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识论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认识论探索
  • 齐振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09196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认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识论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认识论研究1

一、概括现代科技革命的新成果是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1

二、从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看认识论研究的侧重点4

第一章 认识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12

第一节 认识论的对象和研究方法12

一、什么是认识论12

二、认识论对象的历史演变13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范围16

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方法18

第二节 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21

一、认识论与唯物主义21

二、认识论与辩证法23

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25

第二章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28

第一节 主体和客体概念的历史演变28

一、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家的主客体观29

二、西方近代哲学家的主客体观3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主客体观40

一、主体的科学含义41

二、客体的科学含义42

第三节 主体、客体的形式和属性44

一、主体和客体的形式44

二、主体和客体的属性49

第四节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56

一、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基本类型56

二、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基本方面58

三、主体和客体关系以工具为中介60

四、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67

第五节 主体和客体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地位70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出发点70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逻辑体系的中心72

三、当前深入研究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77

第三章 认识工具82

第一节 什么是认识工具82

一、认识工具的含义82

二、认识工具的形式84

三、认识工具的属性86

第二节 认识工具在认识中的作用90

一、接收信息的作用92

二、加工信息的作用97

三、存取信息的作用104

四、“物化”信息的作用107

第四章 认识方法110

第一节 什么是认识方法110

一、认识方法是主体把握客体的精神手段110

二、认识方法是人类认识经验的结晶113

三、理论和方法的关系118

第二节 经验认识方法121

一、观察122

二、实验127

三、模型方法131

第三节 理论认识方法136

一、理想化136

二、类比141

三、假说146

四、数学方法151

第四节 综合性认识方法156

一、控制论方法156

二、信息论方法161

三、系统论方法166

第五章 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171

第一节 认识的经验层次和理论层次171

一、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的含义171

二、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提出的根据173

三、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划分的意义175

第二节 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的关系177

一、理论认识以经验认识作基础177

二、经验认识以理论认识作指导179

三、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互相转化183

第三节 “经验——理论”与“感性——理性”185

一、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185

二、认识是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的统一187

三、认识形式与认识层次194

第六章 模糊认识和明晰认识199

第一节 模糊认识和明晰认识问题的提出199

一、模糊数学和模糊认识199

二、模糊认识和明晰认识的含义202

第二节 模糊认识和明晰认识的关系206

一、模糊认识和明晰认识的对立206

二、模糊认识和明晰认识的统一207

第三节 明晰思维能力和模糊思维能力在认识中的作用209

一、明晰思维能力在认识中的作用210

二、模糊思维能力在认识中的作用211

第七章 认识中的思维问题221

第一节 作为认识论范畴的思维221

一、思维及其本质221

二、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224

第二节 思维方式、思维结构和人类认识227

一、认识中的思维方式问题227

二、认识中的思维结构问题233

三、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构的关系237

第三节 思维形式与人类认识239

一、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普遍形式240

二、形象思维的特征和在认识中的作用245

三、直觉思维的特征和在认识中的作用250

第四节 思维过程与问题的解决255

一、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256

二、科学理论是思维解决问题的结果258

第八章 认识中的价值问题260

第一节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260

一、价值的含义260

二、价值的性质263

三、研究价值问题的意义266

第二节 价值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270

一、获得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一般目的270

二、追求价值是人类活动的最终动因273

三、认识价值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环节278

第三节 价值认识的基础和前提279

一、什么是价值认识279

二、价值认识的基础282

三、价值认识的前提284

四、价值认识的尺度291

第九章 认识中的真理问题295

第一节 真理的含义295

一、真理和真理观295

二、真理和真理的对象296

三、真理和真理的内容298

四、真理和真理性299

第二节 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价值性300

一、真理的客观性300

二、真理的具体性303

三、真理的价值性309

四、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价值性的关系311

第三节 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314

一、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科学规定314

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315

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316

第四节 真理和谬误319

一、真理和谬误的界限319

二、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可以避免的321

三、真理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323

四、谬误在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作用325

第五节 真理的事实检验和价值检验327

一、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27

二、事实检验和价值检验329

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332

四、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333

五、证实和证伪335

第十章 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341

第一节 人类认识发展的方向341

一、从宏观到微观和宇观341

二、从既成事物到事物的过去和未来345

三、人类认识发展的诸方向之间的关系347

第二节 人类认识发展的速度349

一、科学加速增长律的客观性349

二、辩证地理解科学的加速增长律353

第三节 人类认识发展的形式353

一、科学进化和科学革命的含义353

二、科学进化和科学革命的辩证关系357

第四节 人类认识发展的趋势358

一、科学分化和科学整体化的含义358

二、科学分化和科学整体化的辩证关系364

第五节 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364

一、认识和实践的矛盾365

二、旧认识和新事实的矛盾366

三、旧认识和新认识的矛盾3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