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刑法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际刑法导论
  • (美)M. 谢里夫·巴西奥尼(M. Cherif Bassiouni)著;赵秉志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6687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3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680页
  • 主题词:国际刑法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刑法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译者序1

缩略语1

致谢1

绪言1

第一章 作为一门学科的国际刑法1

第一节 国际刑法的渊源2

一、国际刑法的组成部分2

二、法律的不同渊源及其在国际刑法组成部分中的适用9

三、对国际刑法渊源的评价以及国际刑法的学说体系11

四、补充原则          14

第二节 国际刑法执行机制的特点17

第三节 国际刑法的政策与价值及其系统发展19

一、直接执行制度的历史演进21

二、国际刑法规则发展的演进23

三、国际刑法间接执行制度的历史演进26

四、国际刑法执行的基础概念:超国家(Civitas Maxima)28

第四节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动态性及其对国际刑法的影响37

第五节 结论45

第二章 国际刑法的主体:属人原则50

第一节 引言51

第二节 学说考察53

第三节 个人的国际刑事责任57

一、责任的基础57

二、非国家行为者的国际刑事责任60

第四节 国家元首及其他享有国际豁免权的人的刑事责任63

一、引言63

二、国际司法机构成立前,传统国际刑法有关国家元首和其他相关人员刑事责任的历史演进65

三、国家的惯例实践67

四、2002年国际法院与豁免有关的裁决71

五、结论72

第五节 团体和组织的国际刑事责任73

第六节 国家的国际刑事责任75

第七节 作为国际刑法主体的被害人79

一、国际法中自然人被害人权利的演进79

二、被害人求偿权的规范体系81

三、被害人获得赔偿的机制86

四、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考察90

第八节 结论93

第三章 国际犯罪:属物事由(Ratione materiae)95

第一节 引言96

第二节 国际刑法的法典化98

第三节 国际犯罪化的标准100

第四节 国际刑法公约的刑法特征101

第五节 国际犯罪的等级104

一、国际犯罪106

二、国际违法行为107

三、国际不法行为108

四、国际犯罪的排序和分类109

第六节 国际犯罪化进程的演进119

一、引言119

二、国际犯罪的种类121

第七节 国际刑法公约的特征139

第八节 强行法上的国际犯罪146

一、强行法的含义149

二、所有人义务(Obligatio Erga Omnes)的范围154

第九节 国际犯罪中的罪刑法定原则156

一、引言156

二、世界主要刑事司法制度的罪刑法定原则160

三、国际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172

四、国际军事法庭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之后的发展177

五、当代国际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183

第十节 罪刑法定原则和国际刑法的属物事由188

第十一节 结论195

附录196

一、侵略罪196

二、种族灭绝罪200

三、危害人类罪201

四、战争罪202

五、非法持有、使用后者放置武器罪207

六、盗窃核材料罪210

七、充当外国雇佣军罪210

八、种族隔离罪211

九、奴役及与奴役相关的犯罪211

十、酷刑及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罪213

十一、非法人体实验罪214

十二、海盗罪214

十三、劫持航空器和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罪214

十四、危害航海安全和公海固定平台安全罪215

十五、威胁和使用武力危害国际保护人员罪215

十六、危害联合国及有关人员罪216

十七、劫持人质罪216

十八、非法使用邮政罪216

十九、使用爆炸物罪217

二十、资助恐怖主义犯罪217

二十一、非法贩卖毒品及与毒品有关的犯罪218

二十二、有组织犯罪219

二十三、破坏、盗窃国家珍贵文物罪220

二十四、危害国际环境罪221

二十五、国际贩卖淫秽物品罪223

二十六、伪造、变造货币罪224

二十七、非法干扰国际海底电缆罪224

二十八、贿赂外国官员罪225

第四章 刑事责任原则:总则226

第一节 引言227

第二节 总体考虑230

第三节 国家法律标准及其与国际刑法的联系235

第四节 从宪章到国际刑事法院——确定总则内容的一些问题239

第五节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及其他审判中对总则的应用:历史的分析242

第六节 一些具体问题243

一、心理要件243

二、指挥责任:基于政策的考虑251

第七节 国际刑法的刑罚和判决272

一、导言272

二、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274

三、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275

四、国际刑事法院278

五、结论280

第五章 间接执行制度:国际刑事合作的模式282

第一节 引言283

第二节 法谚“或引渡或起诉”283

一、起源及基本原理283

二、义务的本质和内容291

第三节 国际刑事合作形式294

一、引言294

二、引渡295

三、法律协助(也称双边法律协助)298

四、外国判决的执行300

五、外国刑事判决的认可302

六、刑事程序的转移303

七、冻结和没收财产(源自于犯罪行为的财产)304

八、情报、执法部门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共享311

九、区域和亚区域的司法空间318

第四节 对间接执行制度的评价319

第五节 结论324

第六章 直接执行制度:国际刑事调查和起诉的历史326

第一节 导论327

第二节 国际刑事调查和起诉的历史:从凡尔赛到罗马(1919—1998)333

一、自1919年以来的特设国际调查委员会和国际刑事法庭 334

二、1919年关于战争发动者责任和刑罚执行委员会335

三、协约国未能根据《凡尔赛条约》进行起诉338

四、莱比锡审判340

五、1943年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341

六、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1MT)343

七、管制委员会第十号法案349

八、《意大利投降书》350

九、远东委员会(FEC)和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IMTFE)351

十、在远东确定被告人的政治学355

十一、对建立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律基础以及管制委员会第十号法案和远东同盟国军事起诉的比较356

十二、沉寂的年代(1955—1992)358

十三、根据安理会1992年第780号决议建立的专家委员会358

十四、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ICTY)361

十五、卢旺达专家委员会364

十六、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ICTR)365

第三节 建立国际刑事法院:历史上的努力(1937—1994)367

第四节 发生变化的年代:国际刑事法院的诞生(1989—1998)377

一、进展情况(1989—1998)382

二、闭会期间的非正式会议387

三、“志同道合国家”(“Like-Minded”states)388

四、非政府组织388

五、《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草案》390

六、罗马外交大会(1998年6月15日—7月17日)392

第七章 国际刑事法院:一个混合的直接实施系统 417

第一节 对国际刑事法院的需要 418

第二节 国际刑事法院的特征 421

一、国际刑事法院的性质 421

二、国际刑事法院的补充性和国内法律体系 423

第三节 适用的法律 423

第四节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 425

一、管辖权运用的前提 425

二、时间上的理由(ratione temporis):当国际刑事法院可以行使它的管辖权时427

三、属人事由:刑事责任的主体 428

四、属物事由:在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内的犯罪 428

五、对侵略罪和其他包含在《规约》中的犯罪的定义 433

第五节 刑事责任的要素:总则 434

一、将一种“情势”移交给国际刑事法院:侦查和起诉的启动 436

第六节 寻求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 436

二、检察官主动调查的开始 437

三、受理与不受理 438

四、一罪不二审原则(Ne Bis In Idem) 440

第七节 法庭管辖权的行使 440

一、正当程序 440

二、调查程序 441

三、审判443

四、上诉 445

第八节 刑罚与量刑445

第九节 对被害人的赔偿 447

第十节 执行方式、移交罪犯和司法协助 448

一、执行方式 448

二、移交罪犯与司法协 449

第十一节 合作义务的例外情况 452

第十二节 国际刑事法院的组成和运行 454

一、院长会议454

二、上诉庭、审判庭和预审庭 455

三、检察官和检察官办公室 455

四、书记官处 456

五、缔约国大会456

第十三节 国际刑事法院与联合国之间的关系 457

一、与安全理事会的关系 457

第十四节 《罗马规约》的修正 458

第十五节 国际刑事法院的运作 459

第十六节 缔约国大会 459

第十七节 国家的执法 461

第八章 国际刑事审判的新混合模式 462

第一节 引言 463

第二节 柬埔寨 465

第三节 科索沃 470

第四节 东帝汶 476

第五节 塞拉利昂 482

第六节 结论 490

第九章 国际刑法的程序部分——适用于国际刑事诉讼的程序和证据规则496

第一节 引言 497

第二节 国际刑事诉讼程序503

一、引言503

二、权利和权利群506

三、对受保护的程序性权利的归纳535

四、结论535

第三节 国际刑事诉讼中的证据536

一、引言536

二、国际刑事起诉的特点539

三、证据规则的历史演变544

四、收集证据547

五、公正审判中的权利与证据549

六、其他与证据有关的规定562

七、上诉程序中的证据564

八、结论565

附录一:国际文件一览566

附录二:权利一览567

附录三:宪法一览568

附录四:国际刑事法院比较图570

第十章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刑事司法583

第一节 引言584

第二节 加强责任584

第三节 执行国际刑法规范的国家刑事司法制度587

第四节 国家刑事司法与国际刑事司法在刑罚政策与目标上的区别590

第五节 协调国际刑事司法制度与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需要591

第六节 与强行法上国际犯罪的刑罚有关的哲学与政策593

一、哲学因素593

二、刑罚的历史基础599

三、针对强行法上国际犯罪的普遍正义604

第七节 责任机制609

一、国际起诉610

二、国际与国家调查委员会613

三、国际与国家真相委员会614

四、国家起诉615

五、国家祛除(lustration)机制617

六、国家民事救济618

七、被害人补偿机制622

八、政策考察与责任机制的选择624

九、赦免与国际刑事司法制度629

第八节 结语6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