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的成长 公民文化成长与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探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的成长 公民文化成长与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探析
  • 梁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481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社会资本-研究;公民教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的成长 公民文化成长与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探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2

一 选题的背景2

二 选题的意义6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9

一 国外关于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的研究综述10

二 国内关于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的研究综述16

三 国内外对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之关联性的研究概述22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创新24

一 主要研究方法24

二 本书的主要特色与创新28

第四节 研究个案的选取30

第二章 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之理论回眸与解析38

第一节 社会资本理论之回眸与解析38

一 社会资本概念的缘起及其发展38

二 国外社会资本理论之回眸与解析45

三 社会资本的测量61

四 社会资本的基本组成因素70

五 中国语境中的社会资本理论79

第二节 公民文化之理论溯源与解析84

一 公民文化的本质内涵解析84

二 公民文化研究之基本维度91

三 公民文化理论之历时性考察97

四 社会资本理论与公民文化理论之简要比较110

第三章 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之逻辑关联性的相关研究113

第一节 社会资本理论在政治学领域的延展及其意义113

一 社会资本理论的政治学渊源114

二 社会资本理论在当代政治学领域的发展128

三 社会资本理论在政治学领域延展的重要意义140

第二节 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之逻辑关联性的相关研究146

一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146

二 国内学者的研究概况158

第四章 研究设计167

第一节 研究假设167

第二节 抽样的主要程序和方法169

一 抽样的主要程序和方法169

二 样本总体情况174

第三节 研究变量及其测量177

一 问卷编制的概况178

二 研究变量及其测量179

第四节 信度、效度与资料分析方法184

一 信度和效度184

二 问卷数据分析的主要统计方法187

第五章 社会资本发育之现状解析:传统与现代之融合191

第一节 信任社会资本成长现状之解析191

一 人际信任之现状解析192

二 公民对媒体的信任状况分析205

三 公民对政府信任的现状剖析209

第二节 公民参与网络成长现状之剖析221

一 公民参与精神与公民参与意识之现状剖析222

二 公民参与草根民间组织的现状解析234

第三节 规范社会资本发展现状之分析239

一 道德规范与伦理规范成长之现状分析240

二 互惠规范发展之现状解析248

第四节 社会资本成长之总体现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254

第五节 社会资本成长之非均衡性的回归分析257

第六章 公民文化成长之现状及其与社会资本关联性之初步探析268

第一节 公民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与政治态度成长之现状解析268

一 公民政治认知成长现状之分析269

二 公民政治情感发展的基本状况之解析275

三 公民政治态度发展的现状之分析280

第二节 公民政治价值观成长的基本现状之解析285

一 公民的民主与法治观念286

二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观念289

三 公民的自由与平等观念291

四 公民政治价值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94

第七章 公民文化成长与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之深层解析301

第一节 社会资本对公民文化成长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1

一 媒体信任对公民文化成长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2

二 政府信任对公民文化成长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6

第二节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文化成长之影响的回归分析311

一 人际信任对公民文化成长之影响的回归分析311

二 公民参与网络对公民文化成长之影响的回归分析318

三 规范对公民文化成长之影响的回归分析324

第三节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文化成长之影响的综合多元回归分析329

一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认知之影响的回归分析329

二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情感之影响的回归分析332

三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态度之影响的回归分析333

四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价值观之影响的回归分析335

五 社会资本对公民文化成长与培育之影响的综合分析337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342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对研究假设的验证342

一 社会资本成长之基本现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342

二 社会资本分布之非均衡性351

三 公民文化成长之现状及其与社会资本关联性之初步探析354

四 社会资本:公民文化成长与培育之内源性基础357

五 社会资本的充分发育与公民文化之成长与培育362

第二节 本书的局限及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371

一 本书的局限性371

二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373

结语377

主要参考文献385

附录 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调查问卷(与本书相关部分)408

后记427

表目录11

表1—1 国外期刊网的相关检索11

表1—2 国内期刊网的相关检索17

表1—3 社会资本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概况20

表1—4 江苏的经济发展32

表1—5 江苏的地位(2008年)33

表1—6 江苏省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及指数(2008年)34

表2—1 当代学者或组织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41

表2—2 社会资本综合指标的构成65

表2—3 测量社会资本的主要指标67

表2—4 传统社会资本与现代社会资本之比较82

表2—5 公民文化的类型88

表2—6 公民文化研究之基本维度92

表2—7 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理论之比较110

表3—1 美国各州名称的缩写148

表4—1 城区、郊区所辖街道办事处的名称170

表4—2 郊区、郊县所辖镇(乡)的名称171

表4—3 南京市街、镇、居(村)委会数量汇总表171

表4—4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467)175

表4—5 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与本次调查样本的性别分布之比较176

表4—6 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与本次调查样本的文化程度分布的对比177

表4—7 各量表题目的分布情况179

表4—8 问卷第一部分量表题的信度检验185

表4—9 问卷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量表题的信度检验186

表5—1 普遍信任“A类”各题的均值195

表5—2 普遍信任“B类”各题的均值196

表5—3 特殊信任量表各题的均值197

表5—4 KMO值和Barlett球形检验值198

表5—5 旋转后的因子分析解199

表5—6 公民对不同人群信任之现状201

表5—7 居住地区与公民对邻居信任情况的交互分析202

表5—8 居住地区与公民对同事信任情况的交互分析204

表5—9 居住地区与公民对陌生人的信任情况之交互分析205

表5—10 公民对五种媒体所传播的政治信息信任的现状206

表5—11 对广播的信任情况与对报纸的信任情况的交互分析207

表5—12 年龄与公民对因特网所传播政治信息的信任情况的交互分析208

表5—13 总模型的似然比检验214

表5—14 似然比检验214

表5—15 参数估计结果215

表5—16 居住地区与公民对“市民论坛”活动的评价的交互分析217

表5—1 7 职业与公民对政府上网工程的作用的评价的方差分析218

表5—18 公民对“我的意见对当地公共事务的决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这种说法的认同度与公民对南京市的现任市长的认知情况的交互分析228

表5—19 志愿精神量表各题的均值230

表5—20 您同意“如果参加某个社会团体能够为公众谋福利,我就乐于参加”这种说法吗230

表5—21 在过去一年里,您是否为公益事业捐过款,或从事过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活动231

表5—22 您过去一年里为公益事业捐款,或从事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32

表5—23 影响公民是否参加公益性活动的因素的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233

表5—24 您目前参加下列哪类NGO(社团)组织236

表5—25 居住地区与“您更愿意参加下列哪种组织形式的活动”的交互分析238

表5—26 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值241

表5—27 旋转后的因子分析解241

表5—28 悲观因子各题的均值243

表5—29 年龄与公民对“丢面子和吃亏相比,宁可吃亏也不能丢面子”这种说法的认同度的交互分析244

表5—30 “乐观因子”各题的均值246

表5—31 如果用下列词汇来描述南京的城市精神的话,您最可能选择哪些246

表5—32 职业与公民是否从邻居中获得鼓励、支持和帮助的Logistic回归模型(Method:Enter)253

表5—33 传统社会资本与现代社会资本的分类255

表5—34 社会资本指数构成的基本情况256

表5—35 背景变量对信任之影响的回归模型259

表5—36 背景变量对公民参与网络之影响的回归模型262

表5—37 背景变量对规范之影响的回归模型265

表6—1 您知道南京市的现任市长是谁吗270

表6—2 近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的村委会干部直接选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表明272

表6—3 公民对因特网的信任与对公民南京市市长的认知情况的交互分析274

表6—4 公民对“我乐于与熟悉的人讨论国家大事”这种说法的认同度与公民对权利与义务之间关系的认知情况的交互分析275

表6—5 公民对担任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意愿与对2020年我国将进入小康社会的信心的交互分析279

表6—6 公民对“在社会上想办点事,不送礼很难办成”的认同度与看见售货员低价将彩电卖给戴“税务”标志的人时的感受的交互分析280

表6—7 公民政治态度量表各题的均值281

表6—8 公民对“政府能保障我的权利,并增进我的福利”的认同度与对“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认同度的交互分析283

表6—9 公民对“我会主动关心南京市政府的重大举措”这种说法的认同度与公民对南京近几年民主政治建设的评价的交互分析284

表6—10 如果您受到某个政府部门或政府官员的不公正待遇,并使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您会怎么做289

表6—11 您同意“我认为有投票权的公民,应尽量了解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情况”这种说法吗290

表6—12 您同意“地球只有一个,所以我必须保护环境”这种说法吗291

表6—13 旋转后的因子分析解292

表6—14 公民对“在社会上想办点事,不送礼很难办成”的认同度与公民受到政府部门不公正待遇后的做法交互分析296

表6—15 公民对“丢面子和吃亏相比,宁可吃亏也不能丢面子”的认同度与公民对“违法是一件丢脸的事”的认同度的交互分析297

表6—16 公民对“如果参加某个社会团体能够为公众谋福利,我就乐于参加”这种说法的认同度与对结社自由权重要性程度的看法的交互分析298

表7—1 公民对因特网的信任与公民政治认知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3

表7—2 公民对报纸的信任对公民政治态度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4

表7—3 公民对广播的信任对公民政治情感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5

表7—4 公民对杂志的信任对公民政治价值观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5

表7—5 政府信任对公民政治认知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7

表7—6 政府信任对公民政治情感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8

表7—7 政府信任对公民政治态度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8

表7—8 政府信任对公民政治价值观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9

表7—9 政府信任对公民政治自由权之影响的方差分析309

表7—10 旋转后的因子分析解312

表7—11 人际信任对公民政治认知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14

表7—12 人际信任对公民政治情感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15

表7—13 人际信任对公民政治态度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16

表7—14 人际信任对公民政治价值观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17

表7—15 旋转后的因子分析解319

表7—16 公民参与网络对公民政治认知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20

表7—17 公民参与网络对公民政治情感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21

表7—18 公民参与网络对公民政治态度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21

表7—19 公民参与网络对公民政治价值观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22

表7—20 旋转后的因子分析解325

表7—21 规范对公民政治认知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26

表7—22 规范对公民政治情感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27

表7—23 规范对公民政治态度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28

表7—24 规范对公民政治价值观之影响的回归模型328

表7—25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认知之影响的回归方差分析表330

表7—26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认知之影响的回归系数表(Method:Enter)330

表7—27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情感之影响的回归方差分析表332

表7—28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情感之影响的回归系数表(Method:Enter)332

表7—29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态度之影响的回归系数表(Method:Enter)334

表7—30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价值观之影响的回归系数表(Method:Enter)336

表8—1 公民文化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363

图目录25

图1—1 “科学环”研究模式25

图2—1 国外社会资本1985—2000年的研究文献增长概况45

图2—2 社会网络中结构洞47

图2—3 地位获得的社会资本模型49

图2—4 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比较52

图2—5 加拿大省际之间的数学成绩的比较55

图2—6 西方国家16—25岁的学生家长的教育背景与学生读写成绩之间的关联性58

图2—7 九个拉丁美洲国家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与他们的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59

图2—8 美国1000所学校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学校的平均阅读成绩之间的关联性60

图2—9 社会资本的理想测量层面66

图2—10 测量新西兰社会资本的一种具体的框架69

图2—11 本书的社会资本测量框架70

图2—12 社会资本的组成因素的点状图73

图3—1 1973—1993年美国人参与公共生活的下降趋势132

图3—2 1900—1997年参加美国32个全国性的自愿性社团的人数下降的趋势133

图3—3 1973—1994年参加地方性俱乐部或地方性社团的美国公民的比例134

图3—4 1970—1999年美国人每年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平均次数135

图3—5 1960—1999年美国成年人和高中生的人际信任下降情况136

图3—6 1929—1998年美国人慈善捐款的增减情况137

图3—7 社区治理中惩罚机制的作用139

图3—8 美国各州社会资本存量分布的地图148

图3—9 社会资本指数与公民的宽容精神之间的关联性150

图3—10 社会资本指数与公民之间的平等指数的关联性151

图3—11 社会资本指数与公民的犯罪率之间的关联性153

图3—12 社会资本指数与公民对“我在与同龄人的斗争中将会取胜”这种说法的认同度之间的关联性154

图3—13 人际信任与世界民主化指数调查155

图3—14 亲民主的政治文化的测量指标157

图5—1 Q1量表聚类分析树形图194

图5—2 Q3聚类分析树形图200

图5—3 城市精神聚类分析的树形图248

图6—1 公民政治价值观量表聚类分析的树形图286

图7—1 公民对因特网所传播政治信息的信任度与公民政治认知的方差分析均值303

图7—2 政府信任对公民政治自由权之影响的方差分析均值310

图7—3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认知之影响的回归残差正态性检验331

图7—4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情感之影响的回归残差正态性检验333

图7—5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态度之影响的回归残差正态性检验335

图7—6 社会资本各因素对公民政治价值观之影响的回归残差正态性检验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