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IC软硬件系统设计:基于PIC16F87X系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PIC软硬件系统设计:基于PIC16F87X系列
  • 刘笃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0752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单片微型计算机,PIC系列-系统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PIC软硬件系统设计:基于PIC16F87X系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及微型计算机系统1

1.2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1

1.3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2

第2章 PIC16F87X的组成和结构4

2.1 从MCS—51说起4

2.2 PIC16F87X单片机与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比较5

2.2.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5

2.2.2 PIC16F87X单片机的内部结构15

2.3 关于PIC16F87X器件22

2.4 PIC16F87X CPU的特殊性能26

2.4.1 组态位27

2.4.2 振荡器组态27

2.4.3 复位30

2.4.4 上电复位POR31

2.4.8 暂停顺序32

2.4.7 节电复位BOR32

2.4.6 振荡器启动定时器OST32

2.4.5 电源上升定时器PWRT32

2.4.9 电源控制/状态寄存器PCON36

2.4.10 中断36

第3章 存储器组织和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功能39

3.1 存储器组织39

3.1.1 程序存储器组织39

3.1.2 数据存储器组织39

3.1.3 通用寄存器文件GPR File40

3.2 特殊功能寄存器SFR43

3.2.1 状态寄存器STATUS46

3.2.2 选择寄存器OPTION-REG47

3.2.3 中断控制寄存器INTCON48

3.2.4 外部中断允许寄存器PIE149

3.2.5 外部中断寄存器PIR149

3.2.6 外部中断允许寄存器PIE250

3.2.8 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52

3.2.9 间接寻址寄存器INDF和文件选择寄存器FSR52

3.2.7 外部中断寄存器PIR252

3.2.10 程序计数器PC及其低字节寄存器PCL和高字节PCH修改寄存器PCLATH55

3.3 程序存储器跨页访问(Program Memory Paging)55

第4章 PI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57

4.1 PIC汇编语言规则57

4.1.1 概述57

4.1.2 PIC16F87X单片机的寻址法58

4.1.3 PIC16F87X单片机指令59

4.1.4 PIC16F87X单片机指令集61

4.2 PIC汇编语言的编写方法82

4.2.1 PIC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格式82

4.2.2 伪指令83

4.2.3 宏指令和宏调用93

4.2.4 条件汇编95

4.3 PIC汇编语言编程小例95

4.4 数据堆栈、数据队列的使用及有限状态机的应用99

4.4.1 数据堆栈99

4.4.2 数据队列100

4.4.3 有限状态机102

5.1 MPLAB-IDE的特性和安装104

5.1.1 MPLAB的特性104

第5章 PIC开发软件104

5.1.2 MPLAB的安装105

5.2 MPLAB的使用109

5.2.1 MPLAB的运行109

5.2.2 MPLAB的工具栏及其应用110

5.2.3 MPLAB的菜单命令行111

5.3.1 源程序的书写步骤115

5.3 如何在MPLAB环境中书写和编译程序115

5.3.2 源程序的编译和模拟运行调试118

第6章 PIC在线调试技术122

6.1 MPLAB-ICD组成部件122

6.1.1 MPLAB-ICD使用的资源122

6.1.2 MPLAB-ICD的各组成部件123

6.1.3 MPLAB-IDE集成开发软件包125

6.2 MPLAB-ICD的安装126

6.2.1 MPLAB-ICD开发套件组成126

6.2.3 安装硬件127

6.2.2 MPLAB-ICD对计算机主机的要求127

6.2.4 安装软件128

6.3 调试实例128

6.3.1 建立一个十六进制的调试文件128

6.3.2 设置ICD的编程和调试选项133

6.3.3 编程PlC16F877和设置演示板135

6.3.4 运行、调试demo877136

6.3.5 demo877软件的主例程139

6.3.6 MPLAB-ICD的常见使用问题及其排除方法141

7.1 PORTA和TRISA寄存器143

第7章 I/O端口及其功能143

7.2 PORTB和TRISB寄存器145

7.3 PORTC和TRISC寄存器148

7.4 PORTD和TRISD寄存器150

7.5 PORTE和TRISE寄存器151

7.6 并行从属端口(Parallel Slave Port)153

第8章 数据存储器E2PROM与程序存储器FLASH155

8.1 数据存储器E2PROM和程序存储器FLASH155

8.1.2 EECON1和EECON2寄存器156

8.1.1 EEADR156

8.3 对数据E2PROM存储器写157

8.2 读数据E2PROM存储器157

8.4 读FLASH程序存储器158

8.5 对FLASH程序存储器写159

8.7.2 FLASH程序存储器161

8.8.2 FLASH程序存储器161

8.8.1 E2PROM数据存储器161

8.8 在编码保护期间操作161

8.7.1 E2PROM数据存储器161

8.7 保护防止假写161

8.6 写检验(Verify)161

第9章 定时器/计数器163

9.1 Timer0模块163

9.1.1 Timer0工作164

9.1.2 预分频器(Prescaler)164

9.1.3 切换预分频器分配164

9.1.4 定时器Timer0中断165

9.2.1 定时器Timer1工作166

9.2 Timer1模块166

9.2.2 Timer1计数器工作168

9.2.3 Timer1振荡器168

9.2.4 Timer1中断168

9.2.5 利用CCP触发输出复位Timer1169

9.2.6 Timer1预分频器169

9.3 Timer2模块169

9.3.1 定时器Timer2工作170

9.3.3 TMR2的输出171

9.3.2 Timer2中断171

第10章 捕获/比较/脉宽调制CCP模块172

10.1 捕获/比较/脉宽调制CCP模块172

10.2 捕获模式173

10.2.1 CCP引脚组态174

10.2.2 Timer1模式选择174

10.2.3 软件中断174

10.2.4 CCP预分频器(Prescaler)174

10.3.4 特殊事件触发器175

10.3.3 软件中断模式175

10.3.1 CCP引脚组态175

10.3.2 Timer1模式选择175

10.3 比较模式175

10.4 PWM模式176

10.4.1 PWM周期177

10.4.2 PWM工作周期177

10.4.3 PWM工作建立178

第11章 主同步串行端口MSSP179

11.1 主同步串行端口MSSP模块179

11.2 串行外设接口SPI模式182

11.2.1 工作183

11.2.2 SPI I/O使能184

11.2.3 典型连接185

11.2.4 主模式185

11.2.5 从模式186

11.2.6 从同步选择186

11.2.7 休眠工作187

11.2.8 复位的作用187

11.3 MSSP I2C工作188

11.3.1 从模式189

11.3.2 寻址190

11.3.3 从接收191

11.3.4 从发送191

11.3.5 普通调用的地址支持192

11.3.6 休眠工作193

11.3.7 复位的作用193

11.3.8 主模式193

11.3.10 I2C主模式支持194

11.3.9 多主模式194

11.3.11 I2C主模式工作195

11.3.12 波特率产生器BRG196

11.3.13 I2C主模式START条件时序196

11.3.14 WCOL状态标志197

11.3.15 I2C主模式重复启动条件时序197

11.3.16 重启WCOL状态标志199

11.3.17 I2C主模式发送199

11.3.19 识别定时时序203

11.3.18 I2C主模式接收203

11.3.20 停止条件定时204

11.3.21 时钟判决205

11.3.22 休眠工作205

11.3.23 复位的作用205

11.3.24 多主机通信、总线冲突及总线判决207

11.3.25 总线冲突207

11.4 对于I2C总线的连接考虑212

12.1 可寻址的通用同步异步接收发送器(USART)213

第12章 可寻址的通用同步异步接收发送器(USART)213

12.2 USART波特率发生器(BRG)216

12.3 USART异步模式219

12.3.1 USART异步发送器220

12.3.2 USART异步接收器221

12.3.3 带地址检测的9位模式的建立222

12.4 USART同步主控模式224

12.4.1 USART同步主控发送224

12.4.2 USART同步主控接收225

12.5.1 USART同步从属发送227

12.5 USART同步从属模式227

12.5.2 USART同步从属接收228

第13章 模数转换器A/D模块229

13.1 模数转换器A/D模块229

13.2 A/D捕获的条件232

13.3 A/D转换时钟的选择233

13.4 模拟端口引脚的配置234

13.5 A/D转换器234

13.5.1 A/D结果寄存器234

13.5.3 复位的作用235

13.5.2 在休眠期间的A/D工作235

第14章 PIC系统设计基础应用237

14.1 定时器/计数器Timer1、Timer2应用237

14.1.1 定时器/计数器Timer1237

14.1.2 定时器Timer2239

14.2 A/D转换接口与应用243

14.2.1 A/D转换相关寄存器243

14.2.2 A/D转换工作原理245

14.2.3 A/D转换应用示例:两位数显模拟电压246

14.3 PWM输出与应用249

14.3.1 PWM输出相关寄存器250

14.3.2 PWM输出原理250

14.3.3 PWM输出应用示例:编辑音乐播放251

14.4 PSP并行从动端口与应用254

14.4.1 PSP相关寄存器254

14.4.2 PSP模块工作原理255

14.4.3 PSP应用示例:PSP端口实现双机通信255

14.5.1 USART模块相关寄存器260

14.5 USART接口与应用260

14.5.2 USART接口工作原理263

14.5.3 USART接口应用示例:USART接口扩展8位并行口263

第15章 PIC单片机系统设计267

15.1 电子密码锁的方案选择267

15.2 电子密码锁的硬件电路分析268

15.2.1 电子密码锁的硬件电路概述268

15.2.2 电路输入与输出的硬件连接269

15.3.1 Timer1定时器中断272

15.3 电子密码锁的软件分析272

15.3.2 E2PROM的读取与写入274

15.3.3 矩阵式键盘277

15.4 主要程序的流程图278

15.5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280

15.6 系统参考源文件281

第16章 PIC单片机系统设计Ⅱ297

16.1 方案选择297

16.2 单片机温度控制原理298

16.3 硬件电路设计299

16.3.1 硬件电路分析299

16.3.2 电路调整305

16.4 系统软件设计305

16.5 系统调试310

16.6 数据处理311

16.7 系统参考源文件313

17.2.1 三极管和二极管321

17.2 电路主要器件的介绍321

17.1 方案选择321

第17章 PIC单片机系统设计Ⅲ321

17.2.2 红外发光二极管322

17.2.3 光电耦合器322

17.3 红外遥控器323

17.3.1 红外发射323

17.3.2 红外发射器323

17.3.3 红外接收器324

17.4.2 步进电机的启动频率与工作频率326

17.4.1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326

17.4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与使用326

17.4.3 脉冲分配器与放大器327

17.4.4 步进电机55BF004的驱动器327

17.5 PIC单片机的选用329

17.5.1 定时器/计数器Timer1329

17.5.2 定时器/计数器Timer2330

17.5.3 模数转换器ADC330

17.5.4 单片机与遥控接收器之间的接口333

17.5.5 控制电机驱动脉冲分配与产生336

17.6.2 系统各部分电路338

17.6 硬件设计总电路图338

17.6.1 设计总方框图338

17.7 系统调试340

17.7.1 调试遥控发射/接收器340

17.7.2 单片机的调试340

17.7.3 驱动器的调试340

17.8 系统参考源文件341

第18章 PIC单片机系统设计Ⅳ347

18.1 方案概述347

18.2 各部分基本原理348

18.2.1 A/D转换的基本原理349

18.2.2 PWM输出的基本原理349

18.2.3 按键输入的基本原理350

18.2.4 负载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350

18.2.5 数码显示单元的基本原理350

18.3 系统硬件设计351

18.3.1 硬件电路总体介绍351

18.3.2 各部分硬件介绍351

18.3.3 系统工作过程与原理354

18.4.1 程序中所用的寄存器简介355

18.4 系统软件设计355

18.4.2 程序流程图356

18.4.3 典型程序分析359

18.5 系统调试和数据测量361

18.5.1 系统调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361

18.5.2 数据测量361

18.6 系统参考源文件362

19.1.1 硬件电路设计概述367

第19章 PIC单片机系统设计Ⅴ367

19.1 一氧化碳气体监测仪硬件电路设计367

19.1.2 硬件电路各部分分析368

19.2 一氧化碳气体监测仪软件设计368

19.2.1 建立传感器线性模型368

19.2.2 模型参数分析369

19.2.3 算法实现及程序流程图369

19.3 系统参考源文件370

参考文献4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