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木工程测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土木工程测量
  • 张敏,刘方圆,赵峻天主编;陈子木,朱洁,冯翔,李璟,高晨珂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3501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土木工程-工程测量-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木工程测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测绘学的内容和任务1

1.2 测绘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2

第2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4

2.1 地球形状和大小4

2.1.1 大地水准面4

2.1.2 参考椭球体5

2.2 测量常用坐标系和参考椭球定位6

2.2.1 测量常用坐标系6

2.2.2 参考椭球定位8

2.3 地图投影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9

2.3.1 地图投影9

2.3.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12

2.3.3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UTM投影)13

2.4 高程14

2.4.1 高程概述14

2.4.2 高程基准14

2.4.3 相对高程15

2.5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5

2.5.1 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16

2.5.2 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16

2.5.3 水准面曲率对高差的影响16

2.6 方位角17

2.6.1 基本方向17

2.6.2 子午线收敛角与磁偏角17

2.6.3 方位角17

2.6.4 方位角之间的相互换算18

2.6.5 正、反坐标方位角18

第3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19

3.1 观测误差的分类19

3.1.1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19

3.1.2 测量误差的分类19

3.1.3 误差处理原则20

3.1.4 偶然误差的特性20

3.2 衡量精度的标准22

3.2.1 中误差22

3.2.2 相对误差23

3.2.3 极限误差24

3.3 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的中误差24

3.3.1 算术平均值24

3.3.2 观测值的改正值25

3.3.3 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中误差25

3.4 误差传播定律27

3.4.1 观测值的函数27

3.4.2 一般函数的中误差28

3.4.3 误差传播定律应用实例30

3.5 加权平均值及其精度评定31

3.5.1 不等精度观测及观测值的权31

3.5.2 加权平均值32

3.5.3 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33

3.5.4 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33

3.6 间接平差原理34

3.6.1 间接平差原理35

3.6.2 间接平差计算实例36

第4章 水准测量和水准仪38

4.1 水准测量原理与方法38

4.1.1 水准测量原理38

4.1.2 水准测量方法39

4.1.3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40

4.2 水准仪和水准尺41

4.2.1 水准仪的基本部件41

4.2.2 测量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成像和瞄准原理42

4.2.3 水准器及其灵敏度43

4.2.4 自动安平水准仪46

4.2.5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原理47

4.2.6 补偿器的补偿原理47

4.2.7 水准尺和尺垫49

4.2.8 水准仪的使用50

4.3 电子水准仪52

4.3.1 概述52

4.3.2 电子水准仪的一般结构52

4.3.3 电子水准仪的测量原理53

4.3.4 条码水准尺55

4.3.5 电子水准仪的性能及特点55

4.3.6 电子水准仪的应用57

4.4 水准测量外业施测57

4.4.1 普通水准测量57

4.4.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58

4.4.3 精密水准测量60

4.4.4 电子水准仪测量方法63

4.5 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63

4.5.1 仪器误差63

4.5.2 观测误差64

4.5.3 外界环境的影响65

4.6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65

4.6.1 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65

4.6.2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66

4.6.3 自动安平水准仪补偿器性能的检验74

4.6.4 水准尺的检验74

4.6.5 电子水准仪的检验76

第5章 角度、距离测量与全站仪77

5.1 角度测量原理77

5.1.1 水平角测量原理77

5.1.2 角测量原理78

5.2 经纬仪78

5.2.1 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78

5.2.2 光学经纬仪79

5.2.3 电子经纬仪83

5.3 角度观测方法86

5.3.1 经纬仪的安置86

5.3.2 水平角观测88

5.3.3 竖直角观测91

5.4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和精度94

5.4.1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94

5.4.2 水平角观测的精度102

5.5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102

5.5.1 经纬仪主要轴线间应满足的条件102

5.5.2 经纬仪的常规检验和校正103

5.6 钢尺量距和视距法测距107

5.6.1 钢尺量距107

5.6.2 视距法测距107

5.7 光电测距109

5.7.1 电磁波测距概述109

5.7.2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111

5.7.3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112

5.7.4 全反射棱镜114

5.7.5 相位式红外测距仪115

5.7.6 距离测量116

5.7.7 测距成果的整理116

5.8 光电测距误差分析119

5.8.1 比例误差120

5.8.2 固定误差120

5.8.3 周期误差122

5.9 全站仪和自动全站仪123

5.9.1 全站仪123

5.9.2 自动全站仪126

5.10 三角高程测量126

5.10 .1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127

5.10 .2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公式127

5.10 .3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129

第6章 卫星定位与全球定位系统 (GPS)132

6.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概述132

6.1.1 GPS132

6.1.2 GLONASS133

6.1.3 GALILEO计划133

6.1.4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33

6.2 GPS系统的组成及卫星信号134

6.2.1 空间部分134

6.2.2 地面监控部分134

6.2.3 GPS接收机136

6.2.4 GPS卫星信号137

6.3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及其误差来源137

6.4 GPS静态定位139

6.5 GPS动态定位及实时动态定位(RTK)139

6.5.1 GPS动态定位139

6.5.2 RTK的工作原理140

6.5.3 RTK测量的基本工作方法141

6.6 GPS控制测量141

6.6.1 GPS控制网的精度指标141

6.6.2 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142

6.6.3 GPS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143

6.6.4 GPS数据处理144

第7章 控制测量146

7.1 控制测量概述146

7.1.1 平面控制测量146

7.1.2 高程控制测量149

7.1.3 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151

7.1.4 平面控制点坐标计算基础152

7.2 导线测量154

7.2.1 导线的布设形式154

7.2.2 导线的观测155

7.2.3 导线测量的近似平差计算156

7.2.4 导线测量错误的检查方法161

7.3 交会测量162

7.3.1 前方交会162

7.3.2 后方交会164

7.3.3 测边交会165

7.3.4 自由设站166

7.4 高程控制测量166

7.4.1 水准测量路线的布设166

7.4.2 水准测量的观测167

7.4.3 跨河水准测量167

7.4.4 水准测量数据处理168

7.4.5 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172

第8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173

8.1 地形图的内容173

8.1.1 地图比例尺174

8.1.2 比例尺精度175

8.1.3 地形图符号175

8.1.4 图廓及图廓外注记176

8.2 地物符号和等高线178

8.2.1 地物符号178

8.2.2 等高线179

8.3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182

8.3.1 图形分幅与编号182

8.3.2 矩形分幅与编号188

第9章 碎部测量190

9.1 碎部测图方法190

9.1.1 传统测图190

9.1.2 航空摄影测量191

9.1.3 地面数字测图192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193

9.2.1 碎部点的坐标计算193

9.2.2 碎部点高程的计算197

9.3 地物和地貌测绘197

9.3.1 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197

9.3.2 地物测绘198

9.3.3 几种典型地貌的测绘200

9.3.4 等高线的手工勾绘203

9.3.5 地形图上各要素配合表示的一般原则203

第10章 数字地形图的应用205

10.1 概述205

10.2 地形图的应用205

10.2.1 量取图上点的坐标值205

10.2.2 量测两点间的距离206

10.2.3 量测直线的坐标方位角206

10.2.4 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和两点间的坡度206

10.2.5 按一定方向绘制断面图207

10.2.6 确定汇水面积207

10.2.7 按限制坡度选线207

10.2.8 根据等高线整理地面208

10.3 面积和体积计算209

10.3.1 面积量算209

10.3.2 体积计算210

10.4 格网数字高程模型212

10.4.1 概述212

10.4.2 数字高程模型的特点213

第11章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214

11.1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214

11.1.1 施工测量概述214

11.1.2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218

11.2 民用建筑施工放线测量223

11.2.1 民用建筑施工放线测量概述223

11.2.2 民用建筑的定位226

11.2.3 建筑物细部放线227

11.2.4 建筑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229

11.2.5 建筑物墙体施工测量230

11.2.6 复杂建(构)筑施工测量232

11.3 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234

11.3.1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234

11.3.2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实施步骤234

11.3.3 滑模施工中的测量工作238

11.4 工业建筑定位放线测量239

11.4.1 厂房矩形控制网放样方案制定及测设数据的计算239

11.4.2 厂房控制网的测设241

11.4.3 厂房外轮廓轴线和柱列轴线的测设241

11.4.4 厂房基础施工测量242

11.4.5 厂房预制构件安装测量248

11.4.6 钢结构工程中的施工测量251

第12章 建筑物变形观测及竣工总平面图编绘253

12.1 建筑物变形观测概述253

12.1.1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意义和特点253

12.1.2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及技术要求253

12.2 建筑物及深基坑垂直位移观测254

12.2.1 水准基点的布设及高精度水准网的建立255

12.2.2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256

12.2.3 沉降观测的周期确定257

12.2.4 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及观测方法257

12.2.5 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258

12.2.6 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259

12.3 建筑物及深基坑水平位移测量260

12.4 建筑物倾斜观测262

12.5 挠度和裂缝观测263

12.5.1 挠度观测263

12.5.2 裂缝观测263

12.6 竣工测量及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264

12.6.1 竣工测量概述264

12.6.2 竣工测量的内容265

12.6.3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方法265

12.6.4 竣工总平面图的附件266

第13章 路线测量267

13.1 带状地形测绘267

13.1.1 带状地形图的分幅与坐标格网绘制267

13.1.2 带状地形图的测绘内容268

13.1.3 带状地形图的测绘方法268

13.2 路线中线测量269

13.2.1 交点测设269

13.2.2 曲线测设271

13.3 断面图测量276

13.3.1 线路纵断面测量276

13.3.2 路线横断面测量278

13.4 断面图绘制280

13.4.1 纵断面图的绘制280

13.4.2 横断面图的绘制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