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迈向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口 全国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978750377223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人口-概况-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迈向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口 全国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口发展回顾1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发展1
(一)人口总量1
(二)年龄结构3
(三)流动人口6
(四)城镇化水平7
(五)生育行为8
(六)婚姻家庭11
(七)人口素质13
(八)少数民族人口15
二、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5
(一)人口转变速度快,特征鲜明16
(二)人口转变呈现地区不平衡性17
(三)出生性别比长期严重失衡19
(四)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道路特征鲜明20
(五)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21
三、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3
(一)人口规模得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减轻了资源环境压力,创造了发展机会23
(二)劳动力充裕,社会抚养负担低,人口红利明显24
(三)大规模流动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5
(四)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浪费了部分社会资源,增加了城市人口压力,加大了人口管理难度25
(五)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比重增长快,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26
(六)家庭结构转变,传统家庭功能受损,风险家庭增多27
第二章 人口性别年龄构成28
一、人口性别构成状况28
(一)总人口性别结构变化28
(二)分年龄人口性别构成31
(三)分城乡人口性别构成34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35
二、人口年龄构成状况39
(一)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的现状与变化39
(二)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的变化41
(三)人口抚养比的变化43
(四)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地区差异46
(五)小结51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53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53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在加速发展54
(二)中国老年人口的构成现状与变化55
二、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58
(一)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差异58
(二)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60
(三)人口流动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63
三、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来源64
(一)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64
(二)老年人口的生活来源72
四、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影响81
第四章 生育水平和人口控制86
一、妇女生育水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86
(一)生育水平的转变86
(二)生育模式的变动89
二、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94
(一)城乡生育水平层级差异明显94
(二)省级生育水平与经济水平有一定相关95
(三)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水平负相关97
(四)流动妇女生育水平低于非流动妇女99
(五)社会经济发展对生育水平影响的回归分析101
三、人口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104
第五章 人口的死亡状况108
一、人口的死亡率109
(一)人口的粗死亡率109
(二)婴儿死亡率110
(三)老年人口的死亡率112
(四)不同特征人口群体的死亡率113
二、人口的预期寿命116
(一)2010年的人口预期寿命116
(二)人口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118
三、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120
(一)死亡率的性别差异120
(二)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121
四、人口死亡的地区差异122
(一)死亡率的地区差异122
(二)预期寿命的地区差异123
五、结论125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状况127
一、人口婚姻状况变动的一般趋势127
(一)中国人口婚姻状况及变化趋势127
(二)分性别的人口婚姻状况及变化128
(三)分年龄人口婚姻状况及变化129
(四)分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婚姻状况132
二、婚姻状况的地区差异134
(一)分城市、镇、乡村的人口婚姻状况134
(二)各地区人口的婚姻状况136
三、家庭规模的现状及变动趋势138
(一)人口家庭规模总体情况及其变化138
(二)分城乡家庭规模及其变化139
(三)家庭规模的省际差异及其变化141
四、家庭结构的现状与区域差异145
(一)人口户别的状况及变化145
(二)家庭结构现状及变化146
第七章 人口的受教育状况150
一、人口的受教育状况150
(一)总人口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150
(二)女性受教育水平明显提升,性别差距缩小153
(三)老中青三代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各有特点157
二、人口的文化素质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影响159
(一)人口的文化素质对人口发展的影响159
(二)人口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63
第八章 劳动就业状况167
一、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与构成168
(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概况168
(二)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状况172
二、就业人口的规模与分布176
(一)就业人口总体状况及其变化176
(二)就业人口的产业与行业、职业结构179
三、失业人口的规模与构成191
(一)失业人口的群体特征192
(二)失业人口的其他社会经济特征195
四、非经济活动人口状况197
(一)非经济活动人口的未工作原因197
(二)非经济活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198
(三)非经济活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201
五、基本判断与结论203
第九章 少数民族人口206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状况206
(一)少数民族人口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6
(二)少数民族内部人口发展存在差异207
(三)不同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存在差异209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与构成210
(一)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210
(二)少数民族人口主要聚居地区人口密度低211
(三)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转向老年型212
(四)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低于汉族213
三、少数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215
(一)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人口发展215
(二)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人口素质216
(三)少数民族就业政策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218
第十章 人口迁移与流动221
一、人户分离222
(一)概念、资料及方法222
(二)广义人户分离人口基本状况223
(三)城市内部人户分离人口223
二、人口流动230
(一)当前中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230
(二)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带来的问题238
(三)促进中国人口合理流动的对策建议241
三、人口迁移244
四、人口分布245
(一)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246
(二)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历史变迁249
(三)中国的人口重心252
(四)中国的人口与土地分布现状及历史变迁253
(五)中国的人口再分布254
第十一章 城镇化255
一、城镇化的历史进程255
(一)城镇化制度历史变迁255
(二)城镇划分标准变迁258
(三)城镇化发展历程260
二、城镇化的水平及地区差异262
(一)实际城镇化水平探讨262
(二)城镇化水平国际比较264
(三)地区城镇化水平及差异266
三、城镇化发展的特点268
(一)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68
(二)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269
(三)人口流动为重要推动力269
(四)大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龙头地位270
四、政策建议270
(一)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规律270
(二)大力提高城镇化质量271
(三)大城市引领城市群的发展271
第十二章 人口居住状况272
一、背景信息与分析指标273
(一)家庭户及其基本特征273
(二)反映住房状况的分析指标273
(三)国内外的居住评价标准274
二、人口居住现状及其变化276
(一)住房面积与间数277
(二)住房基本特征282
(三)房屋设施与条件287
(四)房屋产权与租赁290
三、住房的地区与人群差异293
(一)地区差异293
(二)人群差异298
四、基本判断与结论302
第十三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305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现状305
(一)人口与淡水资源305
(二)人口与粮食和耕地资源310
(三)人口与能源312
(四)人口与森林资源318
(五)人口与草地资源319
二、人口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320
(一)人口与水污染321
(二)人口与大气污染325
(三)人口与土地污染328
(四)人口与生活垃圾330
(五)人口与气候变化331
(六)人口与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入侵335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36
(一)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37
(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与措施341
第十四章 21世纪人口发展展望345
一、人口发展展望345
(一)人口增长速度将继续下降345
(二)人口老龄化在加速348
(三)逐渐减少与老化的劳动年龄人口350
二、未来20年中国的主要人口问题353
(一)“未富先老”为社会保障、基础服务带来巨大压力353
(二)劳动力规模缩减,结构发生较大变化354
(三)出生性别比失常影响家庭发展354
(四)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依然存在355
(五)人口流动为城市化进程提出新的要求355
热门推荐
- 118285.html
- 959914.html
- 1884704.html
- 2801940.html
- 267884.html
- 1801485.html
- 505522.html
- 339290.html
- 837943.html
- 32175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43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2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5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4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0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9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8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0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