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工程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汽车工程概论
  • 赖晨光主编;陈哲明,刘雪芹,李又兵,彭滔,袁冬梅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43218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汽车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汽车工程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汽车基础篇2

第1章 汽车文化2

1.1 汽车的起源与发展2

1.1.1 汽车的发明与初期完善2

1.1.2 汽车工业的发展4

1.2 汽车的定义与分类6

1.2.1 国内外汽车的定义6

1.2.2 国内外汽车的分类7

1.2.3 车辆识别代码(VIN)9

第2章 汽车基本组成13

2.1 发动机基本构造及原理13

2.1.1 发动机基本原理14

2.1.2 发动机两大机构15

2.1.3 发动机五大系统22

2.2 汽车底盘基本构造及原理30

2.2.1 汽车传动系统30

2.2.2 汽车行驶系统35

2.2.3 汽车转向系统38

2.2.4 汽车制动系统40

2.2.5 汽车车身43

2.2.6 汽车电气设备46

第3章 现代汽车技术49

3.1 现代汽车发动机技术49

3.1.1 发动机增压技术49

3.1.2 燃油喷射技术54

3.1.3 电控高压共轨技术58

3.1.4 可变气门正时62

3.2 现代汽车底盘技术63

3.2.1 传动系统——自动变速器64

3.2.2 行驶系统——主动悬架68

3.2.3 转向系统——电动/液助力转向系统72

3.2.4 制动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75

第4章 汽车维护与保养概述77

4.1 汽车使用寿命与维护制度77

4.1.1 汽车零件磨损的三个阶段77

4.1.2 汽车的使用性能78

4.2 现行汽车维护制度78

4.2.1 定期检测79

4.2.2 强制维护79

4.2.3 视情修理79

4.2.4 汽车保养的周期80

4.2.5 汽车维护的分类81

4.2.6 汽车技术维护作业内容81

4.3 汽车的定期维护保养82

4.3.1 汽车日常维护82

4.3.2 汽车一级维护与保养83

4.3.3 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85

4.4 汽车的非定期维护与保养92

4.4.1 汽车走合期维护与保养92

4.4.2 长期停放车辆的维护与保养93

4.4.3 季节性维护与保养95

第二篇 汽车制造篇98

第5章 汽车制造工艺概论98

5.1 汽车生产过程及组织形式98

5.1.1 汽车生产过程98

5.1.2 汽车生产过程的特点98

5.1.3 汽车企业组织形式99

5.2 汽车制造主要设备101

5.2.1 模具与夹具101

5.2.2 机床设备102

5.3 先进制造技术对于汽车工业的重要性104

5.3.1 汽车工业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载体104

5.3.2 先进制造技术在汽车三大总成制造中的应用实例105

第6章 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工艺107

6.1 汽车车身覆盖件结构特点与性能要求107

6.1.1 汽车车身覆盖件结构特点107

6.1.2 车身覆盖件性能要求108

6.2 汽车车身冲压成型特点及基本工序108

6.2.1 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型特点108

6.2.2 汽车车身冲压基本工序109

6.2.3 冲压设备与冲压生产线109

6.2.4 典型车身覆盖件冲压工艺实例110

第7章 汽车车身焊装工艺113

7.1 汽车车身焊接特点113

7.2 汽车车身焊接工艺114

7.3 汽车车身焊接夹具与生产线115

7.3.1 车身焊接夹具115

7.3.2 汽车车身焊接线116

第8章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119

8.1 汽车车身用涂料119

8.1.1 车身涂料的作用119

8.1.2 车身涂料的组成119

8.1.3 车身用底漆120

8.1.4 车身用中间层涂料121

8.1.5 车身用面漆121

8.2 汽车车身涂装的典型工艺122

8.3 轿车车身涂装工艺124

第9章 汽车总装工艺126

9.1 汽车总装工艺基础知识126

9.1.1 总装配的主要工作内容126

9.1.2 汽车总装配工艺过程127

9.1.3 汽车总装配的一般技术要求129

9.2 典型轿车总装线实例129

9.3 汽车总装常用设备132

第三篇 汽车材料篇136

第10章 汽车材料136

10.1 概述136

10.1.1 汽车零部件材料简介136

10.1.2 汽车运行材料简介139

10.1.3 车用材料的性能139

10.2 金属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142

10.2.1 高强度钢142

10.2.2 铝合金143

10.2.3 镁合金144

10.3 非金属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144

10.3.1 塑料145

10.3.2 橡胶147

10.3.3 其他非金属材料151

第11章 汽车零部件成型技术153

11.1 金属材料成型技术153

11.1.1 铸造153

11.1.2 锻造162

11.1.3 冲压165

11.2 焊接167

11.2.1 概述167

11.2.2 汽车工业中常用的焊接技术169

11.3 高分子材料成型175

11.3.1 注射成型175

11.3.2 挤出成型177

11.3.3 中空吹塑178

11.3.4 热成型180

11.4 复合材料成型181

11.4.1 传递模塑181

11.4.2 模压成型182

11.4.3 滚塑183

第四篇 汽车电子篇186

第12章 汽车电子概述186

12.1 汽车电子的定义及分类186

12.1.1 定义186

12.1.2 分类186

12.2 汽车电子的主要用途190

12.3 汽车电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91

12.4 汽车电子未来发展的主要方面193

第13章 汽车安全性电子系统196

13.1 主动安全性电子系统196

13.1.1 主动安全技术简述196

13.1.2 底盘主动安全技术197

13.1.3 主动安全驾驶系统198

13.1.4 主动安全制动系统200

13.2 被动安全性电子系统202

13.2.1 被动安全技术简述202

13.2.2 抑制安全技术203

13.2.3 碰撞安全技术203

13.3 事后安全性电子系统206

13.4 生态安全性电子系统206

第14章 舒适、信息与娱乐电子系统209

14.1 电控悬架209

14.1.1 悬架系统分类及组成209

14.1.2 电控悬架实例210

14.2 环控系统213

14.2.1 热舒适性概述214

14.2.2 传统空调系统与局部空调系统215

14.3 信息系统217

14.3.1 汽车综合信息显示系统设计原则217

14.3.2 综合信息采集218

14.3.3 综合信息分析219

14.4 娱乐系统220

第15章 汽车电子新技术222

15.1 智能汽车222

15.2 车联网224

15.3 无人驾驶226

第五篇 新能源汽车篇232

第16章 新能源汽车概论232

16.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32

16.2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233

16.2.1 汽车尾气引起严重环境污染234

16.2.2 化石能源短缺及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234

16.2.3 汽车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引发广泛关注235

16.2.4 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转型的强力挑战236

16.2.5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战略转型236

16.3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236

16.3.1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37

16.3.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37

16.3.3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238

第17章 新能源汽车类型240

17.1 纯电动汽车240

17.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42

17.2.1 普通混合动力汽车(HEV)242

17.2.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插电式)242

17.3 燃料电池汽车243

17.4 太阳能汽车244

17.4.1 太阳能汽车的基本概念245

17.4.2 太阳能汽车组成结构及关键技术245

17.4.3 太阳能汽车类型247

17.4.4 太阳能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248

第18章 电动汽车技术251

18.1 电动汽车发展历程及特点251

18.1.1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251

18.1.2 电动汽车的特点252

18.2 电动汽车的主要结构253

18.2.1 电动汽车的心脏:电动机253

18.2.2 电动车的“油箱”:电池组254

18.2.3 电动车的神经中枢电控系统254

18.3 电动汽车蓄电池及储能技术255

18.3.1 电动汽车对蓄电池的要求255

18.3.2 常用电动汽车蓄电池256

18.3.3 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257

18.4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及控制技术259

18.4.1 电动汽车电机技术的发展259

18.4.2 电动汽车对电机的要求259

18.4.3 电机技术探析260

18.4.4 电机技术未来趋势及展望260

18.5 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261

18.5.1 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261

18.5.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262

18.5.3 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262

18.6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262

18.6.1 常规充电方式263

18.6.2 快速充电方式263

18.6.3 更换电池充电方式263

18.6.4 无线充电方式(未来充电方式)263

第19章 新能源汽车经济265

19.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265

19.1.1 新能源汽车产业概述265

19.1.2 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265

19.1.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266

19.1.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挑战268

19.2 新能源汽车选购与维护270

19.2.1 新能源汽车的选购270

19.2.2 新能源汽车的维护271

参考文献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