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立法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立法理论
  • (英)吉米·边沁著;李贵方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7461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73页
  • 主题词:刑法-立法-法的理论-研究-英国;刑事诉讼法-立法-法的理论-研究-英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立法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译者前言1

英译者前言1

立法原理1

第一章 功利原则1

第二章 禁欲原则5

第三章 武断原则或同感和反感原则8

第一节 武断原则或同感和反感原则8

第二节 反感诸原因13

第四章 不同原则对立法的不同影响18

第五章 进一步解释对反对意见的回答21

第六章 不同种类的快乐和痛苦28

第一节 简单快乐29

第二节 简单痛苦33

第七章 作为强制的痛苦和快乐37

第八章 快乐和痛苦的度量42

第一节 影响感受性的情节44

第九章 影响感受性的情节44

第二节 影响感受性的次要因素50

第三节 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56

第十章 政治上的善和政治上的恶的分析——它们是如何在社会中扩散的63

第十一章 将某些行动确定为犯罪的理由71

第十二章 区分道德与立法的界限78

第十三章 关于法律问题的错误的思考方法86

二、宗教权威不是一个理由87

一、古老性不是一个理由87

三、发明的谴责不是一个理由88

四、任意的定义不是一个理由88

五、比喻不是理由90

六、一个虚构不是一个理由91

七、幻想不是一个理由96

八、反感和同感不是理由98

九、回避问题不是一个理由100

十、一个想像的法律不是理由105

导论(多蒙特)112

民法典原理112

第一部分 民法的目的117

第一章 权利和义务117

第二章 民法的目的120

第三章 诸目的之间的关系122

第四章 与生计相关的法律124

第五章 与富裕有关的法律125

第六章 作为平等的善之基础的病理学命题127

第七章 安全135

第八章 所有权138

第九章 对于一种反对意见的回答140

第十章 对侵犯所有权所致之恶的分析142

第十一章 安全和平等的对立147

第十二章 统一安全和平等的手段151

第十三章 为安全而牺牲安全152

第十四章 某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情况155

第十五章 攻击安全的事例168

第十六章 强迫交换178

第十七章 预料不到的法律力量181

第二部分 财产的分配193

第一章 构成财产所有权的权利193

第二章 认可所有权204

第三章 继承权215

第四章 遗嘱222

第五章 获得服务的权利 获得服务的方法227

第六章 财产共有或共同使用236

第七章 损失的分配239

第三部分 与几种私人状态有关的权利和义务241

导论241

第一章 主人和仆人241

第二章 奴隶制243

第三章 监护人和被监护人253

第四章 父亲和子女258

第五章 婚姻260

第一章 犯罪分类286

导言286

第一部分 犯罪286

刑法典原理286

第二章 犯罪类别288

第三章 其他类别291

第四章 第二层次之恶——犯罪的惊恐性293

第五章 第一层次之恶——决定惊恐程度的情节294

第六章 犯罪目的对惊恐的影响296

第七章 罪犯的身份及其对惊恐的影响298

第八章 动机对惊恐程度的影响300

第九章 预防犯罪的难易及其对惊恐的影响304

第十章 隐秘程度对惊恐的影响305

第十一章 罪犯性格对惊恐的影响306

第十二章 无惊恐的案件312

第十三章 惊恐不比危险更大的案件314

第十四章 正当性的根据316

第二部分 对犯罪之恶的政治补救321

第一章 主题321

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直接方法322

第三章 持续犯罪的情况325

第四章 对持续犯罪的遏制327

第五章 戒严法评述329

第六章 补偿的性质331

第七章 补偿必要性成立的根据332

第八章 补偿的类型333

第九章 补偿额334

第十章 补偿的确定性335

第十一章 金钱补偿336

第十二章 实物返还339

第十三章 宣誓补偿342

第十四章 名誉补偿345

第十五章 对侵犯名誉犯罪的矫正355

第十六章 报复性补偿359

第十七章 替代补偿或第三人补偿361

第十八章 公费辅助补偿368

第一章 不应适用之刑373

第三部分 刑罚373

第二章 罪刑相称375

第三章 关于刑罚之限定性379

第四章 错误之刑或滥用之刑380

第五章 要求保证好行为384

第六章 刑罚之选择387

第七章 刑罚之类型392

第八章 刑罚的不同公正性395

第九章 普通刑罚之考察399

第十章 赦免权407

第四部分 预防犯罪的间接方法410

引言410

第一章 施恶能力之剥夺414

第二章 禁止获得可能形成犯意的知识417

第三章 抑制犯意的间接方法423

第四章 引导人们热衷于有益的公共娱乐以改变危险的欲望425

第五章 在无害或者在危害尽可能小的限度内满足本能欲望432

第六章 避免怂恿犯罪446

第七章 随着诱惑的增加而相应地扩大责任449

第八章 减弱对诱惑的感受性450

第九章 强化刑罚效果在人们内心的感应452

第十章 便于了解犯罪事实455

第十一章 赋予众人预防犯罪之利从而更好地预防犯罪470

第十二章 便于识别和发现个人的手段472

第十三章 增大逃跑的难度475

第十四章 减少起诉和惩罚的不确定性475

第十五章 为防止主要犯罪而禁止次要犯罪480

第十六章 仁善文化484

第十七章 利用荣誉心或公众制裁490

第十八章 利用宗教之动力492

第十九章 利用训示的力量502

第二十章 利用教育的力量506

第二十一章 预防滥用职权的基本措施510

第二十二章 减少犯罪不良效果的手段——基本结果与结论5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