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际经济学
  • 王巾英,崔新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2209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93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国际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国际经济学导论1

1.1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

1.2 国际经济学的特点4

1.2.1 国际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4

1.2.2 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的关系4

1.2.3 国际经济学与国际金融学的关系5

1.2.4 国际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关系5

1.2.5 国际经济学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经贸理论的关系5

1.3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9

1.4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0

1.4.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0

1.4.2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0

1.5 本教材的框架结构11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13

2.1 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14

2.1.1 早期重商主义的货币差额论14

2.1.2 晚期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15

2.1.3 重商主义的评价16

2.2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18

2.2.1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19

2.2.2 绝对优势理论的简单模型分析22

2.2.3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23

2.3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24

2.3.1 比较优势含义与基本假设24

2.3.2 单一要素模型分析28

2.3.3 多种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33

2.3.4 贸易品与非贸易品35

2.4 要素禀赋理论36

2.4.1 要素禀赋的相关概念39

2.4.2 H-O 模型的基本假设41

2.4.3 H-O 模型的基本观点42

2.4.4 H-O 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42

2.4.5 H-O 理论的分析模型42

2.4.6 H-O 模型的评价44

2.4.7 H-O 理论的拓展47

2.4.8 要素禀赋论的验证:里昂惕夫之谜53

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60

3.1 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62

3.1.1 技术差距论62

3.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65

3.2 重叠需求理论68

3.2.1 重叠需求理论的产生69

3.2.2 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69

3.2.3 图示70

3.2.4 基本评价71

3.3 规模经济理论73

3.3.1 内部规模经济理论73

3.3.2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75

3.4 产业内贸易理论78

3.4.1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78

3.4.2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和分类79

3.4.3 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特点85

3.5 运输成本与环境标准85

3.5.1 运输成本与非贸易品86

3.5.2 环境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87

3.5.3 环境标准对国际投资的影响88

3.6 新贸易理论91

3.6.1 垄断竞争贸易理论91

3.6.2 战略贸易理论93

3.6.3 新经济地理理论95

3.6.4 金融危机理论98

3.6.5 债务危机理论108

3.6.6 新新贸易理论110

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115

4.1 关税与关税壁垒116

4.1.1 关税概述116

4.1.2 关税的基本类型118

4.1.3 关税的经济效应124

4.1.4 关税的结构127

4.1.5 关税保护率128

4.1.6 最优关税129

4.2 非关税壁垒131

4.2.1 进口配额制131

4.2.2 出口补贴132

4.2.3 倾销与反倾销133

4.2.4 其他非关税壁垒136

4.3 关税同盟141

4.3.1 关税同盟概述141

4.3.2 关税同盟效应141

4.4 国际贸易政策145

4.4.1 国际贸易政策145

4.4.2 自由贸易政策概述145

4.4.3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践147

4.5 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149

4.5.1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149

4.5.2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特点150

4.6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151

4.6.1 初级产品出口151

4.6.2 进口替代151

第5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155

5.1 资本要素国际流动156

5.1.1 国际直接投资156

5.1.2 跨国公司161

5.1.3 国际间接投资167

5.2 技术的国际流动168

5.2.1 技术国际流动概述168

5.2.2 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和方式172

5.2.3 技术转移对转出国与转入国的影响174

5.3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176

5.3.1 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成因176

5.3.2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影响177

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184

6.1 外汇和汇率185

6.1.1 外汇185

6.1.2 汇率186

6.1.3 外汇的供求190

6.2 汇率理论191

6.2.1 汇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91

6.2.2 国际借贷说193

6.2.3 购买力平价193

6.2.4 汇兑心理说195

6.2.5 利率平价说196

6.2.6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198

6.3 外汇市场204

6.3.1 外汇市场的构成204

6.3.2 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205

6.3.3 外汇市场的功能和特征209

第7章 国际收支216

7.1 国际收支217

7.1.1 国际收支的含义217

7.1.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18

7.2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221

7.2.1 一般性分析221

7.2.2 账户分析222

7.3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224

7.3.1 国际收支的平衡224

7.3.2 国际收支的失衡226

第8章 货币、利率、汇率235

8.1 货币供求237

8.1.1 货币总需求237

8.1.2 货币供给241

8.2 均衡利率246

8.2.1 货币市场均衡246

8.2.2 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与利率247

8.3 价格与汇率248

8.3.1 长期货币、价格水平和汇率248

8.3.2 短期产出与汇率252

8.4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变动260

8.4.1 暂时性货币政策260

8.4.2 暂时性财政政策261

8.4.3 保持充分就业的政策261

8.4.4 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永久性变动264

第9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分析法268

9.1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271

9.1.1 弹性分析法271

9.1.2 弹性分析法的假设271

9.1.3 弹性分析法的内容272

9.1.4 对弹性分析法的评价273

9.1.5 J曲线效应274

9.2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276

9.2.1 吸收分析法276

9.2.2 吸收分析法的基本理论277

9.2.3 吸收分析法对货币贬值效果的分析277

9.2.4 对吸收分析法的评价279

9.3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280

9.3.1 货币分析法280

9.3.2 货币分析法的假设281

9.3.3 货币分析法的内容281

9.3.4 对货币分析法的评价285

9.4 国际收支的结构分析法286

9.4.1 结构分析法286

9.4.2 结构分析法的主要内容286

9.4.3 对结构分析法的评价288

第10章 汇率制度和国际货币体系292

10.1 固定汇率制度294

10.1.1 固定汇率的含义294

10.1.2 中央银行固定汇率295

10.1.3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政策297

10.2 浮动汇率制度298

10.2.1 浮动汇率的含义299

10.2.2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300

10.3 国际货币体系301

10.3.1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301

10.3.2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301

10.3.3 欧洲货币体系的形成309

第11章 汇率和宏观经济政策315

11.1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316

11.1.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317

11.1.2 IS-LM-BP模型323

11.1.3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327

11.1.4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政策330

11.1.5 开放经济中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总需求331

11.1.6 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外通货膨胀对本国的冲击332

11.2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333

11.2.1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333

11.2.2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总需求336

11.3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337

11.3.1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内容339

11.3.2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342

11.3.3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经济效应345

第12章 世界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350

12.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351

12.1.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351

12.1.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353

12.1.3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历届谈判355

12.2 世界贸易组织358

12.2.1 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及其职能359

12.2.2 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规则361

12.2.3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363

12.2.4 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366

12.3 区域经济一体化370

12.3.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与特征370

12.3.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因372

12.3.3 欧盟经济一体化374

12.3.4 北美自由贸易区377

12.3.5 东盟自由贸易区379

第13章 国际经济合作与国家经济安全384

13.1 国际经济合作386

13.1.1 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386

13.1.2 国际经济合作的内容与形式388

13.1.3 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389

13.2 国家经济安全391

13.2.1 国家经济安全的含义391

13.2.2 经济安全的影响因素393

13.3 开放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安全395

13.3.1 维护经济安全的理论395

13.3.2 国别经济安全分析396

13.3.3 经济安全的目标、指标407

后记4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