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建黄河生态环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重建黄河生态环境
  • 宋宗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50844221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重建黄河生态环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3

第一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3

第一章 黄河因穿越黄土高原而得名3

第二章 自然环境变迁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9

一、黄土与黄土高原的范围9

二、地质年代的构造运动——周期性的土壤流失与植被兴衰12

三、全新世的气候变迁与天然植被演化14

四、黄河水系特征及对河口的影响19

五、50年治黄历程的评价22

参考文献24

第三章 森林与治水保土25

一、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空前提高25

二、1991年长江洪水后的反思27

三、森林的环境作用28

四、要摆正治山与治水的关系35

五、几项政策建议37

一、山区发展战略的选择39

第四章 山区的综合治理开发39

二、重点发展领域42

三、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50

第五章 从采伐天然林到保护天然林的转变57

、各国对多效林业的探索57

二、实行分类经营森林,必须保护天然林58

三、保护天然林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工程61

四、实施国有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支撑条件63

第六章 实施天然林保护68

一、从采伐天然林到保护天然林的进程69

二、对天然林禁伐后如何解决木材需求问题77

三、坡耕地退耕还林83

四、缓解财政困境与再就业压力90

五、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取得重大成绩103

六、存在的问题107

参考文献108

第七章 晋西北“三北”防护林建设109

一、建设“三北”防护林的宏伟蓝图109

二、“三北”和晋西北森林的变迁112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初步成就115

四、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20

五、新的林业生态工程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再造山川秀美提供契机126

参考文献128

第八章 绿化太行山129

一、生态失调带来严重后果130

二、正反面的经验教训133

三、改变生态环境的优势135

四、改变太行山生态环境的战略措施136

五、几项经济政策探讨144

六、太行山发展前景145

七、实行“太行山绿化工程”146

第九章 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149

一、白龙江林区概况150

二、不能按简单的逻辑推论151

三、白龙江林区的经营措施153

四、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154

五、白龙江林区林业政策调整建议156

六、甘肃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158

七、结论160

参考文献161

第十章 西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62

一、贫困、水土流失与防护林建设162

二、治理开发黄土高原有新突破163

三、对治理开发中若干问题的探索167

第十一章 自然保护区建设176

一、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的保护177

二、保存物种基因179

三、自然保护区180

四、自然保护区的意义183

五、黄河流域的自然保护区185

六、自然保护区与森林旅游业188

参考文献194

第二篇 黄河生态197

第十二章 黄河治理方略回顾197

一、巨大的成绩 沉重的代价197

二、缺乏植被保护,三门峡水利枢纽的教训199

三、汾河治理201

四、中央提出的指导方针的贯彻情况203

五、小浪底工程是打坝拦沙思想的延续207

六、晋西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启示209

七、效益比较,治理方针的抉择210

参考文献212

第十三章 治黄方针面临新的抉择213

一、50年治黄历程回顾213

二、黄土高原环境治理曾采取不同方略216

三、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已取得有效成果218

四、因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223

五、国家对防止水土流失作出的重大决策227

六、重新审视治黄抗洪的方针228

七、彻底改变黄土高原自然面貌的思路231

参考文献234

第十四章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235

一、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235

二、加强河道整治防洪管理237

三、要警惕水利工程的负面影响238

四、水资源开源与节流241

五、需要理顺一些体制上的关系246

参考文献248

第十五章 黄河水资源利用249

一、黄河终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河249

二、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54

三、黄河发展前景262

参考文献269

一、对“以水冲沙”方针的质疑270

第十六章 黄河采取调水调沙并非最佳选择270

二、黄河的洪水应得到利用276

三、黄河上中游的水利设施可以控制全部径流278

四、借鉴上海经验,鼓励沿黄城市蓄水279

五、向渤海输送泥沙与污染物将造成严重后果281

六、要进一步认识水的经济价值283

七、要保证下游一定量的用水286

八、几项战略性措施286

参考文献290

一、荒漠化问题开始引起国际社会注意293

第三篇 荒漠化·沙尘暴·水293

第十七章 全球荒漠化公约行动293

二、近年来对荒漠化问题的争议295

三、《荒漠化公约》进程坎坷295

四、我国荒漠化防治299

五、对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估计300

参考文献305

第十八章 西北地区干旱、沙漠化306

一、治理沙漠化形势严峻306

二、沙漠化变迁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307

三、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311

四、要充分利用自然力的作用恢复荒漠植被312

五、治理的根本是节流与开源相结合,增加水资源314

六、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需水量的初步研究316

七、工作的思路320

参考文献321

第十九章 再造沙漠化土地的良性循环322

一、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特点322

二、沙漠化过程的生态及生态经济学机制323

三、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沙漠化逆转324

第二十章 荒漠化土地应实施统一治理329

一、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土壤侵蚀、退化现象330

二、借鉴国外经验,水蚀地应由林业部门统一治理332

三、流域治理的林业科学体系333

四、国际组织对荒漠化内涵的确认333

第二十一章 沙尘暴: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335

一、青藏高原隆起后,自然力量形成的沙尘暴一直没有停止过337

二、近代沙尘暴发展趋势增剧并非全为自然现象338

三、值得重视的“盐尘暴”问题340

四、学术界对沙尘暴功过的新理论346

五、有关问题的探索349

参考文献350

第二十二章 跨流域调水改造西北生态环境352

一、调西南水改变西北干旱面貌352

二、对“朔天运河”的批评否定355

三、调水建议得到中央领导重视,讨论取得重要进展358

参考文献3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