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突变、癌变、畸变的检测和评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突变、癌变、畸变的检测和评价
  • 黄念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51112509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07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6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突变、癌变、畸变的检测和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化学(药源)性突变的检测与评价1

第一节 化学(药源)性突变1

突变和癌变的关系及其进展1

致突变试验4

药源性致突/致癌研究的进展12

致突变测试方法研究的进展16

药物毒理研究的进展20

药物毒理研究方法的进展24

国内外毒理研究概况26

第二节 化学物(药物)致突变三大测试系列32

CHL细胞法32

哺乳动物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试验32

哺乳动物组织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法——CHL细胞法33

染色体畸变试验中CHL细胞系/剂量法则的应用41

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44

CHL细胞在环境致突/致癌化学物质检测和评价中的作用47

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代谢活化系统的改进49

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操作细则50

3种中西药品染色体畸变的检测52

环丙氟哌酸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55

微核法57

微核试验57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方法59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方法的修订61

不同品系小鼠在微核试验中敏感性的比较62

Comparison of the Responses of the Micronucleus Test in Different Strains of Mice65

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在微核试验中的应用66

Ames法70

鼠伤寒沙门氏菌在环境致癌化学物检测中的应用70

Ames方法的改进73

肝微粒体酶(S9)的诱导及制备75

鼠伤寒沙门氏菌TA92、TA94预培养进行Ames试验的研究78

溶于玉米油之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Ames试验83

用Ames试验快速测定炔雌醇和炔诺酮中杂质的致突变性91

第三节 致突变和抗突变检测的其他方法92

显性致死突变试验方法92

雄性小鼠的显性致死效应93

Induction ofDominant Lethal Mutation in Male Mice by Cyclophosphamide97

修订小鼠显性致死突变试验方法99

NIH小鼠精子畸变试验101

中国仓鼠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103

C3H/10T1/2 Cell Line Chromosome Aberrations Assay andAnalysis104

CHO/HGPRT MutationAssay105

CCS抗L1210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106

CCS抗染色体畸变作用的研究107

第四节 化学物(药物)致突变的系列检测与评价108

30种中西药品致突变的系列研究(中文摘要)108

13种中西药品致突变的系列研究108

抗癌新药——去甲斑蝥素致突变的系列检测与评价114

“鹭宝”鲜果汁遗传毒性的系列检测和评价121

γ-射线辐照长白山鲜人参遗传毒性的系列检测和评价124

色羟丙钠致突变性的系列检测和评价128

冬虫夏草致突变的系列检测和评价133

5-氨基水杨酸甲酯盐酸盐致突变的系列检测和评价135

章光101、101-A致突变的系列检测和评价137

第二章 药源性新的突变原的发现144

第一节 药源性新的直接遗传毒突变原的发现144

抗癌新药三尖杉酯碱遗传毒的发现144

三尖杉酯碱诱发染色体畸变和形成微核的作用151

丙氧鸟苷诱发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发现153

脱氧无环鸟苷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发现156

青霉烷砜酸钠诱发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发现159

第二节 药源性新的间接遗传毒致突变原的发现161

在肝微粒体酶介导下的新的突变原的发现161

云香香豆精遗传毒的发现和评价163

第三节 药源性新的非遗传毒致突变原的发现169

氟苯咪唑诱发多倍体畸变的研究169

炔雌醇和己烷雌酚诱发染色体畸变的研究172

第四节 提前浓缩染色体与荧光原位杂交176

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PCC)176

Chromosome Damage and Repair-2280 Cell Line Growth Curve and PCC187

Kinetics ofGenetic and Survival Effects ofInhibition by Gemcitabine on Irradiated Quiescent Normal Human Fibroblast Cells188

Inhibition of Chromosome Damage Repair after Ionization Radiation by Gemcitabine194

Slow Repairs ofPyrimidine Dimers at P53 Mutation Hot Spots in Skin Cancer196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199

O6-methylguanine-DNA,Methyl Transferase and Human Cancer Chemotherapy208

第三章 化学(药源)性癌变215

第一节 化学(药源)性癌变的检测和评价215

医源性致癌(Iatrogenic carcinogenesis)215

化学致癌试验的进展219

动物长期致癌试验225

致癌试验结果的评价233

致癌化学物质的监测与控制235

化学致癌试验的回顾与评论237

第二节 药源性遗传和非遗传毒致癌原的研究和发现240

一种新的非遗传毒潜在致癌原的发现240

氟苯咪唑诱发哺乳动物SHE细胞的恶性转化241

Induction of Chromosome Aberration in CHL Cell Line,Cytotoxicity and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in C3H/10T1/2 Cell Line by Flubendazole and Harringtonine244

环丙氟哌酸SHE细胞转化试验252

药源性突变、癌变及癌基因表达研究的进展254

细胞癌变癌基因表达研究的进展258

培养细胞恶性转化研究的进展261

实验动物体外培养细胞转化模型264

第三节 抗胸腺细胞血清快速检测和评价培养细胞的致癌因子267

抗胸腺细胞血清应用于异种移植的实验研究267

抗胸腺细胞血清的研究274

抗胸腺细胞血清的进一步应用281

Study on Antithymocytic Serum as an Immunosuppressive in the HeLa Cells Heterotransplantation and the Use Successfully in China285

Application ofAntithymocytic Serum in the Heterotransplantation ofCultured Cell Lines286

抗胸腺细胞血清的制备、效价测定及作用机制探讨295

BEL-7404人体肝癌体外细胞株致小鼠肿瘤的实验研究299

抗淋巴细胞血清在实验生物学中的应用304

新生动物在肿瘤移植中的应用309

胸腺切除的作用313

无胸腺裸体小鼠的发现及其应用317

裸体小鼠在肿瘤移植中的作用321

在叙利亚田鼠颊囊内肿瘤的移植327

第四章 突变、癌变研究走向世界333

第一节 第5次国际环境诱变剂学术交流会333

Introduction for Department ofToxicology333

第5次国际环境诱变剂学术交流会336

Mutagenicity of30 Chinese Herbs and Pharmaceuticals(Fifth ICEM USA)338

Mutagenicity of30 Chinese Herbs and Pharmaceuticals(Fifth ICEM Poster)349

Short-term Test for Prediction on Carcinogens and/or Promoters(Fifth ICEM Poster)350

Mutagens in Drugs(Fifth ICEM Poster)351

Mutagenicity ofComplex Mixtures in Chinese herbs(Fifth ICEM Poster)351

第二节 欧洲环境诱变剂学术交流会及加拿大AACR肿瘤年会352

Problems andExperience onEvaluationofSafetyforNewDrugin China(EEMS York England)352

Non-Genetic Toxcity Carcinogen-Flubendazole(EEMS York England)352

Transient Inhibition ofChromosome Damage Repair after Ionizing Radiation by Gemcitabine(AACR Canada)353

第三节 获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及国际抗癌学会(UICC)ICRETT证书354

获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证书354

获国际抗癌学会(UICC)ICRETT证书355

Induction of Chromosomal Aberrations,Cytotoxicity,and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in Mammalian Cells by the Antiparasitic Drug Flubendazole and the Antineoplastic Drug Harringtonine356

第五章 化学(药源)性畸变373

第一节 化学(药源)性畸变的检测和评价373

药源性畸变研究的进展373

中西药品的生殖毒性试验及各国的方针378

化学物致畸试验及评价385

口服避孕药与畸胎、肿瘤的研究进展388

章光101、101-A对Wistar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的检测和评价391

第二节 化学(药源)性新的致畸原的发现396

药源性新的致畸原的研究和发现396

利福喷丁对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的研究397

利福喷丁及利福平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的比较研究399

利福喷丁对不同品系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的比较研究407

奈普酮对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的检测和评价414

第六章 化学物(中西药品)的一般毒性418

第一节 化学物(中西药品)一般毒性的检测和评价418

生脉散注射液狗45天毒性的研究方案418

TheUse ofToxicology in the Regulatory Process in USA419

抗生素在全身毒性研究方面的进展425

抗生素在代谢及神经毒性研究方面的进展428

抗生素毒性试验的方法435

CCS-1及CCS-2的毒性439

Chemical-H毒性及防护试验方案440

氯化乙基汞兔亚急性毒性的病理观察和研究441

第二节 化学物(药物)毒性研究中细胞培养系统的应用445

毒性研究中细胞培养系统研究的进展445

肝细胞在化学物嗜肝性毒性研究中的进展451

细胞培养在药品(麻醉药)毒性研究中的进展456

头孢噻啶对乳地鼠肾细胞体外毒性的研究466

头孢三嗪噻肟和头孢噻甲羧肟体外肾毒性潜力的比较研究470

避孕药载体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的细胞毒性的研究476

第七章 突变、癌变、畸变检测的规范化、系列化、标准化和药品的安全性评价478

第一节 突变、癌变、畸变检测的规范化、系列化和标准化478

国际致突、致癌、致畸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概况478

关于药品致突、致畸工作的现状481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致突变的复核研究482

微核试验用A.O荧光及Giemsa双重染色检测和评价rh-EPO的致突变性483

用Ames试验检测和评价rh-EPO的致突变性485

用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和评价rh-EPO的致突变性487

异丙肌苷染色体畸变试验的规范化、标准化489

药物致突变试验的规范化、系列化和标准化491

药物致突变测试系列的标准化方案494

药物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的标准化方案500

第二节 药品的安全性评价501

药物的毒理学评价501

药品安全性评价的进展503

基因工程药品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指导原则508

口服避孕药安全性的研究510

中国妇女孕期和哺乳期常用药品安全性的研究511

第三节 起草中国新药特殊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513

起草中国新药第一稿特殊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1982年)513

修改新药特殊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1985年)518

起草新药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补充说明的技术要求(1986年)522

修改新药特殊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1987年)524

修改新药药理毒理中特殊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1988年)527

修改新药的特殊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1989年)530

起草新药特殊毒理研究其他补充试验的技术要求(1990年)533

修改新药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的技术要求(1991年)536

修改新药特殊毒理研究程序的技术要求(1991年)537

第八章 突变、癌变、畸变检测和评价的硕果544

第一节 化学物(药物)突变、癌变、畸变检测和评价的硕果544

药物致突变测试系列的建立和推广应用(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544

抗胸腺细胞血清在异种移植方面的应用(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549

输精管黏堵剂的Ames试验及其溶剂的研究(获国家计生委荣誉证书)557

新的9种致突、致癌原的研究和发现558

药物毒理建组建室1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561

第二节 化学(药源)性突变、癌变、畸变检测和评价的发展567

国家毒理中心远景规划567

药物的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检测和研究569

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建立国家药品毒理检测和评价实验室的报告(1987年)572

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建立国家药品毒理检测和评价中心的报告(1988年)576

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建立国家药品毒理检测和评价中心的补充报告(1988年)581

国家毒理检测和评价实验室的项目编制框架(1988年)583

国家毒理检测和评价中心的项目编辑框架(1989年)587

国家节育技术、节育药品毒性的可行性研究595

建立和发展化学致癌物、促癌物及抗癌物的检测技术599

香豆精化学结构和遗传毒性关系的研究602

香豆精类中药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研究6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