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研究
  • 李建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0008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农村金融-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选题背景1

二、研究内容2

三、研究方法6

四、创新观点及进一步研究展望7

第二章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流派综述9

一、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理论9

(一)农业补贴信贷论10

(二)农村金融市场论13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论15

(四)局部知识论18

二、国内学者关于农村金融问题的代表性观点21

(一)坚持农村金融合作化的观点23

(二)坚持农村金融商业化的观点26

(三)坚持农村金融多元化的观点28

(四)评述29

三、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提出32

(一)确立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的理论基础32

(二)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的提出36

第三章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41

一、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确定41

(一)农户的金融需求是中国转轨期农村金融发展的根基42

(二)集体农业已逐渐退出农村经济领域44

(三)农村供销社的作用日益微弱45

(四)粮食企业对于农村信贷资金的影响已不显著46

(五)乡镇企业的内涵和组织形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47

(六)结论58

二、农户金融需求的约束分析59

(一)农户金融需求的自身约束60

(二)农户金融需求的市场约束66

(三)农户金融需求的信息约束68

(四)农户金融需求的信贷约束70

(五)农户金融需求的制度因素72

三、农户金融服务需求74

(一)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农户的收入水平差异分析76

(二)不同收入水平农户金融需求差异分析79

(三)不同地区农户对金融服务需求差异分析82

第四章 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85

一、我国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演进85

(一)我国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85

(二)中国目前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格局95

二、转轨期我国供给型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的总量、结构与效率分析104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总量分析104

(二)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分析107

(三)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分析111

三、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的评价113

第五章 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117

一、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均衡117

二、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120

(一)农村金融有效供求总量错位121

(二)农村金融供求结构错位126

(三)农村金融供求区域布局错位128

(四)农村金融供求服务对象错位132

三、政府在农村金融均衡发展中的干预作用137

(一)政府对金融干预的理论基础137

(二)国外政府在农村金融中的干预140

(三)我国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干预146

(四)我国政府干预的理性选择——对农村金融有选择的干预151

第六章 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发展的战略定位156

一、中国转轨期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环境156

(一)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差异悬殊,东西部差异大156

(二)传统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导致农村资金外流160

(三)农村金融服务严重脱节162

二、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的战略定位163

(一)农村金融市场的现实分析164

(二)农村金融机构特征与目标市场选择168

(三)“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资金回流、扶助三农”的农村金融新体系运营战略186

第七章 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的运行机制198

一、市场准入机制和监管机制198

(一)市场准入机制198

(二)监管机制205

二、自我发展机制207

三、政策补偿机制209

四、利率机制214

五、资金回流机制218

六、信贷创新机制220

参考文献227

后记2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