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刚性与企业战略调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敏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08924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刚性与企业战略调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本研究的意义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本研究的意义4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7
一、企业文化中“文化”概念的界定7
二、企业文化概念的界定9
三、企业文化刚性特征的概念界定12
四、企业战略调整的概念界定15
五、关于“影响性”的界定16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17
一、本书的研究目标17
二、技术线路17
三、主要研究方法18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19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19
二、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21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及其评述22
第一节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理论分析框架与管理方法22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22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方法的研究28
第二节 企业文化理论的演进:基于战略调整视角的分析31
一、文化功能主义与企业战略调整的理性视角32
二、企业文化的社会行动理论与战略调整的学习视角36
三、企业文化的知识视角与战略调整的认知模型39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多学科的审视41
一、成本——收益:经济学的视角41
二、社会依赖:社会学的视角44
三、心理契约:心理学的视角45
第三章 企业文化刚性特征问题的产生48
第一节 企业文化内涵与功能的思辨48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个博弈分析49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若干辨证关系54
第二节 企业文化刚性特征问题产生的根源60
一、企业文化刚性特征问题产生的认识论根源60
二、企业文化刚性特征问题产生的方法论根源63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刚性特征的形成过程66
一、初创阶段——文化的冲突67
二、成长阶段——文化的演化69
三、成熟阶段——核心价值观72
四、蜕变阶段——文化的分化75
五、企业文化刚性特征的形成——一个循环模型75
第四章 企业文化刚性特征的识别与测度79
第一节 企业文化刚性特征对企业战略调整影响的内在作用机理79
一、组织成员的认知刚性79
二、组织的资源依赖性83
三、企业文化的组织记忆特征86
四、组织的社会化过程89
第二节 企业文化刚性特征的层次分析与测度指标体系设计93
一、个体层面——背景取向型心智模式是企业文化刚性特征产生的根源93
二、群体层面——企业文化刚性特征表现为过度的一致性96
三、组织层面——企业文化刚性特征表现为整体性与网络性99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刚性特征测度的实证研究103
一、预试性调查103
二、正式测试106
第四节 案例应用108
一、案例企业背景介绍109
二、企业文化刚性特征的临界性界定109
三、案例企业文化刚性特征的状态描述111
四、简要分析与理论建议112
第五章 企业文化刚性特征与战略调整的相关性分析115
第一节 企业战略调整的分析与评价框架115
第二节 提出假设和建立模型117
一、企业文化刚性特征与企业战略调整状态的相关性分析117
二、企业文化刚性特征与企业战略调整组织干预方式相关性分析123
第三节 模型的实证分析127
一、样本128
二、变量的确定129
三、研究方法130
四、结果与讨论131
第六章 企业文化刚性特征问题的超越:基于知识视角的分析142
第一节 知识与路径超越142
一、路径超越的可能性143
二、路径超越的知识特性146
第二节 基于知识的企业文化刚性特征问题的超越152
一、企业知识的个体—群体—组织分布特征153
二、个体层次——通过学习更新知识——改善心智模式156
三、群体层次——隐性知识显性化——营造企业文化的创新空间159
四、组织层次——建立知识联盟——打破组织记忆163
附录168
附录-1168
附录-2173
附录-3175
附录-4176
附录-5180
参考文献181
后记205
热门推荐
- 2460301.html
- 1502754.html
- 448832.html
- 3621620.html
- 2625145.html
- 2660214.html
- 84895.html
- 1374521.html
- 1358450.html
- 1291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1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8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4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1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6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9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3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0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9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