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药理学研究技术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均田,张庆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605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814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840页
- 主题词:神经系统疾病-药物-药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神经药理学研究技术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节 概述1
第2节 培养神经细胞的设备与材料1
目录1
第1章 神经细胞培养与检测1
三、实验材料2
二、实验设备2
一、实验室2
一、神经细胞培养的准备3
第4节 神经细胞原代分散培养3
第3节 神经细胞培养类型3
一、器官培养3
二、组织块培养3
三、细胞分离培养3
三、神经细胞的分散培养(方案之二)4
二、神经细胞的分散培养(方案之一)4
四、分离细胞悬液的接种密度和活性评估5
六、培养神经细胞的鉴别与定性6
五、培养神经细胞的形态学观察6
七、神经胶质细胞培养7
二、神经胶质细胞及细胞株的再培养与保存9
一、神经细胞株培养9
第5节 神经细胞株培养9
三、高钾毒性模型10
二、过氧化氢(H2O6)损伤模型10
第6节 培养神经细胞的病理模型10
一、低糖低氧模型10
二、细胞活力测定11
一、形态学观察11
四、谷氨酸毒性模型11
五、NO毒性模型11
六、Aβ毒性模型11
第7节 培养神经细胞的测定指标与方法11
三、蛋白总量分析13
六、电生理特性测定14
五、羰基化蛋白检测14
四、DNA损伤检测14
十、免疫组化研究15
九、培养神经细胞电特性测定方法和离子通道的膜片钳测定方法15
七、培养神经细胞的受体反应15
八、培养神经细胞的突触反应15
第8节 细胞悬液标本蛋白质定量方法16
二、双缩脲法17
一、凯氏定氮法17
三、Folin(福林)-酚试剂法18
五、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19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19
第9节 培养神经细胞的药理学研究方法评价20
六、BCA法20
第1节 概述22
第2章 神经细胞凋亡22
一、细胞形态学研究方法23
第3节 抗神经细胞凋亡药理学研究指标及方法23
第2节 神经细胞凋亡模型制作方法23
一、大脑皮层或海马神经元的原代培养.23
二、小脑颗粒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23
三、神经细胞凋亡模型23
二、生物化学研究方法28
三、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30
四、末端标记法31
第4节 抗神经细胞凋亡研究方法评价34
三、突触小体(synaptosome)制备36
二、脑匀浆(homogenate)制备36
第3章 神经递质、调质和神经肽36
第1节 概述36
第2节 神经标本制备36
一、试剂与设备36
第3节 单胺类递质摄取的测定37
五、离体脑片制备37
四、粗制线粒体的制备37
一、HPLC-EC检测法39
第4节 离体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测定法39
二、气相色谱测定法45
三、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47
四、同位素测定法52
一、生物检定法53
第5节 脑内组胺测定方法53
三、酶-同位素法54
二、荧光测定法54
第6节 松果体褪黑素的高效液相测定55
一、自动分析仪测定法56
第7节 脑内氨基酸的测定方法56
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57
四、血、脑色氨酸和酪氨酸荧光微量测定法58
三、荧光法测定脑细胞谷氨酸释放58
一、推挽灌流法59
第8节 在体脑组织递质释放研究方法59
二、脑内微透析法60
三、测定步骤64
二、受体制备64
第9节 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配体和肽类物质64
一、基本原理64
五、注意事项65
四、方法应用65
一、放射受体分析法66
第10节 脑内啡肽的测定方法66
六、方法评价66
二、放射免疫分析法67
三、标记化合物的制备69
二、抗血清的制备69
第11节 P物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69
一、免疫原的制备69
五、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样品测定70
四、脑组织标本的制备70
六、抗血清质量鉴别71
一、HPLG-RE-ECD法测定乙酰胆碱72
第12节 乙酰胆碱的检测72
七、注意事项72
二、乙酰胆碱的放射免疫测定法74
三、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76
二、细胞内Ca2+的调节及钙通道类型79
一、钙的生理及病理学意义79
第4章 神经细胞内钙及钙结合蛋白79
第1节 细胞内游离钙的测定79
三、实验标本制备80
四、细胞内游离Ca2+测定81
一、放射性标记法测定内钙释放85
第2节 细胞内钙释放85
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三磷酸肌醇刺激的内钙释放87
一、钙调素88
第3节 钙结合蛋白88
三、IP3受体测定88
二、钙结合蛋白95
三、钙调素结合蛋白96
一、双管离子选择电极制备98
第4节 整体动物脑细胞外钾、钙离子水平测定98
四、应用实例——胶质细胞毒素对脑细胞外钾离子水平的影响99
三、细胞外K+或Ca2+水平测定99
二、标准曲线制备99
二、线粒体呼吸功能测定102
一、脑线粒体提取制备102
第5章 脑能量代谢与线粒体功能102
第1节 概述102
第2节 能量代谢研究方法102
四、ATP酶活性测定103
三、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测定103
六、线粒体膜电位(△ψ)的测定104
五、抗氧化酶(SOD)活性测定104
十二、线粒体活性成分测定105
十一、线粒体肿胀测定105
七、线粒体内游离钙测定105
八、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测定105
九、膜流动性测定105
十、线粒体鉴定105
十三、刃天青法检测线粒体功能106
一、过氧化脂质(LPO)测定109
第2节 脂质过氧化产物测定109
第6章 神经细胞氧化性应激109
第1节 概述109
二、脑细胞膜流动性检测111
三、脂褐素测定112
四、脂质过氧化氢含量测定113
五、谷胱甘肽(GSH)测定-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法114
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115
第3节 过氧化酶活性测定115
三、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116
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116
五、单胺氧化酶活性测定117
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测定117
一、DMSO氧化生成甲醛分光光度法118
第4节 自由基浓度测定118
三、高效液相(HPLC)电化学检测法119
二、化学发光法119
五、自由基捕捉技术120
四、顺磁共振法120
一、概述122
第1节 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122
第7章 神经细胞应激与一氧化氮及一氧化碳122
三、Griess反应法123
二、电化学方法123
四、正铁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124
六、荧光检测法126
五、鲁米诺化学发光法126
七、高效液相色谱法129
八、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神经元突触体胞液NOS活性131
十、NADPH-黄递酶(NADPH-d)组化染色法132
九、电子顺磁共振132
十二、原位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133
十一、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133
十五、生物学方法134
十四、cGMP测定法134
十三、NO间接测定法-L-Arg转化实验134
十七、NO3-(过氧化亚硝酸根阴离子)测定135
十六、细胞内NO浓度([NO]i)测定135
十八、NO毒性实验136
二、CO的生物来源和代谢过程137
一、概述137
第2节 一氧化碳及其合成酶137
四、CO的测定方法138
三、调控CO产生的方法138
五、血红素氧合酶的测定技术139
六、CO的神经作用观察141
一、神经营养物质144
第2节 神经营养物质及其受体144
第8章 神经营养因子144
第1节 概述144
四、神经营养物质和突触可塑性145
三、神经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145
二、神经营养物质受体145
一、鼠的NGF146
第3节 神经生长因子的纯化146
五、神经营养物质和Trk受体基因敲除小鼠146
第4节 体外神经营养因子的活性测定147
二、人β-NGF的纯化147
二、体外培养细胞中神经营养因子活性的测定148
一、神经突起向外生长的测定148
二、神经营养物质的酶联免疫分析149
一、神经营养物质的提取149
第5节 神经营养物质的提取和定量149
第6节 神经营养物质mRNA的定量150
二、实验步骤151
一、实验前准备151
三、注意事项152
二、实验过程153
一、实验前准备153
第7节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营养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153
三、注意事项154
第2节 相关概念156
第1节 概述156
第9章 神经干细胞156
一、神经干细胞培养157
第3节 神经干细胞研究方法学157
二、神经干细胞的冷冻保藏与复苏158
三、神经干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法159
一、细胞内记录技术基本原理161
第1节 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161
第10章 神经细胞离子通道电生理学161
三、细胞内记录技术的潜在误差及局限性162
二、活体细胞内记录及染色技术162
一、膜片钳技术原理163
第2节 神经细胞膜片钳技术原理及方法163
二、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方法166
三、神经细胞离子通道的研究167
四、电流和电压的命名规则171
一、脑片膜片钳技术简介172
第3节 脑片膜片钳研究技术与方法172
二、脑片膜片钳技术方法173
四、海马脑片盲法膜片钳技术177
三、脑片膜片钳技术的优点177
第1节 概述180
第11章 神经系统受体180
第2节 受体结合的研究方案181
二、组织的选择和制备182
一、放射配体的选择182
第3节 膜片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182
五、孵育条件183
四、非特异性结合的测定183
三、缓冲液和佐剂183
七、饱和动力学研究184
六、放射配体-受体复合体与游离放射配体的分离184
八、竞争性结合数据的计算185
一、冰冻脑片的制备187
第4节 脑片受体结合的放射自显影方法与技术187
九、ex vivo和在体结合技术187
三、放射自显影188
二、放射性配基结合188
一、肾上腺素受体189
第5节 神经受体实验方法与技术189
四、显微测密度术定量分析图像189
二、多巴胺受体193
三、M胆碱能受体197
四、5-HT受体198
六、吗啡受体199
五、组织胺H1受体199
八、γ-氨基丁酸(GABA)受体200
七、苯二氮?受体200
十、1,4-双氢吡啶(DHP)钙通道受体201
九、氯离子通道开放实验201
第6节 神经受体药理学研究方法评价202
第1节 概述205
第12章 神经细胞内信号传导205
一、G蛋白提取及纯化206
第2节 G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测定206
一、cAMP荧光测定法209
第3节 环核苷酸测定209
二、G蛋白活性检测209
二、cAMP蛋白质竞争结合法210
一、[3H]肌醇标记测定肌醇磷脂及PLC活性212
第4节 肌醇磷脂测定212
三、环磷酸鸟苷(cGMP)放射免疫测定212
二、特异受体结合法测定1,4,5-IP3213
第5节 酪氨酸激酶测定-活细胞及细胞膜样本32P标记214
一、蛋白激酶C的提取和纯化215
第6节 蛋白激酶C的纯化和活性测定215
一、间隙连接蛋白的分离与纯化217
第7节 细胞间隙连接结构及功能217
二、蛋白激酶C活性的测定217
三、免疫荧光染色技术219
二、电镜观察细胞间隙连接通道的方法219
四、染料或同位素示踪分子法220
五、代谢试验222
一、基本原理225
第2节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225
第13章 免疫学方法在神经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25
第1节 概述225
二、标记(染色)方法226
五、抗体稀释度和效价231
四、酶消化231
三、秋水仙素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231
六、免疫组化的非特异性染色和交叉反应232
八、免疫组化方法的基本过程233
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对照实验233
九、免疫组化技术在神经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234
十、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237
十一、受体定位技术239
十二、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242
一、基本原理245
第3节 酶联免疫测定技术245
三、酶标记抗体的制备246
二、在固相包被免疫反应物246
四、ELISA测定的一般方法247
五、应用实例249
一、靶蛋白的放射性标记250
第4节 免疫沉淀技术250
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及收集251
二、裂解细胞251
二、抗血清的制备252
一、基本原理252
第5节 放射免疫分析法252
第6节 免疫印迹技术253
四、操作步骤253
三、抗原的标记253
三、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54
二、组织和细胞的裂解254
一、基本原理254
七、抗体与被测蛋白结合255
六、封闭硝酸纤维素膜255
四、蛋白质的电转移255
五、固定于膜上的蛋白质染色255
八、酶联抗体显色256
九、应用实例256
一、电解损毁法259
第1节 中枢神经通路损毁方法259
第14章 脑神经通路损毁模型及中枢给药方法259
二、化学损毁法260
三、手术损毁法261
四、单个神经元的杀伤技术262
第2节 中枢给药方法263
五、外周神经的损伤263
二、大鼠侧脑室给药法264
一、小鼠脑室给药法264
四、脑室灌流法265
三、大鼠脑内神经核团给药法265
五、一种体内持续给药方法-微量透析泵268
第1节 概述271
第15章 抗脑缺血药理学271
一、全脑缺血动物模型272
第2节 脑缺血动物实验模型272
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73
三、缺血性脑损伤的评价方法276
四、动物模型中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因素282
五、脑缺血体外模型283
一、线粒体功能的评价284
第3节 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分析284
二、自由基及氧化损伤288
三、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分析289
四、炎性细胞因子测定292
三、穿梭箱297
二、避暗法297
第16章 学习、记忆的行为学研究方法297
第1节 概述297
第2节 条件反射法297
一、跳台法297
四、迷津298
六、记忆障碍动物模型299
五、八臂迷宫法299
七、操作式条件反射300
八、用于观察认知功能改善的老年痴呆或记忆障碍模型302
第4节 LTP结合行为学实验评价促智药物303
第3节 海马LTP的记录方法303
第1节 概述305
第17章 突触可塑性电生理学305
三、LTP306
二、强直后增强306
第2节 突触可塑性的分类306
一、双脉冲可塑性306
三、海马回路307
二、测量峰点非固定波动分析307
四、LTD307
五、突触超可塑性307
第3节 突触可塑性实验的相关术语和参数307
一、诱发动作电位307
五、输入/输出曲线308
四、基础水平线308
七、计算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309
六、诱导突触可塑性的参数309
二、实验步骤310
一、仪器设备310
第4节 大鼠在体脑内记录突触可塑性的方法310
第5节 脑片上记录LTP的方法312
三、注意事项312
一、仪器设备313
三、注意事项314
二、实验步骤314
四、常用网站315
第2节 AD动物模型317
第1节 概述317
第18章 老年痴呆症(AD)实验模型及抗AD研究317
一、影响APP转基因鼠模型的相关因素318
第3节 APP转基因模型318
二、APP转基因鼠的神经病变特征319
一、染色原理320
第5节 β淀粉样蛋白刚果红染色320
第4节 体外培养神经细胞Aβ损伤模型320
一、神经细胞培养320
二、Aβ毒性模型建立320
二、操作步骤321
一、基本原理321
二、标本制备321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321
四、染色过程321
五、结果321
第6节 损毁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AD动物模型321
四、注意事项322
三、观测指标322
第7节 AD药物治疗的途径和研究展望323
五、方法评价323
第2节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328
第1节 概述328
第19章 帕金森病(PD)实验模型及抗PD研究328
一、MPTP模型329
二、6-羟基多巴胺(6-OHDA)模型330
三、高铁模型332
七、槟榔碱致小鼠震颤模型333
六、L-DOPA诱导的运动障碍动物模型333
四、机械损伤模型333
五、利血平模型333
一、细胞转染的PD体外模型334
第3节 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334
八、氧化震颤素致小鼠震颤模型334
九、毒扁豆碱致大鼠震颤模型334
十、氟哌啶醇致小鼠僵住症模型334
十一、病毒感染模型334
十二、方法评价334
二、药物毒性作用诱导的PD体外模型335
三、脑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测定336
二、脑中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测定336
第4节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检验方法336
一、动物旋转试验336
四、脑区DA神经元定性-TH染色337
五、DA能神经递质释放测定-快速周期伏安法338
六、脑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343
七、在体测定脑内DA含量变化-微透析法344
三、NSC的增殖和分化347
二、NSC的分离、培养与鉴别347
八、DA受体测定347
第5节 帕金森病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疗法347
一、NSC的来源347
四、NSC移植348
一、非条件反射焦虑模型352
第2节 可供选择的模型352
第20章 抗焦虑药理学352
第1节 概述352
二、条件反射焦虑模型360
一、应激模型364
第2节 抑郁动物模型364
第21章 抗抑郁药理学364
第1节 基本原则364
二、脑损伤模型-大鼠嗅球切除模型366
四、药物相互作用模型367
三、操作行为模型-大鼠72秒低频差式强化程序法367
五、遗传型抑郁动物模型369
第1节 概述372
第22章 抗癫痫、抗惊厥药理学372
一、[3H]-GABA受体结合实验373
第2节 体外实验方法373
二、GABAA受体结合实验374
三、GABAB受体结合实验375
五、[3H]CPP谷氨酸受体结合实验376
四、GABA摄取和释放实验376
六、NMDA受体复合物:[3H]TCP结合实验377
七、[35S]-TBPS与大鼠皮层匀浆及切片结合实验379
九、[3H]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381
八、[3H]甘氨酸与大鼠大脑皮层结合试验381
一、急性实验性惊厥模型382
第3节 在体实验方法382
十、体外海马切片382
二、慢性实验性癫痫模型385
三、原发性实验性癫痫模型388
一、间断性行为实验观察方法393
第1节 镇静作用393
第23章 镇静催眠药393
三、孔板实验394
二、开阔法实验394
第2节 催眠作用395
五、遥测分析大鼠大脑EEG395
四、联合开阔法实验395
一、体外实验396
二、体内实验397
一、整体动物模型400
第2节 痛觉模型及测定400
第24章 镇痛药理学400
第1节 概述400
二、受体水平评价阿片类化合物活性407
三、离体器官实验410
一、痛觉电生理研究的电刺激法412
第3节 痛觉电生理学412
四、脑电图及肌电图的方法415
三、电压钳和膜片钳技术415
二、生物电信号记录415
第4节 痛觉递质与受体416
一、痛觉递质的测定417
二、痛觉相关受体的研究420
第1节 概述424
第25章 药物依赖性424
一、小鼠实验方法425
第2节 镇静催眠依赖性实验425
三、恒河猴实验方法426
二、大鼠实验方法426
一、小鼠实验模型427
第3节 阿片类成瘾药物依赖性实验427
二、大鼠实验模型429
三、恒河猴实验模型433
四、离体回肠纵肌实验模型434
一、概述436
第1节 细胞凋亡436
第26章 神经药理学研究常用药品与试剂介绍436
二、凋亡研究用抗体441
三、凋亡检测试剂盒450
四、凋亡检测试剂452
五、细胞凋亡酶类和蛋白质454
六、Caspase抑制剂457
七、Caspase底物458
八、PARP调节剂460
一、神经科学研究用抗体461
第2节 神经传递461
二、神经蛋白质473
三、神经递质代谢476
四、神经肽类484
五、神经递质506
六、药理学制剂564
第3节 钙信号系统579
一、钙通道调节剂579
二、细胞内钙调节剂584
三、钙通道抗体587
四、钙调素和其它钙结合蛋白590
五、钙相关蛋白抗体591
六、钙调素拮抗剂592
七、钙探针594
八、钙络合剂595
第4节 一氧化氮与细胞应激595
一、细胞应激595
二、氧化氮代谢609
三、蛋白小体623
一、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激素概述628
二、神经生长因子概述628
三、神经生长因子试剂628
第5节 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激素628
四、神经生长因子抗体631
第6节 单价离子通道632
一、单价离子通道概述632
二、钾通道概述633
三、钾通道试剂634
四、钠通道试剂638
五、各种离子泵抑制剂641
六、氯通道642
七、离子通道抗体642
八、离子载体647
九、离子探针648
第7节 受体649
一、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激素受体649
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激素受体抗体652
三、神经递质受体667
四、神经递质受体抗体670
第8节 G蛋白和环核苷酸678
一、G蛋白功能678
二、环核苷酸代谢690
一、二酰基甘油702
二、神经节苷脂702
第9节 细胞信号传导中的脂质702
三、肌醇磷酸704
四、磷脂706
五、磷脂代谢708
六、神经鞘脂类712
七、鞘脂类代谢715
八、其它生物活性脂质715
九、脂质信号传导抗体716
第10节 信号传导研究用品717
一、分析性细胞学试剂盒及供应品717
二、细胞生长和活力测试盒720
三、连接物试剂盒721
四、神经元染料和示踪剂723
五、细胞溶解酶723
六、洗涤剂725
七、蛋白酶抑制剂727
八、结合型试剂盒734
九、缓冲液与试剂736
一、荧光的原理和荧光探针745
第1节 低分子荧光探针在观察神经功能活动的可视化应用745
二、荧光的检测装置745
第27章 图像可视化技术在神经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745
三、荧光可视化法在神经药理学的应用746
第2节 荧光蛋白的特性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749
一、荧光蛋白的发现经过及其应用749
二、荧光蛋白的特殊性质750
三、GFP嵌合蛋白(Chimera protein)的设计750
第3节 荧光蛋白可视化技术在神经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752
一、利用荧光蛋白可视化技术对神经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解析752
二、利用荧光蛋白可视化技术对神经细胞内重要蛋白的观察解析753
三、细胞内功能蛋白的存在部位和动态的解析757
附录1 神经科学参考书简介761
附录2 神经科学及药理学期刊简介766
中文索引782
热门推荐
- 697676.html
- 3764780.html
- 2001490.html
- 2369881.html
- 632520.html
- 988785.html
- 3626348.html
- 878030.html
- 2033550.html
- 1633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2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3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9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0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1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9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7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7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