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跃迁大未来 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跃迁大未来 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研究
  • 陈荣平,黎高明,吴维初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5937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东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跃迁大未来 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转型:因应创新竞争时代的发展命题1

第一节 创新竞争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议题3

一、历史启迪:人类社会发展的创新革命3

二、现实思考:自主创新实现比较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跃迁5

三、基于国情的展望:自主创新是创新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9

第二节 发展模式转型是东莞创新竞争的理性选择15

一、光荣与梦想:东莞模式的深度剖析15

二、盛世的忧患:对东莞发展模式的再思考19

三、发展模式转型:历史拐点上的明智抉择24

第三节 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前景和示范价值28

一、用全球视野驾驭自身的发展转型问题28

二、用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转型的难题31

三、立足于创新中华发展文明观33

第四节 本书的写作思路与结构安排39

第一章 挑战与出路: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逻辑41

第一节 成长的烦恼: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紧迫性43

一、“双边缘化困境”:东莞奇迹面临“褪色”威胁43

二、反思东莞制造:来自世界产业链最低端的警示46

三、世界制造工厂的尴尬:自主品牌的缺乏50

四、为人作嫁何时休:企业主体的创新能力薄弱52

第二节 转型导向:顺应人类发展文明演进的大势55

一、反思工业文明: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经济增长55

二、理性回归: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58

三、发展模式转型的直接动因:人口、资源、环境与创新的多重压力60

第三节 新东莞模式: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谱系64

一、科学发展观: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指南65

二、自主创新: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核心主线67

三、富强和谐: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目标图景70

四、三大转变: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要务73

第四节 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历程、阶段水平79

一、创业阶段(1978—1984)81

二、二次创业阶段(1984—1994)81

三、结构调整阶段(1994—2006)82

四、创新发展阶段(2006年起)83

第二章 创新发展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全局85

第一节 “东莞创造”:铸造东莞模式转型的魅力源87

一、敢问“东莞创造”路在何方87

二、发挥外向型加工业经济对“东莞创造”的积极推动作用90

三、多层次激活城市的创新发展潜能92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再造“东莞奇迹”的活力源94

一、居安思危:直面土地资源的制约94

二、节能节约:突破能源制约的瓶颈97

三、发展循环经济: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99

第三节 创新资源聚集: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动力源102

一、创新机制灵活:增强资源聚集的吸引力103

二、创新主体活跃:资源聚集的不竭源泉105

三、创新环境优越:构筑资源聚集的新平台107

第四节 聚才用才并举:聚集发展模式转型的智力源110

一、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供给矛盾110

二、启动人才杠杆:促进东莞发展模式转型112

三、创新“引智”模式,打造东莞发展的智力平台117

四、创新自救:把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120

第三章 创新发展战略: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125

第一节 以开放创新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的创新发展体系127

一、通过开放创新再造发展的新动力127

二、立足开放创新营造东莞发展的新优势129

三、深化改革和开放:发展问题发展解决133

第二节 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发挥政府在创新过程的主导作用136

一、制度创新:不断完善东莞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136

二、营造竞争公平有序、配置有效的市场环境:把东莞民营企业做强做大138

三、完善东莞土地管理创新机制,实施东莞集约化经济发展139

第三节 以管理创新为保障:突出政府对“发展转型”的服务作用142

一、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制造业名城”是这样炼成的142

二、敢破善立:改革行政审批程序,建设服务型政府145

三、东莞模式的政务改革:建设高效、透明和法治政府147

第四节 创业、创新、创造:培植新发展模式的生力军149

一、弘扬就业创业精神,强化就业创业意识149

二、实施“创业东莞”工程,建设创业型城市151

三、以青年为主体塑造东莞特色的创业文化152

四、瞄准归国学子,营造创业热土154

第四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基础157

第一节 发展消费者经济:走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之路159

一、发展消费者经济是推进产业创新的前提159

二、改善产品结构是产业提升的要旨162

三、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东莞的产品信息系统167

四、建立和完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167

第二节 告别粗放经营:传统制造业升级是基础168

一、传统制造业升级是重构发展模式转型的基础168

二、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基本思路173

三、有组织实施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174

第三节 进军高端收益: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是关键176

一、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177

二、培育发展生物技术产业180

第四节 寻求新突破:加快虎门港的现代化建设184

一、“大规划”:提升虎门港的规划水平184

二、“大投入”:高起点完善虎门港的基础配套设施185

三、“大港口”:向“现代化港口城市”迈进186

第五节 提高产业服务水平:发展产业支援服务业是前提188

一、东莞发展产业支援服务业的紧迫性188

二、东莞支援服务业的发展思路193

第五章 科技创新力:打造东莞特色的技术创新链205

第一节 科技东莞:东莞发展模式转型必然的战略选择207

一、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东莞产业升级207

二、加快科技创新,应对区域竞争的挑战210

三、东莞推动科技创新适逢良机214

第二节 以松山湖为牵引,推动科技创新在发展模式转型中的先导作用215

一、他山之石:开发区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模式216

二、把松山湖建设成为东莞的科技创新中心220

三、推进松山湖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路223

第三节 以专业镇为依托,搭建为产业集群服务的行业创新平台230

一、东莞特色的产业集群231

二、搭建东莞行业创新平台的主要思路233

第四节 产学研合作:东莞特色的科技创新路径234

一、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模式234

二、产学研合作是推进科技创新的主要途径236

三、东莞产学研合作的成效238

四、东莞产学研合作推进思路239

第六章 瞄准突破口:企业是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主体241

第一节 新挑战:东莞企业创新转型的紧迫性与任务243

一、东莞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243

二、东莞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45

三、东莞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249

第二节 “两自”企业:东莞产业转型的核心与关键252

一、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的“两自”企业审视253

二、培育“两自”企业,促进产业转型256

三、优化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258

第三节 锻造核心竞争力: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点261

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源泉261

二、东莞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策略要素264

三、民营企业对东莞发展模式转型责无旁贷266

第四节 培育企业家精神:东莞企业自主创新的主线269

一、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关键决定因素270

二、培育企业家精神必须从基因改造抓起274

三、“两自”目标要求企业家必须苦练“内功”277

第五节 打造职业经理队伍:东莞企业自主创新的当务之急280

一、转型:东莞企业的机遇与挑战280

二、企业创新的着力点:管理规范化283

三、职业经理:基业常青的明智选择285

第七章 创新“软实力”: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管理保障体系289

第一节 和谐与活力:竞争“软实力”托起新东莞291

一、浮华背后的忧患:影响东莞“软实力”提升的因素揭秘291

二、和谐与平安:直面竞争“软实力”的短板294

三、和谐产生活力:东莞竞争“软实力”的基石297

第二节 制度“软实力”:建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300

一、改革行政区划模式,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301

二、力促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302

三、大力支持镇村发展,建设东莞新农村304

第三节 管理“软实力”: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306

一、东莞特色的宜居创业城市管理307

二、平安东莞:着力解决东莞的社会治安顽疾310

三、服务转型,打造文明新东莞313

第四节 运营“软实力”:通过系统整合提升城市价值315

一、以一体化的思路整合城市315

二、以优美的环境增值城市319

三、探索集中代建制模式,加大东莞城市建设步伐321

第八章 人的转型: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起点与归宿325

第一节 叩问东莞:探究“东莞奇迹”背后的文化基因327

一、东莞奇迹:精神层面的解读327

二、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城市精神提升“软实力”331

三、新莞人:城市凝聚力的精神诠释334

第二节 双转型从我开始:创新精神根植于每一位东莞人336

一、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东莞人写真337

二、教育优先驶入快车道:人是创新发展能力的关键339

三、本外融合:共同成为现代文明市民341

第三节 建造文化新城:创新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的原动力344

一、建设“文化三城”:把文化新城战略落到实处345

二、实施“文化东莞”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349

三、营造多元开放的文化氛围:满足移民城市文化需求352

四、创建学习型城市,提升文化新城的品位357

第四节 创新文化经济:拓宽文化创新的路径361

一、不断提升物质产业的文化含量361

二、文化产业: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方向365

三、繁荣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367

结束语370

丛书后记3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