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习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学习学概论
  • 王泽普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习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学习科学基本理论1

第一章学习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

一、学习学的对象2

(一)学习的概念2

(二)学习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5

(三)学习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有关学科的关系8

二、学习学的任务11

(一)揭示学习的本质、特点及其规律性以建立学习科学的理论体系11

(二)挖掘整理前人积累的学习理论遗产以充实和完善学习科学14

(三)结合实际研究总结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为人才开发事业服务16

三、学习学的研究方法18

(一)哲学的方法19

(二)经验总结的方法20

(三)个案研究的方法21

(四)学习实验法22

第二章学习活动的产生和演进24

一、动物学习活动的产生和演进24

(一)动物最初的适应行为24

(二)昆虫的本能26

(三)脊椎动物的学习28

二、人类的学习器官及其功能32

(一)感觉器官及其功能32

(二)大脑的结构及其功能35

(三)大脑损伤与代偿训练46

三、人类学习器官的拓展48

(一)感觉器官的延伸49

(二)人脑计算功能的补充49

(三)电脑和人工智能51

第三章人类学习的本质53

一、人类学习的特点53

(一)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根本区别53

(二)人类学习活动的社会性59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64

二、学习与个体发展66

(一)学习与个体生理成熟66

(二)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69

(三)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必须学习71

三、学习与社会进步73

(一)学习与物质文明建设74

(二)学习与精神文明建设76

(三)继承创新、开拓未来需要学习77

第四章中西学习思想简析80

一、中国学习思想概述80

(一)中国古代学习思想80

(二)中国近现代学习思想92

二、西方学习思想概述98

(一)古代——近代西方学习思想98

(二)现代西方学习理论两大流派105

三、国内外学习理论的研究动向111

(一)我国当代学习理论的研究动向111

(二)西方学习理论的研究动向114

第二编 学习过程基本理论117

第五章学习过程117

一、知识学习过程118

(一)知识和知识学习过程概述118

(二)知识学习过程的结构模式120

二、技能学习过程126

(一)技能和技能学习过程概述126

(二)技能学习过程的结构模式129

(三)技能与练习131

三、品德学习过程133

(一)道德和品德概述133

(二)品德学习过程的结构模式134

第六章学习的基本规律140

一、学思并进律141

(一)学习知识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141

(二)积极思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142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与思的关系144

二、知能转化律147

(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具有一致性147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又有差异性148

(三)知能转化的基本条件150

三、知情结合律153

(一)知识、智能和情感的密切联系153

(二)知与情的区别154

(三)知情结合的基本条件155

四、知行统一律157

(一)学习目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157

(二)实践是学习的基本途径158

(三)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160

五、德业相辅律162

(一)掌握知识有助于思想品德修养163

(二)思想品德对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积极作用164

(三)实践活动是德业形成和发展的共同基础166

第七章学习原则169

一、目的方向性原则170

(一)目的方向性原则的含义170

(二)目的方向性原则的依据170

(三)按照一定学习目的和主攻方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172

二、学用一致原则174

(一)学用一致原则的含义174

(二)学用一致符合学习者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目的在于运用的要求174

(三)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75

三、学而时习原则176

(一)学而时习原则的含义176

(二)学而时习原则是由学习的特点及其本质所决定的177

(三)学而时习原则的基本要求178

四、博约结合原则179

(一)博约结合原则的含义179

(二)博约结合的辩证关系180

(三)博约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181

五、继承创新原则181

(一)继承创新原则的含义181

(二)继承是学习的基础,创造才是学习的目的182

(三)提倡创新性学习,改变适应性学习183

第八章学习的方法185

一、学习方法的重要性185

(一)学习方法的概念185

(二)学习方法与学习目的、内容的关系186

(三)研究学习方法的意义187

二、学习方法的基本类型189

(一)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190

(二)运用创新的学习方法198

(三)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体系201

三、学习利用文献资料的方法204

(一)文献资料的类别204

(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207

(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209

第三编 个体学习基本理论213

第九章个体学习的外在环境213

一、社会大环境213

(一)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214

(二)当前的社会风气218

(三)政策与舆论导向221

二、学校小环境224

(一)良好的校风校纪225

(二)和谐的学生集体228

(三)充足的教学设备230

(四)德高望重的教师231

三、家庭具体环境233

(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教师233

(二)兄姐亲友是学习的榜样237

(三)家庭物质条件和所处社区的影响239

(四)正确处理婚姻家庭关系对终身学习的影响240

第十章个体学习与智力因素244

一、智力与智力因素244

(一)智力的概念244

(二)智力的因素246

二、智力发展与学习效果247

(一)有关智力水平与学习效果的研究248

(二)有关智力发展与学习年龄的研究251

三、学习活动的智力机制254

(一)学习活动的观察机制254

(二)学习活动的思维机制256

(三)学习活动的记忆机制263

(四)学习活动的想象机制271

第十一章个体学习与非智力因素276

一、动机因素与个体学习276

(一)动机的分类276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278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282

二、性格因素与个体学习285

(一)性格的分类286

(二)性格对学习的影响286

(三)性格的调适295

三、动机、性格因素的组合与学习295

第十二章学习效率的增进297

一、科学用脑297

(一)科学用脑与学习效率297

(二)脑的保护298

(三)脑的开发301

二、合理运筹时间303

(一)时间就是生命303

(二)善于利用时间304

(三)合理安排时间304

三、避免有害刺激306

(一)刺激及其分类306

(二)有害刺激对学习活动的影响308

(三)对有害刺激的避免与控制313

四、做学习中的有心人314

(一)在期待中学习315

(二)在交往中学习317

(三)在娱乐中学习321

(四)在偶然机会中学习323

附 编327

第十三章学习效果的测量与评价327

一、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327

(一)测量与评价的概念327

(二)测量与评价的功能331

二、测量与评价的原则332

(一)目标性原则332

(二)客观性原则334

(三)公平性原则335

(四)连贯性原则336

(五)综合性原则337

三、测量与评价的步骤及其方法337

(一)确定评价目的337

(二)制定编题计划338

(三)编辑测题339

(四)测题分析343

(五)合成测题345

(六)鉴定测题345

(七)实施测量345

(八)评分346

(九)评价346

四、测量的鉴定与分数的解释347

(一)信度指标348

(二)效度指标349

(三)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352

(四)正确看待分数的意义361

后记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