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习思想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小林,袁伯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6703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08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637页
- 主题词:学习-思想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学习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编 先秦元典学习思想1
第一章 前元典型学习思想1
第一节 前元典型学习思想溯源1
第二节 前元典型学习思维方式7
第三节 学习思想物化形态—文字、文本的产生15
第四节 三代时期的学习思想19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习思想27
第一节 社会大变革对学习思想的影响27
第二节 文化转型对学习思想的影响30
第三节 《六经》—学习经典的产生与确立34
第四节 学习原创精神的第一座高峰—士阶层49
第三章 孔子的学习思想59
第一节 社会大变革中的“圣之时”者59
第二节 办私学“有教无类”62
第三节 对三代元典文献的整理与传授65
第四节 “信而好古”的历史意识68
第五节 性与天道76
第六节 孔子学之内容与原则86
第七节 孔子之后儒学的分化及发展99
第四章 先秦道家的学习思想102
第一节 先秦道家学习思想的文化渊源102
第二节 老子的学习思想110
第二编 秦汉时期的学习思想121
第一章 政治思想变迁与学习思想的关系121
第一节 秦始皇“焚书坑儒”121
第二节 汉初崇奉黄老之学128
第三节 独尊儒术134
第四节 社会变迁对学习思想的影响139
第二章 一代学习宗师董仲舒141
第一节 董仲舒的学习生平141
第二节 董仲舒的学习思想145
第三节 董仲舒的学风152
第三章 经学的学习模式与学习思想155
第一节 汉代经学对先秦元典的神圣化155
第二节 经学今古文之争及其特征157
第三节 经学法典化:石渠阁议与白虎观议161
第四节 经学与谶纬162
第五节 经学学习思想模式的基本特征168
第四章 秦汉文献典籍的流传与整理174
第一节 废秦“挟书律”174
第二节 汉代典籍流传整理情况175
第三节 学习之津筏181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85
第一章 学习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185
第一节 中央集权制瓦解185
第二节 士族制度的形成及其对政权的控制187
第三节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188
第四节 宗教文化的勃兴190
第二章 由经学而玄学192
第一节 学习思维方式的变化192
第二节 学风的变化以及南北学风的差异196
第三节 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清谈”200
第四节 才性之辨与学习思想的价值取向205
第五节 诸子百家之学再度“复兴”208
第三章 由经师到名士211
第一节 知识分子人格由儒家向玄学的转化211
第二节 人性之觉醒,思想之解放216
第三节 学习领域扩大,文化创造硕果累累222
第四章 典籍图书概述226
第一节 图书典籍的重要概况226
第二节 典籍图书之厄228
第三节 目录分类学的贡献,四部分类的确立229
第四节 经典的传授、解释及方法231
第五节 史子集各类书籍的著述整理与研究237
第六节 佛教经典的翻译及其解读方法238
第四编 隋唐五代时期的学习思想243
第一章 社会治乱变化对学习思想的影响243
第一节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243
第二节 隋唐科举制度与学习思想244
第三节 隋唐统一,对学习思想产生的主要影响246
第四节 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250
第二章 隋唐文化多元格局的学习思想253
第一节 儒、佛、道并立253
第二节 三教并立,儒为主体256
第三节 在依附与对抗中发展260
第四节 在融合与重建中创新265
第三章 隋唐佛教学者西行求索271
第一节 从中国到天竺,从儒经到佛经271
第二节 学者之模范:玄奘277
第四章 唐代学习思想的基本特征284
第一节 多元并立,转益多师284
第二节 以儒学为主导的思想286
第三节 疑古思潮的初起288
第五编 宋辽金时期的学习思想291
第一章 宋辽金学习思想的背景291
第一节 政治特点291
第二节 民族关系293
第三节 文化思想294
第二章 关于宋学297
第一节 由汉学到宋学的演变297
第二节 理学与佛老300
第三节 宋代理学心性论的学习思想304
第四节 宋儒的知行观309
第五节 诠释的创造性与创造的诠释学314
第三章 宋代学术巅峰人物:王安石321
第一节 “画图难足”、“悲恨相续”的人生321
第二节 荆公新学:打碎汉唐经学模式324
第三节 打破传统经学壁垒326
第四节 追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329
第五节 愤然前行的“拗相公”332
第四章 宋代学习文本述略334
第一节 学习思潮中的书籍的大量刻印334
第二节 经典权威的重新树立335
第三节 史学观念的变化338
第五章 私学的新形式:书院的兴盛344
第一节 宋代的官学与科举344
第二节 民间山林之学:宋代书院345
第三节 “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347
第四节 宋代书院与宋代学者、学派350
第五节 书院的学习旨趣及其与官学之差异355
第六编 元明时期的学习思想357
第一章 元明学习思想的社会背景357
第一节 政治状况及其对学习思想的影响357
第二节 元明学术流派概况359
第三节 朱学之衰,王学之兴361
第四节 王学分化及王学末流走向极端363
第五节 坚持考据学风,抵制王学空疏学风364
第六节 晚明实学思潮的兴起365
第七节 西方文化、科技的影响366
第二章 王守仁的知行观368
第一节 宋明理学知行观之变异368
第二节 王守仁知行合一的基本内涵369
第三节 王守仁知行观的理论支点371
第四节 对王守仁“知行合一”学习思想之批判376
第三章 晚明空疏学风与实学思潮384
第一节 晚明的社会文化风尚384
第二节 泰州学派对王守仁心学的变异387
第三节 晚明实学思潮的兴起388
第七编 清代的学习思想397
第一章 清初政治、文化政策对学习思想的影响397
第一节 清朝政权的性质及特征397
第二节 清代文化398
第三节 清代教育与学习思想400
第四节 天主教传入与中西文化交流405
第二章 清代教育、科举对学习思想的制约与影响409
第一节 清代的科举制度410
第二节 八股取士414
第三节 科举制对学习思想的影响419
第四节 选拔知识精英—进士群体421
第三章 清初实学思潮424
第一节 清初批判理学的实学思潮概述424
第二节 顾炎武428
第三节 黄宗羲、王夫之432
第四章 从学习思想史视角看清代学习成就441
第一节 学术研究成果441
第二节 古籍整理成果445
第三节 综合创新446
第四节 力矫空疏之弊,重振笃实学风451
第八编 中国近代学习思想455
第一章 中国近代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455
第一节 中国开始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455
第二节 向西方学习,谋求救国之道458
第三节 近代中国文化学术的流变461
第四节 中国近代佛学之复兴465
第二章 “师夷”、“制夷”的学习思想469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与“经世致用”469
第二节 冯桂芬、王韬、郑应观等人的学习思想475
第三节 洋务派的学习思想484
第四节 甲午战后的学习思想492
第三章 晚清学习思想497
第一节 洋务派的教育革新497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教育改革499
第三节 新政时期废除科举制度500
第四节 晚清废科举、兴学堂对学习思想的影响503
第四章 派遣留学生507
第一节 派遣留学生的历史背景507
第二节 洋务运动至甲午战争时期的留学运动511
第三节 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时期的留学生运动515
第四节 近代学习思想史上的启蒙运动520
第九编 中国现代学习思想525
第一章 五四运动前后学习思想的革命性转折525
第一节 五四运动对传统学习思想的巨大冲击525
第二节 科学与民主533
第三节 对五四运动的检讨与反思541
第二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学习思想546
第一节 陈独秀547
第二节 李大钊555
第三章 自由主义西化派的学习思想564
第一节 “西化”与“师俄”564
第二节 胡适的学习思想568
第三节 张东荪578
第四章 五四运动后文化保守主义的学习思想584
第一节 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584
第二节 《学衡》派的崛起590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的学习思想595
后记607
热门推荐
- 1674301.html
- 120532.html
- 2861978.html
- 3792062.html
- 250847.html
- 928995.html
- 52407.html
- 2716330.html
- 3369724.html
- 2033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7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7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4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99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5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5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5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23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6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