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 第3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 第3卷
  • 冯光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京华出版社
  • ISBN:780724407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54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5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十五章 布朗族音乐史1025

第一节 概述1025

第二节 消逝在“南方丝路”上的乐舞王国1027

一、从考古材料看濮人的音乐文化1027

二、东南亚濮人与中原的音乐文化交流1028

第三节 原始氏族制社会时期的布朗族音乐文化1029

一、迁徙史歌与相关音乐史迹1029

二、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音乐文化1031

第四节 封建领主制时期的布朗族音乐文化1035

第五节 向封建地主制过渡期间的布朗族音乐文化1037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布朗族音乐文化1039

一、1949年以来布朗族音乐文化的发展1039

二、多元音乐文化风格形成的现状1040

三、布朗族音乐创作的发展1041

四、布朗族著名民间歌手1041

五、调查与研究成果1042

第三十六章 阿昌族音乐史1043

第一节 概述1043

第二节 西北高原时期的阿昌族音乐1045

一、山歌的起源1045

二、“哦罗开”(哦罗调)的起源1045

三、原始宗教音乐的产生1045

第三节 青康藏高原时期的阿昌族音乐1046

一、山歌的发展1046

二、“哦罗开”的发展1047

三、原始宗教音乐的发展1048

第四节 进入滇西地区时期的阿昌族音乐1048

一、“且袍”音乐的产生1049

二、“谷奇蚌增”音乐的产生1049

三、“加萨塔”曲调的产生1050

第五节 明、清、民国时期的阿昌族音乐1050

一、“把毫昆”、“把松昆”的演变1051

二、“杂尼斯噢开”(姑娘伙子唱)的传入1051

三、师娘调的产生1051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阿昌族音乐1051

一、民间音乐1052

二、专业创作1052

第三十七章 普米族音乐史1053

第一节 概述1053

第二节 远古音乐的流变1055

第三节 近现代的普米族音乐1056

一、民歌1057

二、舞蹈音乐1066

三、民间器乐1067

四、宗教祭祀音乐1068

第四节 当代普米族音乐的发展1070

第三十八章 怒族音乐史1072

第一节 概述1072

第二节 唐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怒族音乐(公元618—1948年)1074

一、民族民间音乐1074

二、民族民间舞蹈音乐1078

三、民族民间乐器1079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怒族音乐(公元1949—1996年)1081

一、民族民间音乐1081

二、民族民间舞蹈音乐1086

三、民族民间乐器和乐曲1087

四、怒族音乐的特点1088

五、专业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曲及舞蹈音乐1089

六、怒族民间歌手1089

第三十九章 德昂族音乐史1091

第一节 概述1091

第二节 原始氏族制社会时期的德昂族音乐文化1092

一、音乐文化的“整体化功能”及其原始思维特征1093

二、原始氏族制社会遗存的音乐文化类型1094

第三节 封建领主制时期的德昂族音乐文化1101

一、诵经调1101

二、乐队与歌舞1102

三、民歌中的佛教与傣族文化因素1103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德昂族音乐文化1105

一、德昂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变迁1106

二、德昂族音乐创作的发展1106

三、德昂族著名民间歌手1106

四、调查与研究成果1107

第四十章 独龙族音乐史1108

第一节 概述1108

第二节 元代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独龙族音乐(公元1271—1948年)1110

一、劳动歌1110

二、习俗歌1111

三、祭祀歌1113

四、苦歌1115

五、情歌1116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独龙族音乐(公元1949—1996年)1118

一、劳动歌1118

二、习俗歌1119

三、祭祀歌1119

四、颂歌1120

五、情歌1122

六、儿歌1123

七、民间乐器1124

八、独龙族民间音乐的特点1125

九、专业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曲和舞蹈1125

十、独龙族民间歌手1126

第四十一章 基诺族音乐史1127

第一节 概述1127

第二节 基诺族音乐(公元1950年以前)1128

一、远古神话传说时期1128

二、原始社会时期1129

三、封建领主统治时期1131

四、民国统治时期1133

第三节 基诺族音乐(公元1950年以后)1133

一、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1133

二、传统民间音乐的普及与提高1141

第四十二章 苗族音乐史1144

第一节 概述1144

第二节 苗族音乐(公元1840年以前)1145

一、歌曲1146

二、乐曲1156

第三节 苗族音乐(公元1840—1949年)1161

一、歌曲1161

二、歌舞曲1165

三、戏曲1166

四、乐曲1166

五、苗(文乐)谱1169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苗族音乐1170

一、歌曲1171

二、戏曲1174

三、电影音乐1175

四、舞剧音乐《蔓萝花》1176

五、歌舞音乐1176

六、器乐曲1177

七、“苗学”中的苗乐研究1179

八、苗族民间音乐家1180

第四十三章 布依族音乐史1182

第一节 概述1182

第二节 远古时期的布依族音乐1182

一、创世古歌1183

二、氏族斗争古歌1184

三、远古民歌的音乐特征1184

第三节 古代的布依族音乐1185

一、情歌(浪哨歌)1185

二、酒歌1188

三、叙事歌1190

四、祭祀歌与丧葬歌1190

五、多声部歌曲1191

第四节 近现代布依族音乐1194

一、民歌的发展1194

二、说唱音乐的萌生和完善1197

三、戏剧1200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布依族音乐1202

一、民歌的发展1202

二、曲艺的整理与界定1205

三、布依戏的发展、整理与研究1206

四、布依族音乐的发掘、整理及研究1207

五、布依族音乐的发展1208

第六节 民间乐器与乐歌1209

一、筚管与“笔(筚)管歌”1209

二、勒尤与勒尤调1211

三、对箫与小歌1211

四、姊妹箫1212

五、民间吹打乐1213

六、小打音乐1214

第四十四章 侗族音乐史1216

第一节 概述1216

第二节 原始社会时期的侗族音乐1219

一、耶1220

二、嘎1222

第三节 封建社会初期的侗族音乐1223

一、歌舞的发展1224

二、民歌的发展1225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侗族音乐1227

一、歌舞音乐1228

二、民歌1229

三、曲艺音乐1239

四、戏曲音乐1241

五、乐器和乐曲1244

六、歌论及艺人1246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侗族音乐1250

一、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侗族音乐1250

二、文化大革命10年的侗族音乐1253

三、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侗族音乐1254

第四十五章 水族音乐史1264

第一节 概述1264

第二节 音乐发展概略1266

第三节 原始社会时期的水族音乐1268

一、旭济古歌1268

二、迁徙古歌1271

第四节 封建社会时期的水族音乐(公元前206—公元1840年)1272

一、单歌(旭基)1273

二、双歌(旭早)1276

三、蔸歌1278

四、说唱旭早与汉民族文化的交流1279

五、诘俄讶1279

六、调歌1279

第五节 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水族音乐(公元1840—1949年)1280

一、苦歌1281

二、起义歌1281

三、红军歌与抗日歌1282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水族音乐(公元1949—1993年)1283

一、新民歌1283

二、儿歌1284

第七节 水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1285

第四十六章 仡佬族音乐史1287

第一节 概述1287

第二节 仡佬族与各民族的关系及其文化习俗1289

第三节 仡佬族先民的音乐文化1290

第四节 仡佬族形成后的音乐文化1294

一、仡佬族地区的戏剧文化1295

二、民歌民俗与乐器文化1298

三、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歌1304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仡佬族音乐文化1305

第四十七章 壮族音乐史1308

第一节 概述1308

第二节 壮族音乐文化(公元前221年以前)1310

一、创世史诗《布洛陀》1311

二、古代风俗歌1312

三、古老壮歌——《越人歌》1314

四、古代乐器1315

第三节 壮族音乐文化(公元前221—公元1840年)1315

一、花山壁画乐舞1316

二、壮族民间歌曲1316

三、壮族歌圩的形成与发展1322

四、“歌仙”刘三姐的有关传说1323

五、壮族民间歌舞1324

六、壮族说唱音乐1328

七、壮族民间乐器1331

第四节 壮族音乐文化(公元1840—1919年)1332

一、叙事长歌深刻的人民性1332

二、壮族歌圩日臻完善1333

三、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歌谣1334

四、反映中法战争的歌谣1334

五、反映辛亥革命的歌谣1335

六、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1335

七、壮族八音1338

第五节 壮族音乐文化(公元1919—1990年)1339

一、左右江革命历史歌谣1339

二、民歌改编、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1340

三、民间歌手、乐手及音乐家1341

第四十八章 瑶族音乐史1344

第一节 概述1344

第二节 瑶族音乐(公元618年以前)1346

一、古代巫术1346

二、劳动歌曲1347

三、创世古歌1347

四、乐器1348

五、原始鼓舞1349

六、音调初探1350

第三节 瑶族音乐(公元619—1840年)1351

一、歌唱习俗1352

二、山歌1357

三、叙事歌1359

四、礼俗歌1360

五、说词1360

六、乐器1361

七、宗教祭祀乐舞1361

八、盘王大歌1362

九、音乐形态1363

第四节 瑶族音乐(公元1840—1919年)1364

一、传统民歌的继承与发展1364

二、多声歌1366

三、乐器与器乐1368

四、宗教祭祀乐舞1368

第五节 瑶族音乐(公元1919—1990年)1369

一、传统民歌的继承与创新1369

二、宗教祭祀乐舞与瑶族师公戏1370

三、专业音乐工作者对瑶族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1370

四、专业音乐家改编和创作的瑶族音乐作品1371

五、著名歌手与音乐家1371

第四十九章 仫佬族音乐史1373

第一节 概述1373

第二节 仫佬族音乐(公元502年以前)1375

一、古咒语1376

二、古歌谣1376

三、创世古歌1377

四、乐器1377

五、古乐调的推测1378

第三节 仫佬族音乐(公元502—1839年)1379

一、民间歌曲1380

二、宗教祭祀乐舞1383

第四节 仫佬族音乐(公元1840—1949年)1388

一、传统民间歌曲的继承与创新1388

二、宗教祭祀乐舞的挫折1389

三、娱乐性乐舞的兴起1389

第五节 仫佬族音乐(公元1949—1990年)1390

一、民间歌曲1390

二、祭祀乐舞的变革与仫佬剧的诞生1390

三、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1391

四、民间艺人1391

五、专业创作与改编1392

第五十章 毛南族音乐史1394

第一节 概述1394

第二节 毛南族音乐(公元638年以年)1396

一、古咒语1397

二、古歌谣1397

三、创世古歌1398

四、乐器1398

五、古乐调的推测1399

第三节 毛南族音乐(公元638—1839年)1399

一、民间歌曲1400

二、宗教祭祀乐舞1405

三、民间乐器1408

四、文人创作与民歌1408

第四节 毛南族音乐(公元1840—1949年)1409

一、传统民歌的继承与发展1409

二、宗教乐舞的曲折与求生1410

第五节 毛南族音乐(公元1949—1990年)1411

一、民间歌曲的新发展1411

二、宗教祭祀乐舞的蜕变1411

三、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1411

四、专业创作与演出1412

五、民间歌手1412

六、词作文人1413

第五十一章 京族音乐史1414

第一节 概述1414

第二节 京族音乐(公元1511年以前)1416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京族音乐1420

第四节 京族音乐(公元1840—1949年)1428

第五节 京族音乐(公元1949—1990年)1429

第五十二章 土家族音乐史1433

第一节 概述1433

一、民族源流和民族状况1433

二、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1434

第二节 远古至土司时期的土家族音乐(远古—公元1735年)1436

一、创世歌1436

二、劳动歌1437

三、梯玛神歌1439

四、摆手歌舞1440

五、毛古斯1441

六、傩堂戏1443

七、竹枝歌1444

八、巴渝歌舞1445

九、古代乐器与器乐1446

第三节 改土归流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家族音乐(公元1735—1949年)1448

一、古老乐种的传承与发展1448

二、新乐种的出现与发展1450

三、民间戏剧的勃兴1458

四、曲艺的兴起1462

五、革命历史民歌1466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家族音乐(公元1949—1995年)1466

一、古老乐种的保护与发掘1466

二、古老乐种的振兴1469

三、专业音乐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发展与繁荣1470

四、结语1473

第五十三章 黎族音乐史1475

第一节 概述1475

第二节 殷周至清代的黎族音乐文化1476

第三节 民国时期黎族各支系的音乐文化1477

一、侾黎方言区音乐文化1477

二、杞黎方言区音乐文化1478

三、润黎方言区(即本地黎方言区)音乐文化1478

四、美孚黎方言区音乐文化1478

五、赛黎(加茂)方言区音乐文化1479

第四节 黎族音乐文化(公元1937—1949年)1479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黎族音乐文化(公元1949—1990年)1480

第五十四章 畲族音乐史1483

第一节 概述1483

一、畲族的起源和形成简述1483

二、畲族特征1486

第二节 畲族音乐(公元7世纪初—1840年)1489

一、民族音乐的产生与作用1489

二、民歌1490

三、民歌的演唱1490

四、民间鼓吹乐1491

五、宗教吹奏乐1491

六、民族歌舞与民俗、宗教的关系1492

七、畲族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1496

第三节 畲族音乐(公元1840—1949年)1497

一、反封建统治的民歌1497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山歌1497

第四节 畲族音乐(公元1949—1990年)1499

一、民歌的新发展1500

二、民族音乐、歌舞的调查、搜集和研究1501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的畲族音乐作品1503

四、畲族专业歌舞团的建立1503

五、畲族歌手1504

六、畲族文化艺术的开发1505

第五十五章 高山族音乐史1507

第一节 概述1507

一、台湾称谓之沿革1507

二、高山族概况1511

三、中国古籍中记述的高山族音乐1513

第二节 高山族歌谣1515

一、劳动类1515

二、恋歌类1518

三、祭典类1520

四、生活类1529

五、叙事类1530

第三节 高山族乐器1531

一、体鸣乐器1531

二、膜鸣乐器1532

三、弦鸣乐器1533

四、气鸣乐器1533

第四节 高山族音乐特点1534

一、歌唱形式1534

二、歌谣内容1534

三、歌谣特点1535

后记15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