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社会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治社会学教程
  • 夏玉珍,江立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3233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政治社会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社会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政治社会学的性质、对象与方法1

一、政治社会学及其研究对象1

二、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4

第二节 政治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5

一、政治社会学与政治学的关系5

二、政治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关系8

第三节 政治社会学的发展9

一、思想形成时期(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末)9

二、思想系统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1

三、学科化独立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12

第四节 政治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与评介14

一、政治社会学研究的意义14

二、政治社会学研究的评介16

第二章 政治权力19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含义与特征19

一、政治权力的含义19

二、政治权力的特征23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基础和类型25

一、政治权力的基础25

二、政治权力的类型28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功能与制约32

一、政治权力的功能32

二、政治权力腐败37

三、政治权力的制约机制39

第四节 政治合法性41

一、政治合法性的含义41

二、合法性统治的三种理想类型44

三、我国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46

第三章 政治组织49

第一节 政治组织的含义与特性49

一、政治组织的含义49

二、政治组织的分类50

三、政治组织的特性51

四、政治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53

一、阶级54

第二节 政治组织的实体54

二、政党58

三、利益集团62

第三节 政治组织的目标与管理65

一、政治组织的目标65

二、政治组织的目标管理67

第四节 政治组织体制70

一、我国的民主集中制70

二、分权制衡体制72

三、民族主义政治体制72

四、集权体制73

一、制度的含义75

第四章 政治制度75

第一节 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含义75

二、政治制度的含义76

第二节 政治制度的构成与特征79

一、政治制度的构成79

二、政治制度的特征81

第三节 政治制度的作用与运行机制82

一、政治制度的作用82

二、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84

第四节 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发展87

一、政治制度变革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87

二、政治制度变革与发展的形式89

三、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与发展90

第五章 政治过程96

第一节 政治舆论96

一、政治舆论的含义96

二、政治舆论的形成与内容97

三、政治舆论的类别与作用100

四、大众传媒与政治舆论104

第二节 政治参与108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与动机108

二、政治参与的形态与要素112

三、政治参与的作用118

一、政治决策的含义122

第三节 政治决策122

二、政治决策科学化的原则125

三、完善政治决策的程序126

四、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27

第四节 政治监督131

一、政治监督的含义131

二、政治监督的基本特征132

三、政治监督的意义和功能136

第六章 政治文化142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含义142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142

二、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145

一、政治文化的特征146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功能146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151

三、政治文化的差异153

第三节 政治文化的模式156

一、按公民的政治态度划分156

二、按不同政治文化间的关系划分157

三、按社会对政治文化的认同程度划分158

四、按对政治的关心程度划分158

第四节 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159

一、封闭型政治文化转向开放型政治文化159

二、情绪化政治文化逐步转向理性化政治文化160

三、盲目依附型政治文化转向独立自主型政治文化161

四、二元对立型政治文化转向务实中和型政治文化162

五、集体政治文化转向集体政治文化与个体政治文化的调适163

第七章 政治意识形态164

第一节 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164

一、意识形态的含义164

二、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166

第二节 现当代政治意识形态的形式168

一、共产主义168

二、新保守主义169

三、社群主义169

四、女权主义170

五、环保主义171

一、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172

六、单边主义172

第三节 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与功能172

二、政治意识形态的功能175

第八章 政治心理181

第一节 社会心理与政治心理的含义181

一、社会心理的含义181

二、政治心理的含义183

第二节 政治心理形成的条件与特征185

一、政治心理形成的条件185

二、政治心理的特征186

第三节 政治心理与社会风气188

一、社会风气的含义188

二、政治心理与社会风气的关系189

三、个体政治心理与群体政治心理191

第四节 政治心理的调节与控制193

一、政治心理调节与控制的意义193

二、政治心理调节与控制的目标和途径195

第九章 政治民主198

第一节 政治民主的含义198

一、民主的含义198

二、政治民主的含义200

第二节 政治民主与社会稳定203

一、政治民主产生的动因与类型203

二、政治民主与社会稳定的关系204

三、政治民主建设与发展的路径206

四、政治民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208

第三节 政治民主实施的过程209

一、政治民主实施的前提条件209

二、政治民主实施的指导理念210

三、政治民主实施的具体形式212

第十章 政治沟通220

第一节 政治沟通的含义220

一、沟通的含义220

二、政治沟通的含义221

第二节 政治沟通的类型与方法224

一、政治沟通的类型224

二、政治沟通的方法227

一、大众传媒的特点232

第三节 政治沟通与大众传媒232

二、大众传媒的作用233

第四节 政治沟通的作用236

一、政治沟通在政治交往中的作用236

二、政治沟通在政治合作中的作用237

第十一章 政治社会化238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与特征238

一、政治社会化思想和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38

二、政治社会化的含义240

三、观察政治社会化的两种角度242

四、政治社会化的特征243

一、政治社会化的过程245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途径245

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248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252

一、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个体的价值功能252

二、政治社会化对政治文化的价值功能254

三、政治社会化对政治体系的价值功能255

第十二章 政治发展257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含义257

一、政治发展的含义257

二、政治发展的特点259

第二节 政治动员261

一、政治动员的含义261

二、政治动员的方式与途径262

三、政治动员的功能264

第三节 政治革命265

一、政治革命的含义265

二、政治革命的条件267

三、政治革命的作用268

四、政治革命的方式270

第四节 政治改革271

一、政治改革的含义271

二、政治改革目标制定的原则273

三、政治改革的方式274

四、政治改革的条件275

五、政治改革的作用277

第十三章 政治现代化279

第一节 政治现代化的含义及特征279

一、政治现代化的含义279

二、政治现代化的特征282

三、政治现代化的主题285

第二节 政治现代化的途径与模式288

一、政治现代化的途径288

二、政治现代化的模式291

第三节 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现代化294

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294

二、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内容295

后记2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