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USB开发大全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阿克塞尔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25955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USB开发大全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USB基础1
1.1 USB的用途和局限1
1.1.1给用户带来的好处1
1.1.2给开发者带来的好处3
1.1.3 USB不能做什么5
1.1.4 USB与Ethemet7
1.1.5 USB与IEEE-13947
1.2 USB接口的发展演变7
1.2.1 USB 1.07
1.2.2 USB 1.18
1.2.3 USB 2.08
1.2.4 USB 3.09
1.2.5 USB On-The-Go9
1.2.6无线USB9
1.3总线组成部分10
1.3.1拓扑结构10
1.3.2关于总线速率的考虑11
1.3.3术语12
1.4分割工作13
1.4.1主机的责任13
1.4.2设备的职责14
1.4.3总线速率和数据吞吐量15
1.5开发设备16
1.5.1组件16
1.5.2开发工具16
1.5.3工程开发的步骤16
1.6 USB 3.0常见问题17
1.6.1功能17
1.6.2兼容性18
1.6.3线缆19
1.6.4电源和功耗20
第2章 深入USB传输21
2.1传输的基础21
2.1.1传输要素21
2.1.2通信的目的22
2.1.3管理总线上的数据22
2.2传输要素23
2.2.1端点:数据的来源和数据接收端23
2.2.2事务类型23
2.2.3管道:将端点连接到主机24
2.2.4传输类型24
2.2.5流管道和消息管道25
2.2.6发起传输25
2.3 USB 2.0事务26
2.3.1事务步骤27
2.3.2信息包的顺序29
2.3.3时间约束和保证29
2.3.4分割事务29
2.4保证传输成功30
2.4.1状态与控制30
2.4.2报告控制传输的状态32
2.4.3错误检查32
2.5超高速事务34
2.5.1信息包类型34
2.5.2数据传输36
2.5.3连接管理信息包38
第3 章通用的传输类型39
3.1控制传输39
3.1.1可用性39
3.1.2结构39
3.1.3数据大小44
3.1.4速度44
3.1.5错误的检测与处理45
3.1.6设备的职责45
3.2批量传输45
3.2.1可用性46
3.2.2结构46
3.2.3数据大小48
3.2.4速率48
3.2.5错误的检测和处理48
3.2.6设备的职责48
3.3中断传输49
3.3.1可用性49
3.3.2结构49
3.3.3数据大小50
3.3.4速率50
33.5错误的检测和处理51
3.3.6设备的职责51
3.4等时传输51
3.4.1可用性52
3.4.2结构52
3.4.3数据大小54
3.4.4速度54
3.4.5错误的检测和处理55
3.4.6设备的职责55
3.5更多关于时间关键传输的内容55
3.5.1总线带宽55
3.5.2设备性能56
3.5.3主机性能56
3.5.4主机等待时间56
第4章 枚举:主机如何了解设备58
4.1枚举过程58
4.1.1枚举步骤59
4.1.2设备移除62
4.1.3枚举成功的秘诀62
4.2描述字63
4.2.1类型描述字63
4.2.2设备描述字64
4.2.3Device_Qualifer描述字67
4.2.4配置描述字67
4.2.5 Other_Speed_Configuration描述字68
4.2.6接口联合描述字68
4.2.7接口描述字69
4.2.8端点描述字71
4.2.9超高速端点伙伴描述字73
4.2.10字符串描述字73
4.2.11二进制目标存储及设备性能描述字74
4.2.12其他标准描述字75
4.2.13微软OS描述字75
4.2.14更新描述字到USB 2.076
第5章 控制传输:用于关键数据的结构化请求77
5.1控制传输的组成77
5.1.1设置阶段77
5.1.2数据阶段78
5.1.3状态阶段79
5.1.4错误处理80
5.1.5设备固件80
5.2标准请求81
5.2.1 Get Status(获得状态)请求82
5.2.2 Clear Feature(清除特征)请求83
5.2.3 Set Feature(设置特征)请求83
5.2.4 Set Address(设置地址)请求84
5.2.5 Get Descriptor(获得描述字)请求85
5.2.6 Set Descriptor(设定描述字)请求85
5.2.7 Get Configuration(获得配置)请求85
5.2.8 Set Configuration(设定配置)请求86
5.2.9 Get Interface(获得接口)请求86
5.2.10 SetInterface(设置接口)请求87
5.2.11 Synch Frame(帧同步)请求87
5.2.12 Set SEL(设定选择)请求87
5.2.13 Set Isochronous Delay(设定等时延时)请求88
5.3其他请求88
5.3.1类专属请求88
5.3.2厂商定义的请求88
第6章 芯片选择89
6.1 USB设备的组成部分89
6.1.1 USB2.0控制器内部结构89
6.1.2其他的设备组件90
6.2简化设备开发92
6.2.1设备要求92
6.2.2芯片文档93
6.2.3驱动程序的选择93
6.2.4调试工具93
6.3 USB微控制器95
6.3.1 Microchip的PIC18F455096
6.3.2 Cypress EZ-USB99
6.3.3 ARM101
6.4连接到CPU的控制器101
6.4.1 ST-NXP Wireless公司的ISP1582型控制器101
6.4.2 PLX Technology的NET2272型控制器102
6.4.3 FIDI公司的USB UART和USB FIFO103
第7章 设备类105
7.1元素与用途105
7.1.1已被公认的规范105
7.1.2类规范的组成106
7.2已定义的类107
7.2.1音频类107
7.2.2通信类109
7.2.3内容安全类113
7.2.4设备固件升级类114
7.2.5人机接口类116
7.2.6IrDA桥设备类118
7.2.7大容量存储设备类119
7.2.8个人健康设备类122
7.2.9打印机设备类122
7.2.10智能卡设备类124
7.2.11静态图像获取设备类126
7.2.12测试与测量设备类127
7.2.13视频设备类128
7.3非标准功能的实现131
7.3.1选择驱动程序131
7.3.2使用通用驱动程序131
7.3.3从RS-232转换到USB131
7.3.4从并行端口转换到USB132
7.3.5 PC与PC间的通信133
第8章 主机的通信方式134
8.1设备驱动程序134
8.1.1分层的驱动程序模型134
8.1.2用户及内核模式134
8.2分层结构内部136
8.2.1应用程序136
8.2.2用户模式下的用户驱动程序137
8.2.3内核模式下的用户驱动程序137
8.2.4总线和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138
8.3编写驱动程序140
8.3.1内核模式的驱动程序140
8.3.2用户模式的驱动程序140
8.3.3测试工具141
8.4 GUID的使用141
8.4.1设备设置GUID141
8.4.2设备接口GUID142
第9章 为设备匹配驱动程序143
9.1使用设备管理器143
9.1.1查看设备143
9.1.2属性页144
9.2注册表中的设备信息145
9.2.1 Hardware键值145
9.2.2 Class键值146
9.2.3 Driver键值147
9.2.4 Service键值147
9.3深入INF文件148
9.3.1结构及语法150
9.3.2设备专属取值151
9.4使用设备标识字符串151
9.4.1找到匹配153
9.4.2何时提供INF文件153
9.5工具及诊断协助154
9.5.1使用INF文件的技巧154
9.5.2用户可见到什么155
第10章 设备检测156
10.1关于Windows API函数调用的简要指导156
10.1.1托管代码与非托管代码156
10.1.2管理数据159
10.2找到您的设备161
10.2.1获取设备接口GUID163
10.2.2请求指向设备信息集的指针163
10.2.3标识设备接口164
10.2.4请求带有设备类路径名的结构体166
10.2.5提取设备路径名168
10.2.6结束通信168
10.3获取句柄169
10.3.1请求通信句柄169
10.3.2关闭句柄171
10.4检测设备连接和移除171
10.4.1关于设备通知171
10.4.2请求设备通知171
10.4.3记录设备变化信息174
10.4.4读取设备变化消息175
10.4.5收回消息中的设备路径名176
10.4.6停止设备通知178
第11章 人机接口设备:使用控制和中断传输180
11.1什么是HID180
11.1.1硬件要求181
11.1.2固件要求182
11.2描述字182
11.2.1 HID接口185
11.2.2 HID类描述字185
11.2.3报告描述字186
11.3 HID专属请求187
11.3.1 Get Report请求187
11.3.2 Get Idle请求188
11.3.3 Get Protocol请求188
11.3.4 Set Report请求188
11.3.5 Set Idle请求189
11.3.6 Set Protocol请求189
11.4数据传输189
11.4.1编写固件189
11.4.2工具190
第12章 人机接口设备:报告191
12.1 HID报告的数据结构191
12.1.1使用HID描述符编辑工具191
12.1.2控制项及数据项目的值192
12.1.3项目格式192
12.2主项目193
12.2.1输入项目,输出项目及特征项目193
12.2.2 Collection项目196
12.3全局项目类型196
12.3.1识别报告196
12.3.2描述数据用途197
12.3.3单位转换198
12.3.4 转换原始数据199
12.3.5 描述数据大小及数据格式201
12.3.6储存和恢复全局项目201
12.4局部项目类型201
12.4.1物理描述符203
12.4.2填充203
第13章 人机接口设备:主机应用程序204
13.1 HID API函数204
13.1.1请求HID信息204
13.1.2报告发送与接收205
13.1.3报告数据提供及使用206
13.1.4 HID通信管理207
13.2设备识别207
13.2.1读取Vendor ID及Product IID207
13.2.2获取设备功能指针209
13.2.3获取设备功能210
13.2.4获取按钮及数值的功能211
13.3报告发送与接收212
13.3.1向设备发送输出报告212
13.3.2由设备读取输入报告214
13.3.3向设备写入特征报告220
13.3.4从设备读取特征报告221
13.3.5关闭通信222
第14章 利用WinUSB的厂商定义函数224
14.1功能与局限224
14.1.1设备要求224
14.1.2主机要求224
14.1.3设备固件224
14.1.4分配WinUSB驱动程序226
14.2访问设备227
14.2.1获取WinUSB句柄228
14.2.2请求接口描述符229
14.2.3端点识别230
14.2.4配置管道策略233
14.2.5利用批量传输及中断传输写入数据237
14.2.6利用批量传输及中断传输读取数据238
14.2.7使用厂商定义的控制传输239
14.2.8关闭通信242
第15章 集线器243
15.1 USB2.0243
15.1.1集线器转发器244
15.1.2事务转换器245
15.1.3集线器控制器249
15.1.4传输速率249
15.1.5维持已激活链接250
15.2 USB 3.0250
15.2.1总线速率251
15.2.2 USB 3.0的构成251
15.2.3通信管理251
15.3集线器类252
15.3.1集线器描述符252
15.3.2集线器类请求252
15.3.3端口指示器252
第16章 电源管理253
16.1电源选项253
16.1.1电压253
16.1.2使用总线电源254
16.1.3电源需求255
16.1.4通知主机255
16.1.5电池充电256
16.2集线器电源257
16.2.1电源257
16.2.2电流超载保护258
16.2.3功率切换259
16.3节电模式259
16.3.1 USB2.0链路电源管理259
16.3.2挂起状态259
16.3.3休眠状态260
16.3.4超速通信电源管理261
16.3.5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电源管理264
第17章 测试与调试266
17.1工具266
17.1.1硬件协议分析器267
17.1.2软件协议分析器268
17.1.3流量发生器269
17.2测试269
17.2.1合规性270
17.2.2Windows徽标273
第18章 总线上的包276
18.1 USB2.0通信276
18.1.1低速、全速总线状态276
18.1.2高速总线状态277
18.1.3数据编码279
18.1.4保持同步279
18.1.5精确计时280
18.1.6包的格式281
18.1.7包间延迟282
18.1.8测试模型282
18.2超速通信283
18.2.1数据加扰283
18.2.2编码283
18.2.3链路层283
18.2.4复位284
第19章 电气与机械接口285
19.1 USB2.0收发器285
19.1.1线缆段285
19.1.2低速和全速收发器286
19.1.3高速收发器288
19.1.4信号电压291
19.2USB2.0线缆292
19.2.1导线292
19.2.2连接器293
19.2.3可拆卸及不可分离线缆294
19.2.4线缆长度294
19.2.5总线长度295
19.2.6芯片间连接295
19.3 USB3.0296
19.3.1发送器和接收器296
19.3.2线缆296
19.4确保信号质量299
19.4.1噪声来源299
19.4.2对称传输线300
19.4.3双绞线300
19.4.4屏蔽301
19.4.5边沿变化率301
19.4.6被隔离的接口301
19.5无线方式实现USB301
19.5.1无线USB认证302
19.5.2 Cypress无线USB302
19.5.3其他选择303
第20章 嵌入式系统主机305
20.1 USB OTG305
20.1.1能力与局限305
20.1.2 OTG连接器306
20.1.3A型设备及B型设备306
20.1.4 OTG设备要求306
20.1.5 OTG描述符310
20.1.6 HNP特征代码310
20.2其他主机选项311
20.2.1嵌入式主机要求311
20.2.2设备端口312
20.3控制器芯片312
20.3.1微控制器312
20.3.2接口芯片313
热门推荐
- 2542845.html
- 15292.html
- 2109042.html
- 1894882.html
- 598210.html
- 1444858.html
- 3793882.html
- 951363.html
- 2352334.html
- 33482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0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1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2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8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3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50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9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1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66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