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视野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钱俊生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3062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视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言1
序言1
第一章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1
第一节 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
一、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2
二、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11
三、反物质的物质形态14
四、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16
第二节 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22
一、物质的微观结构22
二、物质的可分性26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观念的新形式32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33
二、相对论原理与时空特性的变化36
三、大爆炸宇宙理论对时空观的影响38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47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成就与自然观的变革47
二、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53
第二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意识论研究64
第一节 意识的层次结构64
一、意识与认识的区别和联系65
二、意识中的感性认识层次68
三、意识中的思维层次77
第二节 意识与人脑88
一、人脑的基本结构及其机能88
二、意识是人脑神经网络的协同功能93
三、裂脑研究与左右两半球功能互补98
第三节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104
一、人工智能产生的客观基础104
二、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108
三、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121
一、无意识的本质132
第四节 无意识的本质及其产生的生理基础132
二、无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135
三、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贡献及其局限性140
第三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认识论的发展147
第一节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47
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47
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150
三、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与无限发展152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论意义153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微观认识论研究153
二、发生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55
三、现代科学对思维方式的影响158
一、信息与信息论的研究163
第三节 信息科学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63
二、信息的哲学问题175
第四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论188
第一节 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以及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联系和区别188
一、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188
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192
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关系198
第二节 自然科学方法论与科学认识的辩证过程204
一、科学研究的程序205
二、科研课题的确定和选择206
三、科学研究的经验认识方法208
四、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211
五、想象、直觉、灵感的作用217
第三节 系统科学方法论219
一、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219
二、系统和系统论方法227
第四节 信息方法240
一、信息方法的基本步骤要241
二、信息分析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241
三、信息模拟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246
四、信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249
第五节 控制论方法252
一、控制论的基本原理252
二、控制论的方法论意义257
第六节 自组织理论与方法266
一、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意义266
二、协同学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273
三、超循环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279
第五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286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86
一、从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到蒸汽机时代的出现287
二、从电磁理论的建立到电力时代的实现289
三、从现代物理学的建立到电子信息时代的兴起291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作用295
一、科学技术的对象和性质295
二、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300
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308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信息化322
一、信息技术与现代化建设324
二、社会的信息化问题328
第四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335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335
二、科学技术经过转化才能实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342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劳动者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的关系346
四、社会科学是否也是生产力351
五、关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战场问题353
后记360
热门推荐
- 3254373.html
- 2728993.html
- 3026875.html
- 3077653.html
- 1357772.html
- 684058.html
- 658508.html
- 3806160.html
- 2645987.html
- 3694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1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0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1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7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2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8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6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3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6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