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许海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线装书局
- ISBN:780106624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95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1
第一节 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1
一、地理气候环境1
二、能人、直立人与晚期智人2
三、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3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5
一、猿人在中国的广泛分布5
二、中国的早期智人7
三、中国的晚期智人9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12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区域12
二、仰韶文化时期的北方与南方14
三、龙山文化时期文化区域的扩大16
四、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面貌17
第四节 古代文明的曙光21
一、贫富分化与社会阶层的产生21
二、社会观念的变革21
第五节 原始群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23
一、原始群前期社会23
二、原始群后期社会24
三、有关原始群的传说24
四、原始群的婚姻家庭25
第六节 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25
一、母系氏族社会25
二、父系氏族社会26
三、父系氏族公社的瓦解27
第二章 夏朝与商朝的奴隶制度31
第一节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31
一、关于远古时代的朦胧记忆31
二、黄帝和炎帝32
三、颛顼和帝喾32
四、唐尧和虞舜33
第二节 夏朝34
一、夏文化的起源34
二、夏时代奴隶制国家的建立34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35
四、夏朝的灭亡36
二、商朝的经济发展37
一、商朝的初期建立37
第三节 商朝37
三、商朝的文化艺术成就39
四、商朝的科学40
五、商朝的灭亡40
第三章 周朝的封建领主制社会43
第一节 西周时期的分封建制43
一、西周的兴起与建立43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45
三、封建领主制经济46
四、西周的灭亡47
第二节 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48
一、诸侯大国争霸48
二、领主经济解体,地主经济萌芽51
三、官商政治54
一、战国“七雄”55
二、诸侯各国的全面改革55
第三节 统一与反统一的战国时代55
三、地主经济的快速发展58
四、从诸侯争霸到秦统一中国61
第四节 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科学文化64
一、五经三传的文化思想64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65
三、文学的发展67
四、科学技术上的成就67
第一节 秦朝69
一、建立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69
第四章 强大的秦、汉69
二、防止分裂、统一思想、巩固统一71
三、征服四夷,开疆扩土73
四、秦末战乱与秦朝灭亡74
第二节 西汉77
一、西汉前期对秦朝制度的继承与发展77
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80
三、匡正儒家思想,引领世界文明83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84
五、民族关系的发展87
六、西汉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90
七、西汉末年农民战争94
第三节 东汉97
一、加强中央集权治理97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99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103
四、宦官与朋党106
五、东汉末年农民战争108
第四节 秦汉文化111
一、经学、哲学与宗教111
二、文学艺术112
三、史学研究114
四、科学成就远超西方115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117
第一节 三国西晋117
一、魏、蜀、吴三国鼎立118
二、三国的政治、经济119
三、西晋统一中国121
四、西晋灭亡123
第二节 东晋南朝124
一、东晋偏安江南124
二、东晋灭亡127
三、南朝各代的更替130
四、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132
第三节 十六国与北朝134
一、十六国的兴亡135
二、北魏的政治137
三、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140
四、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143
五、东魏、北齐、西魏、北周144
一、哲学宗教146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146
二、文学艺术147
三、史学地理学150
四、科学技术151
第六章 隋唐五代153
第一节 隋朝153
一、隋前期的政治153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156
三、隋末农民战争157
第二节 唐朝160
一、唐初的主要制度160
二、贞观之治163
三、武则天主政164
四、玄宗励精政事165
五、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66
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68
七、唐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170
八、安史之乱172
九、唐后期的政局173
十、唐后期社会经济的变化175
十一、唐末农民战争179
第三节 五代十国、契丹(辽)181
一、五代更替契丹兴起181
二、十国兴亡183
三、后周改革,北宋代周184
一、哲学宗教185
第四节 隋唐五代文化185
二、文学187
三、艺术188
四、史学地理学189
五、科学技术190
第七章 辽朝193
第一节 辽(契丹)朝前期的皇位更迭193
第二节 辽的发展195
一、景宗中兴与初期的辽宋战争195
二、圣宗盛世196
第三节 走向衰亡的辽朝199
一、征夏失利199
三、耶律乙辛擅权200
二、耶律重元叛乱200
四、辽的灭亡201
第四节 辽的牧业与农业经济201
一、畜牧与渔猎业202
二、农业的发展203
第八章 北宋207
第一节 宋的建立207
一、陈桥兵变207
二、杯酒释兵权208
三、皇权的加强208
第二节 宋朝政权的巩固209
一、吞荆、湘209
二、取后蜀209
四、平南唐(江南)210
三、灭南汉210
五、泉、漳纳土割据211
六、吴越归地212
七、消灭北汉212
第三节 争夺燕云的宋辽之战213
一、高梁河之战213
二、岐沟关之战213
三、澶渊之盟214
第四节 北宋初期王小波、李顺起义215
一、全师雄兵变216
二、王小波、李顺起义与王均兵变217
一、“澶渊之盟”以后的政治形势219
第四节 北宋中期的改革活动219
二、庆历新政220
三、王安石变法222
四、开湘西、拓熙河、战西夏、克交趾223
第五节 北宋中期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224
一、宋学-新儒学224
二、宋学中的三个学派——新学、蜀学、理学225
三、文学、绘画、书法的革新227
第六节 北宋后期的政治形势宋江、方腊起义229
一、“更化”与“绍述”229
二、宋徽宗的腐朽统治与宋江、方腊起义230
第七节 宋代的农业经济233
一、招抚流亡,开垦荒田233
二、农田水利的兴修和建设234
三、土地的充分利用和地力的维持235
四、农作物品种的交流236
五、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236
六、以租佃制为主导的生产关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户籍制度237
第九章 金与南宋239
第一节 女真族的兴起与金政权的建立239
一、以完颜部为核心的军事部落联盟239
二、社会组织结构240
三、金政权的建立241
第二节 金灭辽242
一、攻占辽东京242
二、攻取辽上京243
三、连克诸京243
四、抚夏灭辽244
第三节 金军侵(北)宋245
一、宋金燕云交涉245
二、金军侵宋245
第四节 南宋政权的建立247
第五节 南宋与金的对峙249
一、南宋初年的政治形势钟相、杨么起义249
二、绍兴和议254
三、隆兴和议257
第六节 南宋中后期的政局260
一、孝宗中兴260
二、理学的发展261
三、文学与教育262
四、开禧北伐与嘉定议和262
一、嘉定夺储政变265
第七节 南宋后期的政局265
二、理学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266
三、嘉定抗金及宋金局势的变化267
第八节 南宋的灭亡268
一、蒙古侵宋268
二、南宋的灭亡271
第九节 金与南宋的农牧业经济272
一、金的农业和牧业272
二、南宋的农业经济274
第十章 西夏277
第一节 党项的兴起及与宋、辽的关系277
一、党项的兴起277
二、“献地”与抗宋278
三、倚辽惠宋280
第二节 夏国的建立及其政治形势281
一、夏国(西夏)的建立281
二、西夏与宋、辽的战与和282
三、没藏太后、梁太后和外戚专政283
第三节 西夏的盛世284
一、乾顺亲政285
二、依辽抗宋285
三、辽亡金兴之际西夏的扩张286
四、仁孝盛世286
第四节 西夏从衰落走向灭亡287
一、政变迭起287
三、西夏的灭亡288
二、从附蒙攻金到联金抗蒙288
一、农业290
第五节 西夏的农业和牧业经济290
二、牧业291
第十一章 宋、辽、金、夏时期周边的民族及其政权293
第一节 奚族293
一、辽时的奚族294
二、金时的奚族296
第二节 鞑靼296
一、鞑靼诸部297
二、辽时的鞑靼297
三、金时的鞑靼299
一、回鹘诸部300
第三节 回鹘(附喀喇汗王朝)300
二、河西回鹘的官制与风俗301
三、高昌回鹘的形成及政制301
四、高昌回鹘的经济、文化与宗教302
五、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的兴亡303
第四节 吐蕃306
一、分裂割据下的吐蕃诸部306
二、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兴起306
三、藏传佛教文化308
第五节 唃厮唃(青唐羌)309
一、唃厮啰政权的建立309
二、与宋、辽、夏、金的关系309
一、大理政权的兴亡312
第六节 大理312
二、大理的民族313
三、与宋朝的关系314
第七节 壮族315
第十二章 元朝319
第一节 忽必烈建立并巩固元朝320
一、忽必烈攻宋与其汉地政策320
二、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王位321
三、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323
四、忽必烈统一江南324
五、忽必烈时期对西北边地的争夺与北方、东北边疆的巩固327
六、元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统治秩序的稳定331
第二节 成宗“守成”与“惟和”政治334
一、成宗“持盈守成”的国策335
二、元贞大德间的朝政和社会335
第三节 武宗时期的“惟新”337
第四节 仁宗时期的政治341
第五节 英宗时期的政治343
一、至治新政343
二、南坡事变344
第六节 泰定帝时期的政治345
一、晋邸继统345
二、泰定“治平”346
二、两都之战347
第七节 文帝时期的政治351
一、明文之争351
二、至顺年间的“文治”352
一、元朝统治的衰败354
第八节 元朝统治的衰败与元末农民大起义354
二、元末农民大起义358
第九节 文化的发展367
一、哲学思想367
二、文学艺术369
三、史学372
四、译著373
第十节 宗教的兴盛374
一、佛教374
二、道教376
三、伊斯兰教378
四、基督教和其他宗教379
一、元代的农业380
第十一节 元代的农业、畜牧业经济380
二、畜牧业389
第十二节 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392
一、活字印刷术393
二、火药393
三、天文、历算393
四、医学393
五、农学394
第十三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395
第一节 明朝395
一、制度与律令395
二、“分封”与“靖难”399
三、明初对边疆地区的经营400
四、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01
五、明中期社会矛盾的发展与张居正改革403
六、明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407
七、明朝的对外关系409
八、满族建国414
九、明后期社会、政治矛盾尖锐417
十、明末农民战争419
第二节 清朝(鸦片战争前)422
一、清帝入主中原422
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24
三、奠定疆域427
四、政治、军事制度429
五、社会经济的发展433
六、清代中期各族人民起义437
七、闭关政策438
第三节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科学文化439
一、哲学439
二、文学440
三、史学地理学441
四、图书整理与编纂442
五、科学技术442
第十四章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太平天国运动445
第一节 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445
一、鸦片战争前的内外环境445
二、英美对中国的非法鸦片贸易与资本掠夺447
三、林则徐与禁烟运动449
四、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与三元里抗英451
五、《南京条约》的订立454
六、民众反侵略斗争的继续456
第二节 社会危机与太平天国运动456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457
二、洪秀全拜上帝教,耶稣父兄齐报到458
三、金田起义与定都天京460
四、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462
五、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政策464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466
一、英法挑起战端与《天津条约》的签订466
二、战争的再起与《北京条约》的签订468
三、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470
二、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472
一、汉族官员的崛起与湘淮两军的增强472
第四节 太平天国的灭亡472
三、太平天国的败亡474
第十五章 洋务运动与列强入侵477
第一节 洋务运动477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477
二、洋务派领袖与主将478
三、创办军事工业480
四、创办民用工业482
五、编练新式海陆军483
六、举办新式教育484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边疆危机486
一、民族工业的出现486
二、新的社会力最与早期维新思想487
三、美日侵略台湾488
四、英国侵略滇藏489
五、俄国侵略新疆491
第三节 中法战争494
一、法国侵略越南与中国政府的对策494
二、马尾海战与镇南关大捷496
三、中国政府乘胜和谈499
第四节 中日甲午战争500
一、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阴谋500
二、日军的野蛮进攻和中国军队的失败503
三、《马关条约》的订立与三国干涉还辽506
四、台湾军民的反侵略抗日斗争508
一、列强对中国经济的瓜分和控制511
第一节 列强瓜分中国511
第十六章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511
二、美国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514
第二节 维新派救国的新取向515
一、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515
二、康有为的早期变法活动516
三、维新运动的开展517
第三节 戊戌变法和政变521
一、百日维新运动521
二、戊戌政变的失败524
三、戊戌变法的意义526
第四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529
一、反洋教斗争的发展529
二、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兴起530
三、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的高涨和全国的响应532
四、义和团的组织和口号534
第五节 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536
一、清廷对义和团从镇压到支持的转变536
二、京津军民的战斗和八国联军的暴行538
三、“东南互保”和沙俄侵占中国东北540
四、中外力量联合镇压义和团与《辛丑条约》的订立541
第十七章 19世纪中后期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543
第一节 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543
一、思潮与学术543
二、诗歌与散文545
三、科技与译书547
第二节 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548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进化观549
二、“诗界革命”550
三、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551
第十八章 资产阶级革命555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555
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和中国政府的维新变法555
二、1901~1905年的反帝斗争与社会矛盾557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559
四、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及其领导下的武装起义562
第二节 辛亥革命566
一、辛亥革命前夕的国内形势566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569
三、南北议和和袁世凯窃取政权572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574
热门推荐
- 550371.html
- 2298855.html
- 2486754.html
- 1031137.html
- 389876.html
- 2183586.html
- 1992875.html
- 1235614.html
- 1502573.html
- 36655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9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7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91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1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3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1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7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