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明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明教程
  • 李春生,冯连举,王会田,于长林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历史地位1

第一节 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2

一、“以苏为鉴”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新思考2

二、探索中的曲折和倒退9

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徘徊中前进12

第二节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性重大贡献14

一、找到和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4

二、奠定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16

三、提出和制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0

四、提出和形成“一国两制”的战略思想21

五、提出和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3

六、提出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24

第三节 十四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25

一、这个理论的基本精神26

二、这个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27

三、这个理论概括的主要特点28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30

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31

二、对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有重要意义32

三、充分体现与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征32

四、是跨入新世纪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34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36

第一节 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6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36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依据中国国情的历史性选择3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44

第二节,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4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基点是人民的实践4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示了博大而深刻的内涵53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55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核心55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57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质是敢于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创造性地进行工作59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63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6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的主要内容7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7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的主要内容72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80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80

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结构82

三、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8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88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把握我国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8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9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们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提供了思想武器93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9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98

一、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的关系99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102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04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107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08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10

第三节 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16

一、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117

二、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118

三、生产力标准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119

四、“三个有利于”标准具体丰富了单一的生产力标准120

五、“三个有利于”标准彻底破除了凡事先问姓“社”姓“资”的思维模式122

第四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3

一、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3

二、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127

三、我国的经济建设尤其需要依靠科技进步128

四、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131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134

第一节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134

一、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134

二、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136

三、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38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41

一、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141

二、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144

三、一般共性和制度特性147

四、几个重要环节149

第三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154

一、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54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155

第四节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63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6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66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167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67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169

第六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172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172

一、两极格局已经终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73

二、国际经济竞争激烈174

三、在新旧格局过渡时期,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仍将发挥作用175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178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178

二、当前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扩大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180

三、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182

第三节 努力工作,争取和创造对外开放的新格局185

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85

二、中国正在对外开放中崛起186

三、全面地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发展对外开放187

第七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190

第一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190

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190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197

三、正确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204

第二节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长期的斗争208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回顾208

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有极其复杂的国际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214

三、必须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217

第三节 建设和改革需要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218

一、现固和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条件218

二、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根本措施223

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227

第一节 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的依据和特点227

一、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的确定依据227

二、三步走战略的特点233

第二节 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34

一、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234

二、我国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的内容236

第三节 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238

一、发展经济是硬道理238

二、加快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合乎规律的,有条件实现的240

三、加快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244

第四节 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47

一、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规律247

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发展250

三、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带领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52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257

第一节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257

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57

二、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267

第二节 改善和加强党的建设276

一、执政党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276

二、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指导思想、原则和方针279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282

第三节 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293

一、工人阶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基本的依靠力量293

二、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294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298

第四节 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01

一、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301

二、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和任务305

三、大力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306

第五节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311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者311

二、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314

三、加强军队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317

第十章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319

第一节 “一国两制”为和平统一祖国奠定了理论基础319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319

二、“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325

三、“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途径327

第二节 “一国两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30

一、“一国两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30

二、“一国两制”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332

三、“一国两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34

第三节 “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336

一、“一国两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36

二、“一国两制”发展了“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思想338

三、“一国两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339

四、“一国两制”发展了和平共处原则341

第四节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做好祖国和平统一工作343

一、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证明“一国两制”是行得通的343

二、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345

三、努力做好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工作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