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
  • 萧焜焘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08089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趋势3

第二节 旧自然哲学的扬弃和新自然哲学的复归1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是自然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2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是宇宙自然论、科学思维论、科学技术论的辩证统一体27

第一节 宇宙自然论27

第二节 科学思维论33

第三节 科学技术论4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归宿,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强大力量6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之一6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只有落脚到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强大力量6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综合理论为基础,促进哲学与科学的同步发展72

第一篇 宇宙自然论80

第一章 作为物质世界的自然界80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性81

一、物质的客观存在81

二、物质的实体与属性83

三、客观存在的辩证性86

第二节 物质形态的层次结构性90

一、物质层次结构的划分90

二、物质层次结构的特点95

三、物质层次结构的辩证法98

第三节 物质系统的过程性100

一、实体与过程的统一100

二、层次结构在过程中展开103

三、宇宙自然的整体过程104

第二章 自然界的演化发展108

第一节 自然界的历史性108

一、从存在到演化108

二、宇宙、天体、地球和生命的起源与演化112

三、物质生命的异化117

第二节 客观演化过程121

一、运动不灭原理121

二、热力学的演化观123

三、进化论的演化观126

第三节 进化与自组织129

一、自组织及其形成条件129

二、自组织的目的性133

三、自然目的性与社会目的性137

第三章 人和自然141

第一节 人类的产生141

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141

二、人类产生的根本机制143

三、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145

第二节 人类世界147

一、自然界是人类世界的客观基础147

二、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及其产物构成人类世界148

三、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150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分合关系152

一、顺应自然与变革自然的统一152

二、人与自然是有机的整体155

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可能性156

第二篇 科学思维论159

第一章 感性直观159

第一节 观察160

一、观察的实质160

二、观察的原则163

三、观察与问题166

第二节 实验169

一、实验的特点169

二、实验与仪器174

三、实验与理论176

第三节 直观177

一、直观的特点177

二、直观的抉择性178

三、科学研究中的机遇179

第二章 知性分析181

第一节 一般科学方法的灵魂181

一、知性是科学方法的本质181

二、近代方法的核心与现代方法的基础184

三、知性是感性通达理性的桥梁184

第二节 逻辑方法185

一、逻辑方法是知性思维的典型形式185

二、逻辑方法的内在结构及其规律189

三、逻辑方法的进化与趋势195

第三节 数学方法201

一、数学方法的知性特征201

二、数学方法中质与量的互补共进性206

三、数学方法中知性思维向辩证思维的转化210

第三章 理性综合219

第一节 理性是知性的归宿219

一、知性思维的局限性与实证性219

二、知性抽象思维与理性具体思维221

三、理性综合是知性分析的根据与归宿225

第二节 从科学假说到科学理论228

一、假说构成的原始综合性228

二、假说实现的实证性230

三、假说向理论转化的辩证综合性232

第三节 现代系统思想的整体性240

一、现代科学技术综合的辩证发展240

二、系统思维的基本原则248

三、协同与自组织方法254

第三篇 科学技术论259

第一章 科学技术形态论259

第一节 科学技术知识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261

一、知识的常识形态262

二、知识的科学形态264

三、知识的哲学形态266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基本形态269

一、科学技术的经验形态270

二、科学技术的实验形态274

三、科学技术的综合形态282

第三节 科学技术基本形态的哲学性291

一、科学技术的实践性291

二、科学技术的辩证性294

三、科学技术的具体性297

第二章 科学技术发展论301

第一节 技术-科学-技术301

一、从技术到科学301

二、从科学到技术305

三、科学与技术的统一308

第二节 综合-分化-综合311

一、原始综合311

二、科学分化314

三、辩证综合317

第三节 手工技艺-基础理论-工程技术321

一、手工技艺321

二、基础理论325

三、工程技术329

第三章 科学技术价值论336

第一节 经济价值336

一、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337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340

三、科学技术与天人合一343

第二节 文化价值346

一、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347

二、科学技术与思想感情350

三、科学技术与民族精神352

第三节 人生价值356

一、科学技术与人生态度357

二、科学技术与人类进程359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理想363

结束语3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