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领导干部谈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领导干部谈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上
  • 王天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208334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42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领导干部谈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3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3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3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然性6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0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10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18

第三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22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2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3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正确选择24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基于我国的国情做出的必然选择25

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国际发展经验教训的合理借鉴27

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我国发展实践的基本经验的需要29

第四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31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1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4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8

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42

五、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46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5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拉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公保扎西52

着力推动湛江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陈耀光56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刘力伟64

立足资源 突出重点 科学发展&吴靖平69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那曲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多托73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贡发展新跨越&王海林80

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李康84

举步新起点 决胜“十一五” 树立朝阳发展新形象&宋勇86

乳山市着力构建让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赵熙殿88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娄底赶超之路&林武91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速转变政府职能&陈小钢94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突破发展&魏民洲10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务实地做好人大工作&尹文105

加快建设工业强县的对策建议&李春108

大石桥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董建国113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产业化&宋云文119

科学谋划“十一五” 推进广安新跨越&王建军124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进军全省十强县&郭行杰127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挺起区域经济脊梁&苏利明132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南长发展的新跨越&张立军135

论科学发展观与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创新&姜大仁140

把握“五个转向”是贫困县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准则&郑明珠145

瞄准“三大目标” 增强“五大能力” 切实推进什邡工业经济强势发展&何明俊148

全力打造县域经济两大知名品牌&王有杰152

主攻台资项目 提升开放水平&余阳春156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动楚州实现新跨越&宗兆昱159

加快龙马潭区临港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的思考&徐剑南164

加快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李永胜 杜永进169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张野175

实践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夯实“汉口生态新城”百年根基&贾耀斌180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刘建国185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提升综合竞争实力&黄伙有189

居安思危 煤促非煤 努力实现新荣经济持续稳步转型&董志刚194

坚持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 加速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党工委196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共四川省邛崃市委 市人民政府200

用科学工作观落实科学发展观&曾玉平203

创建“一矿一区”循环经济模式 推动鱼台经济跨越式发展&尤卫平207

以“五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陈其明 陈舒211

强基础、重文化、兴工业、活旅游把思南建设成为乌江边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杨仕喜214

突出重点 创新有为 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侯有喜218

科学发展和谐创业 努力把大余建设成为江西省综合经济强县&张裕生221

致力机制创新 破解发展难题&陈永华225

坚持科学发展 突出特色竞争 全力推进东海又快又好发展&关永健231

关于纪检监察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袁民杰234

放大高新技术亮点 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刘东顺237

把握形势 创新思路 努力推进罗江发展新跨越&卢也241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单祖峰245

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农耕旅游&陈优秀250

在科学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王玉新25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深化新时期群众工作&傅守明260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奋力推进荥经工业新跨越&曾毅265

加快工业发展 确保生态立县&谭可敏269

把握三个重点 破解三大难题努力实现“三大工程”建设的新突破&郑明珠273

强化科学发展意识 促进佳县经济社会进步&王克宁276

推进农业产业化 提升农业竞争力&史燚280

强化“四个一”举措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周大寨283

科学规划 准确定位 着力打造特色城市&李鹏289

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赵豪志293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提高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韩兴斌296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及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李伯伟300

突出特色 高点定位 在干事创业中推动崂山实现跨越式发展&王为达303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和谐贵溪&黄建平308

以发展求和谐 以和谐促发展&宁云福313

在指导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新城317

打造川东一流旅游县城 加速建成重庆市后花园&王伟320

百尺竿头争发展&葛守义 张伟324

府谷县经济面临结构调整&赵锋华327

蓄积“四力”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叶正军329

依托山地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山羊产业&田宏明 李德福332

对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张久仁337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思路与对策&杨书芬 徐德权 张若兰340

走符合旅游区实际的工业化道路&叶正军343

后发展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突出“五抓”&赵婉玉346

民族贫困县的发展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曹世凯348

关于社区参与亚丁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仁青350

依托优势 筑强特色 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华泽贵355

加快发展讲科学 多点突破求跨越&王炳南359

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双牌脱贫致富步伐&杨海河361

创新理念 突出特色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李浩生364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动蓝山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严兴德369

转变观念 创新机制 加快城市建设 促进青州发展&王立胜372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区域经济大发展&熊伟376

让民营经济担当“壮县富民”主力军&马英才382

关于抓住80万吨乙烯项目机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门生387

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刘树琪391

拓展花卉示范区 将湛江市麻章区建成粤西地区的后花园&李景隆 吴建文397

加快企业自主创新 提升德阳工业整体竞争力&方小方400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李湘惠405

第二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11

第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411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41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414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415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416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418

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421

一、必须把握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方向421

二、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422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427

四、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429

五、必须注重社会公平431

六、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3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434

一、民主法治434

二、公平正义435

三、诚信友爱438

四、充满活力440

五、安定有序440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42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447

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447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448

三、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451

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453

五、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454

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456

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457

八、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459

九、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461

十、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461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464

推进六个强化 构建和谐甘孜&尧斯丹464

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构建和谐开发区&许传忠467

树立新理念 采取新举措 加快推进和谐威海建设&宋远方472

廉江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伍志忠477

“和”字当头 全力构建和谐之路&杨先平485

发挥人大作用 构建和谐晋城&马巧珍492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 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段义和495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新梅州&何正拔500

只有科学发展 才能和谐发展&杨兴友505

追求卓越创一流&刘启明509

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须在监督制约机制上下功夫&刘正忠513

推进工业强县进程中要注重化解厂社矛盾&周斌5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朱家美520

落实民生指标 提升幸福指数 实现科学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冯兆良525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李昂527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政法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邹凌庭535

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张斌 任博涵538

创新政法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中共山东省金乡县委政法委办公室542

狠抓第一要务 构建和谐茂县&尼玛木546

坚持和完善代表大会制度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蒋东林551

认真贯彻中央九号文件精神 在创新中不断推进人大工作&山西省清徐县人大常委会554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工作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王敬德559

建阵地抓重点 强化代表活动&巩才564

加强人大监督 建设和谐社会&朱明 曹仲藩568

组织工作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程涛571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为构建和谐黄平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李文昌573

落实民本理念 建设和谐平江&彭先政577

充分发挥侨乡优势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张国富580

统筹兼顾 和谐发展 努力开创苍山“十一五”发展新局面&王行华584

创新发展理念 构建和谐壶关&张红星588

组工干部要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王成章591

实现人水和谐相处 保障河津持续发展&樊秀林595

加强社区建设 实现城市和谐发展&邓小建598

代理制破解群众办事难&陈丰林60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快建设和谐乐昌&何伟青607

坚持“四个优先” 构建和谐平鲁&郭健613

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 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黄凤岩616

围绕“三个基本” 构建和谐施秉&朱江华619

“助学启智”让希望腾飞&马尚云62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快建设实力惠东 打造和谐家园&朱挺青627

深入贯彻《若干意见》全面推进人大工作&张占雄633

构建和谐六安 促进安徽崛起&蔡学玉636

强化四种意识 做好人大工作&付传玲640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析&吴天军643

围绕“三安”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谢清纯647

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之我见&肖学明650

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滦县&苗德成654

坚持第一要务 构建和谐社会&马骥 王银旺657

关注农村弱势群体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冯岩661

构建和谐社会 民政大有可为&巫俊明664

打造实力东乡 建设和谐社会&魏建新668

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许又龙672

老新村小区建立业主自治管理模式初探&王鹤忠675

“常下乡看看”的人大代表&梁志光678

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刘清先680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创建政治生态环境&丁开义685

关注民生办实事 惠及百姓促和谐&周迎春688

大力创新基层政府管理 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徐明690

科学发展 突出重点 全力构建和谐莘县&赵庆忠695

狠抓第一要务 提速发展进程加快建设生态型、园林式、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区&武志新699

坚持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社会&王辅刚703

改善人居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郑弟祥708

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素质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王学成711

规范政府行为 建设服务型政府&谢光辉71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力推进县域和谐社会建设&邵胜凯718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加速构建和谐黑山&张兴革 张庆鳌722

为构建和谐新桂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孙佑民726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高唐&孙兰雨729

依法行使人大职权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焦国栋732

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推进新抚全面振兴进程&闫茂龙7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要维护社会稳定&李宏兴738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潞城&李进军741

努力为构建和谐魏县提供组织保证&王保江745

围绕三个“关键点”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邓旭红747

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把握“一个统一”、处理好“五个关系”&李云山750

第三篇 强化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755

第一章 平安建设的内涵及其内容755

一、平安建设的内涵755

二、平安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756

三、平安建设的目标和任务756

四、平安建设的参与主体760

第二章 平安建设的主要机制765

一、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765

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766

三、社会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769

第三章 开展基层安全创建772

一、创建平安小区773

二、创建平安校园776

三、创建平安乡镇(街道)778

四、创建平安区、县781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785

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苑吉785

抓龙头打基础 全面推进平安咸宁建设&马国宪789

构筑防控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肖贞响792

组建乡镇综治维稳中心 推进农村和谐平安建设&罗老忠794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促进平安河津建设&张有荣 李朝霞799

妥善处置城郊地区群体访事件 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王书堂803

“五抓”上台阶 “六无”保稳定&倪贵武807

转变观念 创新思路 整合资源全力推动基层群防群治工作市场化进程&刘晶810

全党动员 全民参与 全力创建平安武乡&张秀敏815

构筑“四化”防控体系 打造平安和谐曲沃&刘伟820

构建长效机制 打造摘金基石&中共福建省政和县委政法委 县综治办823

处理利益矛盾要坚持以人为本&方青828

推进平安建设 创造性开展具有德宏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治安整体联防工作&夏阳832

当前县域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原因和对策&王金维838

连云港市海州区以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于振强843

一个平台三支队伍五项机制 全力打牢冠县城区治安防控篱笆&申景军 王高潮844

关于开展平安区创建活动的思考&陈建新847

全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保障和促进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韩利 韩延军850

关于“留守学生”教育的思考&孙潮泉853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提升安全监管水平&邱坤昌856

创建“法治泗阳” 建设和谐社会&张文龙 杜新民861

创新五大防控体系 构建平安和谐古城&史海润863

关于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矛盾纠纷的调查与思考&马绍明866

深化平安创建 促进和谐稳定 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共江苏省扬州市委政法委872

双向承诺保平安 和谐平安谱新篇&孙金淼 肖利军880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顾建平883

关于深入推进和谐平安建设的思考&王武辉 徐杰 万小燕889

借助民力 强化防范 塑造和谐&刘瑾 王高潮892

强力推进防控体系建设 打造平安和谐城区&郭建敏895

巢安引凤凰 民安万事兴 隰县全力打造“平安县”&薛小平898

构建“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尹新民903

着力构建三级中心五级网络 积极探索源头维稳新机制&陈勇 李文超906

创建“甲天下”平安 促进“甲天下”旅游&杨声才 唐燕德 杨礼华909

强化机制织牢网络巩固防线 积极推进和谐平安新余建设活动&罗新荣912

打造平安品牌 建设平安淮阴&尤坚916

立足“三规范两加强一中心” 全面推进综治工作深入开展&李泽林921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努力维护君山社会稳定&戴新果924

构建三个体系 健全三项机制强力推进平安商丘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杜志强928

搞好旅游城市治安 打造“天下凤凰”品牌&隆立新931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扎实推进平安和谐朔州建设进程&韩忠荣935

大力开展平安创建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裘伟939

浅论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及对策&全朝富941

四位一体共谋划 五个强化保平安&周裔祥945

守护平安铸和谐&陈以明 刘定坤950

“五抓”措施并举 确保矛盾调处&熊海东954

山西南大门——平陆县的“平安”之路&石杜杰957

把保险引进新农村治安 创新庆安治安防控新路子&宿世和 李友铭962

抓实三项工作 推进平安双滦建设&张之东965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法工作全局营造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和法治环境&智志林971

打造“三位一体”品牌 构建矛盾大调处格局&冀建军977

扎实推进平安建设 着力打造和谐乡镇&中共山西省五寨县胡会乡党委 乡人民政府981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黄维忠984

开展“三打三防三创”活动 全面推动综治工作&张秀敏989

论法院文化的现代化&杨前毅992

第四篇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997

第一章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997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997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方针政策的完善1007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1008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1011

第二章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1016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1016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1021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1025

第三章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1030

一、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1030

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2

三、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结构1035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1037

五、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1040

六、繁荣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043

第四章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1046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1046

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1049

三、切实搞好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1051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1054

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扎实推进徐州新农村建设&刘忠达1054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阿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建春1057

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进兴业新农村建设&禤甲军1060

立足林芝实际 尊重群众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白玛朗杰106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脚踏实地、注重实效&李群林1071

加强村镇建设 积极打造农村发展新平台&缪瑞林1073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新农村&唐豹1077

群众主体建新村 政府主导强服务&江西省贵溪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1081

发展壮大农民协会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黎德胜1084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要着力实现“八个突破”&尧斯丹1087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黄心强1090

以生产发展为核心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张龙飞1099

加快推进莲花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思考&刘绍华1102

小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张金旺1108

培训:农民工转移成功的总抓手&王西冀1111

都江堰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探索&刘俊林森林1115

推进内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叶壮1119

提高认识 抓好落实 确保齐齐哈尔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杨信1124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与思考&杨全1132

“六新并举”天地宽&段扬1141

围绕四新目标 破解三大难题 强力推进贫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苏安乐 李晋学1147

抓住龙头 突出重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宋子雅1151

实施示范工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刘庆德1157

强化产业支撑 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刘多兵 王鹏飞1162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红原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邓真言佩1165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钊1173

加快贫困村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周光华1176

会东县笔落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启示&王和相1181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朱用文1186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及对策&陈国荣1190

依法履行职责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余昌志1195

收拢五指 聚集五力 夏津新农村建设涌现新气象&郭长利1199

山乡处处漾新风&陈炳文1203

因地制宜 强势推进 全面加快清城区新农村建设步伐&阮灶新1207

找准着力点 建设新农村&李士海1213

十村示范 百村整治 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王树萌 史海斌1217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郭泽兵1220

立足农村实际 凝聚农民力量 积极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张治云1223

创建“平安协会” 建设和谐农村&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综治委1226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李润山1230

责任政府在推进“三村建设”中彰显&王能秋1234

以城乡一体化推动神木新农村建设&郭宝成1236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侯主凡1239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李俊12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四员”作用&邱争战1247

关于兴和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困难与问题的调查及对策&孟甫甬1250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施跃华1255

关于牡丹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孙世平1258

精心规划凸显特色立足资源做强工业 加快盐源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何绍忠1265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亢海银1268

把握重要环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王建海127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点要抓好“三个转变”&温浙兴1275

贫困地区建设文明新村的有益探索&胡光明1277

建设民族特色新农村的思考&杨秀涛1283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新农村&吴能福1287

对泸州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泸州市质监局1290

根除六合彩 建设新农村&罗金辉1293

新理念发展新农业 新办法建设新农村&吴朝兴1298

对绥江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李之云 刘毅1302

自流井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体会&杨征宇1306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吴彦承1310

解放思想提高新认识 全民创业建设新农村&郭祖彬1314

新农村建设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之思考&魏庆武1320

新农村建设:青川如何破题&刘继红1323

坚持四个原则 突出四个重点 建立四项机制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武尚芾1327

坚持城乡统筹 推进新村建设&杨斌 吴兴德1332

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黎勇1336

再造新优势 实现新突破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离石而努力奋斗&刘云晨1342

立足旅游资源 着眼农民增收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桑郎泽仁1353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张同新 周卫明1358

关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施淑汝1362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宁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马报1368

树立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帅秀军1371

“四在农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载体&杨兴友1375

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胡健勇1384

科学统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冯霞1389

建设新农村 打造新五莲 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层次&崔亮1392

风景这边独好&杨秀和1395

抓好五个“突出” 促进新农村建设&刘卫东1398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努力打造中国最美丽乡村&刘瑛1402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王昌义1408

充满希望的玉林农业&蓝常斌 陆锋 陈年春14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胡洋1414

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内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刘云 刘仲平1417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着力解决“六大问题”&信祖国1423

改革村级财务 建设和谐新农村&中共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委办公室1426

讲实效求长效 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李恭进1430

对山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许国安1435

从“新”字入手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峰1439

推进施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王翔1443

建立失地农民长效保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李文学1446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刘祁杰1452

做活民营经济文章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刘德胜145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黄雪鸿1461

对农村离岗干部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吴连奇1466

建设新农村 争当排头兵&王伟1470

综治政法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角色定位与职能作用的思考&刘汉平1475

解放思想 扎实工作 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崔乾志1480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李少杰1487

户办工程建家 三村建设连片 强力推进山区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邹瑾1492

做好“加减乘除” 促进“生产发展”&何立斌1497

新农村建设要突出“五新”&尹正锡1501

农民的喜、忧、盼&赵廷延1504

围绕“双超双跨、建设强县”奋斗目标 锁定“五城一乡”战略定位 稳步推进莒南新农村建设&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政府1508

中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考&刘应刚1516

实施区域推进战略 做好农家院落文章 彰显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特色&甘用德1521

农村人大代表建设新农村应发挥四大作用&郑之德1524

探索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徐金海 骆蔚峰1527

构建财政支农新机制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四川省射洪县委办公室1542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林秀山1546

实施七大工程 构建和谐农村&李传寨1552

对得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的思考&舒大春1556

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与思考&中共广东省鹤山市委办公室156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抓手&张裕生1568

关于贫困县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赵茂辰1573

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杨业初1576

因地制宜谋发展 科学建设新农村&许国斌1580

保障村民自治权利 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周晓云1583

郴州市农村产业调查与研究&匡初珅158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防止“三种现象”&徐文学 吴权1589

因地制宜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全保159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成济荣1597

积极探索 创新思路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蒋国华1602

建设新农村 推进新发展&德吉1606

汝城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廖桂生1610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张广敬1614

突出“三个着眼于”、“七个重点”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董连胜1618

充分发挥地方人大作用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张建生1621

从“三变”入手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钟耕民1625

以“金土地”工程为载体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四川省蒲江县委 蒲江县人民政府1628

第五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633

第一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1633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1633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1641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1642

第二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1643

一、改善党的组织状况1643

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657

三、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1666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670

第三章 建立以能力为重点的领导干部评价选任制度1672

一、树立以能力为重点的选人用人导向1672

二、完善领导干部能力测试体系1677

三、改进和创新领导干部能力考察方法1683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1687

提高执政能力 推动科学发展&姜大明168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周国新1694

纪检监察机关保持党的先进性 就要着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马湘贤1697

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何建钢1700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张林喜 郑庆云1707

规范执法行为 促进执法公正 有效提高环翠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刘志明1712

以创新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钱忠杰1715

正确评价政绩 推动科学发展&杨光来1719

立足工作 融铸品格&潘敏1722

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与思考&赵强社1725

创新与亲民搭建“阳光之桥”&史风华 牛国强1732

落实党员“四权” 扩大党内民主 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陈刚1737

略论提高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四种能力&王培根1742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增强领导干部民主执政能力&刘军1746

树立四种观念 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刘大勇1750

着力打造代表活动平台 充分发挥代表职能作用&徐松林1754

创新模式 分类指导 努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辛宏亮1758

试述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民主法治建设的关系&蔡文明1763

对干部工作中落实群众“四权”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代长安1768

切实履行职责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郭占宝1772

坚持“四个结合” 实现“四个提高” 全力打造高素质政法队伍&李春玉1775

提高政府公信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毛知兵1780

坚持执政为民 实现科学发展&李炳威1783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如何体现先进性的调查与思考&王刚1791

关于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思考&张东阳1794

浅谈用好身边先进典型&袁尚贵1798

关于基层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白涛1801

浅谈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权定位问题&郭鹰 张铁宁 田伟宁1807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绩效机关作风建设 为打造北方深圳建功立业&杜良田1810

全面加强政法工作 切实提高五个能力&鄢汉生1813

第六篇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第一章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1819

一、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819

二、把求真务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1829

三、领导干部要做求真务实的表率1835

第二章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1844

一、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建设1844

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1847

三、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1857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1864

反腐倡廉与构建和谐社会&李伟民1864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张志新1867

加强荣辱观教育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中共山西省沁县纪检委1871

搭建五大平台 努力创新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有效机制&高晓春1874

浅析当前六种错位倒置的“荣辱观”&袁定国1878

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邓晓东1881

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王新亚 郭文平 王全芳1886

班子集体监督党政“一把手”应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段志国1890

创新载体 营造氛围 扎实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六进入”活动&苏志刚 徐金华1892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刘功力1895

纪检监察党员干部必须争当学习、贯彻、遵守、维护党章的模范&赵清1898

加强预防腐败工作力度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孙玉玲1901

夯实基础 积极推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刘金剑1905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高晓辉1908

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魏启用1912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与思考&李江龙1922

推进反腐倡廉 加快科学发展 实现纪检监察工作与和谐社会构建同频共振&王文全1928

以求实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干部教育条例》&潘国明1933

加强制度改革与创新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姜冰1936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廖洪滨1939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戴军1943

永葆党员先进性必须树立务实作风&刘茂秋1946

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几点思考&吴伟1948

浅析《党章》赋予反腐倡廉工作的“四为”思想&邓保良1951

完善三项机制 强化责任追究 狠抓党风廉政勤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实&汪青森1956

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 努力实现地方人大工作新跨越&陈长雄1959

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白红江1962

青海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田延英1966

提高反腐倡廉能力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潘建桥1971

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践行&林扬春19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