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 1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万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6618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 目 录1
第一册目录1
一、心理教育的位置1
导论:唤醒心灵中沉睡的巨人1
导论:唤醒心灵中沉睡的巨人1
二、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4
三、心理教育与素质培养6
第一编 心理学常识及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13
第一编心理学常识及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13
第一章心理的基本特征13
第一章 心理的基本特征13
第一节人的心理的社会性13
第二节人的心理的自觉能动性15
一、计划性与目的性15
二、预见性16
三、创造性16
四、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的特有形式17
第二章动机19
一、动机及其功能19
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19
第二章动机19
二、动机和活动20
第二节需要、诱因与动机22
一、需要及其种类22
二、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24
三、需要的理论25
第三节动机的种类31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31
二、生理性动机33
三、社会性动机36
第四节动机的测量39
一、观察法40
二、自我报告法40
三、实验法41
四、投射法41
第三章知觉43
第三章知觉43
第一节什么是知觉43
第二节知觉的对象与背景44
第三节知觉的客观变量与主观变量45
第四节知觉的生理机制46
第五节知觉的种类47
一、什么是注意49
第四章注意力49
第一节注意的一般概念49
第四章注意力49
二、注意的功能51
三、注意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52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53
一、不随意注意53
二、随意注意56
三、随意后注意58
第三节注意的基本品质59
一、注意的稳定性59
二、注意的分配65
三、注意的转移66
第五章表象与想象69
第五章表象与想象69
第一节表象69
一、表象的一般概念及特征69
二、表象的种类71
三、表象的神经机制72
四、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73
一、想象的特点及功能75
第二节想象的一般概念75
二、想象的综合过程77
三、想象的生理基础78
第三节想象的种类80
一、无意想象80
二、有意想象82
第四节想象与创造84
一、什么是创造84
二、想象与各种创造活动85
三、灵感86
第六章记忆89
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89
一、记忆的特点及功能89
第六章记忆89
二、关于记忆理论的探讨91
三、记忆的分类92
第二节记忆的生物学基础94
一、记忆和脑的机能部位94
二、记忆存贮的生理单元96
一、识记的一般概念99
二、识记的方式99
第三节识记——信息编码99
三、影响识记的因素102
第四节保持——信息存贮105
一、保持的一般概念105
二、保持的组织形式106
三、遗忘108
四、保持的条件与方法113
第五节再现——信息提取和恢复115
一、再认115
二、回忆117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121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121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121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121
二、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124
三、情绪和情感中的先天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125
四、情绪和情感的作用125
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种类127
一、人类情绪的基本类别127
二、情绪状态129
三、情感的种类132
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134
一、面部表情和辨别134
二、身体表情与手势表情136
三、语调表情137
第八章性格与气质139
第一节性格的一般概念139
第八章性格与气质139
一、什么是性格139
二、性格与气质140
第二节性格的结构与特征142
一、性格结构的心理学分析142
二、性格结构的动力性质144
三、西方心理学家关于人格特点的研究145
四、性格的类型149
第三节性格的评定152
一、行为评定法152
二、交谈法154
三、问卷法154
第四节性格的形成155
一、遗传的作用155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156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160
四、社会实践的作用161
一、气质的一般概念162
第五节气质162
二、气质的类型及测量165
一、什么叫意志173
第九章意志173
第一节意志的一般概念173
第九章意志173
二、意志的基本特点174
三、意志与意志行动176
四、意志和认识、情感的关系177
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心理结构178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178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180
三、决策在意志行动中的作用182
四、意志努力185
一、独立性186
二、果断性186
第三节意志的品质186
三、坚定性187
四、自制力187
第十章教育心理的依据与原则189
第一节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189
第十章教育心理的依据与原则189
一、对弗洛伊德的印象190
二、对弗洛伊德的理解192
三、精神分析与健康心理学194
一、马斯洛的梦——超越死亡199
第二节马斯洛与健康心理学199
二、“第三势力”心理学200
三、健康心理的研究201
第三节心理教育的理论背景203
一、心理学的理论意义203
二、作为哲学的思考205
三、心育之道的思路207
第四节心理教育的任务和内容209
第五节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10
一、心理教育的原则211
二、心理教育的方法220
一、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229
第六节心理教育的基本策略229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230
三、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策略232
第十一章教育心理的基本模式235
第十一章教育心理的基本模式235
第一节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模式235
一、精神分析治疗理论与模式236
二、行为治疗理论与模式237
三、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与模式239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模式241
一、职业指导咨询模式242
二、指导咨询即教育的模式243
三、指导咨询是分配与适应的模式244
四、指导咨询是“做决定”的模式244
第三节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模式246
一、发展性辅导的模式246
二、“辅导是有目的行为的科学”的模式247
三、“辅导即心理的教育”的模式248
四、“辅导是全员服务”的模式251
第二编青少年基本心理特点255
第一章小学生心理特点255
第二编青少年基本心理特点255
第一章小学生心理特点255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255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概况255
二、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261
三、心理发展的动力262
四、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263
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265
一、对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研究268
第二节西方对小学生心理的研究268
二、关于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276
第三节前苏联对小学生心理的研究280
一、小学生的学习活动280
二、小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286
三、小学生的个性发展289
第二章初中生心理特点293
第二章初中生心理特点293
第一节初中生的心理发展293
一、初中是学生身心加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293
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97
一、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98
三、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时代特征298
第二节初中生心理发展分析298
二、影响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分析300
三、小学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302
第三节西方对初中生心理的研究304
一、关于初中生心理的理论304
二、关于生物学的变化及性的发展306
三、关于智力及认知的发展307
四、关于社会化及其影响因素308
五、关于自我及品德的发展312
六、关于少年犯罪313
二、解剖生理的变化314
一、关于初中生心理的理论314
第四节前苏联对初中生心理的研究314
三、智力的发展及学习活动315
四、关于个性特征316
第五节 日本对初中生心理的研究319
一、关于发展过程319
二、关于人生观320
三、关于人际关系321
四、初中生文化322
一、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323
第三章高中生心理特点323
第一节高中生心理发展323
第三章高中生心理特点323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332
三、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34
第二节西方对高中生心理的研究338
一、关于高中生心理的理论339
二、生物学的变化340
三、智力和认知的发展341
四、社会化及其影响因素342
五、自我和品德的发展344
六、职业发展346
七、高中生的犯罪行为347
第三节前苏联对高中生心理的研究348
一、身体的发育348
二、智力的发展348
三、道德意识的形成349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350
五、高中生的人际交往350
六、世界观的形成352
七、人生计划和职业选择353
第四节日本对高中生心理的研究354
一、高中生的身体发育354
二、高中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354
三、高中生的人际关系356
四、高中生的学校生活357
五、高中生文化358
第一节迎接学校心理辅导的新时代363
第一章教师心理保健概论363
第三编教师心理保健与调适363
第三编 教师心理保健与调适363
第一章教师心理保健概论363
四、活动系列化364
五、辅导目标个性化364
一、辅导人员专业化364
二、辅导设施现代化364
三、辅导资料资讯化364
第二节教师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365
一、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卫生366
二、教师生活中的心理卫生366
三、教师心理形成与发展中的心理卫生问题366
第三节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368
一、生理因素368
二、环境因素368
第四节教师心理调适与训练的作用369
三、心理因素369
二、提高和增强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70
一、维护和增强教师的身心健康370
三、积极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370
第二章学校适应训练373
第一节什么是教师的学校适应373
第二章学校适应训练373
第二节教师学校适应的意义374
第三节如何提高教师的学校适应能力375
一、形成正确的学校适应观375
二、克服对学校环境及自身要求的理想化倾向,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376
三、提高超越挫折的能力379
第四节学校适应练习382
第三章情绪训练383
第三章情绪训练383
第一节什么是情绪训练383
第二节愉快心境在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384
一、悦纳自己,尤其是悦纳自己的教师身份385
第三节教师保持愉快心境的方法385
二、不断修正非理性信念,形成理性信念388
三、掌握情绪调适的基本技巧389
第四节愉快练习392
第四章人格训练393
第一节什么是人格393
第四章人格训练393
一、具有自我适应的能力394
二、具有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94
三、具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接纳394
四、具有现实性的知觉394
五、具有自我客体化的表现394
六、具有一致的人生观394
第二节教师人格的特点395
一、具有健康的成就动机395
二、具有较为稳定的工作情绪395
三、具有积极的社会态度395
四、具有准确的自我观念并能悦纳自己395
五、具有较为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96
第三节教师人格的训练396
一、认知训练396
二、行为训练398
三、人格练习400
第五章人际交往训练401
第一节什么是人际交往401
第五章人际交往训练401
一、多样性402
二、文化性402
三、示范性402
第二节教师人际交往的作用403
一、有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403
二、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自我实现404
三、对学生的良好示范作用405
第三节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406
一、消除交际心理障碍406
二、树立良好的交际形象408
三、掌握交际的主动权409
四、提高交际效率413
第四节人际交往训练和练习414
一、人际交往的自我心理调适414
二、交际过程中的心理调适415
第六章激励训练417
第六章激励训练417
第一节什么是自我激励417
第二节自我激励的方法和途径418
二、工作任务的完整性419
一、工作技能的多样化419
三、任务的意义420
四、工作的自主性420
五、反馈420
第三节激励目标的确立与实现421
第一节什么是焦虑425
第七章调节焦虑训练425
第七章调节焦虑训练425
第二节教育焦虑及其危害426
一、危害认识过程427
二、危害心理健康427
三、危害身体健康427
四、形成恶性循环427
第三节缓解教育焦虑的训练427
一、松弛训练428
二、教育表象训练435
三、教育想象训练436
第四节缓解教育焦虑练习438
第八章意志训练441
第九章教师心理自我测评451
第四编学习心理辅导467
第一章学习心理辅导概述467
第二章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心理辅导489
第三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心理辅导513
第四章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心理辅导525
第五章学生注意力培养的心理辅导551
第六章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心理辅导559
第七章考试心理辅导567
第八章特异学生心理辅导591
第九章儿童学习心理辅导635
第十章互联网时代的心理辅导643
第五编学生行为能力心理辅导675
第一章学生人格健全心理辅导675
第二章学生性格心理辅导735
第三章学生情感心理辅导769
第四章学生意志力培养的心理辅导811
第五章学生社交能力培养的心理辅导857
第六章心理平衡与社会适应919
第七章青少年心理卫生辅导991
第六编青春期心理辅导1019
第一章青春期心理的一般特征1019
第二章青春期?心理误区1033
第三章青春期心理卫生辅导1063
第四章青少年越轨行为及其矫正1113
第五章性别教育1131
第六章 中学生生涯设计概述1143
第七编心理咨询与治疗1233
第一章概述1233
第二章学校心理咨询1253
第三章沟通技巧:心理咨询的必备工具1265
第四章人格障碍及其矫正1289
第五章厌学心理及其矫治1343
第六章考试焦虑心理及其疏导1361
第七章自卑心理及其疏导1375
第八章嫉妒心理及其疏导1397
第九章逆反心理及其疏导1411
第十章孤独心理及其疏导1427
第十一章赌气心理及其疏导1439
第十二章特种障碍及其疏导1449
第八编心理辅导常用技术1463
第一章心理测验技术1463
第二章心理辅导课程设计技术1483
第三章心理辅导常用操作技法1501
第四章心理辅导评估技术1521
第五章测评技巧1539
热门推荐
- 168664.html
- 3664211.html
- 1738447.html
- 3630900.html
- 3419297.html
- 1792927.html
- 1487446.html
- 321207.html
- 1493002.html
- 3856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7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9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23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8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1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81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6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7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