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语法教材 第2编 词类和构词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黎锦熙,刘世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017·69
- 出版时间:1959
- 标注页数:59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语法教材 第2编 词类和构词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词类(系统的总结)(包括“汉语语法十八课”第(十八)课的教学大纲并教材要目)1
(1)五类九品(补授助词和叹词)1
【词类划分的初步理论】1
(甲)实体词3
1、名词4
【名词的语法特征】5
【名词再分类】5
一、特有名词(特名)6
【特名的语法特征】7
【附特名内部再分析】8
二、普通名词(通名)--照词汇分:8
(A)人类8
【附人类通名修辞变例】9
(B)生活和文化10
(C)自然界12
(D)生物界13
(E)时间名词13
(A)一般无形名词14
三、抽象名词(抽名)14
【通名的语法特征】14
(B)动词转成的(散动一)15
【动形转抽名的理论】15
一、在主位16
(C)形容词转成的17
【动形转抽名的特点】17
【抽名的语法特征】18
【名词的广义形态】(七位)18
C 主题,D 罔两,E 副性20
【论动宾关系】20
【论主谓关系】20
A 施事,B 受事20
二、在宾位22
A 受事,B 成就23
C 罔两,D 副性24
三、在足位26
【论谓语和足语的关系】26
A 物主,27
(Ⅰ)统摄性:27
四、在领位27
B 物质,C 主事,D 受事,28
E 所关,F 所在29
(Ⅱ)修饰性30
五、在副位30
【论附加成分和中心词的关系】32
六、在同位33
【论名词的重叠法】35
(A)叠单音词法(AA式)35
【附呼位辨感】35
【论七位的限制性:主谓交融句】35
七、在呼位35
(B)双名叠字法(AA+AA式)36
【名词附类】37
一、方位名词37
【方位名词用法和特征】38
--重叠法(对待词)40
二、量词41
【论量词再分类问题】42
(Ⅰ)形容性(名量或物量)43
(A)对于特名43
(B)对于通名:43
(甲)表个体43
(乙)表质料(度量衡等)51
(丙)表集体56
(C)对于抽名58
【汉语量词特点和趋势】60
(Ⅱ)副词性(动量和形量)60
【量词语法特征】--重叠法:62
(A)叠单音词法(AA式)62
(B)结合‘一 ’:63
甲 AAB式64
乙 ABAB式64
(C)数、量、名全叠法(ABC-ABC式)64
2、代名词65
【代名词名称、分类和特征】65
(A)自称66
【代名词再分类】66
一、称谓代名词(称代)66
【‘咱’的活用和‘洒家’】67
【名词的代词化(谦称)】68
(B)对称69
【尊称构词法】【‘您’的小史】69
(C)自对统称--‘咱们’70
【‘俺’的活用】70
(D)他称71
【修辞上的自对换称】71
【他称在句中特殊结构】74
【他自换称和他对换称】75
【称代单数的多数化--‘俩’】76
【称代的特殊领位形态】77
【称代的不定称(熟语)】77
(E)一般统称--‘大家’78
【附】语尾统称--‘等’‘们’78
【‘们’的用法和‘行’‘家’】80
(F)复称--‘自’86
【广‘自’】87
(G)互称--‘相’88
(H)别称--‘其他’89
【总结称代的语法特征】90
二、指示代名词(指代)91
(A)近指91
(B)远指92
(C)承前指--‘其’‘之’93
(D)不定指(分指、逐指、泛指和统指)96
【指代的语法特征】98
三、疑问代名词(疑代)100
【疑问句中的‘哪’“那”】101
【疑代的语法特征】101
【代名词附类】101
联接代名词(联代)--‘的’101
【联代的定义和辨惑】102
--‘者’103
--‘所’【再论‘所’的性质】104
3、动词106
(乙)述说词106
【动词的语法特征】107
【动词再分类】108
一、外动词(及物,他动词)108
(A)通常行动-使用肢体108
--控制事物-生产和生活110
--(承受义)-得失-行为112
--关系-罔两性114
(B)经验过程--心理活动116
(C)情意作用118
--配合行动118
【外动转形述法(加‘可’】119
【外动的自足用法(省“宾”)】119
(D)使令和认定(带“宾足”)120
(Ⅰ)使令义--般120
--祈请-发动121
--消极-需要123
(Ⅱ)认定义--称名124
--充任(‘以’……为)-情绪125
(E)事物交付(带“双宾”)128
--给与(同义和反义)128
--传达-询问130
二、内动词(不及物,自动词)130
(A)通常动作--一般行动130
【复合内动转外动例】131
【动宾型复动的离合释】132
--肢体活动-罔两性133
--静态的134
(B)关系内动(简称关内;带“副宾”)135
【关内和副性宾语的特征】136
(C)变成内动(带足语)--变成义136
【联系“宾足”的‘准同动’】137
【变成内动广例:成动式】139
--显现义141
(D)情意作用141
【内动带宾语和足语广例】141
(A)表决定的--‘是’142
【动词附类】142
三、同动词142
【‘是’字用法汇释】--同动143
二形,三代,四连,五词素145
【‘是’字小史】147
【判断句的省式和变式】148
--‘即’‘为’等和‘准同动’150
(B)表推校的--‘像’等150
【‘有’字用例汇补】(八组)151
(C)表存在的--‘有’‘没能’151
--文言的‘无’154
【总括同动词语法特征】155
四、助动词155
(Ⅰ)前附于动的155
(A)表可能 (B)表意愿155
(C)表该当158
【‘须’字汇释】158
【助动的名词化(新兴的)】160
(D)表趋向 (E)表被动162
(F)表赐予-‘给’165
【前附助动的语法特征】165
(Ⅱ)后附于动的168
(A)表时态--甲持续--‘着’168
【论‘着’的时态意义】168
【附近古以前动尾‘地’】169
--乙完结-‘了’170
(B)表趋向--甲‘来’等171
--乙兼时态(‘起来’等)172
【复合助动的夹宾式】173
【论后附助动的语尾化】174
【论‘着’‘了’语尾发展过程】177
(C)表可能-‘得’179
【后附助词的语法特征】181
【综述两种助动的语法特征】181
【动词的用法】182
一、主要式182
(A)散动一183
二、散动式:183
(B)散动二184
【附论与中心词的关系】184
(C)散动三185
前附于动的185
--后附于动的(补语)185
(D)散动四186
A 加‘被’,B 省‘被’,C 半被动,D 广被动187
三、被动式:187
【论助动‘被’的发展过程】188
--「为……“所”」之式的揭晓190
四、使动式192
五、意动式193
【附论“为动式”等】194
六、通转法--名转--开转196
【附象声词描态词用作动词】197
七、动词重叠法198
附叠单联用法(AA+BB式)199
(一)叠单音词法(AA式)199
(A)表尝试性和短暂性199
(二)双音词叠词法(ABAB式)200
(三)动宾叠动成三法(AAB式)201
(B)表持续性(附断续性)201
(四)叠单参字法(A着A着式)201
附甲(-A-A式) 乙(A啊A的式)202
【动词的形副化】(AABB式)202
【论汉语动词重叠法的性质】203
【附修辞上的“复说法”】204
(丙)区别词205
4.形容词205
【形容词再分类】206
一、性状形容词(性形)206
【成分上不起作用的词素】209
【对待的复合形容词用法】210
【性状形容词的语法特征】211
(甲)直附的213
(Ⅰ)表定数:213
(A) 计数法213
二、数量形容词(数形)213
【汉语中的数词(附类)】213
【基数外的定数词】215
(乙)数量词(量词的用法)215
【数量词小结】219
一名量219
二动量,三形量221
数量词改错例223
(B)序数法224
(丙)抽象的数词224
(丁)代表空位的“零”等224
(C)倍数和分数法226
(Ⅱ)表不定数:227
(A)一般的227
(B)复用数词表约数230
【成语中数词活用法】232
【数词的语法特征】233
(A)近指和远指234
三、指示形容词(指形)234
(B)不定指和统指235
(C)逐指、别指和专指237
四、疑问形容词(疑形)238
【形容词的用法和特征】240
一、用作区别词240
二、用作述说词:241
(A)直作谓语 (B)作连带成分的足语(C)作后附的副附(补语)241
(Ⅰ)形转他类:242
三、通转法:242
A 转抽名,B 通内动 C 转外动,D 转副词243
(Ⅱ)名动转用作形244
四、形容词重叠法(表‘强度’)245
(一)叠单音词法(AA式)245
(二)双音词叠字法(AABB式)245
附叠单联用法(AA+BB式)247
(三)双音词叠词法(ABAB式)248
(四)双音词首字嵌音叠用法(A里AB式--表‘嫌憎’)249
【附复合形容词拆配法】249
【副词的语法特征】250
5.副词250
【副词再分类】251
一、时态副词:251
(A)表原经251
(B)表刚正 (C)表将会253
(D)表终究-(小结)255
(E)表绵延(F)表急迅256
(G)表权暂 (H)表绥渐259
(I)表乍起 (J)表间发260
【附述地位副词】261
二、性态副词:262
(A)表真确262
(B)表顺势 (C)表样式264
【论“代副词”】266
【附“象声词”表样式例】267
(D)表归结267
(E)表决断 (F)表特故268
(G)表巧幸 (H)表偏却270
(I)表因仍-(小结)273
【转用的性态副词】274
(A)形转275
(B)动转 (C)名转278
【论副词来源和词类转化】280
(D)泛叠(后附)281
Ⅰ.次数284
(A)表次数284
三、数量副词:284
【附论泛叠后附非词尾】284
(B)表重加 (C)表多回285
Ⅱ.程度:287
(A)表约摸(估量)287
(B)表平比 (C)表差比290
(C)表极比 (E)表高度292
(F)表过甚294
Ⅲ.范围:294
(A)表专独294
(B)表空枉 (C)表各别295
(D)表相互 (E)表共同296
(F)表统括297
【说‘都’(兼论“代副词”】298
【附同义副词的重复用法】299
四、否定副词:300
(A)一般的300
(B)过去的 (C)禁戒的301
【否副的特殊用法】302
【附】然否副词305
(B)问原因或方法306
五、疑问副词:306
(A)问数量306
(C)无疑反诘 (D)选择的307
【疑副辨惑】309
【副词的用法】一前附 二后附310
【论副词的语序】311
【论副词的兼职】312
【附谈“动副出了岔”】313
新的定义314
(丁)关系词314
6.介词314
【介词的语法特征】315
【介词再分类】316
第一组: 一般介词316
(A)时空介词:316
一、介所在(‘于’)316
二、介所从 三、介所向320
四、介所到 五、介所距323
六、介所经--(小结)326
(B)原由介词:326
七、介所因326
八、介所为(并所代)328
九、介所由(‘为……所’)331
(C)方式介词336
十、介所用(‘把’‘将’别义)336
十一、介所依 十二、介所比340
十三、介所关(“冠领”法)343
(D)关涉介词343
十四、介所共348
十五、介所除 十六、介所交350
【论介词再分类的必要性】352
【一般介词的语法特征】352
【一般介词的特殊用法】355
一、提宾法355
甲提宾语,356
(Ⅰ)所提成分上:356
【再谈‘把’】356
乙只提宾领,丙实提副位357
(Ⅱ)动词性质上:359
甲外动359
乙使性内动,359
丙非动 丁限制360
(Ⅲ)句子结构上:362
甲宾前有长形附(原因一),乙动后有紧副附(原因二)丙关于动词的规律:363
1 单音363
2 双单,3 诗歌中,4 副附365
1 副词366
丁副附对‘把’的位置:366
2 介及所介,3 语句367
戊动后有其他成分(原因三)368
己构句杂例:369
1 一‘把’双关369
2 ‘把’‘被’双套370
二、冠领法371
三、系足法373
甲翻译的374
四、衬主法:374
乙章法上,丙动词的弱化375
【附介词特用四法辨微】375
【一般介词总说】377
第二组:特殊介词378
(A)引副介词--‘得’378
【再谈‘的’‘得’应分化】379
【‘得’后副词句的类型】380
【引副介词的特征和用法】381
(B)结形介词--‘的’(省略等)383
--‘底’(必要和略史)386
--‘之’(不能改‘的’例)387
--‘的’等插在主谓间问题388
【结形介词的特征和用法】389
(C)煞副介词--‘地’391
【总论副尾‘地’】392
一、构形(副化一切词语句)392
二、用法上的问题(8条)394
【煞副介词的语法特征】398
【附‘之’字兼三种用法】398
【总结介词和‘介及所介’的位置】399
7.连词400
【连词的语法特征】401
【略述连词再分类法】402
(A)并列连词:403
甲、加合式:403
一组--‘和’等403
(一)等立关系的连词403
【连词再分类】403
二组--‘又’‘也’等407
【总结‘和’类连词的能力】411
乙、对待式:--‘一面……一面’等413
(B)进层连词:416
甲、突进式--‘且’‘更’等416
乙、比进式:418
一组衬托--‘不但…而且’418
【小结进层关系的新兴句法】419
二组反逼--‘尚且…何况’421
丙、转进式--‘越…越’421
二组交替-‘不是…就是’422
(C)选择连词:423
甲、商选式:423
一组叙说--‘或者’423
二组疑问--‘还是’426
【附不用选择连词的疑问句】426
乙、限选式:427
一组并举-‘要就…要就’427
三组反推-‘不然’‘否则’428
丙、决选式--‘与其’…‘宁可’429
丁、特选式:430
一组提拔--‘特别是’430
二组惟独--‘只有’432
三组举例--‘例如’‘象’432
(D)转折连词:433
甲、相反式--‘但是’‘然而’433
乙、修补式--‘不过’‘只是’434
丙、意外式--‘不料’‘偏巧’435
(E)承接连词:436
甲、顺承式:436
一组事相接-‘就’‘然后’436
二组效相因-‘所以’‘那么’438
三组语相承-‘而’‘来’439
乙、类提式--‘至于’‘此外’441
丙、解证式-‘就是说’(主申说)-‘这就是’(主注释)-‘比方’(主例证)442
丁、推断式-‘可以说’(主断事)-‘可见’(主推理)-‘原来’(主控因)444
【附论介连分家问题】445
(二)主从关系的连词(从属的连词)445
(A) 时间连词:446
甲、同时446
乙、前时 丙、后时 丁、永久447
(B) 因果连词:448
甲、溯因式-‘因为’‘由于’448
乙、据果式-‘所以’(子句中)449
【申论‘所以 ’词法等关系】451
(C)假设连词-‘假如’‘要是’‘若’454
一组依靠-‘只要’456
(D)条件连词:456
甲、积极的:456
二组经由-‘既’‘经’457
三组惟独-‘只有’459
乙、消极的:459
一组剔出-‘除了’459
二组排除-‘除非’459
丙、无条件-‘无论’‘不管’等460
一式从在主前461
(E)让步连词:461
甲、认容事实--‘虽然’‘尽管’461
二式从在主后(欧化句法)462
三式连词语-‘虽然’(逗断)462
乙、虚拟情况-‘就使’‘纵然’462
(F)比较连词:465
甲、平比式-‘像’‘如同’465
乙、差比式-‘过于’‘不及’466
【连词总说】467
8、助词468
(戊)声态词468
【助词的语法特征】469
【助词再分类】469
(A)助决定句的语气469
(甲)助语气的完结-‘了’469
--‘啦’等471
(乙)助语态的警确-‘哩’等473
-‘泥’‘嘛’等474
-‘的’477
(丙)助语意的限制-‘罢了’等478
(B)助疑商句的语气480
(甲)然否的疑问-‘吗?’480
(乙)特指的疑问-‘呢’?483
(丙)选择的疑问-‘呢’?485
(丁)商或请的语气-‘吧’‘罢’485
(C)助惊喟句的语气-‘啊’‘呀’485
-‘哇’‘哪’等491
【附谈惊喟助词提顿作用】494
9、叹词495
【叹词的语法特征】496
【叹词再分类】496
(A)惊叹声:496
(甲)惊或赞496
(乙)劳动歌呼 (丙)欢或嘲497
(丁)伤惜 (戊)怒斥498
(B)呼应声499
【词类的叹词化和叹词语】500
【叹词的活用】502
【叹词附类】--拟物象声词503
【象声词的词形变化辨惑】505
(2)复习(助词)506
(3)练习(全课程;实例)507
【附】读书标记法(简称‘加线法’)的“线号”总表510
【四线标成分后再用七码分词类的说明和批判】511
本课教学目标512
(A)总说明(五用)513
(二)汉语构词法--多音词(复合词)表513
(B)表例说明(词法名称解释)514
汉语构词法提纲(三类六型)516
一 成分结构(合成词)520
(A)联合式(并立格)520
(A一)双字同义类的520
(1)双名一附联合词组例521
(2)双动一附下字承接例523
(3)双形526
(1)双名 (2)双动 (3)双形528
(A二)双字相对待的528
(B)附加式(偏正格,又向心、主从)529
(B一)形名型529
(1)形附(定语)→名529
(甲)上字是形容词530
(甲一)上字表性状530
(甲二)上字表数量等532
-附递加词组例一532
(乙)上字是动词(散动二)533
-附递加例二;省称例534
(丙)上字是名代(在领位)535
(丙一)上名表领摄535
-附上名标名号535
(丙二)上名表功用536
(丙三)上名表质力538
(丙四)上名表形象539
(丙五)上名表地所539
(甲一)名后缀对住的字540
(甲)下字实同位540
(2)名←形附(名形型,后缀格)540
(丙六)上名表时间540
(甲二)名后缀修饰的字541
(甲三)名后缀量词542
(乙)下字表方位542
(B二)副动型543
(1)副附(状语)→动544
(甲)上字是副词(或助动)544
(乙)上字是副性形和散动三545
(丙)上字是副位名代547
(2)动←副附(补语)(动副型即动补型,后补格)548
(甲)下字是助动(或副词)548
(乙)下字是关内(或介词)549
(丙)下字是形述和散动三551
(丁)下字是泛叠的副词552
(B三)副形型552
(2)形←副附(补语)(形副型即形补型,后补格)553
(乙)上字是副性形动和副位名553
(1)副附(状语)→形553
(甲)上字是一般副词553
(C)支配式(动宾格)554
(1)动(外动)→宾-附动足型554
(2)动→副宾556
(D)述说式(主谓格;子句)557
(A一)词尾(即后置成分)558
(1)名尾-‘子、儿、们’等558
(A)粘附式558
二、形态结构(派生词)558
(2)动尾-‘着、了、起来’等561
(3)形尾-‘的’等562
(4)副尾-‘地’等562
(5)其他-‘者、其、然、则’等563
(A二)词头(即前置成分)563
(1)名词头-‘阿、老、小’等563
(2)其他-如否定词等564
(B)镶嵌式--如‘不、得’等564
(甲)首字嵌音表态法-如‘糊里糊涂’‘小里小气’564
(2) 叠动-如‘看看’‘歇歇’565
(乙)数量叠用逐指法-如‘个个’‘一个个’565
(甲)叠词成四转弱法-如‘休息休息’‘商量商量’565
(乙)末带叠韵作副法-如‘唧里咕噜’‘红不龙东’565
(甲)双名叠字加强法-如‘时时刻刻’‘家家户户’565
(1) 叠名-如‘家家’‘天天’565
(C)重叠式(即重叠格)565
(丙)中嵌数副成三法-如‘看一看’‘走一走’566
(3)叠形、副-如‘大大’‘万万’566
(甲)叠字成四加强法-如‘清清楚楚’‘红红绿绿’567
(乙)叠词成四变性法-如‘痛快痛快’(转动)567
(丙)泛叠后附成三法-如‘笑嘻嘻’‘雄赳赳’567
三、语音结构(单纯词)567
(乙)叠字成四变性法-如‘摇摇摆摆’(转形)568
(A)双声式-如‘蜘蛛、打点、伶俐’568
(B)叠韵式-如‘葫芦、哆索、灿烂’569
(C)联绵式-如‘鹦鹉、蹓跶、马虎’570
(D)衍音式-如‘胡同、骨碌、什么’570
(E)叠音式-如‘爸爸、蝈蝈、往往’571
(F)标音式572
(1)外语译音573
(2)一般特名-附其它575
(三)附录四种576
(1)词类大系(语法上的“词类”和“词汇”分类的联合体系)壹、名物系 贰、动静系 叁、虚助系576
(2)四级形态论(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和结果)580
(1)最狭义的形态(2)狭义的形态581
(3)广义的形态一词类鉴定表581
(4)最广义的形态584
词类的五类九品总表 总结词类特征六个重点587
(3)词组(短语)小结(组合的理论和“镕解律”)589
词组关系表590
短语的“镕解律”590
短语的三类五种类型表591
【附本书的结论】592
(4)汉语语法图解总公式594
附则三章:595
(一)词类鉴定法(二)变式变线法595
(三)句别单复法596
热门推荐
- 3501672.html
- 1483062.html
- 631478.html
- 2699910.html
- 1645731.html
- 2950646.html
- 3289210.html
- 1855468.html
- 1987744.html
- 20874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0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0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97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6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7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2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2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50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9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