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 第3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田惠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6401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766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 第3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篇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1199
第一章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综述1199
第一节 国有资产收益的涵义及形式1199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涵义1199
(三册)1199
二、国有资产收益形式1200
第二节 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管理1200
一、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的现状1200
二、划分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权限,明确收缴管理主体1201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原则1202
第三节 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1202
二、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方向1203
第四节 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1204
一、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必要性1204
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确立1204
三、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编制1205
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监督审核1205
第五节 国有资产收益的保障1206
一、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的立法1206
三、搞好配套建设1207
二、强化国有资产收益的社会监督1207
第一节 各类资产的收益与收益期概述1208
一、收益的特点1208
二、收益的界定1208
第二章 收益的预测与收益期的确定1208
三、收益的形式1209
四、收益的构成1209
五、收益期的种类1210
六、影响收益的主要因素1210
一、企业收益的概念与界定1211
七、收益预测1211
第二节 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中收益和收益期的预测1211
二、企业收益形式1213
三、企业收益期的预测1216
四、企业收益的主要影响因素1217
五、企业收益的原则1219
六、企业收益预测的方法与步骤1220
第三节 无形资产的收益预测1229
一、无形资产收益的特点与界定1229
二、无形资产收益的形式以及计算基础1230
三、影响无形资产收益的因素1231
四、无形资产收益的预测1232
五、无形资产收益预测举例分析1237
六、无形资产收益期的确定1242
第四节 房地产及资源性资产收益的确定1244
一、房地产收益的确定1244
二、资源性资产收效的确定1249
第一节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范围的界定准则1255
一、支出准则1255
第三章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1255
二、市场准则1257
三、数量准则1259
四、对应准则1259
第二节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支表1260
一、收入项目1261
二、支出项目1264
三、收支平衡1266
第三节 国有资产预算权益表1267
一、权益表编制的基本原理1267
二、权益表的表式结构1269
三、非金融资产项目1271
四、资产净值1274
第四节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分级编制与审查监督1274
一、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管理1274
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监督1275
第四章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1295
第一节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概述1295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概念和分类1295
二、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1296
三、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原则1297
第二节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1298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1298
二、国有资本金预算1299
第三节 实现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途径1301
第八篇 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务与实践探索1307
第一章 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1307
第一节 资源性国有资产概述1307
一、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概念1307
二、资源性国有资产的分类1308
三、加强国有资源管理的意义1309
一、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1310
第二节 资源性国有资产产权管理1310
二、国有土地管理1311
三、国有森林资源管理1313
四、国有矿产资源管理1313
五、国有草原资源管理1315
六、国有水资源管理1316
第三节 加强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1317
一、国有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1317
二、加强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1318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范围1320
第二章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1320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概述1320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1321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构成1321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1323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任务1323
二、行政事业单位购买有价证券的管理1323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1324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管理1324
五、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界定管理1325
六、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纠纷调处管理1326
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检查监督管理1326
八、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管理现状1326
九、加强财政配置功能的必要性1327
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1328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1328
一、调整投资结构,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化流动1328
二、改革资产运作方式,实施资产流动重组1329
三、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329
四、加强资产处置管理,有效建立政府采购制度1330
五、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1331
第四节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1332
一、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1332
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方式1332
三、管理内容1333
四、“非转经”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334
五、“非转经”资产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1335
第三章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国有企业产权转让1337
第一节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概述1337
一、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含义1337
二、企业产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338
三、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立法构想1342
四、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产权转让1346
第三节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1349
一、国有企业产权出售合同效力的认定1349
二、诉讼主体的确定及其民事责任的承担1351
三、企业产权出售合同的处理1353
四、企业产权整体出售中的问题1354
第四节 国有企业出售合同纠纷典型案例分析1358
一、案件事实1358
三、评析1359
二、法院审理结果1359
第五节 国有企业产权出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62
一、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出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362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1363
三、对策1364
第四章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国有企业资产剥离1365
第一节 国有企业资产剥离概述1365
一、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动因1366
二、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判断1367
三、经营性资产剥离的程序1368
一、资产评估的具体分析1369
第二节 国有企业资产剥离中的资产评估1369
二、资产评估的程序1372
第三节 国有企业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1373
一、非经营性资产的界定1373
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原则1374
三、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几种模式1375
第四节 国企改制上市中的资产剥离及其监管1375
第五节 资产剥离会计问题初探1383
一、我国资产剥离存在的会计问题1383
二、我国资产剥离会计的改进建议1384
一、资产及不良资产的定义1386
第五章 不良资产处置管理1386
第一节 资产及不良资产的定义及分类1386
二、资产及不良资产的分类1388
第二节 企业不良资产管理目标与机构1391
一、处理已经存在或发生的不良资产1391
二、防止出现新的不良资产1393
三、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优化企业资产的结构1394
四、设立不良资产管理机构的考虑因素1396
六、不良资产管理机构的构架及职责1398
五、设立不良资产管理机构的一般原则1398
七、对不良资产管理人员的要求1400
第三节 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1402
一、产生不良资产的确定因素1403
二、产生不良资产的可预期不确定因素1406
三、产生不良资产的不可预期因素1409
第四节 不良资产评估、认定的标准1410
一、不良资产评估、认定的一般标准1411
二、不良资产评估、认定的具体标准1412
一、不良资产管理考核的一般原则1415
第五节 对不良资产管理的考核1415
二、不良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的设计方法1417
三、不良资产管理考核指标设计实例1418
第六节 不良资产的具体处理方式1426
一、处理不良资产的一般原则1426
二、不良资产的处理计划1427
三、不良资产的处理步骤1432
四、不良资产的处理手段1436
五、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1437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1439
第一节 国有资产流失概述1439
第六章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1439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1440
三、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443
第二节 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与对策1443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突出表现形式1444
二、明确认识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必要性1444
三、国有资产流失的防治措施1445
第三节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机关和查处原则1446
一、国有资产流失查处机关1446
二、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原则1447
第四节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方法1449
一、受理1449
二、初步核实1450
三、立案1451
四、调查1452
五、处理1452
第五节 企业破产损失分摊与国家管理对策1453
一、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破产所有者损失承担的不对称性1453
二、国家减少破产损失的策略选择1454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1457
第六节 健全风险监控机制与防范资产处置风险1457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风险防范对策1459
第九篇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监督1465
第一章 国家监督机制的构造及内容与方式1465
第一节 国家监督机制的构建1465
一、构建国有资本国家监督机制模式1465
二、国有资本国家监督模式的基本内容与特征1465
第二节 国家监督的内容与方式1469
一、人大对国有资本监督的内容与方式1469
二、政府审计部门监督的内容与方式1470
三、外派监事会监督的内容与方式1471
第三节 建立新的国家监督机制需要实行的配套改革1472
第四节 构建公共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体制1472
一、公共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1473
二、改革目标模式选择1474
三、新体制如何构造1475
第五节 攀枝花市国资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1476
一、攀枝花市国有资产的结构、分布及管理工作现状1476
二、国资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的框架及组织实施1477
一、西方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概况1479
第六节 西方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借鉴1479
二、美国国有企业监督机制1480
三、意大利国有企业的监督体制1481
四、德国国有企业监督机制1482
五、法国国有企业监督机制1482
六、国有企业监控系统的国际比较及启示1483
第二章 社会监督机制的构建及内容与方式1487
第一节 社会监督机制的构建1487
一、国有资本社会监督模式1487
二、国有资本社会监督机制特征1487
一、会计师事务所国有资本监督的内容与方式1488
第二节 国有资本社会监督机制的内容与方式1488
二、商业银行国有资本监督的内容与方式1491
第三章 企业监督机制的构建及内容与方式1492
第一节 国有资本企业监督机制的构建1492
一、国有资本企业监督机制模式1492
二、国有资本企业监督机制特征1492
第二节 国有资本企业监督的内容与方式1493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与方式1493
二、内部审计机构监督的内容与方式1497
一、法律保障1498
第三节 国有资本企业监督机制所需的配套改革1498
三、建立企业家市场和探索企业家报酬制度1499
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1499
四、证券市场的完善1502
五、对监督者进行职业培训1502
第四节 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立法探讨1502
一、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的强制性设立1502
二、企业职工代表担任的监事1503
三、监事的任职期限1504
四、监事会的公司代表权和应急制止权1504
一、国有资本监督中财务信息质量要求1506
二、国有资本监督中的财务信息需求1506
第四章 财务管理与国有资本监督1506
第一节 国有资本监督中的财务信息需求1506
第二节 国有资本监督中的财务信息处理1507
一、财务审计1507
二、内部财务控制1508
第三节 财务信息在国有资本监督中的应用1508
一、财务信息与国有资本国家监督1508
二、财务信息与国有资本社会监督1509
一、现行会计监督体系的基本构成1510
三、财务信息与国有资本企业监督1510
第四节 如何健全会计监督体系1510
二、现行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511
三、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的建议1512
第五章 国有资本监督与会计委派制1514
第一节 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督1514
一、信息失真严重,缺乏监督是主因1514
二、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1514
三、推行委派制的措施1515
第二节 对国有资产经营进行有效监控的途径:财务总监委派制1517
第三节 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519
一、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519
二、完善会计委派制的对策1521
第六章 国有资本监督与审计工作1524
第一节 新经济环境下强化内审的探讨1524
一、用新思维、新视角审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1524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对策1524
第二节 审计体制再造的构想1526
一、组织结构再造1526
二、环境再造1527
第三节 内部监督是审计监督的基础1528
一、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做好内部审计监督的前提1528
二、要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1528
三、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与全过程控制作用1528
四、监督·服务——内审的根本出路1529
第四节 加强国企内审工作的途径1530
一、企业各级领导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外部运行环境1530
二、各级内审机构完善自身建设,发挥内审职能作用1531
一、规范企业经营行为1532
第五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1532
二、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的全程审计1533
三、检查企业的投资决策1534
第六节 股份有限公司保值增值及经济效益、经济责任的审计1534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1534
二、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效益审计1537
三、股份有限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541
第七节 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1544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1545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1545
二、折旧额的核算方法1571
一、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核算原则1571
第七章 国有资本监督与资本保值增值理论与方法1571
第一节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的探讨1571
三、核算折旧额的几个具体问题1573
第二节 资本增值计算与评价理论及方法1574
一、资本增值指标的计算与评价理论基础1574
二、资本增值指标计算与评价方法选择1577
三、EVA指标计算与评价探讨1580
四、结论1581
二、调整非经营性因素后的计算方法1582
一、当前通行的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方法1582
第三节 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方法1582
三、投资分批到位情况下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方法1583
第四节 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率计算方法的修正1584
一、目前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率计算方法及其局限1584
二、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率计算方法的修正1585
三、公式应用实例1586
附录1593
参考文献1762
热门推荐
- 2863892.html
- 538790.html
- 2755900.html
- 235692.html
- 3072603.html
- 1537042.html
- 1084681.html
- 1034772.html
- 816166.html
- 3353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8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8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85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92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3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14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63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57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6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