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网融合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三网融合技术
  • 付冲,任彦斌,夏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9352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信息产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网融合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三网融合技术概述1

1.1 三网融合的概念与意义1

1.2 三网融合的技术背景与业务基础5

1.2.1 电信网5

1.2.2 广播电视网11

1.2.3 计算机网络16

1.3 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2

1.3.1 三网融合的全球发展现状22

1.3.2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与进展24

1.4 三网融合的目标和发展策略26

第2章 数据通信理论基础29

2.1 数据通信概述29

2.1.1 数据与数据信号30

2.1.2 数据通信的概念31

2.2 数据传输方式33

2.2.1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33

2.2.2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33

2.2.3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35

2.2.4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36

2.3 数据通信传输信道37

2.3.1 信道类型及其特征37

2.3.2 数据传输媒质37

2.3.3 传输损耗40

2.3.4 信道容量42

2.4 数据编码技术与多路复用技术43

2.4.1 数据编码技术43

2.4.2 频分多路复用(FDM)47

2.4.3 时分多路复用(TDM)47

2.4.4 码分多址复用(CDMA)48

2.4.5 波分多路复用(WDMA)48

2.5 数据信号的差错控制49

2.5.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原理49

2.5.2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51

2.5.3 汉明码及线性分组码53

2.5.4 循环码57

2.6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59

2.6.1 有效性指标59

2.6.2 可靠性指标61

第3章 Internet与IP通信62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2

3.1.1 分组交换技术62

3.1.2 网络协议与分层66

3.1.3 OSI参考模型69

3.1.4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集72

3.2 网际协议IP74

3.2.1 IP分组格式74

3.2.2 IP地址78

3.2.3 IP分组转发流程81

3.2.4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83

3.3 Internet的路由选择协议88

3.3.1 Internet路由选择协议概述89

3.3.2 RIP协议90

3.3.3 OSPF协议94

3.4 TCP与UDP协议97

3.4.1 运输层协议概述97

3.4.2 TCP协议98

3.4.3 UDP协议104

3.5 网络地址转换NAT105

3.6 IPv6106

3.6.1 IPv6分组格式106

3.6.2 IPv6的扩展首部109

3.6.3 IPv6的地址空间110

3.7 下一代网络(NGN)114

3.7.1 NGN概述114

3.7.2 NGN体系结构115

3.7.3 NGN中的网关115

3.7.4 软交换技术116

第4章 三网融合下的承载网118

4.1 数据传送网118

4.1.1 ATM网118

4.1.2 数据数字网127

4.1.3 帧中继网135

4.2 同步数字系列140

4.2.1 SDH概念和特点140

4.2.2 SDH帧结构142

4.2.3 SDH同步复用和映射原理143

4.2.4 SDH自愈网145

4.3 基于SDH的MSTP152

4.3.1 MSTP概念及特点152

4.3.2 MSTP的发展过程153

4.3.3 MSTP的功能模型和实现154

4.4 ASON159

4.4.1 ASON概念及特点160

4.4.2 ASON的体系结构160

4.4.3 ASON控制平面的关键技术163

4.4.4 ASON生存性策略166

4.5 卫星通信系统167

4.5.1 卫星通信概述167

4.5.2 卫星通信网170

4.5.3 卫星通信业务175

4.6 先进的光传送技术176

4.6.1 WDM系统176

4.6.2 OTN技术182

4.6.3 分组传送网189

4.7 三网融合对承载网的要求194

4.7.1 承载网的IP化195

4.7.2 承载网的宽带化195

4.7.3 多业务承载195

4.7.4 IPTV对承载网络的要求196

第5章 三网融合下的接入网络198

5.1 接入网概述198

5.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198

5.1.2 接入网的分类201

5.1.3 接入网的主要特点202

5.2 普通Modem接入技术203

5.3 xDSL接入技术205

5.3.1 DSL接入技术206

5.3.2 HDSL接入技术208

5.3.3 ADSL接入技术213

5.3.4 VDSL接入技术219

5.4 以太网接入技术221

5.4.1 以太网简介221

5.4.2 IEEE 802.3 标准222

5.4.3 CSMA/CD协议224

5.4.4 千兆以太网技术225

5.4.5 VLAN技术简介227

5.4.6 基于VLAN的以太网接入技术228

5.5 电缆调制解调接入技术229

5.5.1 Cable Modem的系统构成230

5.5.2 Cable Modem工作原理232

5.5.3 Cable Modem的分类233

5.5.4 Cable Modem典型产品介绍234

5.6 无源光纤接入技术235

5.6.1 PON技术简介235

5.6.2 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238

5.6.3 GPON248

5.7 无线局域网接入259

5.7.1 IEEE 802.11系列标准259

5.7.2 IEEE 802.11标准的组成及组网结构260

5.7.3 IEEE 802.11物理层规范262

5.7.4 IEEE 802.11 MAC层规范262

第6章 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融合267

6.1 广播电视网业务平台267

6.1.1 数字广播电视简介267

6.1.2 数字广播电视的组成269

6.1.3 NGB273

6.2 PSTN业务平台277

6.2.1 PSTN概述278

6.2.2 PSTN网络结构279

6.2.3 PSTN编码计划281

6.2.4 PSTN信令283

6.3 移动通信业务平台285

6.3.1 2G通信系统286

6.3.2 3G通信系统290

6.3.3 4G通信系统295

6.4 三网融合的统一业务平台——IMS298

6.4.1 IMS概述298

6.4.2 IMS关键技术301

6.4.3 IMS的工作过程323

6.4.4 IMS安全342

第7章 三网融合的典型业务——IPTV347

7.1 IPTV概述347

7.1.1 IPTV基本概念347

7.1.2 IPTV业务介绍348

7.1.3 IPTV系统架构349

7.1.4 IPTV业务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现状351

7.2 IPTV视频编解码技术352

7.2.1 视频编解码器工作原理353

7.2.2 预测编码354

7.2.3 变换编码与量化363

7.2.4 熵编码367

7.3 流媒体技术369

7.3.1 流媒体技术简介369

7.3.2 流媒体数据的传输370

7.3.3 流媒体传输工作流程374

7.4 组播技术375

7.4.1 组播技术简介375

7.4.2 实现组播的网络协议377

7.5 IPTV媒体层380

7.5.1 IPTV的节目内容380

7.5.2 IPTV媒体内容的储存382

7.5.3 IPTV媒体内容的分发管理387

7.6 IPTV业务管理平台393

7.6.1 IPTV业务管理平台概述393

7.6.2 用户管理功能394

7.6.3 认证鉴权功能396

7.6.4 媒体资产管理功能397

7.6.5 计费账务系统398

7.6.6 统计分析功能399

7.6.7 网络管理功能400

7.7 IPTV机顶盒技术402

7.7.1 IPTV机顶盒的业务及功能要求403

7.7.2 IPTV机顶盒的架构404

参考文献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