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案件检查证据运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案件检查证据运用
  • 李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978780216364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证据-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案件检查证据运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证据概论1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及特征1

一、证据的概念1

二、证据的特征3

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5

一、根据证据外在表现形式分类6

二、根据证据内容与案件事实或信息来源之间的关系分类7

三、根据证据内容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联方式分类8

四、根据证据内容对事实主张的证明功能和作用分类9

第二章 证明责任10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述10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10

二、我国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证明责任10

三、案件检查的证明责任16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例外—转移与倒置20

一、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的转移20

二、法律、党的纪律规定的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倒置22

三、两者的区别27

第三节 免予举证28

一、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中免予举证的规定28

二、案件检查中免予举证的情形30

第四节 无罪推定与无错推定32

一、无罪推定原则32

二、在案件检查中确立无错推定原则的必要性34

三、无错推定原则的含义36

四、贯彻无错推定原则的具体措施38

第五节 沉默权制度39

一、西方沉默权制度发展过程39

二、沉默权制度的分类43

三、采用明示的审讯沉默权制度的利弊48

四、案件检查中被调查人的沉默权问题50

第六节 告知义务52

一、外国关于告知义务的规定52

二、我国刑事诉讼告知义务的相关规定59

三、案件检查告知义务的概念及性质60

第三章 证明对象65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65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65

二、证明对象的特点65

第二节 证明对象的范围66

一、违纪行为构成要件所规定的事实67

二、影响纪律处分轻重的各种情节71

三、其他程序方面的事实72

第三节 贪污行为的证明对象73

一、主体方面73

二、客体方面75

三、主观方面75

四、客观方面75

第四节 受贿行为的证明对象79

一、主体方面79

二、客体方面80

三、主观方面81

四、客观方面82

第五节 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的证明对象87

一、有关廉洁自律规定的现状87

二、美国《联邦政府雇员廉政行为准则》给我们的启示90

三、对廉洁自律规定进行整理的设想93

第四章 证明标准95

第一节 证明标准概述95

一、证据基本相同、证明标准不同导致结论迥然不同的典型案例95

二、证明标准的概念96

第二节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证明标准97

一、英美法系证明标准97

二、大陆法系证明标准99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证明标准100

一、刑事诉讼证明标准100

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101

三、行政诉讼证明标准102

第四节 案件检查证明标准103

一、现有的案件检查证明标准103

二、以“排除合理怀疑”为案件检查证明标准的设想105

三、初核、立案、移送审理、审理不同阶段的证明标准109

第五节 疑罪从无与疑错从无113

一、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113

二、疑错从无原则127

第六节 辩诉交易与认错从宽制度128

一、辩诉交易制度介绍128

二、辩诉交易对实现宽严相济政策的启示131

三、认错从宽制度的设想及意义134

四、在查处贪污贿赂案件中运用认错从宽制度的特殊性136

第五章 证据运用总论138

第一节 证据收集138

一、证据收集的概念及特征138

二、证据收集应当注意的问题139

第二节 证据的鉴别、使用141

一、证据鉴别、使用的任务141

二、证据鉴别、使用的内容141

三、证据鉴别、使用的方法143

第三节 证据运用规则144

一、非法证据规则144

二、传闻证据规则148

三、最佳证据规则151

四、补强证据规则152

第六章 证据运用分论155

第一节 书证155

一、书证的概念155

二、书证的收集及保存156

三、对书证的审查及瑕疵书证的证明力157

四、对手机短信的运用164

第二节 物证165

一、物证的概念及特点165

二、物证的收集166

三、物证的保全172

四、物证的运用173

第三节 证人证言175

一、证人证言及证人特点175

二、关于证人证言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178

三、证人证言的收集179

四、证人证言的运用181

第四节 受侵害人员的陈述184

一、受侵害人员及其陈述的特点184

二、受侵害人员陈述的运用187

第五节 受审查党员的陈述188

一、受审查党员的陈述的概念及特征188

二、对受审查党员的陈述的审查189

三、对受审查党员的交代的补强192

第六节 视听资料195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及特征195

二、视听资料证据的种类196

三、视听资料证据的制作主体197

四、视听资料的收集198

五、私采视听资料的证明力199

六、对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201

第七节 鉴定结论203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点203

二、鉴定的开展205

三、对鉴定结论的审查206

第八节 现场笔录210

一、现场笔录的概念及制作210

二、对现场笔录的审查212

后记2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