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崔亚东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57002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人工智能-应用-刑事诉讼-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篇 人工智能与司法——实现司法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
第一章 人工智能——司法现代化的历史机遇3
一、神奇的人工智能3
1.人机大战——昭示人工智能新时代3
2.人工智能——叩响上海法院大门6
二、人工智能的兴起7
1.什么是人工智能?7
2.人工智能的发展8
3.人工智能新的态势14
4.人工智能与棋类,计算机、互联网与军事15
三、人工智能——国家战略19
1.中国:最早制定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国家之一19
2.美国:确定七项人工智能长期战略22
3.英国:领导第四次工业革命23
4.德国:“工业4.0”计划23
5.日本:人工智能分三个阶段推进24
6.法国:宣布人工智能战略26
7.欧盟:机器人发展受法律约束27
第二章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28
一、人工智能渗透人类社会方方面面28
1.医疗领域29
2.汽车领域30
3.金融领域31
4.教育领域31
5.安防领域31
6.电商零售领域32
7.其他应用领域32
二、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情况33
1.国际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33
2.国内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37
三、上海法院智能化建设走在前列41
1.建立大数据审判辅助体系,实现了办案智能化43
2.建立大数据司法公开体系,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43
3.建立大数据诉讼服务体系,实现诉讼服务全方位、零距离、无障碍43
4.建立大数据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法院管理可视化、智能化46
5.建立大数据司法分析平台和司法智库,实现了司法决策智能化、科学化46
第三章 人工智能——司法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53
一、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应用的理论初探53
1.司法活动的特性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本前提54
2.法律形式主义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提供理论准备54
3.法律现实主义为推动人工智能模拟法官思维提供理论支撑55
4.“开放结构”理论为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应用打开思路56
二、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引领司法现代化方向58
三、人工智能为推进司法现代化提供强大技术支撑59
四、人工智能破解司法难题、促进司法进步60
1.防范冤假错案,保证公正司法60
2.缓解案多人少,提升审判质效60
3.促进适法统一,落实司法责任制61
4.助力司法公开,让正义看得见、可衡量61
5.智能服务体系,破解群众诉讼难题62
6.全程可视,有效防止司法腐败62
7.尊重保障人权,提升刑事司法文明63
实践篇 人工智能助力司法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0-1的突破67
第一章 拥抱新科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应运而生67
一、重大决策的出台67
二、决策的时代背景68
1.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68
2.依法纠正冤假错案的现实70
3.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需要71
三、人工智能助力改革落地73
1.海量司法大数据为人工智能助力改革奠定了数据基础74
2.强大的计算能力使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更加多元74
3.深度学习算法是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核心引擎75
第二章 光荣与梦想:上海高院担当重任77
一、司法科技梦——法律人与科技人的共同追求77
1.让司法成为科学77
2.科学家的追梦:建立法治系统工程78
3.法学家的追梦:电脑辅助量刑研究79
4.梦想的实现:一代一代的接力攀登80
二、使命与担当81
1.历史的使命:光荣的任务82
2.历史的机遇:迈向智能化82
3.历史的担当:敢为人先,知难而进83
三、条件与基础85
1.排头兵、先行者,完成任务的精神动力85
2.司法改革先行试点,完成任务的坚实基础86
3.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完成任务的技术支撑86
第三章 艰难的探索,伟大的实践,历史的突破88
一、顶层设计、精心谋划、摸索前行89
1.工作思路89
2.指导思想90
3.基本原则90
4.目标任务92
二、建立组织机构,保障研发进行93
1.成立领导小组93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95
3.选择科大讯飞95
4.建立研发基地、研发队伍99
5.确定试点单位100
6.实施路径101
三、科学定位,人机协同,智能辅助办案103
1.系统定位:AI助理104
2.系统定义104
3.为什么叫“206”105
第四章 “206系统”的基本架构及功能106
一、办案网络平台106
二、大数据资源库107
三、办案应用软件的功能109
1.证据标准、证据规则指引功能111
2.单一证据校验功能111
3.逮捕条件审查功能112
4.证据链和全案证据审查判断功能112
5.社会危险性评估功能113
6.电子卷宗移送功能113
7.庭前会议功能114
8.类案推送功能114
9.量刑参考功能114
10.知识索引功能115
11.文书自动生成功能115
12.办案程序监督功能115
13.言词证据审查功能115
14.庭审实质化功能116
15.案件评议功能116
16.减刑假释案件办理功能116
四、网络及数据安全117
1.网络和通信安全117
2.数据安全防护平台118
3.数据资产管理118
4.数据区块链防篡改系统118
5.操作系统安全119
第五章 “206系统”功能的业务支撑121
一、证据标准指引制定122
1.证据123
2.证据标准指引125
3.制定证据标准指引的必要性126
4.实现的方法与路径127
5.证据标准指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130
二、证据规则指引制定132
1.证据规则132
2.证据规则指引132
3.制定证据规则指引的必要性134
4.证据规则指引数据化嵌入“206系统”134
三、证据模型构建136
1.证据模型136
2.构建证据模型的方法与路径136
3.证据模型发挥功能的基础139
4.证据模型的瑕疵提示功能140
5.证据模型、证据标准指引、证据规则指引的作用141
第六章 “206系统”的技术支撑143
一、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应用于刑事证据领域,实现司法信息的准确高效识别145
1.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原理145
2.技术应用层面遇到的难题146
3.研发刑事司法定制化模型,运用手写识别技术和图像识别转换技术,突破刑事证据自动识别率低的难题147
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跨越了人机语言障碍,搭建了信息转换的桥梁152
1.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原理152
2.技术应用层面遇到的难题153
3.运用人工标注手段,提升机器自主学习能力,攻克语义分析的难题153
三、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优化了模型方案,攻克了音频与文字转换准确率低的难题154
1.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原理154
2.技术应用层面遇到的难题155
3.运用复杂信道环境手段进行模型优化,攻克了音频与文字转换率低的难题155
四、要素抽取技术解决了机器自动标注难题,实现海量数据中关键信息的准确提取158
1.要素抽取技术原理158
2.技术应用层面遇到的难题161
3.通过构建多层级数据标注体系,提高数据标注质效161
五、通过机器学习构建司法知识图谱,提升智能量刑的可信度与类案推送的可解释性165
1.机器学习原理165
2.技术应用层面遇到的难题167
3.“206系统”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有效提升系统功能的可信度和可解释性168
第七章 “206系统”应用的成效177
一、研发进程177
1.启动研发阶段177
2.试运行阶段(1.0版本上线)178
3.扩大试点阶段(2.0版本上线)178
4.全市推广应用阶段179
5.全面提升阶段(3.0版本上线)180
二、系统运行181
三、系统作用184
1.统一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184
2.统一证据标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185
3.实现校验、把关、提示,有效防止冤假错案187
4.多项功能集成应用,节约资源成本,提升办案质效189
5.系统全面应用,实现流程再造,促进司法责任制落实192
四、通过评审与验收193
1.专家评审193
2.评估验收195
五、评价与关注:开创历史先河、蹚出新路子196
1.高度肯定与评价197
2.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7
3.兄弟省市考察交流210
六、部分省市推广应用214
1.中央政法委决定部分省市先行试点推广应用214
2.上海承担协助推广应用任务215
第八章 拓展研发“上海民事、行政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225
一、研发的必要性225
1.推进办案智能化,提升办案效率225
2.促进适法统一,提升司法公信力226
二、制定方案,有序推进226
1.指导思想227
2.基本原则227
3.总体目标228
4.主要任务229
三、系统的框架及功能230
1.建立上海民事、行政案件大数据资源库231
2.建立上海民事、行政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232
3.实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236
4.建立系统运行的维护机制237
四、系统研发推进情况237
1.调研准备237
2.业务攻关238
3.技术攻关240
五、系统试运行情况245
1.系统试运行成效良好245
2.系统得到充分认可247
展望篇 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构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253
第一章 把握时代机遇,紧盯科技前沿,推进司法现代化253
一、理念引领战略,机遇成就未来253
二、紧盯科技前沿,应用最新成果,促进司法进步255
三、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司法实际,破解司法难题256
第二章 遵循司法规律,推动人机协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司法257
一、司法规律及其特点决定AI只能是辅助办案257
二、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特征决定AI只能是辅助办案258
三、推动人机协同增强智能辅助司法259
第三章 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全面提升司法智能化水平260
一、完善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功能,更好地服务刑事诉讼制度改革260
1.完成三个100%,实现既定目标260
2.持续优化提升,确保应用实效261
3.拓展应用领域,实现跨界融合261
二、完善民事、行政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功能,更好地发挥系统作用261
1.加快办案要件指引制定262
2.强化系统功能的研发完善262
3.扩大系统的试点范围262
三、扩展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实现司法智能化263
1.推进审判执行智能化263
2.推进司法公开智能化263
3.推进司法服务智能化264
4.推进司法管理智能化264
5.推进司法监督智能化264
6.推进司法决策智能化264
第四章 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265
一、创新智能化的社会治理理念266
二、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的智能化266
三、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智能化267
第五章 构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体系,保障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可靠、可控,更好地造福人类269
一、风险与挑战,人类的忧虑270
二、法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持续发展271
三、建立人工智能发展的评估研究体制机制,保证安全、可靠、可控272
四、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规范273
五、加强对涉人工智能案件司法研究,发挥约束引导作用273
六、建立专门研究应对机构,防范风险挑战273
七、人工智能与法治,高端研讨成果丰硕274
1.高端研讨,引领理论前沿278
2.发布《上海倡议》,引领未来法治284
3.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285
后记287
附录一:“206工程”工作大事记306
附录二:“206工程”重大媒体报道327
附录三: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367
热门推荐
- 2917422.html
- 1041577.html
- 254960.html
- 2664966.html
- 1779608.html
- 2323700.html
- 458188.html
- 2638276.html
- 489447.html
- 3041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50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7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36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3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0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0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4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