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错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犯错学
  • 文清源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385496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834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857页
  • 主题词:错误分析(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错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认识领域中的司芬克斯之谜2

1.人是喜欢解谜且善于解谜的理性动物3

2.错误之谜是错误问题的集合5

3.错误之谜的谜面9

二、犯错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知识体系、研究目的与方法12

1.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3

2.知识体系18

3.研究目的21

4.研究方法22

三、建构犯错学的价值26

1.实践上医错的需要呼唤犯错学的诞生27

2.建构犯错学贵在学术上的创新27

四、犯错学的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30

1.犯错学的分支学科31

2.犯错学的相关学科34

第二章 错误的本质和特征41

一、认识史上关于错误本质的两类观点42

1.绝对的“不相符合说”或“不一致说”42

2.相对的或改进的“不相符合说”或“不一致说”46

二、错误是在同一关系中与事物的客观规律或状况不相符合的认识和行动47

1.错误在同一关系中获得其规定性48

2.错误是与事物的客观规律或状况的不相符合48

3.错误是认识错误和实践错误的集合50

4.错误与罪、过失等概念的关系50

三、错误的基本特征52

1.客观性52

2.“双对性”53

3.时空转换性54

4.层次性55

5.多样性56

6.相对性58

第三章 错误发生的规律性61

一、致错因素是错误的细胞62

1.致错因素是导致错误发生的诸相关因素62

2.致错因素的分类62

二、错误发生的一般规律63

1.错误伴生律64

2.致错过程律67

3.错根互作律70

4.错极必反律73

三、错误发生的特殊规律76

1.政治领域中错误发生的规律性76

2.军事领域中错误发生的规律性84

3.教育领域中错误发生的规律性89

4.人生领域中错误发生的规律性97

第四章 错误发生的生理机制107

一、生理病变110

1.人脑的生理病变可能妨碍人的正常思维110

2.人体其他部位的生理病变可能干扰人的正常思维112

二、生理缺陷114

1.囿于感官生理缺陷妄下判断115

2.超出生理缺陷做力所不能及之事115

3.感官的概括化缺陷会影响感觉和知觉的可靠性116

三、生理局限性117

1.个人的活动受其肉体生命有限性的制约117

2.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受其生理年龄的制约119

3.个人的活动效率受其生理极限的制约120

第五章 错误发生的心理机制123

一、与注意、记忆、想象和能力相关的致错因素124

1.注意不当和注意力转移不妥124

2.识记和保持的局限性、回忆迟缓、串误和负遗忘128

3.错误的想象133

4.无能、能力歪用与长短错位138

二、与意志、气质和性格相关的致错因素140

1.意志薄弱140

2.气质中的缺点144

3.性格中的缺点146

三、与情感相关的致错因素149

1.私心和私情154

2.贪欲和邪念157

3.责任感缺失和利益驱动167

4.沮丧悲观心理和失控的激情171

5.骄傲和自卑177

6.妒忌、偏见和虚荣心183

7.狭隘的复仇心理202

第六章 错误发生的感知机制210

一、感觉的不可靠性211

1.感受性的局限性212

2.感觉的消极适应性214

二、知觉的可错性217

1.幻觉218

2.错觉220

3.知觉效应的消极作用228

三、观察的可错性232

1.来自观察主体的致错因素234

2.来自观察对象、观察工具和观察过程的致错因素239

第七章 错误发生的思维机制244

一、负效应的思维定势245

1.孤立的一点式思维定势246

2.绝对的两极式思维定势247

3.纯粹的单向式思维定势248

4.顽固的习惯式思维定势250

二、错误的思维模式252

1.保守型思维模式253

2.教条型思维模式255

3.经验型思维模式260

4.主观型思维模式265

三、普通逻辑思维形式方面的致错因素270

1.概念性致错因素270

2.判断性致错因素274

3.谬误推理279

四、思维方法方面的致错因素288

1.形而上学288

2.诡辩论297

3.形式主义308

第八章 错误发生的非主体性机制323

一、客体性致错因素323

1.客体形式的多样性324

2.客体属性的相似性328

3.客体本质的层次性329

4.客体现象的复杂性330

5.客体形相的模糊性332

6.客体矛盾的网络性332

二、工具性致错因素334

1.唯心主义的、旧唯物主义的世界观335

2.语言和文字的迷宫341

3.知识的缺陷与灾变344

4.计算机病毒349

5.硬件工具的故障350

三、环境性致错因素350

1.灾害性的自然环境350

2.不利的人际环境351

3.非正常的学术环境353

4.破缺的科技环境355

5.恶劣的经济环境357

第九章 错误的类型360

一、不同性质的错误361

1.政治错误与非政治错误362

2.原则性错误与非原则性错误365

3.合理错误与非合理错误368

4.传染性错误与非传染性错误373

5.绝对错误与相对错误376

6.真错与假错378

7.关键性错误与非关键性错误379

8.良性错误与恶性错误381

二、不同程度的错误382

1.严重错误与轻微错误383

2.高级错误与低级错误385

3.初犯的错误与屡犯的错误387

4.大错误与小错误390

5.单一错误与复合错误392

6.可补救的错误与无法补救的错误394

三、不同范围的错误398

1.认识错误与实践错误398

2.全局性错误与局部性错误401

3.时间错误、空间错误与场合错误402

4.历史错误、现实错误与未来错误405

5.教育错误与学习错误408

四、不同原因的错误411

1.主观性错误411

2.非主观性错误415

五、不同主体的错误416

1.自我错误与非我错误417

2.个体错误与团体错误419

3.少儿的错误、青年的错误、中年的错误和老年的错误422

六、不同动机的错误424

1.为私的错误与为公的错误425

2.因爱之错与因恨之错427

3.故意错误与无意错误431

第十章 错误的价值434

一、错误的负价值436

1.错误可能诱发严重的政治灾难436

2.错误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445

3.错误可能导致无法弥补的精神创伤450

4.错误可能引发事故、灾害453

5.错误可能导致失败、人生悲剧和科学发现被埋没459

二、错误的正价值462

1.错误具有刺激功能462

2.错误具有警示功能469

3.错误具有启发功能472

4.错误具有教育功能474

5.错误具有免疫、醒悟、映衬、调味等功能478

三、错误的负价值向正价值的转化482

1.对错误负价值的分析是实现转化的基础482

2.对错误正价值的发掘是实现转化的关键483

3.理论工作者在实现负、正价值转化中的主要作用486

第十一章 错误比例构成489

一、几个基本概念489

1.错误比例构成与错误构成比例490

2.犯错率491

3.纠错率492

二、确定错误比例构成的原则495

1.客观原则495

2.公正原则496

3.系统原则497

4.动态原则499

三、研究错误比例构成的方法与意义500

1.立体调查法501

2.隐蔽查访法501

3.模糊统计法502

4.正确估计形势,正确对待犯错误的人503

第十二章 辨错与辨错方法508

一、辨错标准观略考509

1.唯心主义的辨错标准观509

2.旧唯物主义的辨错标准观515

3.多重论的和相对主义的辨错标准观517

4.辩证唯物主义的辨错标准观520

二、辨错标准的层次性525

1.最高层次的实践标准525

2.较低层次的辨错标准527

三、辨错方法530

1.实验法531

2.广察法533

3.“双表法”534

4.“剥笋法”535

5.“会诊法”536

四、辨错的复杂性与重要意义538

1.辨错的复杂性538

2.辨错的重要意义540

第十三章 认错与认错方法543

一、不认错的危害性543

1.死不认错,形象越来越差544

2.坚持错误,包袱越背越重545

3.错上加错,危害越来越大547

二、认错的艰难性548

1.认错的心理障碍548

2.认错的认知障碍550

3.认错的外在压力554

三、认错的必要性556

1.认错是改错的前提557

2.学会认错才能求得他人的原谅558

3.学会认错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560

4.面对错误必须学会放弃561

四、认错方法562

1.公开认错与私下认错562

2.口头认错与书面认错566

3.直接认错与间接认错568

4.直白认错与委婉认错570

第十四章 待错与待错方法571

一、正确对待错误572

1.真正可怕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573

2.“恐错症”及其根源579

3.正确对待错误是超越错误的前提582

二、正确对待犯错误者585

1.善待犯错误的非我就是善待自我585

2.正确对待犯错误者是治病救人的需要586

3.正确对待犯错误者是避免人才浪费的需要588

三、待错方法589

1.理智对待法590

2.区别对待法591

3.轻装上阵法594

4.真诚道歉法597

5.合理使用法601

第十五章 治错与治错方法605

一、治错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607

1.治错的七项基本原则607

2.一般治错术620

二、对错误的自我诊治631

1.自我之穴是自我治错的主要障碍633

2.自我治错的方法636

三、对非我错误的诊治640

1.看客心理是医治非我错误的主要阻力641

2.医治非我错误的基本原则644

3.医治非我错误的方法648

四、治妒术657

1.扶正祛邪法657

2.立公去私法659

3.护勤责懒法660

4.以爱化恨法661

5.以让抑争法662

6.压力变动力法664

第十六章 防错与防错方法666

一、错误的难免性与可防性667

1.错误的难免性及其根源667

2.错误的可防性及其根据672

3.错误的难免性与可防性的辩证统一676

二、心理防错术679

1.约欲法679

2.控情法684

3.冶性法687

4.育志法689

5.调控法693

6.慎独法697

7.防妒法698

三、实践·理性防错术711

1.科学实践法712

2.探错法715

3.怀疑法719

4.慎思法724

5.预测法733

6.监督法736

第十七章 化错与化错方法747

一、化错归真748

1.化错归真是自我完善的理想境界749

2.真理之母与真理之父751

二、化错术761

1.分化术761

2.逆推术763

3.“淘金术”766

4.“接生术”768

第十八章 防错纠错机制771

一、防错纠错机制的内涵773

1.什么叫防错机制773

2.什么叫纠错机制775

3.防错机制与纠错机制的关系776

二、建立防错纠错机制的重要性777

1.它关系到团体的兴衰存亡777

2.它制约着团体的发展速度与工作效率779

三、防错纠错机制的制度设计780

1.监察制度781

2.举报制度782

3.责任追究制783

4.预警机制787

5.决策制度792

6.用人制度794

7.分配制度795

第十九章 犯错学的应用研究798

一、开展应用研究是实践上医错的需要799

1.生产实践对犯错学应用研究的呼唤800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犯错学应用研究的呼唤801

3.科学实验对犯错学应用研究的呼唤803

4.个人生活实践对犯错学应用研究的呼唤804

二、开展应用研究是犯错学本身发展的需要806

1.应用研究可以促进犯错学实践价值的实现807

2.应用研究可以促进犯错学学科体系的建立808

3.应用研究可以促进犯错学的发展809

三、犯错学应用研究的任务和原则810

1.犯错学应用研究的基本任务810

2.犯错学应用研究的根本原则811

四、犯错学在负面文化研究中的应用813

1.对假恶丑等病态文化的研究813

2.对衰落、失败等破缺文化现象的研究815

五、犯错学及其应用研究的困难与前景816

1.犯错学及其应用研究的困难与对策816

2.犯错学及其应用研究的未来前景展望819

主要参考文献821

后记825

编后记8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