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族发展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田晓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夏出版社
- ISBN:750802379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民族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从远古到华族的形成25
第一章 从原始游群到相对定居的氏族——“三皇纪”25
第一节 “三皇”——生存技术的重大发明者26
一、释“皇”26
二、先秦载籍中关于原始人生活的传说记载27
三、生存技术的重大发明和发现27
四、“三皇”名号的由来29
一、释“燧人氏”30
第二节 燧人氏发明钻木燧取火 被尊为“天皇”30
二、燧人氏的尊号——“燧皇”、“天皇”31
第三节 伏羲氏发明罔罟 始定婚姻制度 被尊为“人皇”31
一、释“伏羲氏”31
二、伏羲氏时代的婚姻制度——血缘婚制32
三、伏羲氏的尊号——“羲皇”、“人皇”、“太昊”、“泰皇”34
四、中国原始社会早期的其他著名氏族35
第四节 神农氏发明耒耜 农业形成生产部门 被尊为“地皇”36
一、释“神农氏”36
二、神农氏的尊号——“农皇”、“地皇”37
第二章 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的发生和发展——五帝纪(上)39
第一节 “五帝”释义39
一、释“帝”39
二、“皇”与“帝”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区别与联系40
三、从“地皇神农氏”到“炎帝神农氏”的历史转折阶段40
四、释“炎帝神农氏”41
五、“五帝”的内涵42
一、释“黄帝”43
第二节 黄帝轩辕氏 建立部落联盟的权力机构43
二、黄炎之战44
三、黄帝建立了部落联盟的权力机构45
四、黄帝时代的文化发明47
五、黄帝的年代47
六、黄帝的后裔48
第三节 蚩尤部落49
一、释“蚩尤”49
二、蚩尤居地考50
三、蚩尤遗裔51
一、释“颛顼高阳氏”52
第四节 帝颛顼高阳氏 改革原始宗教 巩固部落联盟52
二、改革原始宗教53
三、改革部落联盟机构54
四、颛顼后裔55
第五节 少昊氏部落56
一、少昊氏居地57
二、“以鸟名官”的氏族世袭公职制57
三、少昊氏在颛顼部落联盟中担任的公职59
四、少昊氏之时的原始宗教59
一、释“喾”60
第六节 帝喾高辛氏 牛耕的发明60
二、部落联盟的巩固62
三、?齿习俗的产生及其流传64
四、自言其名曰?67
五、级别婚制的遗迹69
第七节 共工氏部落70
一、共工氏部落的原居地70
二、共工氏部落的事迹71
三、共工氏后裔71
第三章 华族的形成——五帝纪(下)73
第一节 帝尧陶唐氏 部落联盟地缘管理职能的加强74
一、帝尧陶唐氏74
二、社会组织的进步75
三、天文观测与历法的成就76
四、部落联盟地缘管理职能的加强78
五、华表的功能79
第二节 帝舜有虞氏 从部落联盟发展成民族和国家80
一、帝舜有虞氏80
二、父权制家庭取代氏族成为社会细胞80
三、帝舜建立了新型的国家机构82
第三节 华族的形成85
一、共同地域的形成85
二、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形成87
三、华族的内涵88
第二编 夏商周三代 中华文化模式的定型96
第一章 夏王族的兴起和夏朝九州各族96
第一节 夏王族的兴起和夏朝的建立96
一、夏王族的兴起96
二、大禹治水和夏朝的建立97
三、夏启开始父子世袭制99
一、甸服100
第二节 夏朝的五服制度100
二、侯服101
三、绥服101
四、要服101
五、荒服102
第三节 《禹贡》所载九州各族及夏朝政治生活中的东方诸夷102
一、冀州鸟(岛)夷及兖州103
二、青州嵎(堣)夷、莱夷103
五、梁州和夷104
三、徐州淮夷104
四、扬州岛夷及荆州、豫州104
六、雍州三苗、西戎(昆仑、析支、渠搜)105
七、夏朝政治生活中的东方诸夷106
第二章 商王族的兴起与商朝各族108
第一节 商王族的兴起和商朝的建立108
一、商王族的兴起108
二、商朝的建立110
三、商朝的国家机器111
一、殷制九州113
第二节 殷制九州与商朝各族113
二、商朝初年与商保持进贡关系的部落115
三、商朝周边的“方”、夷及诸族118
第三章 周王族的兴起与周朝各族121
第一节 周王族的兴起和周朝的建立121
一、周王族的兴起121
二、周朝的建立123
三、周朝初年的分封与宗法制度123
四、周朝初年的国家政权机构125
五、周朝的军队和刑法127
第二节 周朝的九州各族128
一、周朝的九州建制128
二、周初向周王朝进贡的各族130
三、周朝的五服制度137
四、周朝对五方族群的区分及其政策138
第四章 夏商周三代的科学技术进步与文化成就141
第一节 夏朝的科技进步与文化成就141
一、历法、天文和数学141
一、天文历法142
第二节 商朝的科技进步与文化成就142
二、青铜冶炼铸造142
三、音乐142
二、青铜冶炼铸造143
三、制作瓷器等144
四、甲骨卜辞与文字144
五、音乐145
第三节 周朝的科技进步与文化成就145
一、历法天文与司南的发明145
三、青铜器和金文146
二、农学的成就146
四、周朝的礼制147
五、文献典籍149
六、音乐舞蹈150
第三编 秦汉两朝 中华民族内部的新格局153
第一章 周王室的衰落和各族向中原汇聚153
第一节 周王室衰落与各族兴起153
一、周王室的衰落与平王东迁153
二、各族兴起与各国林立154
一、诸侯争霸与“尊王攘夷”155
第二节 诸侯争霸兼并与秦的统一155
二、战国七雄与秦的统一158
第三节 各族的汇聚融合与“华夷无别”论159
一、诸戎族的汇聚融合159
二、猃狁、北狄与“三胡”之盛衰163
三、东部诸夷族的汇聚融合165
四、南部各族的汇聚融合167
五、“华夷无别”论171
第二章 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与各族的汇聚融合173
一、秦朝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和“秦人”族称的出现174
第一节 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174
二、汉朝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176
三、“汉人”族称的出现178
第二节 北方匈奴族与南方百越诸族的源起及汇聚融合179
一、匈奴族的盛衰179
二、百越诸族的汇聚融合183
第三节 秦汉时的西羌与西域诸族186
一、西羌诸族的勃兴与汇聚186
二、西域诸族的沟通与汇聚189
一、南蛮193
第四节 秦汉时西南地区诸族193
二、西南夷197
第五节 秦汉时东北地区诸族204
一、夫余与北夷索离204
二、朝鲜、高句骊、沃沮、?206
三、挹娄209
四、乌桓的汇聚融合209
五、鲜卑的兴起210
一、历法和天文学的进步212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进步与文化成就212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212
二、数学、化学的成就和造纸术的发明214
三、医学和农学的成就215
第二节 文化成就216
一、文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16
二、文学和史学216
三、哲学217
一、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221
第一节 各边疆族的内迁和建立政权221
第四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边疆各族向中原的汇聚融合221
第一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向中原的汇聚融合221
二、南匈奴族的内迁及其所建政权224
三、氐与羌所建政权226
四、鲜卑的迁徙及各支系所建政权227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232
一、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232
二、鲜卑拓跋氏的兴起和北魏统一北方233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234
四、西域诸族237
五、柔然与敕勒239
六、东北各族242
七、南方诸族的汇聚融合245
第二章 隋唐两代统一国家的建立与边疆各族250
第一节 隋唐统一国家的建立250
一、隋朝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大运河的开凿250
二、唐取代隋及唐朝的行政建制251
一、突厥、铁勒与回纥254
第二节 隋唐两代边疆地区各族254
二、靺鞨和渤海国、室韦、达末娄、高丽259
三、奚与契丹262
四、岭南俚僚与西原蛮264
五、吐蕃(附国)与南诏266
六、西南地区诸蛮与僚268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文化成就271
一、数学与天之学的成就271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文化成就271
二、农学、金属冶炼与机械制造、火药的使用272
三、文学、史学与地理学274
四、玄学、佛教、道教与《神灭论》275
五、绘画、书法与石窟艺术276
第二节 隋唐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文化成就277
一、实地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277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278
三、李春设计的赵州桥280
四、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280
六、绘画与雕塑281
五、唐诗和散文281
七、音乐舞蹈283
八、史地之学284
第五编 五代十国宋辽金元中华民族的再凝聚287
第一章 五代至宋时期各族政权更迭287
第一节 五代十国287
一、唐末农民大起义287
二、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288
三、沙陀族的汇聚融合289
二、北宋政权的建立及其统一中原和南方290
第二节 后周至宋与辽的对峙290
一、后周进行的统一战争290
三、辽的兴起与宋辽对峙291
第三节 金朝的兴亡与两宋交替293
一、金朝的兴亡293
二、两宋交替294
第四节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周边各族政权294
一、西迁回鹘所建政权和西辽政权294
二、西夏、东夏政权297
三、吐蕃之后的蕃人诸政权298
四、大理、大南政权301
第二章 蒙古族的兴起和大统一元朝的建立302
第一节 蒙古族的兴起302
一、蒙古族的族称和族源302
二、蒙古族的形成303
第二节 大统一元朝的建立303
一、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行国”政权机构303
二、大统一元朝的建立304
三、元朝的国家行政建制305
一、元朝的民族政策与回族的形成306
第三节 元朝各族306
二、在蕃地的行政建制与蕃人的教派势力308
三、东北各族309
四、南方各族310
第三章 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文化成就313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313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313
二、指南针、火药武器和造纸技术的进步314
三、天文钟(水运仪象台)的发明314
五、宋元时期的著名数学家315
四、沈括著《梦溪笔谈》315
六、郭守敬编《授时历》316
七、黄河源的勘察316
八、元代的农学著作和王祯的《农书》316
第二节 文化成就317
一、诗词317
二、元曲318
三、小说319
五、绘画320
四、史学320
第六编 明清两朝 中华民族的巩固发展325
第一章 明清两朝的政权更迭325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325
一、元末农民大起义325
二、明朝的建立327
三、明朝的政权建制328
第二节 满族的兴起与清朝的建立330
一、满族的兴起330
二、八旗制度及后金、清朝的建立332
三、明末农民大起义与清军入关334
四、清朝的政权建制335
第二章 明清时期各族339
第一节 东北地区各族340
一、明代的女真和清代的满洲(今称满族)、赫哲族、锡伯族340
二、奇雅喀喇、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费雅喀343
三、朝鲜族346
第二节 蒙古族347
一、明代的兀良哈、鞑靼和瓦剌347
二、明末及清朝的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349
一、维吾尔族353
第三节 西北地区各族353
二、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356
三、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360
四、土族、保安族、东乡族、裕固族、羌族363
五、回族、撒拉族369
第四节 西藏地区各族371
一、藏族371
二、门巴族375
三、珞巴族376
第五节 南方各族377
一、彝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傈僳族、基诺族379
二、白族、傣族、普米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386
三、景颇族、阿昌族、怒族、独龙族393
四、苗族、瑶族、畬族398
五、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403
六、土家族、仡佬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412
七、黎族、高山族418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426
一、天文历算426
第三章 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文化成就426
二、地理学427
三、农学428
四、医学428
五、工艺技术429
六、建筑430
第二节 文化成就430
一、编篡《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430
二、小说和戏剧431
三、史学成就432
热门推荐
- 1532554.html
- 1300991.html
- 804703.html
- 1849307.html
- 333822.html
- 969314.html
- 3813590.html
- 1832594.html
- 2620132.html
- 2858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4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5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9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4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7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8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3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87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