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贺浪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7265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6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87页
- 主题词:分析化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分析化学的形成和发展1
1.2分析方法的分类3
1.3分析过程4
1.4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5
思考题7
第2章 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8
2.1概述8
2.1.1系统误差8
2.1.2随机误差9
2.2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9
2.2.1测量误差的表示9
2.2.2准确度和精密度11
2.2.3误差的传递12
2.2.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4
2.3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16
2.3.1有效数字16
2.3.2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16
2.4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7
2.4.1正态分布18
2.4.2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19
2.5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19
2.5.1平均值的精密度20
2.5.2 t分布曲线20
2.5.3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1
2.5.4显著性检验22
2.5.5可疑值的取舍25
2.5.6分析测试的质量控制26
2.6回归和相关28
2.6.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28
2.6.2相关系数29
思考题30
习题31
第3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33
3.1滴定分析法33
3.1.1滴定分析法分类34
3.1.2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34
3.2标准溶液35
3.2.1基准物质36
3.2.2标准溶液的配制37
3.2.3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7
3.3滴定分析中的有关计算39
3.3.1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39
3.3.2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40
3.4滴定分析计算示例41
思考题44
习题45
第4章 酸碱滴定法47
4.1概述47
4.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47
4.2.1酸碱质子理论47
4.2.2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50
4.2.3质子条件54
4.2.4酸碱溶液中酸度的计算56
4.2.5溶液酸度的控制62
4.3酸碱指示剂64
4.3.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64
4.3.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65
4.3.3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66
4.3.4混合指示剂67
4.4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69
4.4.1强酸与强碱的滴定69
4.4.2一元弱酸(碱)的滴定72
4.4.3多元酸(碱)的滴定77
4.5终点误差80
4.5.1强酸强碱的滴定80
4.5.2弱酸或弱碱的滴定81
4.6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83
4.6.1酸标准溶液83
4.6.2碱标准溶液84
4.7酸碱滴定法的应用85
4.7.1直接滴定法85
4.7.2间接滴定法86
4.8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87
4.8.1溶剂的分类88
4.8.2溶剂的性质88
4.8.3溶剂的选择93
4.8.4碱的滴定95
4.8.5酸的滴定98
思考题100
习题102
第5章 配位滴定法105
5.1概述105
5.2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107
5.2.1配位平衡107
5.2.2配位滴定曲线112
5.3金属指示剂114
5.3.1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115
5.3.2金属指示剂变色点pMt的计算116
5.3.3常用的金属指示剂116
5.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17
5.4.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17
5.4.2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18
5.5配位滴定法滴定方式118
5.5.1滴定终点误差118
5.5.2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120
5.5.3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121
5.5.4滴定方式124
5.6配位滴定法应用示例126
思考题126
习题126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29
6.1氧化还原反应129
6.1.1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129
6.1.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34
6.1.3氧化还原反应速率135
6.2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136
6.2.1滴定曲线136
6.2.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139
6.2.3滴定前的试样预处理141
6.3碘量法142
6.3.1碘量法的基本原理142
6.3.2碘量法的指示剂145
6.3.3碘量法的标准溶液146
6.4高锰酸钾法147
6.4.1基本原理147
6.4.2高锰酸钾法的标准溶液148
6.5亚硝酸钠法149
6.5.1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149
6.5.2亚硝酸钠法的指示剂151
6.5.3亚硝酸钠法的标准溶液151
6.6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152
6.6.1溴酸钾法和溴量法152
6.6.2重铬酸钾法153
6.6.3铈量法153
6.6.4高碘酸钾法154
思考题155
习题155
第7章 其他化学分析法157
7.1概述157
7.2沉淀滴定法158
7.2.1银量法的基本原理158
7.2.2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162
7.2.3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167
7.3沉淀重量分析法167
7.3.1沉淀形态和沉淀的形成168
7.3.2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170
7.3.3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176
7.3.4沉淀条件的选择177
7.3.5沉淀的过滤和干燥179
7.3.6沉淀重量分析结果计算180
7.4气体挥发法181
7.4.1直接法181
7.4.2间接法181
7.5液-液萃取法183
7.5.1分配平衡与分配比183
7.5.2萃取效率184
7.5.3萃取类型185
7.5.4液-液萃取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示例187
思考题187
习题187
第8章 电化学分析法190
8.1概述190
8.2基本原理191
8.2.1电化学电池191
8.2.2液体接界电位192
8.2.3原电池的表示方法193
8.2.4电池的电动势193
8.2.5电极电位194
8.2.6极化作用和超电位195
8.2.7电极的类型196
8.3电位分析法199
8.3.1离子选择电极及其种类200
8.3.2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207
8.3.3直接电位法208
8.3.4电位滴定法211
8.4伏安和极谱分析法215
8.4.1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15
8.4.2受扩散控制的电解电流218
8.4.3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219
8.4.4极谱定量方法222
8.4.5直流极谱法的特点及局限性223
8.4.6极谱和伏安分析的其他方法223
8.5电解和库仑分析法230
8.5.1电解分析法231
8.5.2库仑分析法235
8.6永停滴定法239
8.6.1基本原理239
8.6.2终点确定239
思考题241
习题242
第9章 光谱分析法246
9.1概述246
9.1.1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46
9.1.2光学分析法的分类248
9.1.3光谱分析仪器253
9.1.4比较各种光谱分析法和发展概况257
9.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59
9.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60
9.2.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79
9.2.3紫外-可见分光光谱的应用284
9.3荧光分析法294
9.3.1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94
9.3.2荧光光谱的应用309
9.3.3荧光分光光度计310
9.4红外吸收光谱法311
9.4.1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312
9.4.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338
9.4.3红外光谱仪及实验技术350
思考题359
习题364
第10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69
10.1概述369
10.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370
10.2.1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370
10.2.2共振吸收线371
10.2.3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372
10.2.4原子吸收线的形状372
10.2.5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374
10.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375
10.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375
10.3.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380
10.3.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参数380
10.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技术381
10.4.1实验条件的选择381
10.4.2干扰及其消除383
10.5原子吸收分析方法385
10.5.1杂质限度检查385
10.5.2定量分析法385
10.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应用示例387
10.6.1肝素钠中钾盐杂质的检查387
10.6.2口服补液盐Ⅱ中总钠含量的测定387
10.6.3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中氯化钙含量的测定388
思考题389
习题389
第11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391
11.1概述391
11.2核磁共振基本原理394
11.2.1原子核的磁性394
11.2.2核自旋能级和核磁共振395
11.2.3饱和与弛豫398
11.3化学位移399
11.3.1化学位移的产生399
11.3.2化学位移400
11.3.3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401
11.4自旋偶合和自旋系统404
11.4.1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现象404
11.4.2自旋偶合和裂分一般规律406
11.4.3核的化学等价和磁等价408
11.4.4自旋体系的分类409
11.4.5核磁图谱的分类410
11.5核磁共振氢谱法411
11.5.1核磁共振波谱仪411
11.5.2核磁共振波谱法应用413
11.5.3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416
11.5.4在化学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416
11.6核磁共振碳谱法简介417
11.6.1 13 C核磁共振波谱的特点417
11.6.2 13 C中核磁共振波谱参数417
11.6.3 13C核磁共振谱图解析420
思考题422
习题423
第12章 质谱分析法426
12.1概述426
12.2有机质谱仪428
12.2.1质谱工作原理428
12.2.2质谱仪的基本结构428
12.2.3质谱仪的技术指标443
12.3生物质谱仪445
12.3.1电喷雾电离质谱445
12.3.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447
12.3.3快原子轰击质谱450
12.4电子轰击质谱451
12.4.1电子轰击源451
12.4.2分子离子峰与碎片离子峰452
12.5化学电离质谱458
12.5.1基本原理458
12.5.2同位素峰459
12.5.3同位素峰的应用460
12.6分子结构分析464
12.6.1质谱法的定性应用464
12.6.2质谱法的定量应用466
思考题467
习题467
第13章 色谱分析法469
13.1概述469
13.1.1色谱法的发展简史469
13.1.2色谱法的分类470
13.1.3色谱法的用途及特点471
13.2分离原理472
13.2.1分配平衡472
13.2.2保留参数472
13.2.3塔板理论475
13.2.4速率理论477
13.3经典柱色谱法479
13.3.1分配柱色谱法480
13.3.2吸附柱色谱法480
13.3.3离子交换柱色谱法481
13.3.4空间排阻柱色谱原理482
13.3.5柱色谱设备483
13.4平面色谱法484
13.4.1基本原理485
13.4.2分类487
13.4.3方法与应用488
13.5气相色谱法490
13.5.1气相色谱仪491
13.5.2气相色谱柱493
13.5.3检测器497
13.5.4进样系统500
13.5.5气相色谱法的应用503
13.6高效液相色谱法508
13.6.1高效液相色谱仪509
13.6.2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512
13.6.3方法与应用513
13.7超临界流体色谱515
13.7.1原理515
13.7.2仪器516
思考题517
第14章 电泳法518
14.1概述518
14.1.1电泳的基本原理518
14.1.2电泳的分类519
14.2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及特点520
14.2.1毛细管电泳的发展520
14.2.2毛细管电泳的主要特点521
14.3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521
14.3.1迁移521
14.3.2分离效率525
14.3.3分离度528
14.4毛细管电泳主要分离模式529
14.4.1毛细管区带电泳529
14.4.2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532
14.4.3毛细管凝胶电泳法534
14.4.4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535
14.4.5毛细管电色谱536
14.4.6非水毛细管电泳537
14.5高效毛细管电泳仪538
14.5.1高压电源538
14.5.2毛细管柱539
14.5.3进样方式539
14.5.4检测器541
14.5.5数据记录和处理542
14.6电泳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542
14.6.1一般分析步骤542
14.6.2应用举例543
思考题548
第15章 色谱联用分析法549
15.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550
15.1.1概述551
15.1.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552
15.1.3分析方法555
15.2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559
15.2.1概论559
15.2.2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仪的结构560
15.2.3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561
15.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562
15.3.1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562
15.3.2分析方法563
15.3.3应用565
思考题566
第16章 其他仪器分析法567
16.1近红外分光光度法567
16.1.1概述567
16.1.2近红外光谱的产生机理和特点568
16.1.3近红外光谱的主要仪器类型571
16.1.4近红外光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573
16.1.5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方式的特点575
16.2化学发光分析法576
16.2.1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577
16.2.2化学发光的测量仪器578
16.2.3化学发光分析法的主要类型579
16.2.4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581
16.3示差折光分析法583
16.3.1折射率原理583
16.3.2示差折光仪585
16.3.3应用587
16.4 X射线粉末衍射法587
16.4.1基本原理588
16.4.2 X射线粉末衍射法应用591
16.5差热分析法593
16.5.1差热分析原理593
16.5.2仪器结构595
16.5.3影响差热分析的主要因素596
16.5.4差热分析法的应用597
16.6表面分析法597
16.6.1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598
16.6.2俄歇电子能谱分析603
16.7流动注射分析法609
16.7.1流动注射分析的基本原理609
16.7.2流动注射分析仪器613
16.7.3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615
思考题616
第17章 分析化学信息资源与利用618
17.1分析化学常用书刊618
17.1.1分析化学图书618
17.1.2分析化学专业期刊620
17.1.3文摘622
17.2分析化学信息网络资源624
17.2.1信息网络624
17.2.2数据库626
17.2.3分析化学相关学术团体629
17.2.4网络资源的安全与维护631
思考题632
附录一 相对原子质量表633
附录二 常用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表635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637
附录四 国际制(SI)单位与CGS单位换算及常用物理化学常数640
附录五酸、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642
附录六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646
附录七 配位滴定有关常数648
附录八 标准电极电位表(25 ℃)652
附录九 标准缓冲溶液于0~95℃的pH659
索引660
参考文献669
热门推荐
- 459544.html
- 1950452.html
- 2368648.html
- 2337077.html
- 285466.html
- 1354244.html
- 1238980.html
- 1991417.html
- 3504044.html
- 3551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0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3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52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3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74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75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0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47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2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8958.html