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
  • 李学玉(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7148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脊椎病-中医诊断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整脊基础与脊柱病诊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整脊基础学的基本概念1

二、整脊基础学的基本内容2

三、整脊基础学的基本特点2

四、学习整脊基础学的要求和方法3

第二节 整脊基础学的发展概况4

一、中国整脊学的起源及发展史4

二、国外整脊学的发展7

第二章 中医对脊柱和脊柱病的认识9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生理9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对筋骨生长发育和退行性变化的认识9

二、《灵枢·骨度篇》关于脊柱及骨度的论述10

三、《伤科补要》对脊柱及骨度的论述12

四、《医宗金鉴》对脊柱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的论述17

五、中医对脊柱生理功能的认识20

第二节 脊柱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1

一、脊柱与脏腑的关系21

二、脊柱与经络的关系22

第三节 脊柱病的病因27

一、六淫27

二、七情28

三、饮食劳倦28

四、外伤29

五、年老体弱,肝肾亏虚29

第四节 脊柱病病机29

一、脏腑病机30

二、经络病机31

三、气血病机31

四、六淫病机32

第三章 脊柱的解剖与生理34

第一节 脊柱的骨性结构34

一、整体观和体表标志34

二、组成及各部特点36

第二节 脊柱区的软组织41

一、皮肤和浅筋膜41

二、深筋膜42

三、肌层43

四、血管45

五、脊髓46

六、脊神经49

七、脊柱关节的外周神经分布和关节感受器神经末梢56

第三节 脊柱的连接57

一、椎骨间的连接57

二、椎骨与颅骨的连接59

三、椎骨与肋骨的连接60

四、椎骨与骨盆的连接60

第四节 椎管及其内容物61

一、颈椎椎管61

二、胸椎椎管61

三、腰椎椎管61

四、骶椎椎管62

第五节 交感神经62

一、颈部交感神经64

二、胸部交感神经65

三、腰部交感神经65

四、盆部交感神经67

第六节 脊髓节段68

一、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68

二、脊髓节段与周围神经皮肤感觉区的分布70

三、脊髓节段与内脏的关系70

第七节 脊柱与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72

一、脊柱与脏腑的关系72

二、脊柱与经络的关系73

第八节 脊柱的生理功能74

一、脊柱的活动功能74

二、脊柱的负载作用74

三、保护功能75

四、维持人体的体形75

第四章 脊柱生物力学76

第一节 概述76

一、生物力学基本概念76

二、脊柱力学77

第二节 脊柱的力学结构78

一、脊柱结构的力学特点79

二、脊柱的三柱力学结构80

三、脊柱的力学和生理学功能83

第三节 脊柱生物力学85

一、脊柱的功能单位—运动节85

二、运动节的生物力学意义85

三、椎间盘的弹粘性85

四、脊柱韧带的力学特点86

五、脊柱周围的肌肉和筋膜在脊柱稳定中的作用87

六、骨盆对脊柱的平衡与稳定作用88

七、脊柱的稳定性89

第四节 脊柱生物力学改变与脊柱的病理变化90

一、概述90

二、静态的脊柱91

三、动态的脊柱93

四、颈椎病与脊柱力学改变95

第五章 脊柱病的病因病理97

第一节 脊柱病的病因97

一、不良姿势97

二、外伤97

三、炎症98

四、畸形98

五、退行性变化99

六、心理因素101

七、诱发因素101

第二节 脊柱的病理变化102

一、概述102

二、异常躯体姿势对人体的影响103

第三节 脊柱病理变化的常见类型107

一、脊柱半脱位107

二、颈椎段后凸108

三、胸椎段过度后凸108

四、腰椎段过度前凸108

五、腰椎段后凸109

六、脊柱侧凸畸形109

七、椎间盘退行性变109

八、椎体骨质增生110

九、骨盆倾斜110

十、继发性病理变化110

十一、常见脊柱先天性疾病和畸形111

第四节 脊柱损伤的生物力学114

一、颈椎损伤115

二、胸腰椎损伤122

第五节 脊柱不稳定的生物力学126

一、腰椎节段性不稳定126

二、临床分类127

三、腰椎抵抗载荷的稳定功能128

四、腰椎退变性不稳定的放射性诊断131

第六节 脊柱滑脱的生物力学133

第七节 脊柱病的临床表现134

一、概述134

二、脊柱各节段病变的临床特点134

三、脊柱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35

第六章 脊柱疾病的检查方法157

第一节 体格检查157

一、脊柱弯曲度157

二、脊柱的活动度159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160

四、脊柱检查的几种特殊试验161

第二节 肌电图检查162

一、正常肌电图162

二、异常肌电图及意义163

三、肌电图测定临床意义165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165

一、测定方法165

二、异常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意义166

第四节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166

一、检测方法167

二、波形命名167

三、SEP各波起源167

四、SEP的临床应用167

第五节 X线平片检查168

一、正常脊柱的X线表现168

二、异常脊柱的X线表现171

三、临床应用177

第六节 断层摄影检查178

一、基本原理178

二、常用方法178

三、临床应用179

第七节 造影检查179

一、造影方法179

二、正常X线表现180

三、异常X线表现181

四、临床应用183

第八节 CT检查183

一、基本原理184

二、正常表现184

三、异常表现187

四、临床应用189

第九节 磁共振成像检查189

一、基本原理190

二、MRI的图像特点190

三、正常MRI表现192

四、异常MRI表现193

五、临床应用196

第十节 超声检查196

一、基本原理197

二、临床应用197

第十一节 核素骨扫描检查197

一、基本原理198

二、正常影像198

三、异常影像199

四、临床应用201

第十二节 实验室检查201

一、血常规检查202

二、血沉202

三、类风湿因子202

四、脑脊液检查202

五、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204

六、结核菌素试验204

第十三节 其他检查205

一、活组织检查205

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205

三、脊髓血管造影206

第七章 脊柱病的诊断207

第一节 诊断要点207

第二节 四步定位诊断法207

一、神经(临床症状)定位诊断法207

二、望诊(形态色泽)定位诊断法208

三、触诊(检诊)定位诊断法208

四、脊柱影像定位诊断法208

第三节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209

一、概述209

二、上肢神经根损伤212

三、躯干和下肢神经根损伤224

四、颈髓损伤238

五、T1以下脊髓损伤及马尾损伤244

第八章 脊柱病的中医检查与诊断251

第一节 四诊251

一、问诊251

二、望诊253

三、闻诊256

四、切诊256

第二节 八纲辨证258

一、辨表里258

二、辨寒热258

三、辨虚实258

四、辨阴阳258

第三节 病因辨证259

一、六淫259

二、七情260

三、不内外因260

第四节 气血辨证261

一、气病261

二、血病262

三、气血同病262

第五节 筋骨辨证263

一、筋病263

二、骨病263

第六节 脏腑辨证264

一、肾阴虚264

二、肾阳虚264

三、脾气虚264

四、肝火上炎265

五、肝风内动265

六、肺热津伤265

第七节 经络辨证265

一、十二经脉266

二、奇经八脉267

第八节 疼痛辨证267

一、疼痛的部位267

二、疼痛的性质268

参考文献2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