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制度上保证审判独立 以刑事裁判权的归属为视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从制度上保证审判独立 以刑事裁判权的归属为视角
  • 李昌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6176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判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制度上保证审判独立 以刑事裁判权的归属为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书序1

内容提要1

导论1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

二、本书的结构3

第一章 刑事裁判权归法院,由法官独立行使5

一、引言5

二、司法独立的含义5

(一)西方学者对司法独立的解读5

(二)我国学者对西方司法独立的解读11

(三)各国对司法独立的界定14

(四)司法独立的国际标准16

三、我国审判独立与国际标准的关系31

(一)我国审判独立对国际标准的体现31

(二)我国审判独立与国际标准的差距37

四、刑事裁判权归法院,由法官行使的根据39

(一)社会分工的必然要求39

(二)实现法院任务的必然要求42

(三)在我国强调刑事裁判权归法院、由法官行使的现实意义44

五、小结46

第二章 刑事裁判权的范围47

一、引言47

(一)对强行侦查措施的形式裁判权49

二、法院的审前形式裁判权49

(二)对不起诉和起诉的形式裁判权64

(三)法院拥有形式裁判权的障碍及其克服84

三、法院的实体裁判权91

(一)影响刑事裁判权在普通法院之间的分配的因素91

(二)刑事初审裁判权的分配92

(三)刑事上诉裁判权的分配98

(四)我国普通法院刑事裁判权的分配102

五、小结108

第三章 法定的裁判者109

一、引言109

(一)各国民众之刑事实体裁判权的范围110

二、民众110

(二)各国民众之刑事实体裁判权的运作120

(三)各国民众享有刑事实体裁判权的根据141

(四)我国的人民陪审制152

三、专业法官175

(一)法官适格的意义175

(二)法官适格的标准和保证法官适格的制度概说176

(三)保证法官适格的途径的比较考察180

(四)我国的法官资格制度及其完善196

(五)我国的法官选任和晋升制度及其完善201

(六)我国的法官培训制度及其完善211

四、小结215

二、改革法院体制216

(一)我国法院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16

第四章 刑事裁判权的落实(上)216

一、引言216

(二)理论界提出的解决方案220

(三)法院体制改革之我见223

三、理顺上下级法院的关系225

(一)上下级法院的法定关系225

(二)案件报送请示制度、提前介入与下级法院裁判权的真正归属226

(三)案件报送请示制度、提前介入制度之批判227

(四)案件报送请示制度、提前介入制度之出路229

四、改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229

(一)党应当如何领导司法工作229

(二)党对司法工作之领导的实际运作236

(三)党对司法工作之领导的改进244

(一)我国人大与法院的法定关系246

五、理顺法院与人大的关系246

(二)人大与法院关系的实际运作248

(三)对人大个案监督的评价252

(四)人大个案监督之命运258

六、理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263

(一)传媒成了裁判者263

(二)传媒对于司法的功能266

(三)传媒对司法之促进作用的实现269

(四)司法该如何对待传媒280

(五)司法对传媒的限制、禁止与制裁282

七、小结288

(一)司法内部独立的要求290

二、取消审判委员的裁判权290

一、引言290

第五章 刑事裁判权的落实(下)290

(二)审判委员会之刑事裁判权的范围293

(三)审判委员会享有裁判权的根据300

(四)审判委员会享有裁判权的弊端304

(五)取消审判委员会享有的裁判权305

三、理顺法院内部行政管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308

(一)院长、庭长对案件进行行政管理的法定职责308

(二)院长、庭长是裁判权的真正享有者310

(三)院长、庭长“把关”制度之批判315

(四)还权与定位——解决问题的根本319

四、建立合议庭评决机制320

(一)我国的合议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320

(二)合议庭评决机制的比较考察322

(三)建构我国的合议庭评决机制326

五、改革法官薪俸、任职保障、惩戒制度331

(一)国际性文献的规定331

(二)各国的立法与实践334

(三)我国的法官薪俸、任职保障和惩戒制度339

六、小结346

结语347

附录一:关于司法独立的国际性文献题录350

附录二:人大监督司法地方立法及地方规范性文件题录352

附录三:法官职业化过程中的八个悖论364

参考文献375

后记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