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尹洪霞,刘振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3801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3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中央银行-经济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3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3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10
三、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4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8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18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8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结构24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24
二、中央银行的结构31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36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41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43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表现形式44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48
四、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比较51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61
第一节 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原则61
一、不以营利为目的61
二、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62
三、一般不支付存款利息62
四、保证资产具有最大流动性63
五、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原则63
六、公开性63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63
一、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63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71
三、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75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76
一、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与再贷款业务76
二、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79
三、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业务81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清算服务83
一、中央银行清算服务系统的构成83
二、中央银行提供清算服务的意义88
三、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89
四、清算系统中的风险及防范90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93
一、经理国库业务93
二、中央银行的会计业务96
三、中央银行的调查统计业务99
第三章 中央银行的经济与金融分析107
第一节 中央银行经济金融分析的任务和方法107
一、中央银行经济金融分析的任务107
二、中央银行经济金融分析的方法109
三、经济金融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113
第二节 中央银行经济与金融分析的内容115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115
二、消费分析124
三、投资分析126
四、家庭收支分析127
五、企业收支分析130
六、财政收支分析132
七、货币运行状况分析134
八、国际收支分析134
九、生产景气分析137
十、价格与通货膨胀分析139
第四章 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141
第一节 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141
一、早期的货币中性理论141
二、关于货币非中性的理论152
第二节 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理论155
一、20世纪初的经济周期理论156
二、20世纪20~30年代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理论研究156
三、20世纪60年代关于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理论研究158
第三节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理论160
一、早期关于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理论研究综述160
二、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161
三、货币学派对外生货币论的拓展161
四、新剑桥学派对货币“内生性”的论述163
五、新古典综合派关于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的发展164
第五章 货币供求理论167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167
一、在进行宏观分析的同时,更注重微观的分析167
二、日益丰富的影响因素169
三、剑桥公式表述的理论模型175
第二节 货币供给理论180
一、关于货币定义的扩展181
二、关于货币供给模型183
第三节 货币均衡理论的发展189
一、威克塞尔的货币均衡理论189
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均衡理论190
三、弗里德曼的货币均衡理论192
第六章 利率理论193
第一节 利率决定理论193
一、由储蓄和投资决定利率的实际理论193
二、由货币供求决定利率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193
三、可贷资金供求决定利率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94
四、利率决定的一般均衡理论——IS—LM模型中的利率决定194
第二节 利率对经济变量的作用研究195
一、利率对物价的作用195
二、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196
三、利率对货币供求的作用及其理论197
四、利率对汇率的作用197
第三节 利率政策理论204
一、利率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204
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206
第七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209
第一节 通货膨胀理论209
一、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209
二、各种通货膨胀理论212
三、各学派关于“滞胀”的解释217
四、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理论223
五、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223
六、通货膨胀的治理226
第二节 通货紧缩理论227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227
二、通货紧缩的原因分析227
三、通货紧缩的影响230
四、通货紧缩的治理233
第八章 货币政策236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236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236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238
三、货币政策目标间的关系242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操作目标244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标准244
二、凯恩斯主义者的选择——利率245
三、货币主义者的选择——货币供应量245
四、现实中其他可作货币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变量250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251
一、再贴现业务251
二、公开市场操作253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255
四、消费者信用控制256
五、证券市场信用控制256
六、不动产信用控制257
七、利率控制257
八、信用配额管理257
九、直接干预257
十、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257
第四节 货币政策操作规则258
一、凯恩斯学派的“相机抉择”论258
二、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论258
三、美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新变化260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261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262
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意义262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263
第六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265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265
二、货币政策效果的约束因素266
三、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267
第九章 金融监管的理论及其发展271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含义与目标271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271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271
三、金融监管的原则272
四、金融监管的对象273
第二节 金融监管理论及其演进273
一、金融监管的产生和最早的金融监管理念273
二、20世纪30~70年代的金融监管理论——现代金融监管理论的初步形成276
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监管过度理论的兴起279
四、20世纪80年代从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的分析入手的适度监管理念的回归282
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金融监管理论287
六、金融监管的国际发展趋势291
第三节 有效金融监管要素分析295
一、金融监管体制295
二、金融监管的依据——法律法规301
三、金融监管内容与方法304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评价315
一、金融稳定的含义316
二、金融稳定的决定因素318
三、金融监管治理状况决定因素320
四、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与适度监管323
第十章 对银行业的监管(一)——对商业银行的监管328
第一节 对银行业监管的一般概述328
一、银行业的具体监管目标328
二、银行监管模式的演变329
三、保证银行安全的“三道防线”332
第二节 对内资商业银行的监管339
一、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339
二、制定审慎政策342
三、对银行信息披露的监管342
四、对商业银行的非现场监控347
五、对商业银行的现场检查347
六、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系统——银行风险评级362
七、对有问题银行的处理387
第三节 对外资银行的监管389
一、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监管389
二、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的重点与方法391
三、对外资银行的评价及处置394
第四节 存款保险制度395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产生395
二、西方发达国家存款保险制度395
三、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398
四、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401
五、存款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404
六、保险机构对有问题投保银行的处理方式405
第五节 2001年出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与有效银行监管406
一、2001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内容、特点及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406
二、有效银行监管412
第十一章 对银行业监管(二)——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415
第一节 对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415
一、合作金融的发展及其特征415
二、合作金融机构监管416
第二节 对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422
一、上述机构的发展与功能定位422
二、政府对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监管427
三、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价与处置434
第三节 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管436
一、政策性银行的特征与职能436
二、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438
三、政策性银行监管体制438
四、金融监管当局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管439
五、对政策性银行监管过程中难以把握的几个问题445
第十二章 对证券业的监管447
第一节 概论447
一、证券监管的含义447
二、对证券业监管的目标447
三、证券监管的理论基础449
四、证券业监管的手段455
五、证券业监管原则458
六、证券业监管的范围459
七、证券业监管体制比较460
八、证券业监管的发展趋势462
第二节 政府对证券业的监管462
一、对证券发行与上市的监管462
二、证券监管的持续性信息披露制度466
三、证券交易监管469
四、证券商的设立管理制度475
五、证券商的财务责任和经营行为监管制度475
六、证券投资者的保护制度477
七、自律机构的监管477
八、对衍生金融市场的监管479
第十三章 对保险业的监管486
第一节 保险监管概述486
一、保险业的产生与发展486
二、国家对保险业监管的必要性489
三、保险监管机构490
四、对保险业监管的目的499
五、对保险业监管的模式500
六、国家保险监督管理形式501
七、保险监管的手段502
第二节 对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504
一、保险人资格的监督管理504
二、保险公司的设立504
三、保险公司的分设、变更与终止508
四、保险公司的解散、撤销、破产及其清算509
五、保险经营业务的监督管理511
六、保险偿付能力的监督管理518
七、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521
八、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管理522
九、对外国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523
第三节 对保险市场其他经营机构的监管524
一、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督管理525
二、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督管理528
三、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530
四、对保险公证人的监管533
五、保险公估人533
第四节 保险责任533
一、保险法律责任概述533
二、承担保险法律责任的条件534
三、保险法律责任的形式534
热门推荐
- 3375339.html
- 547524.html
- 1185547.html
- 2817199.html
- 35920.html
- 2727899.html
- 248468.html
- 3597787.html
- 2490421.html
- 1161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2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7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6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4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19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5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6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9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48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