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原理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家恺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1796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通信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信原理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1.1 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1
1.2 通信系统构成2
1.2.1 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2
1.2.2 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3
1.2.3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4
1.3 通信系统分类6
1.3.1 通信系统分类6
1.3.2 通信方式7
1.3.3 通信使用的频段8
1.4 通信系统的性能度量9
习题10
第二章 信号分析与信息论基础12
2.1 确知信号分析12
2.1.1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12
2.1.2 信号的傅里叶变换13
2.1.3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15
2.2 随机信号分析15
2.2.1 高斯平稳随机过程16
2.2.2 窄带高斯噪声17
2.2.3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21
2.2.4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23
2.3 信息及信息的度量24
2.3.1 通信系统的统计模型24
2.3.2 信息的定义25
2.3.3 信息的度量25
2.3.4 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27
2.3.5 连续信源的平均信息量29
2.4 信道统计特性30
2.4.1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30
2.4.2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32
习题35
第三章 信道与噪声39
3.1 信道的定义39
3.2 信道的传输特性40
3.2.1 信道传输的一般特性40
3.2.2 调制信道模型40
3.2.3 编码信道模型42
3.3 恒参信道的传输特性43
3.4 随参信道的传输特性45
3.4.1 典型的随参信道45
3.4.2 频率弥散效应46
3.4.3 频率选择性衰落47
3.5 信道噪声48
习题50
第四章 模拟调制技术52
4.1 模拟调制概念52
4.2 模拟线性调制53
4.2.1 振幅调制(AM)53
4.2.2 双边带调制(DSB)56
4.2.3 单边带调制(SSB)57
4.2.4 残留边带调制(VSB)60
4.3 模拟非线性调制62
4.3.1 非线性调制概念62
4.3.2 窄带调频(NBFM)64
4.3.3 宽带调频65
4.3.4 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解调66
4.4 模拟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68
4.4.1 概念68
4.4.2 模拟线性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68
4.4.3 频率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72
4.4.4 模拟调制系统性能比较73
4.5 载波同步原理75
4.5.1 载波相位误差对相干解调性能的影响75
4.5.2 载波同步方法76
习题79
第五章 信源编码技术84
5.1 取样定理84
5.1.1 低通信号的取样定理84
5.1.2 带通信号的取样88
5.2 脉冲振幅调制(PAM)90
5.2.1 自然取样90
5.2.2 平顶取样(瞬时取样)91
5.3 量化94
5.3.1 均匀量化94
5.3.2 非均匀量化97
5.3.3 13折线数字压扩技术100
5.4 脉冲编码调制(PCM)102
5.4.1 二进制编码方案102
5.4.2 脉冲编码调制104
5.4.3 PCM一次群帧结构106
5.4.4 PCM系统性能分析107
5.5 增量调制(△M或DM)110
5.5.1 增量调制(△M或DM)110
5.5.2 △M与PCM系统的比较114
5.5.3 增量脉码调制(DPCM)116
5.5.4 自适应增量编码调制(ADPCM)116
5.6 语音压缩编码118
5.6.1 语音压缩编码方法118
5.6.2 语音压缩编码标准122
5.7 图像压缩编码123
5.7.1 图像压缩编码的两类基本方法123
5.7.2 H.261建议及其图像压缩编码方法125
5.7.3 函数变换压缩编码127
5.7.4 Zig-Zag游程编码128
5.7.5 熵编码129
5.7.6 预测编码130
5.7.7 H.261标准131
习题133
第六章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137
6.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37
6.2 数字基带信号138
6.2.1 数字基带信号常用波形138
6.2.2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139
6.2.3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征144
6.3 码间干扰及无码间干扰的条件146
6.3.1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146
6.3.2 码间干扰147
6.3.3 无码间干扰的条件148
6.4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152
6.4.1 Ⅰ类部分响应系统152
6.4.2 部分响应系统的实现154
6.4.3 部分响应系统的一般形式155
6.5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157
6.6 眼图159
6.7 均衡160
6.8 位同步164
6.8.1 外同步164
6.8.2 自同步165
习题167
第七章 数字调制技术171
7.1 概述171
7.2 二进制数字调制171
7.2.1 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171
7.2.2 2ASK信号的抗噪性能174
7.2.3 二进制频率键控(2FSK)178
7.2.4 2FSK的抗噪性能180
7.2.5 二进制相位键控(2PSK)183
7.2.6 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2DPSK)185
7.2.7 2PSK及2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87
7.2.8 二进制数字调制性能比较190
7.3 多进制调制系统191
7.3.1 多进制幅度键控(MASK)和多进制频率键控(MFSK)192
7.3.2 多进制相位调制原理(MPSK)194
7.4 改进型数字调制技术197
7.4.1 最小频率键控(MSK)198
7.4.2 幅相键控(APK)方式201
7.4.3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OQPSK)203
7.5 键控信号的等效基带法204
7.5.1 带通信号表示法205
7.5.2 几种调制方式的复包络与正交展开205
7.5.3 能量信噪比与功率信噪比及误信率的关系208
7.6 数字调制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08
习题209
第八章 复用与多址技术212
8.1 复用的基本原理212
8.1.1 复用的基本概念212
8.1.2 复用的基本原理212
8.2 频分复用技术(FDM)213
8.2.1 频分复用213
8.2.2 有线载波传输系统组群方案215
8.2.3 广播电视信号的复用215
8.2.4 波分复用(WDM)216
8.3 时分复用(TDM)217
8.3.1 时分复用原理217
8.3.2 数字复接及码速调整219
8.3.3 统计时分复用(STDM)220
8.4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220
8.5 同步数字系列(SDH)221
8.5.1 SDH系列的特点221
8.5.2 SDH的传输速率与帧结构222
8.5.3 SDH的复用结构223
8.5.4 SDH复用系统224
8.6 多址技术225
8.6.1 多址技术概念225
8.6.2 频分多址226
8.6.3 时分多址226
8.6.4 码分多址228
8.7 扩频通信技术229
8.8 m序列232
8.9 群同步技术235
8.9.1 起止式同步法235
8.9.2 集中插入法236
8.9.3 分散式插入法237
8.9.4 群同步的保护及性能238
习题238
第九章 差错控制编码240
9.1 基本概念240
9.2 纠错编码原理241
9.3 线性分组码242
9.4 循环码246
9.5 卷积码254
习题263
第十章 通信网基础266
10.1 通信网基本概念266
10.1.1 通信网及其分类266
10.1.2 通信网拓扑结构267
10.1.3 现代通信网的发展及其技术特点267
10.1.4 现代通信网的新技术269
10.2 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270
10.2.1 通信网中的交换270
10.2.2 信令及呼叫处理过程271
10.2.3 程控交换原理273
10.2.4 话务理论基本知识275
10.3 数据通信网276
10.3.1 数据通信概念276
10.3.2 数据交换方式277
10.3.3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279
10.3.4 分组交换数据网(X.25)、帧中继网与DDN网282
10.4 ISDN和ATM技术287
10.4.1 窄带ISDN287
10.4.2 宽带ISDN290
10.4.3 ATM技术294
10.5 互联网297
10.5.1 互联网概念297
10.5.2 TCP/IP协议299
10.5.3 IP寻址技术301
10.5.4 因特网的应用304
10.6 接入网305
10.6.1 接入网概念305
10.6.2 xDSL306
10.6.3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HFC)309
10.6.4 光纤接入网(OAN)310
10.6.5 无线接入网311
习题312
附录314
附录一 常用三角公式314
附录二 常用时间函数及其傅里叶变换315
附录三 误差函数erf(x)、erfc(x)与正态概率积分函数317
附录四 频率调制系统的输出信噪比推导319
附录五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21
参考资料326
热门推荐
- 1133820.html
- 2723325.html
- 2128948.html
- 1670003.html
- 1621238.html
- 1926100.html
- 400515.html
- 2253079.html
- 1483717.html
- 1565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7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2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7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3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78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8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24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3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5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