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空符号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韦世林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457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符号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空符号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预备篇 之前的符号活动与符号学科第一章 符号现象的简要回顾3
一、符号所涉范畴概说3
(一)符号界说3
(二)符号活动7
(三)符号系统10
(四)符号学科11
二、符号的粗略解析11
(一)符号的结构12
(二)符号的分类16
(三)符号的特性19
(四)符号的功能22
三、符号的起源26
(一)立体符号的起源27
(二)平面符号的起源28
四、符号的演变31
(一)直线性符号—→立体性符号31
(二)立体性符号—→平面性符号32
(三)点积性、虚拟性符号33
第二章 符号研究的学科历程35
一、符号学学科思想的滋长35
(一)符号学科的萌芽36
(二)符号学科的幼苗36
二、符号学学科格局的形成37
(一)欧洲—索绪尔等的符号说37
(二)美洲—皮尔士等的符号说37
三、符号学学科建设的欠缺38
(一)欠缺和遗憾之一39
(二)欠缺和遗憾之二39
(三)欠缺和遗憾之三40
(四)欠缺和遗憾之四41
第一篇 空符号blank-sign的客观存在第三章 空符号的多向概说45
一、关于“三位一体说”与“符号四层面说”45
(一)“三位一体”说45
(二)“符号四层面”说46
二、“空符号一说”的由来56
(一)作为字样的“空符号”56
(二)作为理念的“空符号说”57
三、空符号的多向定义61
(一)空符号的内涵定义61
(二)空符号的外延定义63
四、空符号的形态与结构65
(一)空符号的形态65
(二)空符号的结构68
五、空符号的逻辑分类70
(一)空符号分类的总说71
(二)空符号分类的分说73
第四章 空符号的特性与功能77
一、空符号的特性77
(一)空符号与实符号相一致的特性77
(二)空符号与实符号不一致的特性83
(三)空符号第二梯级类的特性89
二、空符号的功能97
(一)空符号的分隔功能97
(二)空符号的提示功能98
(三)空符号的衬托功能99
(四)空符号功能的价值100
第五章 使用空符号的准则104
一、空符号的客观存在与利用104
(一)空符号的动态存在104
(二)空符号的可资利用107
二、空符号的“必备准则”107
(一)第一准则108
(二)内在依据109
(三)重在实施109
三、空符号的“适度准则”110
(一)第二准则110
(二)综观把握111
(三)重在适度112
第六章 “空符号”与“符号空”115
一、“空符号”归根到底属于符号115
(一)空符号的“空”≠“无”115
(二)空符号是一类特殊符号116
二、“符号空”从始至终不是符号116
(一)“符号空”是符号“缺漏”116
(二)“符号空”其实“无符号”118
第二篇 空符号的部门价值第七章 一维符号系统“口语语流”的空符号及其价值123
一、口语语流空符号的逻辑价值123
(一)逻辑地参与“语流义变”124
(二)强制地体现出不可或缺126
二、口语语流空符号的修辞价值127
(一)参与节奏美的创造128
(二)参与神秘美的创造130
(三)参与幽默美的创造131
第八章 二维符号系统“篇章文面”的空符号及其价值133
一、篇章文面空符号的多样性133
(一)文面空符号是单纯的多样134
(二)文面空符号多样化的动因134
二、篇章文面空符号与逻辑、美学135
(一)文面空符号的逻辑意义135
(二)文面空符号的美学价值136
三、篇章文面空符号的演变趋势138
(一)增多文面空符号138
(二)加大文面空符号139
第九章 三维符号系统“建筑系列”的空符号及其价值140
一、建筑空符号的特性及功能140
(一)物理空间、视觉空间、心理空间的关系141
(二)建筑空符号的特质142
二、建筑空符号的经济价值146
(一)空符号参与户型设计146
(二)空符号参与环境设计147
三、建筑空符号的文化价值(以东亚建筑为例)148
(一)“平房文化”与空符号149
(二)“围墙文化”与空符号150
第十章 四维符号系统“舞蹈表演”的空符号及其价值153
一、舞蹈理论显示的空符号153
(一)舞蹈的节奏理论与空符号154
(二)舞蹈的表演理论与空符号155
(三)舞蹈的亮相理论与空符号157
二、舞蹈案例显示的空符号158
(一)《千手观音》中的空符号158
(二)《一把酸枣》中的空符号163
(三)《美丽的奥林匹克》中的空符号169
第十一章 多维符号系统“人际交往”的空符号及其价值173
一、人际交往与空符号173
(一)人际交往的类型174
(二)人际交往的物理距离174
二、众际交往与空符号178
(一)萍水际交往中的空符号178
(二)非萍水际交往中的空符号180
三、个际交往与空符号182
(一)陌际交往中的空符号182
(二)友际交往中的空符号184
(三)恋际交往中的空符号186
(四)亲际交往中的空符号188
第十二章 跨维符号系统“交叉研究”的空符号及其价值193
一、科学研究与跨维的抽象空间193
(一)脑海的抽象空间193
(二)抽象空间的空符号196
二、符号学与集合论两学科空符号的交叉研究199
(一)“空符号”与“空集合”貌离神合,相异相通205
(二)“空符号”与“空集合”彼此印证,相互支撑207
第三篇 空符号的学科价值第十三章 空符号的发现开掘了符号学的蛮荒217
一、空符号挖掘出新的符号形态217
(一)两类截然相反的符号218
(二)多种形态的空符号219
二、空符号补充出新的符号类型220
(一)符号类型的研究现状220
(二)空符号必然是符号类型221
三、空符号开阔了符号学科的研究视野222
(一)开阔视野之一222
(二)开阔视野之二222
(三)开阔视野之三223
第十四章 空符号的提出扩充了符号学的基本范畴225
一、学科需要“空符号”与“实符号”对举225
(一)符号实践需要空符号226
(二)学科建设需要空符号227
(三)学术界已接纳空符号229
二、引进“空符号”提速了符号学科建设232
(一)提速了学科基本范畴的建设232
(二)提速了学科范畴系列的建设233
第十五章 空符号特性的探讨为学科提供了新课题235
一、空符号给学科提出新的理论课题235
(一)继续探讨空符号235
(二)深入研究实符号237
二、空符号给学科提出新的实践课题238
(一)结合符号活动研究空符号、实符号238
(二)结合符号系统研究空符号、实符号240
第十六章 空符号功能的利用为学科开拓应用空间244
一、空符号增强了学科的实践品格244
(一)一维空符号的实践品格245
(二)二维空符号的实践品格246
(三)三维空符号的实践品格247
(四)其他维度空符号的实践品格248
二、空符号拓宽符号学科的实用时空250
(一)符号活动的拓展250
(二)符号系统的拓展251
第四篇 空符号的哲学意义第十七章 空符号在方法论中的辩证意义257
一、空符号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学科支持257
(一)空符号与实符号的对立257
(二)空符号与实符号的统一264
(三)空符号与实符号对立统一的哲学意义268
二、空符号为量变—质变规律展示学科实证269
(一)空符号“量限有度”诠释269
(二)空符号“量限有度”的“度”272
三、空符号为否定之否定规律汇集学科资料277
(一)空符号的“应变自否”之一278
(二)空符号的“应变自否”之二279
第十八章 空符号在认识论中的认知意义282
一、宏观认识活动与空符号282
(一)历时的考察283
(二)共时的考察286
二、微观认识活动与空符号290
(一)空符号与认识质量291
(二)空符号的辅助认知294
(三)空符号的直接认知300
三、综观认识活动中的空符号305
(一)空符号影响认知节奏305
(二)空符号影响认知效益308
第十九章 空符号在价值论中的评价意义314
一、空符号与社会价值体系314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空符号315
(二)社会法律价值体系的空符号318
(三)乡规民约等价值体系的空符号320
二、空符号与人生价值体系322
(一)价值活动初始的空符号“放弃”323
(二)价值活动过程的空符号“退却”328
三、空符号与价值行为方式334
(一)价值行为方式与10种元素334
(二)价值行为方式中的空符号335
第二十章 空符号在本体论中的结构意义342
一、“三位一体”确证人类自身的本体存在343
(一)人类本体存在的确证一344
(二)人类本体存在的确证二347
(三)人类本体存在的确证三350
二、“三位一体”加证人类社会的本体存在353
(一)语言与符号活动354
(二)神话和宗教与符号活动357
(三)艺术与符号活动362
(四)历史与符号活动363
(五)科学与符号活动366
三、“虚拟空间”补证人类及其社会的本体结构375
(一)虚拟空间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375
(二)网络世界是“虚拟空间”发展的必然384
结语篇 之后的符号活动与符号研究第二十一章 关于本研究的反思391
一、空符号研究的初步成果391
(一)首次对空符号本体进行系统探讨391
(二)率先对空符号价值作案例性研究394
(三)提出一些新理念和研究课题396
二、空符号研究的缺憾与呼唤398
(一)本研究的缺憾398
(二)向同仁的呼唤398
主要参考文献401
后记408
热门推荐
- 713111.html
- 2918615.html
- 1040458.html
- 1760103.html
- 2157742.html
- 1036756.html
- 2925432.html
- 1173141.html
- 1974616.html
- 1397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04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3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8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3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0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6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0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7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