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第3版
  • 刘钧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30284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社会保障理论概述1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特点和功能1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1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2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3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5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6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6

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7

第三节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模式9

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9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10

三、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11

四、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12

第四节 社会保障体系14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概念14

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15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其他相关概念17

第2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22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社会保障的一般论述22

一、社会再生产理论对劳动力再生产的论述22

二、社会总产品分配理论对社会保障的相关论述23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关于社会保障理论的相关论述26

一、福利经济学对福利衡量的研究26

二、福利最大化的条件——资源配置最优33

三、福利最大化的手段——国民收入分配35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国家干预理论”36

一、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36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37

三、凯恩斯主义的国家调节和干预理论38

第3章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特点和模式40

第一节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过程40

一、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40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42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42

第二节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特点43

一、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具有法制性43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营既讲求社会效益又兼顾经济效益44

三、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具有专项性44

四、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营具有稳定性45

第三节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模式45

一、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模式45

二、基金积累制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模式47

三、部分基金积累制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模式49

第四节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目标和原则50

一、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目标50

二、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原则52

第4章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和改革56

第一节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和改革56

一、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56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58

第二节 基金积累型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和改革58

一、新加坡中央公积金计划59

二、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60

第三节 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和改革66

一、美国社会保障的三个层次66

二、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和发展68

三、美国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70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前景71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72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73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74

第5章 社会保障水平81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和划分81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81

二、划分社会保障水平的依据82

三、划分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82

第二节 确定社会保障给付水平的理论依据83

第三节 确定社会保障缴费水平的依据84

一、确定社会保障缴费水平必须考虑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的承受能力84

二、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的承受能力与社会总承受能力87

第四节 监测社会保障给付水平的指标87

一、监测社会保障给付水平的宏观指标87

二、监测社会保障给付水平的微观指标89

第6章 养老保险制度92

第一节 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和特点92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92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93

三、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原则94

第二节 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96

一、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渠道96

二、养老保险缴费的计算方法97

三、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99

第三节 养老保险金的给付99

一、养老保险金给付的条件100

二、养老保险给付水平102

三、养老保险的给付方式104

四、养老金给付的指数化管理105

第四节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管理107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概念和组成107

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原则108

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工具109

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管理模式111

五、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113

第五节 补充养老保险制度120

一、补充养老保险的概念和特点120

二、补充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和征税模式121

三、补充养老保险的运营机制123

四、补充养老保险的管理和政策规范127

第六节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129

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29

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131

三、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134

第7章 医疗保险制度140

第一节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和模式140

一、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概念140

二、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141

三、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模式143

第二节 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147

一、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147

二、医疗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149

三、医疗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建立150

四、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150

第三节 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内容151

一、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项目151

二、医疗社会保险费的结算方式157

三、医疗社会保险结算方式比较159

四、医疗社会保险费用的分担方式160

第四节 补充医疗保险制度161

一、补充医疗保险的概念和特点161

二、补充医疗保险的经办方式163

三、补充医疗保险保障的范围164

第五节 中国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166

一、中国传统医疗社会保险发展的概况166

二、中国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169

三、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与探索174

四、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175

五、中国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177

六、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展望180

第8章 失业保险制度185

第一节 失业与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185

一、失业的概念185

二、失业保险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86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187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内容188

一、失业预防制度188

二、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189

三、失业补救制度190

第三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给付191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192

二、失业保险给付资格的规定192

三、失业保险金的给付193

四、失业保险的其他相关待遇197

第四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197

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98

二、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200

三、解决中国失业保险存在问题的对策201

第9章 工伤保险制度205

第一节 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205

一、职业伤害与工伤保险制度的特点205

二、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原则206

第二节 工伤保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209

一、工伤保险资金筹集的原则209

二、工伤保险缴费率的确定210

三、工伤保险资金的管理212

第三节 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212

一、工伤认定212

二、劳动能力鉴定216

三、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222

第四节 工伤事故的报告制度228

一、工伤事故类型229

二、伤害分析230

三、工伤事故的主要统计指标231

四、工伤事故的损失和统计232

第五节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234

一、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234

二、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果236

三、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38

四、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240

第10章 生育保险制度244

第一节 生育保险制度的特点和保障原则244

一、生育保险制度的概念和特点244

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的原则245

第二节 生育保险制度的保障246

一、生育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246

二、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资格条件247

三、生育保险待遇的给付248

四、生育女职工的劳动保护249

第三节 中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251

一、中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251

二、中国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251

三、中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果252

四、中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253

第11章 社会福利制度256

第一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和特点256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256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257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258

四、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保险制度的区别258

第二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259

一、公共福利制度259

二、特殊人员的社会福利制度262

三、社区福利制度266

四、职工福利制度269

第三节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273

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273

二、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恢复和发展275

三、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275

四、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问题278

第12章 社会救济制度282

第一节 社会救济制度的目标和原则282

一、社会救济制度与社会弱势群体282

二、社会救济制度的特点282

三、社会救济制度的保障目标和原则283

四、社会救济制度的类型284

第二节 社会救济制度的保障范围和措施285

一、社会救济制度的保障范围285

二、社会救济制度的措施286

三、社会救济水平的确定292

第三节 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和改革294

一、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94

二、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297

三、中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300

四、解决中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存在问题的对策301

第13章 社会优抚制度304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特点和保障制度304

一、社会优抚制度的概念和特点304

二、社会优抚制度的保障305

第二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保障对象和内容306

一、社会优抚制度的保障对象306

二、确定社会优抚水平的依据307

三、社会优抚制度保障的内容308

第三节 中国社会优抚制度的建立和改革315

一、中国社会优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15

二、中国社会优抚制度面临的问题317

三、中国社会优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318

参考文献321

附件1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指标324

一、基本情况324

二、个人账户信息325

附件2职业病目录327

一、尘肺327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27

三、职业中毒328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330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30

六、职业性皮肤病330

七、职业性眼病330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31

九、职业性肿瘤331

十、其他职业病331

附件3劳动能力鉴定——职业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