任大国身份慎用否决权171

四、“收敛锋芒”与“施展抱负”的角色冲突181

小结187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中国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189

第一节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概述189

一、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基本内涵189

二、“两代维持和平行动”191

第二节 中国对维和行动观念的转变192

一、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将“联合国军”看做是帝国主义的警察部队192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维和行动采取了冷静观察的态度196

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认同维和作用,主动参与维和行动197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维和行动成为世界和平支柱;中国在维和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199

第三节 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制约因素及国家利益分析204

一、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制约因素204

二、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国家利益分析207

第四节 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类型及地域分析214

一、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类型分析214

二、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地域分析219

第五节 主权原则与道义原则结合的典范——解析中国参与苏丹维和225

一、履行国际道义:充分发挥大国在缔造和平方面的特殊作用225

二、捍卫主权原则:苏丹政府同意是达尔富尔维和的前提226

第六节 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行为趋向分析229

小结231

终章232

后记246

参考文献247

图1 文化结构与外交行为的核心解释模型5

图2 文化结构程度分级示意图12

图3 文化结构区间示意图13

图4 层次分析法与本书的分析层次14

图5 《人民日报》有关联合国三类文章比重示意图(1946-2006年)17

图6 《人民日报》涉及联合国文章数目(1946-2006年)18

图7 《人民日报》联合国文章数年度变化图(1949-2006年)19

图8 《人民日报》涉及对联合国不满、批评、谴责文章示意图(1949-1971年)21

图9 两类国家数值差变化图(1950-1971年)27

图10 20世纪50、60年代文化结构特点与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87

图11 20世纪70、80年代文化结构特点与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128

图12 中国与联合国建立“信任机制”要素图168

图13 常任理事国会费缴纳比例图(1971-2007年)186

图14 中国缴纳的联合国会费比例——与苏/俄比较(1971-2007年)187

图15 20世纪90年代至今文化结构特点与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188

图16 中国1985年后裁减军队过程203

表1 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组织、国家利益、国家外交行为的认知4

表2 《人民日报》联合国类文章所占文章总数比重(1946-2006年)19

表3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情况26

表4 1971-1976年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的发言(内容分析)29

表5 中国在联合国大会的影响力资源30

表6 1999-2004年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的发言(内容分析)34

表7 中共中央政治报告体现的外交战略思想36

表8 中国周边地区战争、冲突一览表(1950-1971年)60

表9 中国的否决权使用情况统计表(1971.10-2007.3)119

表10 S/10771提案表决情况121

表11 S/10786提案第2段表决情况124

表12 安理会决议数及协商一致情况133

表13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人权公约的批准134

表14 有关中国“大国身份”的文献整理141

表15 S/1997/18提案表决情况173

表16 S/1999/201提案表决情况176

表17 S/2007/14提案表决情况180

表18 常任理事国与其他国家对联合国的自愿捐款情况(1991-1999年)184

表19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人数统计(2001.7-2006.7)202

表20 常任理事国维和人员的月度统计(2006.7)203

表21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类型统计表(至2006年11月30日)215

表22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人员构成统计表(至2006年11月30日)218

表23 五大国参与苏丹维和的人员数量统计表(至2006年11月30日)226

附表1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会费缴纳情况(1971-2007年)235

附表2 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情况总计(1946-2007年)237

附表3 五大国行使否决权情况(1946年2月-2007年3月)2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