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卫生事业管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卫生事业管理学
  • 梁万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597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卫生管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卫生事业管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卫生事业管理学概述1

一、卫生事业1

二、卫生事业管理学1

第二节 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和方针2

一、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2

二、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3

第三节 卫生事业的环境4

一、我国卫生事业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4

二、我国卫生事业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之中5

第四节 我国卫生事业成就7

第五节 卫生事业的问题9

第六节 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1

第七节 学好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意义12

第二章 管理理论14

第一节 管理学基本理论14

一、科学管理14

二、行为科学18

三、现代管理23

第二节 发展中的管理理论27

一、机构变革理论27

二、定位理论32

三、创新理论34

四、市场理论37

五、绩效理论39

六、效率理论40

七、公平理论41

八、可持续发展理论44

第三章 卫生管理研究方法48

第一节 概述48

一、卫生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48

二、卫生管理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50

第二节 定性研究52

一、概述52

二、定性研究方法54

三、定性研究资料分析63

四、撰写定性研究报告64

第三节 定量研究64

一、系统分析方法65

二、预测分析方法67

三、投入产出分析方法68

第四章 卫生服务体系71

第一节 概述71

一、卫生服务体系71

二、组织概念和组织理论72

第二节 卫生行政组织74

一、公共行政组织及其设计74

二、卫生行政组织的设置75

三、卫生行政组织的改革81

第三节 卫生服务组织83

一、卫生服务组织及其设计83

二、中国卫生服务组织85

三、卫生服务组织的变革88

第五章 卫生保健制度91

第一节 卫生保健制度概述91

一、卫生保健制度的概念91

二、卫生保健制度的分类92

第二节 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93

一、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93

二、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趋势96

第三节 我国卫生保健制度96

一、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96

二、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健制度改革99

三、我国农村基本医疗保健制度改革101

第四节 西方发达国家卫生保健制度102

一、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制度103

二、德国医疗保健制度104

三、美国医疗保险制度105

四、日本医疗保健制度106

第六章 卫生政策分析109

第一节 卫生政策理论基础109

一、前言109

二、与卫生政策有关的基本概念110

第二节 卫生政策分析基本原理112

一、政策要素112

二、政策的两个重要规律115

第三节 政策问题确认115

一、政策性问题的内涵116

二、政策问题确认117

三、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118

第四节 政策制定118

一、政策制定的内涵118

二、政策制定的原则119

三、政策制定的基本程序119

第五节 政策执行120

一、政策执行的内涵120

二、政策执行的基本过程121

三、政策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121

第六节 政策评估122

一、政策评估的内涵122

二、政策评估的类型123

三、政策评估的基本程序123

第七节 政策终结124

一、政策终结的基本内涵124

二、政策终结的内容与形式124

三、政策终结的常见障碍125

四、促使政策终结的有效途径125

第八节 卫生政策分析常用的方法126

一、政策问题确认的常用方法126

二、政策制定过程常用的方法130

三、政策评估常用的方法134

第七章 卫生规划140

第一节 卫生规划应坚持的理念140

一、协调发展的理念140

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41

三、系统的理念142

四、目标和过程的理念142

第二节 卫生规划过程142

一、确定目标143

二、分析环境144

三、分析资源144

四、修正目标145

五、制定战略145

六、实施战略146

七、监测评估147

第三节 区域卫生规划149

一、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149

二、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150

三、区域卫生规划的过程价值151

四、现阶段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目标和原则151

五、区域卫生规划研制程式152

六、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154

七、区域卫生规划编制中若干热点问题155

第八章 卫生服务经营管理159

第一节 概述159

一、卫生服务的特征159

二、卫生服务的市场及其特点162

第二节 卫生服务的需求评价163

一、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163

二、卫生服务的需求评价163

三、卫生服务需求的类型164

四、需求评价的主要内容164

五、需求评价的步骤165

第三节 服务操作体系和服务营销体系168

一、服务操作体系168

二、服务营销体系169

第四节 卫生服务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与风险170

一、卫生服务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170

二、顾客的服务购买风险170

三、减少顾客购买风险的对策171

第五节 市场定位策略171

一、市场定位程序和需要考虑的问题171

二、市场定位的影响因素173

第六节 顾客的服务期望173

一、顾客的服务期望173

二、顾客在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174

三、顾客期望的调查方法175

第七节 竞争策略175

一、技术策略176

二、廉价策略176

三、形象策略176

四、优质服务策略176

第八节 服务可靠性与补救性服务181

一、可靠性的服务181

二、补救性服务182

第九章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186

第一节 概述186

一、质量的内涵186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史188

第二节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模式189

一、服务生产模式189

二、卫生服务消费者满意模式189

三、相互交往模式191

四、卫生服务整体质量管理模式191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194

一、基本概念194

二、指导思想195

三、特点195

四、工作程序195

第四节 质量改进、质量保证与质量审核196

一、质量改进196

二、质量保证197

三、质量审核199

第五节 卫生服务质量差异分析200

一、卫生服务的质量差异模式200

二、卫生服务质量差异的原因201

第六节 卫生服务质量管理计划的基本构架与实施202

一、卫生服务质量管理计划的基本构架202

二、卫生服务质量管理计划的实施203

第七节 卫生服务中的风险管理204

一、基本概念与观点204

二、风险管理的四个要素206

第十章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208

第一节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概述208

一、人力资源管理208

二、卫生人力资源管理208

三、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210

第二节 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科学配置212

一、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212

二、卫生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213

第三节 卫生人力资源开发216

一、卫生人力资源的选拔216

二、卫生人力资源的培训217

第四节 卫生人力资源的测评与考核219

一、卫生人力资源的测评219

二、卫生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222

第十一章 卫生信息管理227

第一节 什么是信息227

一、信息的含义227

二、信息的特征228

第二节 什么是卫生管理信息231

一、卫生事业处于复杂社会大系统中231

二、卫生管理信息的分层232

三、卫生管理信息的内容和功能233

四、卫生管理信息是怎样发挥作用236

第三节 卫生管理信息系统237

一、介绍几个概念237

二、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传输的主要信息238

三、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239

四、建立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241

第四节 我国卫生统计系统的构架241

第十二章 卫生改革与发展244

第一节 卫生改革的背景和动力244

第二节 卫生改革的目标250

第三节 卫生改革的步骤251

第四节 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256

一、全球卫生改革的基本趋势256

二、当前国际卫生改革的主要趋势257

第五节 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260

一、简要回顾260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261

三、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262

四、加入WTO与卫生改革263

第十三章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268

第一节 卫生系统绩效的概念268

一、卫生系统268

二、卫生系统的目标268

三、卫生系统绩效269

第二节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270

一、健康状况(healthstatus)270

二、卫生系统反应性275

三、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测量278

四、筹资的公平性282

第三节 卫生系统绩效的改善与挑战285

第十四章 初级卫生保健289

第一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289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提出289

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含义290

三、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意义291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策略292

一、初级卫生保健策略产生的背景292

二、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含义293

三、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原则294

四、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内容295

五、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特点295

六、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意义296

第三节 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回顾297

一、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历史发展297

二、初级卫生保健在我国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作用299

三、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取得的成就300

四、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经验302

第四节 初级卫生保健的改革与发展304

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的改革与发展304

二、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改革与发展307

三、2001~2010年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307

四、2001~2010年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参考指标310

第十五章 社区卫生服务313

第一节 社区卫生服务概述313

一、基本概念313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任务和目标317

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319

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319

第二节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320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321

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322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322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审批程序323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323

第五节 社区卫生服务内容325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功能325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功能325

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326

四、社区卫生服务方式329

第十六章 医政管理331

第一节 医政管理概述331

一、医政管理的概念331

二、医政管理的对象与任务331

三、医政管理的主要职能332

四、医政管理的性质332

第二节 医疗卫生行业准人管理332

一、医疗机构准入管理333

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335

三、医疗卫生技术准入管理336

四、大型医疗设备准入管理337

五、医疗机构药品准入管理337

第三节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338

一、医疗服务质量的涵义338

二、医疗质量管理339

三、护理质量管理340

四、医院感染管理341

第四节 医疗急救管理342

一、医疗急救概述342

二、医疗急救组织网络343

三、医疗急救管理345

第五节 血液管理345

一、血液346

二、采供血机构346

三、血液管理346

第六节 医疗事故处理与防范348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348

二、医疗事故的特性348

三、医疗事故分级348

四、医疗事故的鉴定349

五、医疗事故的处理350

六、医疗事故的防范350

第十七章 疾病控制管理354

第一节 概述354

一、疾病控制管理的意义354

二、疾病控制管理的内容与进展354

第二节 传染病控制管理355

一、我国传染病控制管理面临的挑战355

二、传染病管理的法规及范围357

三、传染病的管理358

第三节 慢性病控制管理359

一、概述359

二、慢性病控制与管理362

第四节 地方病控制管理365

一、地方病流行特点365

二、地方病控制管理367

第五节 职业病控制管理368

一、概述368

二、职业病控制管理369

第六节 卫生安全与应急管理370

一、卫生安全370

二、应急管理372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373

第十八章 妇幼卫生管理376

第一节 概述376

一、妇幼卫生工作内容376

二、我国妇幼卫生管理的发展和影响因素377

第二节 妇幼卫生行政管理378

一、妇幼卫生行政管理网络378

二、妇幼卫生政策法规380

第三节 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管理385

一、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的设置和任务385

二、各级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管理386

第四节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388

一、信息的来源和分类388

二、信息在管理中的应用388

第十九章 药品监督管理391

第一节 药品监督管理概述391

一、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性391

二、药品监督管理机构391

三、药品监督393

第二节 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394

一、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394

二、药品经营企业管理396

三、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397

第三节 药品质量管理398

一、药品的定义398

二、药品标准概述398

三、药典概述398

四、新药管理399

五、国家基本药物及药物的分类管理400

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400

七、关于假药定义及按假药论处的药品的规定401

八、关于劣药定义及按劣药论处的药品的规定401

第四节 特殊药品的管理401

一、麻醉药品的管理402

二、精神药品的管理404

三、戒毒药品的管理405

四、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407

五、放射性药品的管理408

第五节 药品的包装、价格和广告的管理409

一、药品的包装管理409

二、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410

第二十章 中医药管理413

第一节 中医药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13

一、中医药管理的原则413

二、中医药管理的方法414

第二节 中医药管理概况415

一、中医药管理机构及职能415

二、中医药机构及功能416

三、中医药工作的成绩与问题417

四、中医药管理的改革与发展419

第三节 中医药工作的方针政策421

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422

二、中西医并重发展我国卫生事业422

三、促进中西医结合423

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加快学术发展424

五、中医药科技要坚持“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方针424

六、保护和利用中医药资源,发展中医药事业425

第二十一章 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427

第一节 医学教育管理427

一、医学教育管理概述427

二、医学教育结构与管理429

三、医学教育评估433

第二节 医学科研管理434

一、科研课题管理434

二、科技成果管理436

三、科技成果奖励437

四、技术准入与科研机构管理439

五、实验动物管理440

参考文献443

关键词索引4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