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国思想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民国思想史
  • 刘俐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14396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思想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民国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民国思想史1

一、民国思想概述1

二、民国初年思想的发展7

(一)辛亥革命后政局对思想文化的影响7

1.帝制复辟与思想界的尊孔7

2.康有为的“孔教救国”论10

3.重视传统学术研究的倾向12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5

1.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宣传15

2.对传统文化的猛烈批判19

(一)杜威哲学与胡适的“实验主义”23

三、“五四”前后西方观念的输入与论争23

1.杜威哲学在中国的传播24

2.胡适的《实验主义》26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0

1.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及“问题与主义”之争30

2.李达、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35

(三)罗素哲学的传播与影响39

1.罗素的“五大演讲”及其“临别赠言”39

2.张东荪与社会主义论战43

(四)托尔斯泰、克鲁泡特金思想的传播与影响45

1.中国人理解的托、克二氏学说45

2.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与社会主义论战49

(五)其它哲学流派的输入53

1.柏格森的“生命哲学”54

2.杜里舒的“生机主义哲学”57

四、东西文化的论争59

(一)如何看待东西文化59

1.陈独秀等人的东西文化观59

2.杜亚泉的东西文化观62

3.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及其影响65

(二)东西文明调和的争论67

1.章士钊“调和论”的提出68

2.关于“调和论”的争论69

1.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74

(三)中国文化道路的讨论74

2.中国文化出路讨论的进一步展开80

(四)“整理国故”及其批评87

1.“整理国故”主张的提出87

2.胡适“整理国故”的主张89

3.“整理国故”运动的展开及其批评91

五、“五四”时期史学思想的发展94

(一)西方新史学理论的宣传和介绍94

1.“新史学潮流”及其理论的影响94

2.唯物史观在史界的影响98

二、“五四”时期史学的发展102

1.对传统史学的更新和发展103

2.关于中国古史的讨论106

六、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论战111

(一)论战的缘起与玄学派的主张111

1.张君劢的人生观主张112

2.梁启超的《人生观与科学》115

(二)科学派的主张117

1.丁文江对张君劢的批驳117

2.吴稚辉、胡适等人的观点119

(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看法123

1.陈独秀对科学与人生观之关系的解释123

2.瞿秋白的《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125

1.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缘起127

(一)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127

七、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的论战127

2.新思潮派的“半封建”社会观129

3.严灵峰、任曙的“资本主义”社会观131

4.陶希圣的“半殖民地”社会观134

(二)中国社会史的论战137

1.社会史论战的焦点及各派间的争论138

2.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141

八、哲学的发展与论争144

(一)现代各派哲学体系的形成与争论144

1.张东荪的哲学观点及其批判144

2.叶青哲学及其批判147

3.李石岑《未来的哲学》及其批判150

1.艾思奇的《大众哲学》154

(二)马克主义议哲学在中国的进一步阐发154

2.李达的《社会学大纲》157

3.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160

九、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的讨论167

(一)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争论167

1.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及其主张167

2.“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主张及其讨论171

(二)关于“全盘西化”的争论175

1.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175

2.胡适的“充分世界化”主张179

(一)冯友兰的“新理学”182

十、传统哲学的更新182

(二)贺麟的“新心学”186

(三)熊十力的“新唯识论”190

(四)蒋介石的“力行哲学”和陈立夫的“唯生论”194

十一、史学的进一步发展201

(一)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201

1.傅斯年的史料学思想及实践201

2.提倡民族精神的史学思想205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208

1.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阐述208

2.对中国社会史的进一步研究214

十二、结语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